历史的瞬间

来源 :世界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bo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机轰炸下上海南站的儿童(1937年,王小亭摄)
  1937年8月28日正午,日本军机轰炸上海火车南站,不断俯冲袭击,投弹20余枚,炸死平民250余人,伤者无数,沪杭铁路交通枢纽尽毁。照片中,一个满身是血的儿童在剧痛和惊恐中号啕大哭,身边只有被炸毁的车站月台和过街天桥。
  照片的拍摄者王小亭回忆道:“铁轨上、月台上到处是炸死炸伤的人,断肢残体处处皆是,只是由于工作,才使我忘了所看到的东西。我停步装上片子,看到脚上的鞋子已满帮是血。我穿过铁轨,以燃烧着的天桥作背景拍了好几张全景。这时,看见一个男子从轨道上抱起一个幼孩,把他放在月台上后,又回去抱另一个受重伤的孩子。孩子的母亲已经死在铁轨上。我在拍摄这幅悲惨的情景时,听到有架飞机又飞回来了。我迅速对着那个孩子拍完了剩下的几尺胶片,然后向孩子跑去,想把他带到安全的地方去,但孩子的父亲回来了。”
  照片首发在美国《生活》杂志上,受到国际新闻界和摄影界的高度评价,被誉为战争题材的经典之作。如今,这幅惨绝人寰的画面已成为日本侵华的罪证,展示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中。
  南京大屠杀(1937年)
  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日军轰炸机在南京上空狂轰滥炸,荷枪实弹的日军破城而入。整座城市瞬间陷入了战争的炮火中,街道、民房、桥梁炸得只剩下一片废墟。
  之后的6周,侵华日军在南京肆无忌惮地烧杀抢掠、强奸妇女,随时随地对中国军民任意杀戮,把民众当成活靶子进行射杀训练,将“试斩”的民众头颅挂在城门口和要道上示众。还进行了若干次机枪射杀、集体活埋等大规模集体屠杀,甚至展开“杀人竞赛”。一时间,南京城中头颅堆积如山,满街都是血肉模糊的尸体,如同人间地狱一般。全城强奸、轮奸事件超过两万宗,无论少女或老妇都难以幸免,大批中国妇女被日军抓去充当“慰安妇”。
  大屠杀中, 30万以上的中国平民和战俘被杀害,南京城被日军大肆纵火和抢劫,致使南京城三分之一被毁,财产损失不计其数。
  斯柯达兵工厂的生产车间(1938年,玛格丽特·伯克·怀特摄)
  斯柯达兵工厂即“CZ”(Ceska Zbrojovka)公司(捷克汽车生产商),其所生产的武器均印有该公司缩写“CZ”。
  1938年10月,纳粹德国攻占捷克后,“斯柯达兵工厂”开始为德军生产各种武器。“二战”期间,斯柯达的汽车工业基本停产,而成为德军最大的军火制造商之一,一切皆服务于一个目标:竭尽所能建立最强大的军工业帝国。
  照片的拍摄者、美国摄影师玛格丽特·伯克·怀特是 “二战”时期第一位获得授权的女性战事通讯员,并被委任为美国空军官方摄影师。其间,玛格丽特亲身经历了莫斯科保卫战,并成为当时唯一能采访斯大林的西方记者。
  迷惘(1938年)
  1938年11月9日,德国和奥地利同时发生了臭名昭著的“水晶之夜”事件:各地的纳粹暴徒化装成平民走上街头,疯狂地挥舞着棍棒,大肆攻击犹太人的商店、住所和教堂,进行疯狂的打、砸、抢、烧。大批犹太人被拖到马路上毒打,当晚就有800多名犹太人惨死。第二天,反犹浪潮更是波及全国,无数的犹太人惨遭不幸。
  笼罩在希特勒恐怖阴云下的犹太人不得不在欧洲四处奔逃。得益于英国政府对犹太难民的有限吸收政策,部分犹太妇女和儿童成功地进入英国避难。
  此照片为第一批5000名犹太及非雅利安种的难民到达英国伦敦哈维齐港期间所拍摄的。
  白求恩大夫抢救伤病员(1939年,吴印咸摄)1939年10月,日军在晋察冀军区发动了“冬季大扫荡”,抗日战争处于艰难阶段。摩天岭前线的战斗十分激烈。在一座被用作“战地手术室”的小庙里,当白求恩大夫弯着腰,站在门板搭成的“手术台”前一丝不苟地为战士做手术时,吴印咸用老旧机器和过期胶片把这个历史时刻记录了下来。
  照片对构图、光影、背景的处理堪称极致。主体人物处于画面的强点上,深暗的背景突出了白求恩的形象。傍晚阳光斜照,白求恩身穿粗布衣,脚踏草鞋。照片上方的屋檐、简陋的手术台和手术器械交代了拍摄地点和环境的艰苦。
  新中国成立后,吴印咸家中一直挂着这张照片。他说:“别人的座右铭是一句诗或几句话,而我则把这幅照片作为我的座右铭。”
  保护壳(1941年)
  英国伦敦温布利市议会为居民们提供这种木头和波浪型铁皮制成的室内防空设施。战争摧毁了孩子们的和平家园,却无法夺走他们的纯真笑脸。
  怀抱的生命(1940年代)
  战争的无情并没有让战士们变得冷酷。充满爱意地看着这鲜活的小生命,战士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命运的取决(1943年)
  希特勒对血统的兴趣超乎常人,“一战”前在维也纳吸收种族理论之后,犹太人就成为他和党徒的仇恨目标。
  照片中,纳粹检查员正在测量一个犹太老人的鼻子尺寸。带着愤怒和疑惑,老人也用目光打量着对方的鼻子。这是1943年纳粹对犹太人的迫害达到极致时,通过测量五官尺寸与标准量化指标对比,来确定一个人是否是犹太人或有犹太血统。在某些情况下,被检查人的命运只取决于相貌的“尺寸”。为了逃避类似的侮辱,包括爱因斯坦在内的一大批德国科学界、文化界精英纷纷离开了德国。
  1942年1月20日,万湖会议确定了灭绝犹太人的计划,当时德国党卫队的领导人希姆莱下令在波兰克拉科夫市一个名叫奥斯维辛的小镇建立集中营。奥斯维辛集中营是小镇附近大小40多个集中营的总称,主要功能是关押、劳役和灭绝。一号营屠杀了7万多名苏联战俘和波兰知识分子、进步人士;占地175公顷的比克瑙集中营屠杀了超过110万人,其中犹太人达100万以上,是罪恶的集中地点。这里有300座木头房屋,四周电网密布,内设哨所看台、绞刑架、毒气杀人浴室、试验室和焚尸炉等;穆诺维茨集中营的主要任务是劳役,用免费劳动力生产军需产品为德国法西斯服务。
  1945年1月27日,苏联红军解放了奥斯维辛集中营。“二战”结束两年后,波兰国会立法把集中营改为纪念纳粹大屠杀的国家博物馆。197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奥斯维辛集中营作为特殊项目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此照片为集中营二区的孩子们被铁丝网隔离,难与一区的父母相见。
  诺曼底登陆(1944年,罗伯特·卡帕摄)
  诺曼底战役是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具有战略性意义的海上登陆作战,对加速法西斯德国的崩溃以及战后欧洲局势都起到重要作用。
  意大利南部的苏德战场牵制了德军众多兵力,因此1943年5月,英美华盛顿会议决定以英国为基地,横渡英吉利海峡,在欧洲西部实施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使德军两面受敌,为最终击败德国创造条件。
  1944年6月6日早6时30分,美国士兵从海岸警卫队登陆艇上下来,涉水登上海滩。作为当时战地记者的美国作家海明威写道:“当我们在灰色曙光中往陆地前进,棺材形状的钢铁船舶行走在一大片绿色海水上,水落在戴头盔并肩挤在一起的士兵头上,战场上的男人之间弥漫着紧张、尴尬、不自在且寂寞的情谊。”
  登陆舰上的匈牙利摄影师罗伯特·卡帕记录下了登陆舰舰门开启的时刻。这开启的舰门就是当日参战士兵的地狱之门,也是让纳粹德国走向灭亡地狱的大门。奥马哈是五处登陆海滩中最危险的一个,卡帕说:“这是全世界最丑恶的海滩,我们被海水和恐惧搞得筋疲力尽,平躺在一小块湿沙地上。”2000多名美国士兵在此丧生——浪卷上来时,士兵被困在大海和德国碉堡的炮火之间。作为攻击日抢滩血战的见证,他从前线带回来的11张照片异常珍贵,卡帕也因此而成名。
  宏伟的诺曼底(1944年)
  美英盟军在诺曼底登陆战中共投入86个师、288万士兵、1.37万架飞机以及4000艘舰艇,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登陆战。仅在6月6日这个西方史家所说的“最漫长的一天”,便有13万先头部队、1万辆作战车辆上岸。与此同时,还空降了2.4万伞兵和上百辆载乘着滑翔机的坦克。在此后的43天,又先后将9个军39个师约165万人和4000辆坦克送上海滩。而西线德军只抽出50万陆军和400架飞机、1000辆坦克、41艘潜艇对抗。物质及兵力的悬殊也决定了诺曼底战场的结局。
  战场上的婚礼(1944年)
  华沙犹太人隔离区是“二战”时期纳粹德国在欧洲建立的最大的犹太人隔离区。1939年起,将近50万犹太人陆续从波兰各地被迫迁入。
  1944年8月1日,为了反抗即将到来的大规模屠杀,华沙军民5万余人发动了大规模武装起义。华沙地下军希望在苏联红军到达前解放当地。几乎手无寸铁的他们在势孤力弱的情况下仍然奋起抵抗,与武器精良的纳粹德军进行殊死搏斗。华沙起义者奋战63天,终因力量对比悬殊而遭到纳粹的残酷镇压。起义过程中,约有18000名战士牺牲,18万华沙市民死亡或被运往集中营,犹太人隔离区被全部摧毁。此照片为起义者中一对青年男女被捕后举行婚礼的场面。   “三巨头”(1945年)
  这张照片拍摄于1945年2月的雅尔塔会议上。照片上前排这三位精神矍铄的老者,就是当时主宰 “二战”走向的“三巨头”:罗斯福、丘吉尔和斯大林。
  1944年,世界范围内的反法西斯形势促使美、英、苏三大同盟国召开了这次重要会议。“三巨头”和他们各自所代表国家的利益与政策各不相同,但是当德国法西斯的战火蔓延开来的时候,他们最终还是选择聚首,选择合作。
  伴随着雅尔塔会议的闭幕,30亿人的命运也尘埃落定。会议对于缓和反法西斯盟国之间的矛盾、加强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加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进程以及在“二战”后惩处战争罪犯、消除纳粹主义和军国主义势力影响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对战后世界格局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但是,在牵涉到其他国家特别是中国的主权利益问题上,违背了世界各国平等合作、尊重主权完整的原则,有大国主宰一切的强权政治表现。
  布达佩斯围歼战(1945年, 叶夫根尼·哈尔杰伊摄)
  1944年3月,沦为纳粹德国“卫星国”的匈牙利希望退出战争,而德国由于失去了罗马尼亚石油,极其需要固守匈牙利在巴拉顿湖附近的油田。与此同时,苏联红军为攻占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并迫使该国退出战争,虽然路况很差,苏联坦克和步兵依然缓慢而坚定地向布达佩斯前进。
  1944年圣诞节,苏联军队包围了由德意志国防军及匈牙利军防守的布达佩斯。希特勒固执地决定重新排兵布阵,从华沙调遣党卫军装甲军团增援,企图解救被围兵力。苏联红军经过激烈战斗,粉碎了德军的反突击。1945年2月13日,漫长而艰苦卓绝的布达佩斯围歼战以德国守军的无条件投降告终。
  布达佩斯战役是“二战”中最血腥的围歼战之一,苏联红军歼灭德军及匈牙利军队9万~15万人,苏联约损失7万~16万人。该战役耗尽了德意志国防军特别是武装党卫军的资源,也是苏联红军在柏林战役前的最后一次大型“彩排”。
  美国国旗插上硫磺岛(1945年,乔·罗森塔尔摄)
  1945年2月23日,一支由40人组成的美国海军陆战队突击队整装待发,他们的任务是要登上硫磺岛(位于西太平洋的日本火山群岛中的第二大岛)的制高点折钵山山顶,并插上一面美国国旗。
  硫磺岛战役中双方伤亡惨重,其中23000名固守硫磺岛的日军里,只有1083人生还。美日双方伤亡比为1.23 :1,被称为“太平洋绞肉机战役”。该战役对于太平洋战争乃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整体局势的改观都有着非常重大的战略意义。所以当美国国旗插上了折钵山山顶,对整个美军的登岛部队来说是一种极大的精神鼓舞。在飘扬的星条旗的指引下,美军用三天时间攻下了折钵山。
  当时,美联社的摄影记者乔·罗森塔尔刚刚爬上山顶,看到几个美国大兵正在费力地插旗(把一面破旧的国旗从旗杆上取下,换上一面更大的新旗子)。于是罗森塔尔立刻堆起一些石块,站上去选好角度,端起相机按动快门,把历史定格在这个瞬间。拍照时他对战士们大声说:“振作点儿,这可是历史性的。”
其他文献
1962年,福克纳于一个夏日的午夜,在密西西比州的巴哈利亚猝然去世。此前他的最后一部小说《掠夺者》刚刚出版。他的遗体被运回家乡奥克斯佛。葬礼于7月6日举行。美国作家威廉斯泰伦在《生活周刊》发表了表达千万读者悼念心情的文章,标题是《他死了,心酸的悲伤》。  1992年,福克纳逝世30周年。毕生热爱福克纳的北京大学陶洁教授,在北大主持了一个关于福克纳的研讨会。那时她想找些对这位现代派大师有兴趣的中国作
川上弘美堪称当代日本文坛最重要的女作家之一。有读者甚至将其誉为“21世纪的紫式部”,从客观角度审慎地来看,这一评价虽有过誉之嫌,但足以见其在读者心中的地位。因擅长以“异界生物”为创作媒介进行描写,她也被称为“东方的卡夫卡”。然而与卡夫卡的“变形”不同,川上则是直接将神话叙事引入现实生活,实现异界与现实世界的交融,看似无稽又寓意深刻。“异界生物”的出现并不令读者觉得有任何突兀之感,在看似若无其事的叙
2004年,一部在日本本土连载的漫画小说《神之水滴》在不经意间风靡了全世界。这部漫画的文字部分取材于日本知名作家亚树直的小说《神之雫》(日文原版名称),绘画由冲本秀完成。故事讲述的是:日本有一位世界级的葡萄酒评论家——神咲丰多香,在弥留之际立下遗嘱,其收藏的约为20亿日元的葡萄酒都很名贵,但最为名贵的是其中的“十二使徒”葡萄酒以及顶尖的“神之水滴”,能够继承神咲丰多香这些遗产的候选人有其子神咲雫和
小时候,徜徉在杂货店花花绿绿的布匹堆里,我总有一种流连忘返的感觉。我用妈妈裁衣服的废布头做剪贴画,或者给我的娃娃做裙子。看到我对针织感兴趣,妈妈给我报了一个法式刺绣兴趣班。  刺绣班的老师是一个法国人,每周五下午在我们小学开课。那时候,周五我们只有上午半天课,这就意味着我在大家走后还要留下来。老师教我们用颜色淡雅的亚麻线在手巾上绣花。在她手里如此简单的事,轮到我自己操作就变得太难了。好几周过去了,
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只是曾经的那个孩子,这个孩子造就了我们过去所经历的一切、现在的生活以及未来的生活。  ——郎恩·乔瑟夫  对于伊朗电影史而言,《小鞋子》(《Children ofHeaven>>)已然风光无限,独占鳌头,荣获1999年蒙特利尔电影节最佳影片、2000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并在多伦多、香港、伦敦、纽约等18个国际电影节上荣获11项大奖。它是《时代》杂志年度十大影片之一,创下美
《矛盾而迷恋的爱——莱蒙托夫少年时期的爱情及苏什科娃组诗》一文(见《世界文化》2010年9月刊)所说诗人对苏什科娃的爱,主要还是一个少年对一个美丽的青年女性自然的追求,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天才的少年诗人对理解自己的知音的寻觅,这种爱尽管热情,但不炽烈,更由于女方不理解自己而深感失望,因此即使失恋也不会痛彻心扉,但他随后对伊万诺娃的爱,却是激情满怀,发自心底的。  纳塔莉娅·费奥多罗芙娜·伊万诺娃(18
毫无疑问,达·芬奇是一位人类历史上的天才。当人们评论达·芬奇的天才时,一位学者说:“达·芬奇像一个在黑夜中醒得太早的人,这时其他人都还在酣睡呢!”1910年,弗洛伊德研究了这位历史上的天才人物,出版了《达·芬奇的童年回忆》一书,为人们开拓了一个艺术品鉴的新视角。弗洛伊德一直对达·芬奇感兴趣。这位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拿起精神分析的手术刀,对达·芬奇的艺术天才和对完美的追求进行了精确分析。  天才对美和
一张严肃而专注的脸孔,一袭侍者的黑白装束,一双温柔而夹带力道的手,在冰冷僵硬中演绎化朽为神,在无知无觉中上演一丝不苟。日本人独有的礼节给予死亡一份诗意畅想,为生者绵延儿女情长。  难言小林大悟是入殓师或是艺术家,他为影片融入肮脏与神圣、诙谐与凛然、天籁与死亡。昂贵的大提琴出生便面临夭折,现实世界的反复无常背叛梦想十月怀胎,瞬间成为大悟用双手葬送的第一次死亡。经他双手葬送的,还有身兼生命和食物的章鱼
20世纪以来,美国史学经历了从特纳边疆学说到西部历史研究、新西部历史研究以及当今环境史研究的演进,追寻这一学术脉络的生成与流变,可以更清晰地理解美国史学趋势的内在理路。然而我们习惯于以“后见之明”看待特纳边疆学说的深远影响,却忽视它提出之初的学术背景及其遭际。实际上这一新学说最初在低谷中发出,却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回音,并逐渐汇聚成时代最强音。这正是本文“重返历史现场”进行回访的主旨所在。  1893
“唐宁街10号”,很多人都说这是全世界最出名的地址,但问题是它为何是个“地址”呢?想想看,白宫、中南海、凡尔赛宫、克里姆林宫……全世界有哪一个大国的领导人官邸是有地址的呢?就算有,肯定也都被这个宫那个府的响亮名号遮住了。只有英国首相办公居住的地方不叫首相府,却以地址著称,活似个民宅。但事实上也就是一个民宅模样。  唐宁街10号(英语:10 Downing Street),位于英国首都伦敦西敏市西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