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雀凤凰”的徘徊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l09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西奥多·德莱塞在《嘉莉妹妹》中描述了19世纪末一名年轻女性在芝加哥的生活历程。小说中,城市生活的诱惑让嘉莉迷失,为了跻身上流社会她先后委身于两个男人,最终如愿以偿。本文依据环境决定论和生物进化论,结合自然主义,展现作者的创作风格和态度。小说揭示了当时美国社会的道德沦丧,以及金钱关系下人与人之间的虚伪关系。作为一部划时代的作品,《嘉莉妹妹》为美国文坛带来了新的气象。
  关键词: 《嘉莉妹妹》 自然主义 社会环境 进化论
  
  19世纪中后期,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诞生——人不再是上帝的产物,而与动物一样是自然的一部分,是自然进化的结果,他永远受自然的力量所控制。自然主义的出现,影响到19世纪美国的文学领域,一股强劲的“自然主义”之风冲击了文坛。美国的自然主义文学不同于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文学,作者通过社会的丑恶现象,用文字再现环境对人物的影响。自然主义作家特别强调客观环境对作品中人物命运的决定作用,强调环境决定人物,决定人的人性本质。西奥多·德莱赛是20世纪美国文坛杰出的作家,也是美国现自然主义作家之一。《嘉莉妹妹》是德莱赛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小说中充分体现了德莱赛的自然主义道德观和命运观。小说以嘉莉妹妹的人生为主线,讲述了乡下姑娘嘉莉妹妹从农村姑娘变成百老汇明星的全过程。作者运用自然主义创作方法,揭露了美国社会中巨大的贫富差距,以及人们为追求成功而导致道德的沦丧。嘉莉因为羡慕大城市的纸醉金迷,为了不断满足生活的欲望,先后沦为德鲁埃和赫斯特伍德的情妇,然而当她凭借着与身俱来的美貌成为星光熠熠的舞台明星时,赫斯特伍德却直落千丈沦为乞丐,最后悲惨地死去。当赫斯特伍德走向毁灭时,嘉莉正坐在舒服的摇椅里,最后作者用一把摇椅象征着嘉莉妹妹起落不定的命运。德莱赛把自然主义和道德理想主义相融合,显示出自己的独到之处,德莱赛的自然主义实际上是一种深化了的现实主义,忠于生活,大胆创兴,不加评价地反映真实生活,突破了美国传统文坛的思想禁锢。德莱赛完全否定道德作用,在塑造嘉莉妹妹的形象时,在她身上集合了太多不被世俗大众所接受的因素,她美丽、聪明,可又爱慕虚荣,为了物质和金钱她先后利用两个男人,在不需要他们的时候又先后把他们抛弃。这样一个道德败坏的女人最终非但没有因为她的堕落行为受到惩罚,反而取得了成功。因此,作品一经问世便引起公众的质疑,并由此引起文学界激烈的争议,直至最终获得公众认可。从嘉莉的身上,德莱赛颠覆了美国文学乐观主义基调,给读者还原了一个真实的美国社会。
  自然主义文学强调客观环境对作品中人物命运的决定作用,作家通常以达尔文生物宿命论为出发点,因而在作品中人物总是在相对环境中对自己的命运无能为力。19世纪末正是美国阶级结构巨变的时代,大批的年轻人怀着“美国梦”的理想来到大都市,很多人为了出人头地变得没有社会责任,没有道德观念。德莱赛式的铺陈让我们在小说的开篇似乎就看到环境决定了嘉莉的命运:“一个18岁的姑娘离开家庭,有两种遭遇,必得其一。或者是,有好人相助而好起来好起来,或者是,很快染上大都市的恶习而堕落下去。在这样的环境里,不好不坏是不可能的。大都市到处是狡诈、奸谋,还有更其细致,但是更其投合人情的诱惑。”
  在《嘉莉妹妹》中,德莱赛着力描绘了各种不同的环境对嘉莉所造成的深刻影响,认为嘉莉的一切沉浮荣辱都是环境所造成的。小说中的嘉莉也并非一个天生放荡的女人,大城市的诱惑和生活的压迫使她不自觉地堕落下去。嘉莉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家庭,十八岁那年由于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开始幻想过大城市的生活,向往芝加哥的五光十色,向往芝加哥的富裕。于是,聪明、羞怯,“由于无知和年轻而充满了幻想的十八岁的嘉罗琳·米培”独自一人前往芝加哥这个她从未去过的城市,她的全部行李是“放着些盥洗用的小物件的鳄鱼手提包,一纸盒的点心和一只弹簧开关的黄皮荷包,里面放着她的车票,写着她姐姐在范布伦街的地址的纸条和四块钱现金”。嘉莉原本梦想着依靠姐姐过上她所向往的城里人的幸福生活,但生活的拮据和姐夫的淡漠使她不得不尽快出去工作。经过一系列的失败后,她终于在一家鞋厂谋得一份周薪四块半的工作,然而冬天的到来使她很快又陷入困境。现实的残酷粉碎了她的美梦。雪上加霜的是嘉莉又因为生病而失去了仅有的工作,去留之际,她偶然在街上遇到了在火车上认识的推销员德鲁埃。在贫困的逼迫和物质的诱惑下,嘉莉接受了德鲁埃的帮助,也同意与其同居,成为他的情妇。德鲁埃将她从贫困的生活中拉了出来,让她享受到城市的文明。渐渐的,嘉莉发现德鲁埃也并非如她想象的那么理想。在海尔太太的介绍下,嘉莉有机会结识了更多的社会名流,见识到上流社会的奢华,她开始不满足于德鲁埃为她提供的生活。酒店经理赫斯特伍德的出现,给嘉莉提供了满足新欲望的机会。于是,嘉莉舍弃了德鲁埃,投入了赫斯特伍德的怀抱,并与他一同来到纽约。她变成了大城市诱惑力的俘虏,环境迫使嘉莉一步一步走上追求金钱享受和成功的道路,这是外部世界力量作用的必然结果。可是,无情的现实再次摧残嘉莉的幻想,赫斯特伍德工作受挫,巨大的生活开支使他们陷入窘境。受生活所迫和为自己能够跻身上流社会,嘉莉不得不闯入演艺圈,最终一举成名。自始至终,嘉莉都处于一种被动状态,被环境所左右,以至于作者对嘉莉的堕落抱有一定的谅解。德莱赛认为,在当时特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下,像嘉莉这样没有受过什么教育、没有什么文化的贫穷农村姑娘身处芝加哥、纽约这样物欲横流的花花世界中,她的堕落是可以想象的,也是可以理解的。因此,并没有天生的罪犯,人都是由于不能控制自己的欲望,而在环境的影响下堕落。
  有评论家严厉指责德莱赛将人与动物相提并论,有意忽略了小说的教化功能,他塑造的嘉莉妹妹的形象大大超越其他美国小说的道德界限,简直就是在宣扬道德的沦丧。可是,德莱赛用他的进化论思想来解释嘉莉的堕落:“我们的文明还处于一个中间阶段——我们既不是禽兽,因为已经并不完全受本能支配,也不是人,因为也不完全受理性支配……人已变得相当聪明,不愿老是听从本能和欲念;可是他还太懦弱,不可能老是战胜他们。在嘉莉心里,正如世界上许多人一般,本能和理智,欲念与觉悟正在争夺主宰权。她跟着欲念走,她是被动的时候多,主动的时候少。”在前往芝加哥的火车上,德鲁埃的甜言蜜语引起嘉丽对物质的欲望。崇尚金钱、物欲横流的城市是诱使她改变命运的外在原因,而欲望是从内部解释嘉莉的动机。实际上,嘉莉妹妹只是普通的美国下层人民中的一员,和大部分人一样,她有着强烈的欲望,幻想着有朝一日爬上社会的顶层,所以机会降临时她会抛弃一切,甚至不惜用自己的爱情和身体作为交换。在《嘉莉妹妹》的创作中德莱赛运用生物竞争学说来阐述社会问题的哲学思想,作者在描述赫斯特伍德的命运上,将弱肉强食的社会法则运用得淋漓尽致。在当赫斯特伍德集权势和金钱于一身时,嘉莉成为他的情人,她迷恋赫斯特伍德的社会地位、财富和风度。对嘉莉来说,“听到一个这么有地位和权势的人的说话,是件重要的事情。眼前最大的奥秘之处就是一个有财有势的男人坐在她身边在向她求爱。看啊,他的生活多悠闲,舒适。她势力大,地位高,衣服华丽,可是他却在向她求爱”。可是在赫斯特伍德一步步走向落魄的过程中,嘉莉的事业却平步青云,成为众人追捧的明星,“逐渐的成功使她在经济上获得越来越多的优势和主动权,这也使赫斯特伍德与她的差距越来越大,两人不得不以分手告终”。这位昔日声名显赫的经理在失去爱情的同时也不得不为生计精打细算,也因为乞讨而受尽路人白眼。
  在嘉莉的身上,初出茅庐的德莱赛用他犀利的自然主义创作手法,为我们还原了一个真实的美国社会。《嘉莉妹妹》是德莱赛以他一个姐姐真实经历为小说的背景,以繁华大都市芝加哥作为人物活动的环境,真实地描摹了嘉莉起伏的命运,也真实地展现了在工业扩张的黄金年代里,纸醉金迷的腐朽生活和金钱的作用所带来的道德沦丧。在创作小说的时候,德莱赛深怀着对像嘉莉一样遭遇的女性的同情。在他笔下,嘉莉美丽聪明,德鲁埃浮华庸俗,赫斯特伍德虚伪自私,然而生存让嘉莉先后委身于这两个男人。这也同时体现了他的自然主义感情观:生存本身才是生活的最终目的,一切道德标准都不重要,包括对于爱情的一切幻想都是荒谬的。故事结束时,嘉莉虽然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但她仍然在为生活奔波。她身上散发着悲剧的光辉,正是那个时代典型的美国妇女的缩影。德莱赛将无所不在的美国生活方式写进作品,真实、生动、实际地描述了这个国家的一举一动。其作品的精彩之处在于对不完美的人性再现,也就是现实生活的表象与本之间的不一致。人物的蜕变与毁灭都揭示了当时美国社会的道德沦丧,以及人与人之间金钱关系的虚伪与冷漠。
  
  参考文献:
  [1]常扭信.美国文学简史.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0.
  [2]德莱塞著.裘常柱译.嘉莉妹妹.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
  [3]蒋道超.德莱塞研究.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4]钊龙文佩,庄海弊主编.德莱塞评论集.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
其他文献
摘 要: 作者通过教学实践探索,结合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分析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关键词: 高职教育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高等职业教育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如何突破原有人才培养模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第六章职业教育”中指出:“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
随着新课改的全面展开,课堂上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越来越受重视,课堂讨论也就越来越受到教师们的青睐。“论”在《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是分析和说明事理。“讨论”是就某个问题交换意见或进行辨析。课堂讨论以学生间的相互启发、相互学习为主。合理运用课堂讨论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灵活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课程标准》把“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的班级授课制,在风行了三百多年后,其固有的种种弊端逐渐显露。一种针对班级授课制中无法顾及学生个别差异、难以因材施教的问题,促进所有学生最好地发展的教育模式呼之欲出,这就是分层教学。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最为合理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使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也就是采用“分层
摘 要: 英语作为交流与沟通的重要工具如今在国际化的社会中其作用与地位愈显重要。作者在重点了解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下,通过理解音乐教学的重要性,科学、巧妙地在英语教学中运用音乐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英语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 音乐 英语课堂 作用及运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已经逐渐与国际接轨,因此在交际中,英语作为交流的重要工具其重要性愈显突出。传统的英语教学单一地
摘要: “新课程”有一个关键的概念,就是“课程资源”。如今我们倡导“教师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师成为课程研究者”,但教师为什么要调整、补充或加工教材,教师为什么要从“教教材”转向“用教材教”,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新课程课程资源课程智慧    “新课程”有一个关键的概念,就是“课程资源”,如今我们倡导“教师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师成为课程研究者”,但教师为什么要调整
摘 要: 对于传统文化,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大历史责任。对于初接受教育的幼儿来说,传统文化教育的成效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很大关系。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利用文化资源和当地本土特色对幼儿进行教育。  关键词: 幼儿园 传统文化教育 传承传统文化    2006年9月,国务院发布的《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重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广泛开展吟诵经典诗词,传
从当今的社会情况来看,我们发现现在的孩子身上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独生子女从小被家长宠着,事事由家长包办,处事能力大多较弱。(2)家长只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却忽视了孩子真正需要的,学生与家长的沟通越来越困难。(3)很多教师对学生以“分数”论英雄,忽视了对学生其他方面的教育,甚至扭曲了对他们的评价。久而久之,学生在学校失去了快乐感和幸福感,就越来越讨厌老师,讨厌学校。  针对上述问题,想想教育
摘 要: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程魅力,就在于形式和内容中蕴含着的形象美、意境美、构思美,这也是语文教学不懈努力的追逐方向。但在教学现实中,无论老师怎样努力,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热情和积极性都难以达到令人满意的期点。究竟怎样才能打造高效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呢?作者就此话题,结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做法和体会,谈谈一孔之见。  关键词: 新课程背景 高中语文教学 教学策略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
摘 要: 合作学习,无论从时代的发展性来看,还是从学习的必要性来看,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开展合作学习的必要性、方法性和评价性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中学英语教学 合作学习 必要性 方法性 评价性    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不论是国与国之间,还是各企业之间,都有着广泛的合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同样需要倡导这种合作。美国著名教育评论家埃利斯曾说:“如果让我举出一项符合‘改革’这个术
莱辛说:“如果上帝一手拿着真理,一手拿着寻找真理的能力,任凭选择一个的话,我宁要寻找真理的能力。”  我把这段话抄给学生,让他们讨论莱辛为什么这样说,学生都很自然地联想到自己的学习。他们举例说:“如果我们有了归纳文章中心思想的能力,那么没有老师时自己也能归纳出文章的中心思想了,而且是几十、几百篇文章的。”学生的讨论说明,叶圣陶先生讲的“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绝不仅是教者一厢情愿的教学最佳境界,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