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高考文言文考查应有时代担当意识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uzj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今的高考文言文考查,基本沿袭着以客观题考查实词含义、虚词用法、信息筛选、文意分析概括,以主观题考查语句翻译的模式。这种模式自2002年产生起历经十年而不变,已守旧僵化,既不合新课程标准,又误导了中学文言文教学,有失传承民族文化的职能,更是难以主动引领社会文化和时代思潮的健康发展。因此,试题的命制思想必须革新,高考文言文考查应有时代担当意识。
  关键词:高考;文言文;担当意识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10-087-2
  高考作为一项规模最大的、权威性最高的选拔性测试,一方面关系到高校选拔优秀学生,是国家培养造就社会发展所需时代人才的系统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其试题的命制当严格执行“命题要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有利于促进素质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基本方针,并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而与时俱进,有所改革创新;另一方面,高考又牵动着基础教育的走向,牵涉到千家万户的利益,影响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所以试题的命制也当有一定的稳定性、连贯性。这就要求高考试题既要有稳定,又要有变化;既要有继承,又要有创新;既要能体现试题的选拔功能和对中学教学的导向功能,又要能契合课程改革的理念和时代发展的精神。若以此为标尺来考量往年的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则不能不让人摇头叹息。
  以江苏省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为例。选文是苏轼的《陈公弼传》,四道题目考查的依次是实词释义、信息筛选、文意归纳概括和文句翻译。统观全国十多份高考试卷的文言文阅读试题,除上海保持一贯的独立风貌,北京有所突破,能让人眼睛一亮之外,均是如出一辙,基本沿袭着以客观题考查实词含义、虚词用法、信息筛选、文意分析概括,以主观题考查语句翻译的模式。熟知高考文言文阅读考查历史沿革者都清楚,这种模式其实是对国家考试中心《考试说明》的呆板炮制,是对其考点要求、命题呈现方式的简单克隆。而这种模式自2002年产生起,时间已走过了十年。十年里,社会文化变化多姿,新课程改革风生水起,试题研制思想不断更新,而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却不敢越雷池半步,似乎成了“绝缘体”,外界的一切变化皆与之无关,它只管紧紧地扎着自己的“樊篱”,“年年岁岁花相似”,成了高考试题中“惰性物质”。
  不是说这些内容不能考查,问题在于不能仅仅考查这些内容。如果仅仅考查这些内容,就把文言文考“死”了,似乎文言文阅读考查目的就仅限于“读懂”,即会解释词语,能知晓句式,会翻译句子,进而弄懂文章写了什么人,所写人物干了什么。这种考查基本上是以知识立意为主,意味着掌握基本的文言文阅读工具,提高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成为高考文言文考查的唯一指向。早有批评者指出:“面对文言文,学生的全部使命似乎就是破译文言密码,掌握信息,做一个正确无误的传声筒,做一个精通技术的熟练工,做一个默不作声的旁观者,既无权指瑕,亦无法喝彩。文言文似乎成了语文学科中的‘第二外语’,阅读的目的就是为了掌握并使用好一门语言,就是为了培养未来的古汉语研究人才。这种重‘言’轻‘文’的考查,止步于‘言’,省略了‘文’,达到了‘知’,禁锢了‘悟’,凸显的是文言文的语言知识价值,确立的是工具至上的狭隘指向。”①显然,这种考查是以知识立意、能力立意遮蔽了人文立意、现实立意。
  一种存在着很大的问题的考查模式能够株守十年而几乎没有变化,这已不能称之为“稳定”,称之为“连贯”,不客气地说,这是守旧,是僵化。若究其根源,试题命制思想因循守旧,缺少时代担当精神恐怕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为了呼应声势浩大的新课程改革,为了选拔培养创新型人才,为了顺应时代思潮的发展趋势,试题命制者们请拿出勇气,肩负起责任,使笔下的文言文考查具有时代担当精神。
  一、高考文言文考查要担当起落实新课程标准的责任
  对于文言文的阅读要求,《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必修课程”的“课程目标”部分明确指出:“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对于文言文阅读的考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也有陈述:“文言文阅读的评价,重点考察阅读不太艰深的文言文的能力,还要注意考察学生能否了解文化背景,感受中国文化精神,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
  原来文言文阅读要求能读懂浅易的文言文,考查点集中在文言文的语言层面,例如实词的含义、虚词的用法、特殊的句式、信息筛选、文意归纳概括、文句翻译等,侧重的是对语言知识的理解和文意的疏通。很明显,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高了对文言文学习和考查的要求,它打破了文言文考查仅仅限于“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基本内容”的樊篱,要求学生能“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探索作品的丰富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从不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体验”,把考查内容扩展到评价探究应用的层面,把考查点聚焦在感受传统文化思想魅力、汲取民族智慧层面,要求学生能够更深入地思考和领悟中华民族精神,并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以实现传统文化与当下社会生活的互动,这就为文言文的阅读考查开辟了新天地。
  课程标准与高考之间是一种怎样的关系?毋庸置疑,课程标准是高考方案制订的依据,是高考试题命制的指导纲领。高考方案应该执行课程标准的规定,体现课程改革的精神;高考试题的命制应该关注每一道试题与“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是否一致,与“评价要求”是否一致。所以,我们要切实把高考与课程标准融为一体,不断深化考试内容改革,以期充分反映新课程的理念和特点,适应时代对于人才培养和选拔的要求,从而使高考成为新课改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众所周知,高考具有“指挥棒”的作用,它直接引导着学生如何去学,也引导着教师如何去教,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如果高考都无法体现新课程思想,那么新课程标准在实际教学中将会变成一纸空文,新课程改革也将难以获得成功。所以,高考的导向性非常重要,高考必须担当起落实新课程标准的责任来。   二、高考文言文考查要担当起正确引导中学教学和传承民族文化的责任
  我们不妨思考一下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为什么要让学生费时费劲地学习文言文?仅仅是为了能够掌握一门在现实语境中已没有交际功能的语言标本吗?要弘扬民族精神,要把民族文化中的精粹传承给下一代,就必须指导学生学好中国古代优秀作品。通过学习古代优秀作品(特别是优秀的文学作品),使得学生受到民族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从而为终身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奠定“精神的底子”。这才是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的真正的意义和价值所在。所以有识见者指出:“文言文阅读的价值不仅在于让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知和领略古代文化的源流,体味汉语言文学的经典魅力,从而提高文化素养和文学素养。因此,文言文的文不仅指文意、文章,更重要的是文学、文化。”②
  但毋庸讳言,当前的中学文言文教学,不论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我们很多老师的基本做法仅仅侧重于字词的积累,“使动”“意动”“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等语法知识满天飞,往往忽视了文之脉、文之美、文之境、文之格的鉴赏和传统文化的渗透,许多有识见、有情味、有文采的篇章未得到足够的重视。而大量“克隆”高考试题的“山寨版”教辅材料的涌入,更使做题训练成了学习的主体内容。这样长期的知识讲解和训练使得许多老师擅长讲题而不擅讲文,许多学生擅长做题而不能鉴赏,结果必然是学生翻开书本,觉得学习文言文无非就是理解字、词、句的含义,并不需要去鉴赏体悟文章的情志美趣,更不需要去探讨其中的文化内涵,很多同学逐渐失去了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丧失了鉴赏阅读的能力。何以如此?倘要追究其根源的话,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就是孽根所在,是它过去长期存在的错误考查指向误导了中学文言文的教与学。
  尽管我们一直不主张考啥就只教啥,但就现实的教育生态而言,考试这个“指挥棒”以其强大的统治力牵引着课堂生长的方向,“考什么”常常决定了“教什么”,“怎么考”常常决定了“怎么教”。在这个现实前提下,用高考来正确引导而不是错误地误导中学教学当是高考的应有之旨。所以,拨乱反正,引领中学文言文教学走上正确的轨道,有效实现民族文化的传承,这是高考文言文考查应该也是必须担当起的责任。
  三、高考文言文考查要有引领社会文化、时代思潮健康发展的担当意识
  如今,社会对高考作文题的关注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现象,人们对高考作文题所蕴含的文化思想的评论,往往已超出教育领域,扩展到整个社会,而视其为反映社会生活和时代思潮的风向标。高考作文题成功实现了新的教育功能。而这可以说是高考作文题在不断改革创新的追求中勇于贴近现实生活、敢于引领社会思潮的必然结果。这是一种可贵的现实担当精神。高考文言文考查可不可以期求这样的社会功效?
  2011年北京卷的文言文阅读试题的命制得到了不少行家的好评,可以视为一个成功的范例。首先,选文具有现代意识。其文言文阅读选自唐代柳宗元的散文《宋清传》,讲述了药商宋清眼光长远、不怕牺牲眼前利益,终于获得丰厚回报的经商故事,作者从生意场上引申开去,批判了社会“炎而附,寒而弃”的势利行为,讽刺了某些以士大夫自居的人的做人之道。这里面所涉及的话题、所蕴含的思想,与当下的现实生活存在着某种“暗合”,能触发人思考,能给人以启迪,因而具有现实的教育功能。可谓取材在古,命意在今。这样的选文自然能让人眼睛一亮,继而击节赞叹。这十年来,我们的高考文言文选材基本上是来自“二十四史”,内容多是反映帝王将相、清官勇将的功绩品行、生活遭际、宦海浮沉等,“在不断提高公民民主意识、推进民主进程、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让高考考生年复一年地瞻仰明君忠臣们的音容笑貌和丰功伟绩,把斑斓多姿的民族文化压缩为单调无趣的官场文化,该是怎样的狭隘偏执、不合时宜啊!……为什么我们让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充斥如此深重阴森的血腥、凶残与挥之不去的死亡气息?这样的惨烈故事与非人世界到底要学生收获怎样的人文情怀和道德信念?”③近三四年来,虽有省市开始脱却此等“桎梏”,从更为广阔的经史子集中寻觅阅读材料,转身关注一些所谓“正史”之外的人物命运和文化精神,但还是让人觉得难以与现实语境实现对话生成,难以与时代精神构成碰撞融合,阅读的价值和考查的意义还是受到了影响。
  其次,试题命制接通古今,具有文化价值与精神品位。命题者设计了这样的一条问题:
  《宋清传》中说“清之取利远,远故大”,意思是 “宋清谋取利益放眼于长远,因为考虑长远所以获得的利益较大”。这概括了宋清经商的特点,请从文中举一例加以说明,并结合当下的社会生活谈谈自己对这一概括的领悟。(不少于200字)(10分)
  该题的命制契合新课程标准的的理念,赋予了考生发表见解的话语权。它要求考生用当代意识烛照材料的思想内涵,把考查聚焦在感受传统文化思想魅力、汲取民族智慧层面,要求学生能够更深入地思考和领悟民族精神,并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以实现传统文化与当下社会生活的互动。这样,材料就不再是封闭的、僵死的,它与考生的生活和心灵发生了联系,实现了古今对接,考生能从中汲取到营养,收获到价值,可以说,实现了古为今用、立“文”立“人”的目的。其实,上海卷多年来也一直在努力探索如何挖掘文言文阅读的人文意义和现实意义,也有一些成功的尝试,可惜没有应和者。这样的文言文阅读,其选文思想和考查指向,如果能够超出高考范畴和教育领域,而扩展到对社会生活和时代思潮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恐怕谁也不会感到惊讶。
  为此,高考文言文考查在立意上要关注当代思潮的发展趋势,在选文上要注意其中蕴含的积极价值观导向,在命题上要增加开放性,并为古今对接架设桥梁,力求对考生甚至社会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这就需要高考文言文的考查能有高远的眼光,有主动引领社会文化、时代思潮健康发展的担当意识。
  
  [参考文献]
  [1][2][3]颜敏.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中学语文教学,2010(6).
其他文献
摘 要:《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的小学英语的课程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它将小学英语教学和合作学习紧密联系起来。小学英语学习主要靠大量操练获得感性认识,因而需要有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所以小学英语课堂更需要“合作学习”,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利用“合作学习”全面开展语言交际活动,提高了学生语言
摘 要:笔者通过文献资料法,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从高中数学兴趣教学入手,探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以期为同类教学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高中;数学;兴趣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6-064-1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在教学方面也是一样的道理,如果学生对一门课程不感兴趣,那么老师无论如何努力都不会有很
摘要:班主任工作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班主任工作方法的优劣关系着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关系着和谐班级、和谐校园的建设与形成。班主任的工作方法既要“勇为”,更要讲究“智为”,本文中,笔者就平时班主任工作中的点点滴滴,用生活的语言、鲜活的实例娓娓道来,总结出别具特色的“六字经”。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方法;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识码:A 文
摘要:在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初中的教育也在不断地转变。班主任联系着学生和学校、家庭和社会,因此,构建彼此之间的和谐关系就变得至关重要。  关键词:城镇化;农村初中;班主任;构建  中图分类号:G45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7-009-2城镇化是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转变的一个过程,城镇化进程中学校教育面临着巨大的考验,学生的生活学习方式、教师的观念思想等都受到城镇化的
摘要: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妥善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与本地学生在教育上的融合问题是每个城市应尽的责任之一,也关系到我国教育的发展和祖国未来的人才培养,因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研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与本地学生的融合,可以从具体措施入手,提升融合教育效果。  关键词:城市外来工子女;融合教育;实践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5.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21-022-1  一、
摘要: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不应是游离于语文教育过程之外的“点缀”,而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引领孩子进行快乐的课外阅读?对此,笔者认为要多管齐下,加强读法指导,创设条件,丰富交流活动,尊重阅读兴趣。  关键词:快乐阅读;兴趣;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1-038-2一、多管齐下,激发阅读兴趣  1.巧用故事悬念诱发阅读
摘 要:初三英语课堂教学气氛不如初一、初二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呈明显下降趋势。一些学生因底子薄弱或外部环境影响对英语不感兴趣,无心学习英语。面对这种情况,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思维,开辟新的“航道”和“路线”,推进英语素质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英语教学;教学方法;内容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4-068
摘要:教师在组织中考政治复习时要树立正确的教材观,明确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研读课程标准,把握课标要求,依据教材,但不能拘泥于教材,更不能局限于考点。  关键词:新课标;政治复习;实践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2-088-1  学习2011版新课标后,我们觉得要强化价值引领、衔接高中教学、基于课程标准应该是我们把握的几个基线,下面我们结
摘 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创新地使用教材,在课堂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善用激励评价,让学生真正动起来,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生机盎然的舞台。  关键词:师生关系;教学智慧;活力课堂  中国分类号:.21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93 -01    英语课堂是英语课改的主要阵地。新课程标准要求英语课堂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素质教育,体现灵活开放,尊重个体差异,倡
摘要:孩子的品行养成教育就是要改变学生固有的“儿童常态”,把我们预设的教育期望变为学生品行成长的现实。我们要为孩子的这种转化和发展付出必须的耐心和克制,要为他们的转化和发展提供必要的时间、铺垫与台阶。“教育期待”是一种教育艺术,更是一种教育智慧。  关键词:教育理性;儿童常态;教育期待  中图分类号:G625.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21-025-1  【回放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