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未来和昨天关在门外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stc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每天遥望憧憬不可知的未来或者反思昨天,而是动手清理手边那些细小碎屑的实实在在的事。
  1871年的春天,英国蒙特瑞综合医科学校的学生威廉斯勒对人生中的许多问题充满困惑,他不明白应该怎么处理远大的理想和具体的身边小事,一个人应该有怎么样的做事态度才能成功,但对手边的小事又觉得没有什么意义,他甚至以为现在的学校生活枯燥乏味,没什么值得去用心的,因而他的成绩也每况愈下。他找他的老师探讨这些困难的人生问题。他的老师推荐他阅读哲学家卡莱里写的一本哲学启蒙读物,老师说,他的书里或许有答案帮助你解决问题。
  威廉斯勒是一个意志很坚定的青年,他一向不崇拜大人物,更不相信所谓的名人名言,对许多问题一向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但既然是老师推荐,他想或许真的有用。他拿过书漫不经心的浏览起来。
  突然间,书中的一句话让他眼前一亮:“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去看远方模糊的未来,而是动手清理手边实实在在的最具体的事情。”
  他恍然大悟:是啊,不论多么远大的理想,都需要一步步实现啊;不论多么浩大的工程,都需要一砖一瓦垒起来啊。
  他明白了,他的困惑解决了,他终于找到了人生的答案。他知道,那些远大的理想,应该让他们高悬在未来的天空里,最紧要的,是把手边的每一件具体事做好,让自己时刻生活在今天。
  也就是从那一天开始,1871年春天的一个下午,年轻的威廉斯勒开始埋头读书,因为他知道这是他目前最紧要的事情,他要把自己的成绩搞上去。半个学期以后,威廉斯勒就一跃而成为整个学校最优秀的学生。
  两年以后,威廉斯勒以全校最优异的成绩毕业。毕业后来到一家医院做医生。他认真对待每一个患者,对每一次出诊都一丝不苟。兢兢业业的态度和精益求精的精神,使他很快成了当地的名医。
  几年以后,他创办了约翰.霍普金斯学院。他把自己的人生态度贯彻到每一个细节里。许多专家学者慕他之名来到他的学院工作,使他的学院很快成为英国乃至世界最知名的医学院。
  威廉斯勒成功以后经常被邀请到耶鲁大学演讲,在演讲中他告诫学生们说:他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活在完全独立的今天”。他还说,“要把未来和昨天关在门外,未来就在于今天,最重要的是把你手边的事情做好,这就足够了。”他正是靠着这两句话,精心地做着自己的事情,不仅成为那个时期最著名的医学家,还成为牛津大学医学院的钦定讲座教授,被英国国王授予爵士爵位,这是那个时代学医的英国人所能够获得的最高荣誉。 他去世以后,人们需要用1466页的两大卷书才能够记述他传奇的一生。
  世界上最有名的媒体《纽约时报》的总裁苏兹伯格也曾经遇到过同样的问题。年轻的时候他得了棘手的结肠痉挛病,这种病痛令人难以忍受,他的身体几乎就要垮掉了。引起病症的原因很简单,他在步兵师担任士官,工作职责就是建立和维持一份在作战中战死的人员记录,收集他们在战场上遗失的东西,并准确把物品送到死者的家中。由于每天接触无数的战死的人和他们的家属,每天都要面对那些几乎千篇一律无序杂乱的繁琐的细碎的工作,他变得烦躁异常,并开始担心自己哪一天死去,回不了自己的故乡,见不到16个月的儿子。日积月累,他的神经开始高度紧张,继而发展成结肠痉挛病。
  他被送进了医院。一位军医在检查了他的身体之后告诉他:你的身体没有什么不好,你的问题纯粹是精神上的,我建议你把自己的生活想象成一个沙漏,沙漏的上一半装满了成千上万的沙子,而沙漏一次只能漏下一粒沙子。我们的生活就如这个沙漏,我们每天早晨都会发现自己一天当中有很多事情要做,但是,我们一次只能做一件事情,就如同只有一粒沙子通过沙漏底部的缝隙。
  从那以后他明白了,他每天不论面对多么复杂碎屑的工作,都时刻想到那个沙漏:“一次只能流过一粒沙,事情一个个地做。”
  这个重要的人生哲学很快融入到他的生活当中,成为他处理一切问题的准则。战争结束以后,他到了《纽约时报》,这个工作方法和人生态度,让他几乎在任何一个岗位上如鱼得水,最终做到了媒体的总裁。
  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个点上,这个点就是今天的身边的时刻,过去了的昨天与没有来到的未来都与我们没有关系,如果我们做好了此刻的这一件事情,把昨天和未来关在门外,我们就拥有了人生的全部了。
  (編辑 慕容吟)
其他文献
不能将日子过成  一天又一天单调的重复  不能把韶华当作  可以挥霍的财富  人生短促  青春留不住  我们要快乐地生活  要珍视那绚烂的日出  不能庸庸碌碌  没有理想和抱负  不能浮躁急切  把身心投入对名利的追逐  人生应有价值  青春难免困惑  我们要进取攀登  更要学会思索和感悟  也许我们不能把握每一天  走好每一步  可是,只要懂得珍惜  脚踏实地地行路  那么有一天  我们会发现 
编者按:风吹杨柳岸,踏春好时节。十里桃林,花水相映,在灼灼桃花中感受春的气息;在璨璨花海中感受“压畦春露菜花黄”的美景;在充满诗意的村庄里,拥抱春天。本期以踏春为主题,刊登几篇休闲旅游乡村的典型,从不同地区感受村庄的春意盎然,给读者提供一些闲暇之余放松休闲的好去处。  春光明媚淇河畔,杨柳如烟,花海无边。来到河南省鹤壁市淇县的游客们可以在朝歌山庄参加樱桃花节,游樱桃花园,观露天晚会,享大型烧烤美食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时代发展特点的基础学科,现在的小学生都很喜欢上。但他们在课堂中往往不太愿意跟着老师的步伐,而是喜欢自己独立研究:玩QQ、打游戏等,从而耽误了教学进程。因此,对信息技术课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那如何提高信息课的管理和教学的有效性呢?我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以下探索与实践。    创建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我的做法是
平时,我们在生活中天天可以听到幽默的语言,在文学作品中可以读到幽默的笑话等,但幽默的诗歌就见得很少了。平时翻阅史书,偶而读到幽默诗,时间长了,便缀辑成文。辑出来与读者共赏。  从前,有个刻薄的财主,每天给私塾先生的只有一碗薄粥。老先生天天喝稀粥,因而他肚里慢慢就酝酿出了一首诗。一天,吃饭时,财主送来的又是稀粥。他端起粥,却不忙喝,凝视着一天比一天稀的粥,吟出了一首薄粥诗:  瓯米煮成一碗粥,  西
人们说,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人生鲜百岁,只有名常存。张爱玲所说的“出名要早”,其已成为许多人的圭臬。其实,成名不必早。  为了早成名,人们总在抢占“快车道”。步行的道路不被人看好,于是来到跑道上;跑步也不理想,骑上自行车;自行车太落后,于是开上奔驰或宝马;开车也不够快,于是我们飞了起来。然而,据说一个人的灵魂只跟得上一个走路的速度,如此灵魂也就被落下了。脱离了的灵魂四处踟踌,时而在莽原中,时而在沙
对话嘉宾:  陈明选:江南大学教育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兼任教育部教育技术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曾任江南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兼田家炳教育科学学院院长。从2004年起,关注“理解性教学”,发表了学术论文一百余篇,其中CSSCI论文60余篇,包括《教育信息化进程中教学设计的转型——基于理解的视角》《围绕理解的翻转课堂设计及其实施》《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学习评价的转
“假如他当初失败了,屈服了,那他在人们的眼里,不过是个疯子。幸而他成功了,所以他是个天才。”  美国橡胶工业之父、发明家查尔斯·古德伊自传里的这句话,道破了世态炎凉,也是他饱尝人生酸甜苦辣的真实写照。  19世纪初,世界的橡胶工业刚刚起步。但是,着手研究橡化工生产的人已经为数不少,过了不惑之年的古德伊也加入了这一行列。十分贫困的他,向朋友借了一笔钱,建立了自己的实验室,将近半年的时间,他一直扎在实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是深化幼儿园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为了帮助各地幼儿园更好地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活动,2017年1月,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数字教育资源专业委员会面向各地“中国教育技术·实验幼儿园”征集在使用《“52周幼儿成长能力培养素质教育”整体方案》中所开展教学活动的照片和微视频,并进行优秀教学活动评选。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和考核评比,內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中青未来幼儿园组织的《红汽车,你真棒》教
上海的天说热就热。这不,刚进5月,就闷热异常,稍一动作,便挥汗如雨,家里便早早地打开了空调。  星期天一早,妹妹便打来电话,说爸爸让我们去他那里,有急事要办。  有急事要办?他一个90多岁的退休老人有哪门子急事?心里不免有些纳闷。  赶到爸爸那里,才知道他让我们把他那一对躺椅拿出来擦洗干净。  爸爸的躺椅可是个老古董了。爸爸年轻时有一手好木匠手艺,他打的方桌、板凳,四平八稳、严榫合缝,连我们公司同
年轻的时候并不知道,我所走过的每一步都是回家。我走在回家的路上,有喜有悲地看着一路绚丽的或不绚丽的风景。走着看着,便发现了那永远的黑洞。我蓦然惊觉,自出生之日起,我就注定走在回家的路上了。  意识到这一点,我已经出现在秋风萧瑟的中年高地上了。我已经不再年轻,我的头发不再乌黑,我的眼睛不再明亮,我的内心不再纯真,我的梦想不再繁星点点……我已经不是原来的自己了,我已经找不回原来的自己了。我有限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