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中体验 趣味中生成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nbmnbmnbmnbmn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背景:
  “数学生活化”“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的重要理念。“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对数学知识进行体验、创造,从而真正理解所学内容并能灵活运用呢?这就要求教师在教与学中都要以“做”为中心,达到“教、学、做合一”,在“做”中学生手脑并用,才有可能让每个学生发挥出他们再创造的潜力。“铅笔有多长”是我在省课堂教学比赛时执教的一节课,因为本节课是典型的概念教学,单从知识点上看没有什么新意,甚至还有些枯燥。如何让学生在“做”中感受数学,使学生在生活中感知分米和毫米,进入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角色中去?
  设计思路:
  “铅笔有多长”是北师版小学数学“认识分米、毫米”的内容,是在一年级认识米和厘米的基础上进行的。“毫米”由于学生在生活中接触比较少,在学习中要建立较为准确的长度观念及正确形成四个常用长度单位间的关系结构还是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中要突出体现“做数学”中的活动性、实践性、趣味性和实效性,留给学生充分动手操作和交流的空间,努力使学生在探究和实践中对分米与毫米这两个长度概念有一个真实准确的体验认识。在设计上注重从细微处入手,体现创新,尽量让每一个“做”的环节都能比较细腻。
  教学过程:
  一、走进生活“看”数学
  师:同学们,喜欢孙悟空吗?今天他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仔细听,他在说什么?(播放课件,画外音:看!俺老孙的金箍棒有多厉害!它可长可短,可以短到只有1厘米,还可以伸长到1米,甚至几百米,还可以伸到天上去呢!)金箍棒真神奇!从这里你能想到哪些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吗?
  生:米和厘米。
  师:对!我们已经学过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板书“米”和“厘米”),你能用手比划出1米大约有多长吗?(学生比划)
  师:那1厘米呢?(用拇指和食指比划出来)
  师:好样的!看来,同学们的心中都藏有一把尺子!知道它们的长度,你会用米和厘米表示吗?试试看!
  出示:黑板的长大约是2()
  作业本的宽大约是15()
  我们课桌的高大约是7()
  (前两题答案很明确,第三题学生意见出现了分歧)
  生1:我们课桌的高约是7米。
  生2:不对,应该是7厘米!
  师:你觉得7米为什么不合适?
  生:太高了!
  师:那谁能比划一下7厘米大约有多长?(一个学生用手比划)
  师:我们的课桌就这么高,合适吗?
  生:不合适!太矮了!
  师:看来,在这里用米和厘米都不合适,到底用什么样的长度单位来表示课桌的高比较合适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体会: 用学生熟悉并且喜欢的动画人物孙悟空引入教学,从一个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简洁有效地借助巧妙设疑,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
  二、借助活动“做”数学
  师:请拿起桌子上的小棒,这是我们一年级学具盒中的小棒,不用尺子量,谁来猜猜它有多长?(学生出现10厘米、11厘米、5厘米等不同的答案)
  师:它实际有多长呢?下面用尺子量一量。(学生动手量)
  生1:小棒的长度是10厘米。
  师:你们测量的结果跟她一样吗?10厘米还可以用一个新的长度单位来表示,那就是1分米。(板书:1分米)10厘米就是1分米,那谁知道1分米里有几个1厘米?
  生2:1分米里有10个1厘米,也就是10厘米。(板书:10厘米)
  师(指着1分米和10厘米):它们之间可以用一个什么符号连接起来?
  生:等于号。(板书“=”)
  师:在直尺上,你能找出从哪到哪之间的长度是1分米吗?找找看。
  生3:从0到10之间。
  生4:从10到20。
  生5:从25到35。
  ……
  师:我们尺子上没有这么多的刻度,同学们可真会想!他们找的刻度都不一样,为什么你们都认为这是1分米呢?(学生纷纷说因为找的都是10厘米)
  师:对!只要是10厘米,不管从刻度几开始,这一段的长度就是1分米!
  师:用你的大拇指和食指,能比划出1分米大约有多长吗?(学生比划)
  师:怎么样来验证这1分米是否准确呢?
  生6:放在尺子上量一量。
  生7:用小棒比划一下。
  师:说得好!看来,做什么事情都是有依据的!下面就用你喜欢的方法来验证一下你比划的1分米,如果不准确的可以调整。(学生验证调整)
  师:闭上眼睛想一想,1分米大约有多长?(学生想)睁开眼睛直接比划出1分米的长度。(学生比划)
  师:看来,同学们的头脑中又多了一把1分米长的尺子!在我们的身边,你见过哪些物体的长度或者宽度大约是1分米的?
  生8:易拉罐的高度。
  生9:铅笔的长度。
  生10:练习本的宽度。
  ……
  【体会:学生一直饶有兴趣地沉浸在“做数学”中,1分米的长度就这样从他们的手上、纸上慢慢地进入了头脑中,这就是一个长度概念建立的过程。用这样一系列细腻的活动让学生完成对分米概念的认识,从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循序渐进地建立起深刻牢固的长度观念,在“做数学”中加深对概念的体验。】
  三、回归生活“用”数学
  师:生活中经常需要测量或表示一些物体的长度,这时我们就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长度单位。
  1.孙悟空的金箍棒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化,请根据具体情况给它选择一个合适的长度单位
  课件演示金箍棒的变化,始终以孙悟空为参照物,根据明确的情境和给出的数据选用合适的单位。①能放到耳朵里去时它的长度是6()。②在孙悟空的手心里托着,它的长度是7()。③比孙悟空还高了,它的长度是4()。④又回到孙悟空的手里拿着了,它的长度是9()。
  【体会:回应课始的情境,孙悟空再次出现,用金箍棒的变化做线索来对这几个长度单位进行最基本的练习应用。这样既使情境具有连贯性,又使学生体验到练习的趣味性。】
  2.数学日记
  师:学了长度单位后,小淘气写了这样一篇数学日记。
  ××年×月×日 星期五 天气晴
  我的妈妈
  我的妈妈是个小学老师,她身高1分米60厘米,戴着眼镜,镜片的厚度约2毫米。妈妈最喜欢用高15米的杯子喝水,她每天都要用长约1厘米的圆珠笔给学生批改作业,很辛苦。
  (让学生自己读,看看有什么发现,然后全班交流修正不合适的长度单位)
  【体会:从这个很亲切又熟悉的话题来展示这些用错的长度单位,使学生感觉学习素材比较贴近生活,又容易理解,在改错的同时更加深了对长度单位的应用,借助解决问题感受数学的价值。】
  教后反思:
  如何给学生充分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做数学”中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是本课重点思考的问题。所以,本节课教学突出体现了以下两个特点。
  1.活动中体验
  让学生借助活动在“做”中充分感知体验,逐渐抽象概括,建立概念。在指导学生认识分米和毫米时,让学生一次次进行估计、测量、验证、比划等活动,这样就让学生结合生活实践寻找生活中的1分米和1毫米,从而使学生建立起清晰牢固的长度观念。
  为了加深和巩固新建立的概念,注重学用结合,精心设计习题,突出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熟知的物体上感受这些长度单位的运用。
  2.趣味中生成
  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帮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用情境把全课内容串联起来,为了使学生在学习中能感受到趣味性,引用了孙悟空的金箍棒这样一个长短分明的物体来作为知识的载体,由直观的变化引入教学,练习中再次用金箍棒的变化来应用所学过的长度单位,前后呼应,给课堂增添了许多趣味性。
  生活中的1毫米不太容易找,很抽象,因为它太小,直接在尺子上找和看就没有在课件上放大演示那么形象。通过课件的形象直观演示,可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并建立起1毫米这样的长度观念。
  总之,课堂上教师要用心关注每一个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努力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和学习情境中,把自己与每一个数学活动融为一体,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把握知识的内涵,并且在生活实践中自觉地应用这些数学知识,让学生幸福快乐地徜徉在数学知识的海洋中。
  (责编杜华)
其他文献
“习惯成自然”,这句话告诉我们习惯的重要性。新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年龄小、阅历浅、活泼好动,对事物充满好奇,求知欲、表现欲很强。此时对他们注重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因为数学学习习惯的好坏决定一个人一生的数学学习。那么,注重培养哪些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呢?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究。  眼——学会观察  观察是智慧的源泉。新入学的一年级学生以无意注意为主,观察能力有限
“解决问题的策略这部分题目忽深忽浅,把握起来真不容易!”  “67页上思考题的答案我都做了半天才做出来,真不知道该如何和学生讲才好!”  “教材中很多例题的呈现是通过列表法解决的,但实际上很多题目通过列表不但繁杂,而且容易出错。”  ……  在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一单元时,很多教师觉得教材把握不准,学生的解题错误百出。于是,一场关于如何进行这部分内容教学的讨论在五年级数学办公室开展起来了。  
[摘 要]复习课既有别于新授课,又有别于普通的练习课,目的是为了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因此,数学复习课中,教师应立足学生的立场,精心设计习题,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使他们产生新的数学学习感悟,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复习课 教学实践 策略 收获 习题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3-033  复习课
[摘 要]通过探究“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的教学,发现将操作运用到学生认识多边形的每一步,能使学生将多边形模型思想的建构逐步细化,逐层深入理解所学知识。  [关键词]多边形 四边形 五边形 六边形 分层细化 模型思想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0-042  学生在一年级时已经认识了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并且在生活中也经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的学习内容必须经过学生的“亲历”行为。因此,教学“认识方向”一课,教师从儿童视角对教材进行加工重组,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充分理解数学的实质和内涵,获得发展。  [关键词]方向 平面图 解决问题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5-065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5~
[摘 要]数学作业是数学教学重要环节,也是巩固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教师要从链接生活、提质减量、变通改形等方面入手,优化作业资源,增强数学作业趣味性,提升小学生数学作业幸福指数。  [关键词]作业 幸福 实践 多元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5-061  数学作业一直是减负的重要对象,教师需要在数学作业设置上有所改进,既要确保学
小学数学是基础性极强的学科,随着年级的增高,数学学困生的人数也随之增多,这已成为普遍现象。数学是万花筒,神奇美妙,有着无限的魅力。可是对学困生来说却是一条跨不过去的沟壑,一种对数学的恐惧、厌倦情绪始终缭绕在他们心中,成了挥之不去的阴影。那么,谁该为学困生的形成“买单”呢?  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形成原因有多种,但作为一名教师,更应该从反思自己教学行为入手。为此,我设计以下10个项目的调查内容,对我校3
[摘 要]教师在思考如何确定教学难点的时候,不仅要考虑知识点的难易程度,更要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学习起点。只有准确了解、把握学生的学情,才能确定教学中的难点,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关键词]数学教学 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 知识结构 原有经验 算理 技能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0-034  如何科学、合理地
天气越来越寒冷,不少人的手脚也越来越冰凉,入冬后更是感觉雪上加霜,更有甚者一年四季都有手脚冰凉的问题。为什么有些人经常会出现手脚冰凉的状况?  手脚冰凉说明我们的身体缺乏火力滋养。火力来自哪里?气血是原料,原料不够了,火力自然不旺;原料够了,如果仍然不旺,那是燃烧动力不足的问题。手脚冰凉常见于以下原因:  气血不足。气可以推动血液运行,血可以运载气,气血相互滋生。气血不足,则推动无力,从而导致手脚
[摘 要]学生学习是一个自主建构的过程,是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为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在教学中要营造自由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问;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有提问的机会;要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让他们会问。  [关键词]以学定教 问题意识 反思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5-023  教学片断:  教学“长方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