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维能力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tianxueyuan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传统的教学模式逐渐退出教育舞台,伴随着国家人才培养战略的全面实施,现如今的教育教学更多地趋向于特色化,即突出学科核心素养。在基础教育领域,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无疑是广大教师所为之奋斗的终极目标,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比如利用课堂来生成教育资源。为此,以小学语文教学为研究对象,探寻如何利用语文课堂生成资源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思维能力;课堂生成资源;核心素养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明确把核心素养的内涵界定为“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其中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深度教学要引导学生深入知识的背后,获取知识背后丰富的思维价值,从而实现知识和思维的同步发展。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包括理解力、分析力、综合力、比较力、概括力、抽象力、推理力、判断力、创新力等能力。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灵活多变,动态生成的课堂教育新模式逐渐普及,在这一背景下,教师必须秉承开放的心态,尽可能地利用有效的课堂生成资源来进行教学,同时立足于教材文本并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全面落实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特别是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总结了以下几个可以入手采取措施的方面。
   一、协调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培养观察和表达能力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指出了做事情之前需要充分计划,并尽可能考虑到即将出现的各种情况,做好充足的思想准备。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重视预设工作,即在关注学生认知起点的基础上立足教材文本构建简洁而灵动的教学板块,培养学生的比较、观察和表达能力,从而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举例来说,在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的拼音教学中,一位教师用投影仪原封不动地将课本上画着小女孩表示拼音字母“ɑ”的图画呈现给学生,并提问:“你看这是什么?”学生快速回答道:“这是‘ɑ’。”该教师瞬间陷入尴尬,显然没有想到有很多学生已经会了,但他仍坚持按照原来的计划进行教学,丝毫不考虑学生的认知情况与自己课前的设想有冲突。结果,虽然课堂计划圆满完成,但在保守主义和不知变通的影响下,该节课不仅效率低下而且严重压制了学生的思维和积极性,看似严谨、工整的教学背后丧失了不少的人文气息,彻底沦为照本宣科。在相似的情况下,我的处理方式则截然不同,当意识到学生已经掌握了教学计划中的这部分内容,于是就在课堂上急中生智,用赞赏和肯定引导学生继续深入学习:“‘ɑ’这个拼音老师还没教,你就已经知道了,真了不起!你能和大家說说图画中的这个小女孩和拼音字母‘ɑ’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吗?怎样才能牢牢地记住它呢?”该学生在我的鼓励和引导下,向其他同学讲述了自己的理解和学习体验。这就是一个典型的运用课堂生成资源进行教学的案例,有效地将学习拼音与发展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相结合,同时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总而言之,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必须建立在尊重儿童的基础上,这要求教师关注学生并掌握学生已经具备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然后引导学生发展学习的规律,在此过程中借助丰富多彩的课堂互动,逐渐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刺激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索,切实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事实上,“协调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也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材编写的目的,教师作为课堂主导者,应对此给予重视,将课堂逐渐变成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沃土。
   二、深抓错误与引导的关系,提升分析和理解能力
   学生学习的过程既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不断犯错误的过程,更是一个不断通过反复思考挖掘错误产生的原因并逐渐消除错误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犯错难以避免,但它实际上是一种宝贵的生成资源,因此教师应改变以往敌对的心态,接受并正视学生的犯错,并以此为切入点开展有深度的教学,发展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以课文《一夜的工作》为例,该篇文章的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尤其是从周总理不辞劳苦的工作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中感受其人格的伟大。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朗读“这时候,值班室的同志送来两杯热腾腾的绿茶,一小碟花生米,放在写字台上。”该句时,普遍将“一小碟花生米”读成了“一碟花生米”。对此,我并没有一带而过,而是巧妙地利用学生的这个错误进行引导:“大家停一停,思考这句话里的‘小’字能否去掉?”学生再次重读这句话,结合课文内容细细品味,发表了不同的看法。有的学生认为:“这一小碟花生米是总理和作者两个人一起吃的,可见总理一个人时吃得比这一小碟更少,所以这个‘小’字就反映了总理的生活极其朴素,我觉得不能去掉。”有的学生认为:“结合上下文以及教材相关资料,我意识到周总理工作的繁忙,而在饮食上却如此简单,这个‘小’字恰如其分地将两者进行了鲜明的对比,更加能顾体现他伟大的人格,所以不能去掉。”……仅仅一个小细节,就能够使得课堂变得活跃生动起来,通过对一个“小”字的品读,学生的思维得以发展,深入分析和理解能力得以提升。由此可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时会出现各种错误,包括但不限于读漏写错、理解肤浅和感悟不到位等,此时教师要认真对待,重视这些课堂细节,化错为宝,引导学生从错误处进行深入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三、兼顾矛盾与变通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判断力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学生故意制造混乱,干扰课堂正常进行的师生矛盾,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应学会以宽容的心态去接纳学生的“叛逆”,当然这不意味着对学生放纵,而是应该通过适当的引导,让学生学会判断,让课堂绽放异样的精彩。
   比如,我在教一年级学生认识拼音“guɑ”和“huɑ”时,要求学生从生活中寻找这一发音的词语,学生们在课堂上兴趣高昂地回答:“西瓜、南瓜、地瓜、棉花……”此时,一个调皮的学生喊了一句“傻瓜”,瞬间引起全班学生的观望,课堂乱作一锅粥。面对这样的情况,我沉稳地进行应对,说道:“你们刚才说的那些瓜都能吃,只有他说的这个‘傻瓜’可是不能吃的哦!”学生都笑了,课堂氛围又回归良好。无独有偶,在为“huɑ”组词的过程中,大部分同学都联想到“烟花、雪花、火花……”此时又有一个学生蹦出来一句:“我们班的那个谁上次摔了一跤,脸上挂着泪花。”为了不触发那位摔倒学生的伤心往事,我立刻说道:“是啊,谁都流过泪,有时候泪花就是我们成长的见证。”然后就让学生以“泪花”一词进行造句,瞬间让课堂突发事件变为新的学习任务,不仅加强了学生拼音和口头语言的练习,促进了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还提高了学生的判断力。综上所述,课堂教学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不守规矩’的学生,如果教师只会加以指责,不仅会伤害该学生的自尊心、拖慢教学进度,还会在一定程度上扼杀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萌芽,所以说,教师应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的故意捣乱,尽可能营造自由欢快的课堂氛围,这样才有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使得课堂教学更加多元化。    四、巧用偶然与渗透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小学语文课堂没有千篇一律的表现,学生经常会做出一些与学习完全无关的偶发事件,比如无意间倒腾椅子发出的声响,或者因教室外的某种刺激而尖叫等。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做出积极、快速的变化,利用课堂生成的偶发资源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去观察、去思考,去表达、这样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润物无声”的教育境界。
   以课文《窃读记》为例,我在课堂上与学生一起细读文章,跟随着学生的脚步,体会学生在“窃读”时的各种担忧和惊喜、快乐与恐慌、惧怕和满足。当学生读到课文中有关林海音寻找书以及发现书的情节时,紧紧抓住了“跨、踮、挤”等一系列细致的动作描写,结合作者传神的自语式独白,深刻体会到作者在窃读时那种愉悦又惧怕的复杂情绪。此时,我原本打算让学生一边想象情境一边大声朗读,却遭遇教室外突然响起的广播干扰,于是简单地布置了任务就匆忙地离开。结果当我几分钟后再次返回教室途中,远远就听到学生嘈杂的讨论声。我气冲冲地站在讲台上环顾四周,学生敛声屏气不敢发言,但凌乱的课本摆放、落在地面上的笔以及慌忙的眼神彻底暴露了其所作所為。原本我准备厉声训斥,忽然想起本节课要进行教学的课文,于是灵机一动,和颜悦色地说道:“刚才我们体悟了作者的窃读心态,现在就请大家模仿作者的动作和心理活动描写,将我刚才离开后你们的言行和内心活动写下来。”如此一来,学生心里有愧不敢反抗,只能老老实实完成临时作业。最后从学生的作业反馈来看,此举效果显著。比如,有学生写道:“课讲到一半老师冲了出去,大家立刻蠢蠢欲动起来,心里想着可以放松一下了,但又担心老师突然折返回来。”有学生写道:“突然间,从楼梯上传来了咚、咚、咚的脚步声,好像老师要回来了,大家急忙跑回自己的座位,小明在刹那间将自己的课外书藏了起来,小红马上结束和前桌的闲聊,小李慌忙中倒拿着课本装作朗读的样子,我强忍着笑意保持坐姿端正,却忍不住身体微微颤抖。”还有学生写道:“嘻嘻,老师不在了,终于可以休息下了,真是‘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基于此,可以看出巧用课堂偶发事件,不仅摆脱了照本宣科式的讲解,利用实际情景提高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理解应用能力,而且能够促进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或者引起共鸣,培养了创新精神。
   小学语文课堂应该是灵动且富有生命力的,只有重视并善于利用各种课堂生成资源,通过结合思维方法与学科方法的概念、规律教学,学科知识才能被学生所掌握,思维教学才能得到真正落实,从而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07.
   [2]吴婧.巧用动态生成资源 盘活语文课堂[J].课程教育研究,2017(32).
   [3]尚洁.浅谈小学语文课堂生成资源的运用[J].华夏教师,2017(9).
   [4]王晓芳.巧用动态生成资源 展现灵动语文课堂[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6(12).
其他文献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已经不符合当前的教学需求。体育教学从知识培养已逐渐转变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方面。初中体育的教学目标不仅是让学生能够强身健
摘 要:新课标教学要求指出,在阅读时搜集处理信息,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和认知世界,拓展思维空间,是学生不断提升情感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介绍了小学中年级的阅读现状,探讨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具体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阅读教学;现状;阅读能力   中年级小学生已经逐渐具备了自主阅读的能力,但由于课业繁重、课外补习任务多,小学生的阅读空间和时间都被严重的压缩,影响了阅读能力的培养进程。老师结合自身教
阅读是学生与教科书、教师与编著者思想碰撞的重要渠道,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正确认识阅读的重要性。通过阅读教学使学生接受优秀文化熏陶,教师有针对性地引导和点拨,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奶业进入健康发展的快车道.经过这些年的积累尤其是最近几年的快速发展,中国奶业已经逐步进入转型期,由传统型奶业向现代型奶业过渡,而这正是促进农民增
近年来,农村专业经济协会这一组织形式对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挥了重要作用.廊坊市的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在生产实践中也做出了不少贡献.廊坊市
素质教育背景下素养培养十分重要。物理是初中阶段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利用物理教育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仅有利于夯实学生的物理基础,还有利于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初中物理教师要运用丰富的教学策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激情,培养初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写作教学是语文实践的重要途径之一。学生的语文素养及语言运用水平,都会从作文中体现出来。考场作文要求学生在有限时间内临场写作,想要写出高质量的作文,就需要把握一定的
在陕西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陕西奶业呈现强劲发展态势,要促进陕西奶业的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必须看清形势,找准问题,狠抓关键环节,促进陕西奶业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