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老兵余新元:身经百战 用铁血铸就功勋

来源 :党史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zhao5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八年抗战,我们国家付出了3500万军民伤亡的代价,其中死亡的约有2000万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付出代价最高的国家之一。没有这2000万人的牺牲,就没有我们国家的今天,也没有中华民族的今天,这个你们都要记住。这2000万人里,就有我的502位战友。他们与我一起投身革命,在残酷的战争中,倒在了不同的阵地上,有的连墓碑都没有。我还活着,这次去参加阅兵,我代表的就是他们。”
  1941年9月,日军集结重兵在晋察冀边区开始大扫荡。残酷的三光政策,让万余名村民选择跟随我军一起撤退,当时担任晋察冀军分区1分区1团1营1连副排长的余新元,奉命在狼牙山附近地域阻击敌人,掩护团主力和群众转移。
  抗战史册上著名的“狼牙山五壮士”与余新元就是同一个团的战友。余新元所在组也有五个人,他的四位战友分别是张连弟、袁庚臣、冯正祥、张祥,这一组“五壮士”带着全连仅有的42枚手榴弹和15发子弹据险而守,而他们要阻击的敌人有一千多。因为弹药有限,几个人只好把石块当成炮弹,用冷兵器时代的战法对抗日军的猛烈火力,连续打退敌人12次进攻,但几个人也都负了伤,袁庚臣、冯正祥眼睛被炸伤,张连弟的头部受了重伤,就在此时,一颗炮弹飞来,随着一声巨响,余新元眼睁睁地看着战友张祥的两条腿被炸断了。
  负伤的张祥向余新元报告:“副排长,我的两条腿炸掉了!”当时,余新元的回答是:“我不管你腿掉不掉,你阵地不能丢!”
  负伤的张祥又打退了敌人两次进攻,然后对余新元说:“副排长,我实在不行了,我有话对你说。我,我能不能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余新元在炮声中用尽力气喊道:“我现在就介绍你入党!”于是张祥举手宣誓,在纷飞的炮火中完成了自己的入党仪式。
  “还有,我死以后,假如你们能活着回去,请在每年清明到我父母的坟上替我填把土;再有就是告诉我唯一的姑姑不要哭,我是为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而死的,是光荣的。”
  “他说这些的时候,声音已经很小了,说完了,他就趴在阵地上,牺牲了。那年,他只有17岁。”
  与战友共赴生死的这一幕,已经过去了四分之三个世纪,但时间没能磨灭余新元的记忆,张祥那血肉模糊的双腿,举手向他宣誓时的神情,都刻进了余新元的脑海。“他只有17岁。”
  这次战斗打到最后,身边的战友不是负伤就是牺牲,而余新元在扔出最后一颗手榴弹后,被敌人的子弹射中,他失去知觉后滚下山坡。后来,被战友救起的余新元昏迷了7个半月,在一位老妈妈的悉心照顾下,才逐渐康复。
  1942年,余新元被晋察冀军区一分区授予抗日战斗模范荣誉称号,杨成武司令员奖励他一套粗布衬衣和5元边区票,而他把这些“奖品”,送给了那位照顾他的老妈妈。
  那些年轻的战友如果没有牺牲,如今也是儿孙绕膝的耄耋老人,想到那些英勇赴死的战友,余新元不禁泪湿衣襟。谈起这些先烈,余新元一字一顿地说:“我们有今天,不容易。”
  新中国成立后,余新元没有以功臣自居,而是踏踏实实地投入到新中国建设中,历任辽阳、鞍山兵役局和人武部政委、鞍山军分区副政委和顾问等职务。上世纪60年代,他在辽阳兵役局工作,主要职责就是抓民兵训练和向部队输送合格兵员,雷锋就是他出面打包票,帮忙过的体检关。而经余新元送入部队的还有另一位“雷锋”———郭明义。
  余新元向部队输送了两代雷锋,他自己也一直坚持学雷锋,宣传雷锋精神。1981年离休后,余新元深入千余单位,做学雷锋报告5000余场,他本人也连续获得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传承雷锋精神特殊贡献奖等荣誉称号,2014年还被中宣部列为全国重大典型。
  (摘自《千山晚报》)
其他文献
魏太合11岁参加了革命,经历过李庄滩大战、关家垴大战、百团大战等数十场战役,是受邀参加国庆庆典活动的60位革命老功臣之一。如今,魏太合被政府安排在山西省荣军休养院安度晚年。  魏太和在省荣军休养院的家里有一面“荣誉墙”,上面的照片记录着老人的戎马生涯。  魏太和虽然已年过90,但面色红润,腿脚利索,每天坚持散步。“相比那些牺牲了的战友,我能活到现在真的是享福啊!”老人话不多很朴实,还保持着军人的那
期刊
不久前,梁育秀接到参加阅兵的邀请。9月3日,他将作为抗日战争老兵方队的一员,走过天安门广场。  家中亲友为此很是激动,86岁的老伴儿对他说:“没事儿,你放心去吧,我一个人能行。”1984年退休后,梁育秀就和老伴儿住进了内蒙古军区第五干休所,子女落户在天南海北。  说起阅兵,梁育秀不由得想起了1940年2月,13岁的他当时已是村里儿童团团长,鬼子汉奸说非抓住他不可,这让梁育秀萌生了参加八路军的想法。
期刊
老兵受邀参加“老兵方阵”  2015年6月2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透出消息,9月3日在北京天安门举行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阅兵仪式上,将首次设计“老兵方阵”,这个消息一经发出备受关注。更让人激动的是,在这个方阵中将出现一位河南老兵的身影:钟飞———平顶山军分区干休所正师职离休干部。  钟飞如今已是95岁高龄,虽然已刀刻额头,霜染须眉,但身体硬朗的钟
期刊
驭军严肃义勇卓然乃杨勇  杨勇将军与杨成武、杨得志将军,于红一方面军中并称“三杨”。抗美援朝时期,三将军先后入朝参战,周恩来称之为“三杨(羊)开泰”。  杨勇将军驭军严肃,所向秋毫无犯。红军长征途中,属下三营七连宿营一空宅,司务长私用米一斗,未报告。将军闻之,大怒,撤销司务长职务,并亲往该宅书一借条:“大伯大娘:红军吃了你家一斗米,付给你白洋一元,谢谢你们全家。红军还要回来的,那时当面道谢。”取白
期刊
安文远,1926年6月出生,1940年参军,在新四军独立团当战士。历任独立团战士、警卫员、警卫班长、冀鲁豫军区12分区中队长、晋鲁豫军区军校学员、华北军政大学学员、华北军政大学一总队二大队副大队长、天津警备区四分区招生干部。1949年回乡参加劳动生产。回乡后在农村当会计、乡水利站当厨师,目前在敬老院生活。经过层层筛选,安文远被确定为参加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
期刊
95岁的小林宽澄,是日本目前仅存的两位日本八路军老战士之一。还有一位叫前田光繁,今年98岁,已在老人院里静养。2008年温家宝总理访问日本时,这两位老八路受邀出席欢迎晚宴,温总理特别走到桌前问候他们。  小林宽澄的老家在群马县,距离东京300多公里。1939年6月,小林接到参军命令。当时父亲的一句话,他至今记得:“男子汉应为天皇而战,是光荣的。”次年1月,小林随华北派遣军第十二军畈田部队在青岛登陆
期刊
蔡浙生出生于1936年,虽已年届八旬但精神矍铄,现居安徽合肥。他曾先后在安庆地委文工队、怀宁县文化馆、合肥钢铁公司等单位工作,并担任过安徽省和合肥市两级政协委员,以及合肥市政协副秘书长等职务。9月3日,蔡浙生将前往北京参加抗日战争胜利日阅兵仪式,他也是目前安徽全省范围内唯一一位以抗战英烈后人身份受到民政部邀请的人士。  蔡浙生之父蔡炳炎,曾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18军67师201旅少将旅长,1937年
期刊
马立修1950年考进济南工人子弟学校,后因病中断学业,回家参与了乡村互助社行动。其后马立修陆续担任村大队长、支书,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又投身社办企业,参与乡镇企业热潮。1985年调入乡(镇)政府任人大副主任、政协副主席,1993年光荣退休。2000年再次受邀在村大队分管财务工作,不管生活还是工作上,马立修老人都深受父亲影响,坚定地为人民服务,尽到自己的责任。  “一马三司令,得了抗日病,专打日本鬼,保
期刊
75年前,年仅16岁的陈乐扬,从上海到苏南参加革命。“我们部队就是‘沙家浜部队’,起初安排我做民运工作,我坚持要去战斗部门,领导亲手为我写了介绍信。”到了前线,出生于城市从来没经过军队训练的陈乐扬吃到了苦头。  “抗战时期,我是侦察参谋,要跑在前线牵头,第一时间了解敌人情况,防止敌人袭击。而我不熟悉路,耽误了不少时间。”当时没有雨鞋,遇上阴雨天,他的鞋子就没干过,放哨时穿着湿鞋站在泥水里,加上蚊虫
期刊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9军,是1948年11月,由东北人民解放军第2纵队改编而成的。39军的前身,是黄麻起义前后徐海东领导的游击队,后为红7军第3大队。  1937年,由红15军团在陕北三原县桥底镇改编为八路军115师344旅,旅长徐海东,副旅长黄克诚。1940年2月,改编为八路军第2纵队,司令员左权(后为杨得志),政委黄克诚。6月底,第2纵队一部与新四军第6支队在淮北地区会师,整编为八路军第4纵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