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军:铁胆头炮军

来源 :党史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by4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9军,是1948年11月,由东北人民解放军第2纵队改编而成的。39军的前身,是黄麻起义前后徐海东领导的游击队,后为红7军第3大队。
  1937年,由红15军团在陕北三原县桥底镇改编为八路军115师344旅,旅长徐海东,副旅长黄克诚。1940年2月,改编为八路军第2纵队,司令员左权(后为杨得志),政委黄克诚。6月底,第2纵队一部与新四军第6支队在淮北地区会师,整编为八路军第4纵队,司令员彭雪枫,政委黄克诚。7月,又与地方支队合编为八路军第5纵队。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改编为新四军3师,辖7、8、9旅。9月,9旅调归4师,10旅调归3师。1945年10月,新四军3师奉命挺进东北,归东北人民自治军建制。1946年1月改称东北民主联军第3师,辖7、8、10旅以及独立旅,师长兼政委黄克诚。9月,师主力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2纵队,刘震任司令员,吴法宪任政委兼政治部主任,8、10旅依次改编为第4、5师;独立旅改为6师,7旅改编为16师编入6纵。2纵先参加锦州作战,后于辽西围歼廖耀湘兵团,并乘胜直捣沈阳。
  1948年11月,2纵改编为39军,隶属第四野战军第14兵团建制。刘震任军长,吴信泉任政委,谭友林、孙子仁任副军长,王良太任参谋长,李雪三任政治部主任。下辖4个师,115师,王良太任师长,李世安任政委;116师,吴国璋任师长,石瑛任政委;117师,张竭诚任师长,李少元任政委;东北人民解放军独立第7师调归该军建制,改称152师,罗华生任师长,邱子明任政委。
  随后,39军参加平津战役。4月底,向华中、华南进军。7月初,进至湖北宜昌、沙市、江陵地区,后进军湘西,参加了衡宝战役,然后直下柳州,解放南宁,于12月11日解放镇南(友谊)关。同时,第152师改为南宁军分区,脱离第39军建制。
  1950年7月,39军奉命北上,开赴东北,到辽阳、海城地区驻防。10月,开赴朝鲜参战,先后参加一至四次战役。(摘自《十大王牌军》,中共党史出版社)
其他文献
“秦大刀”化身阅兵总指挥  秦基伟,湖北红安泰罗庄人,父亲秦辉显,母亲周氏,家有40余亩,温饱有余。1952年瘟疫流行,其父母双亡。秦基伟幼年顽皮捣蛋,好斗亦好胜。玩“占山为王”游戏,或仿三国刘关张结义,自封“关云长”;或仿水浒一百单八将,自封“大刀关胜”。1957年8月,秦基伟于南京军事学院战役系毕业后,升任昆明军区司令员。是时,将军为全军177名中将中首位就任大军区正职者。  秦基伟躯干伟岸,
期刊
魏太合11岁参加了革命,经历过李庄滩大战、关家垴大战、百团大战等数十场战役,是受邀参加国庆庆典活动的60位革命老功臣之一。如今,魏太合被政府安排在山西省荣军休养院安度晚年。  魏太和在省荣军休养院的家里有一面“荣誉墙”,上面的照片记录着老人的戎马生涯。  魏太和虽然已年过90,但面色红润,腿脚利索,每天坚持散步。“相比那些牺牲了的战友,我能活到现在真的是享福啊!”老人话不多很朴实,还保持着军人的那
期刊
不久前,梁育秀接到参加阅兵的邀请。9月3日,他将作为抗日战争老兵方队的一员,走过天安门广场。  家中亲友为此很是激动,86岁的老伴儿对他说:“没事儿,你放心去吧,我一个人能行。”1984年退休后,梁育秀就和老伴儿住进了内蒙古军区第五干休所,子女落户在天南海北。  说起阅兵,梁育秀不由得想起了1940年2月,13岁的他当时已是村里儿童团团长,鬼子汉奸说非抓住他不可,这让梁育秀萌生了参加八路军的想法。
期刊
老兵受邀参加“老兵方阵”  2015年6月2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透出消息,9月3日在北京天安门举行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阅兵仪式上,将首次设计“老兵方阵”,这个消息一经发出备受关注。更让人激动的是,在这个方阵中将出现一位河南老兵的身影:钟飞———平顶山军分区干休所正师职离休干部。  钟飞如今已是95岁高龄,虽然已刀刻额头,霜染须眉,但身体硬朗的钟
期刊
驭军严肃义勇卓然乃杨勇  杨勇将军与杨成武、杨得志将军,于红一方面军中并称“三杨”。抗美援朝时期,三将军先后入朝参战,周恩来称之为“三杨(羊)开泰”。  杨勇将军驭军严肃,所向秋毫无犯。红军长征途中,属下三营七连宿营一空宅,司务长私用米一斗,未报告。将军闻之,大怒,撤销司务长职务,并亲往该宅书一借条:“大伯大娘:红军吃了你家一斗米,付给你白洋一元,谢谢你们全家。红军还要回来的,那时当面道谢。”取白
期刊
安文远,1926年6月出生,1940年参军,在新四军独立团当战士。历任独立团战士、警卫员、警卫班长、冀鲁豫军区12分区中队长、晋鲁豫军区军校学员、华北军政大学学员、华北军政大学一总队二大队副大队长、天津警备区四分区招生干部。1949年回乡参加劳动生产。回乡后在农村当会计、乡水利站当厨师,目前在敬老院生活。经过层层筛选,安文远被确定为参加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
期刊
95岁的小林宽澄,是日本目前仅存的两位日本八路军老战士之一。还有一位叫前田光繁,今年98岁,已在老人院里静养。2008年温家宝总理访问日本时,这两位老八路受邀出席欢迎晚宴,温总理特别走到桌前问候他们。  小林宽澄的老家在群马县,距离东京300多公里。1939年6月,小林接到参军命令。当时父亲的一句话,他至今记得:“男子汉应为天皇而战,是光荣的。”次年1月,小林随华北派遣军第十二军畈田部队在青岛登陆
期刊
蔡浙生出生于1936年,虽已年届八旬但精神矍铄,现居安徽合肥。他曾先后在安庆地委文工队、怀宁县文化馆、合肥钢铁公司等单位工作,并担任过安徽省和合肥市两级政协委员,以及合肥市政协副秘书长等职务。9月3日,蔡浙生将前往北京参加抗日战争胜利日阅兵仪式,他也是目前安徽全省范围内唯一一位以抗战英烈后人身份受到民政部邀请的人士。  蔡浙生之父蔡炳炎,曾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18军67师201旅少将旅长,1937年
期刊
马立修1950年考进济南工人子弟学校,后因病中断学业,回家参与了乡村互助社行动。其后马立修陆续担任村大队长、支书,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又投身社办企业,参与乡镇企业热潮。1985年调入乡(镇)政府任人大副主任、政协副主席,1993年光荣退休。2000年再次受邀在村大队分管财务工作,不管生活还是工作上,马立修老人都深受父亲影响,坚定地为人民服务,尽到自己的责任。  “一马三司令,得了抗日病,专打日本鬼,保
期刊
75年前,年仅16岁的陈乐扬,从上海到苏南参加革命。“我们部队就是‘沙家浜部队’,起初安排我做民运工作,我坚持要去战斗部门,领导亲手为我写了介绍信。”到了前线,出生于城市从来没经过军队训练的陈乐扬吃到了苦头。  “抗战时期,我是侦察参谋,要跑在前线牵头,第一时间了解敌人情况,防止敌人袭击。而我不熟悉路,耽误了不少时间。”当时没有雨鞋,遇上阴雨天,他的鞋子就没干过,放哨时穿着湿鞋站在泥水里,加上蚊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