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名将蔡炳炎之子蔡浙生:安徽唯一受邀的英烈后人

来源 :党史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YWL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蔡浙生出生于1936年,虽已年届八旬但精神矍铄,现居安徽合肥。他曾先后在安庆地委文工队、怀宁县文化馆、合肥钢铁公司等单位工作,并担任过安徽省和合肥市两级政协委员,以及合肥市政协副秘书长等职务。9月3日,蔡浙生将前往北京参加抗日战争胜利日阅兵仪式,他也是目前安徽全省范围内唯一一位以抗战英烈后人身份受到民政部邀请的人士。
  蔡浙生之父蔡炳炎,曾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18军67师201旅少将旅长,1937年8月殉国于淞沪战场。在民政部2014年9月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蔡炳炎位列其中。
  1924年,黄埔军校招生的消息传来,蔡炳炎的心绪难平,即托其舅父、老同盟会会员邓子云介绍前往应试。蔡炳炎顺利进入黄埔军校,入编第一期第二队,在“以血洒花,以校作家,卧薪尝胆,努力建设中华”的豪迈校歌中踏上了革命征程。
  因信仰坚定、成绩优异,蔡炳炎进入黄埔后就跟随革命军东征北伐,几乎每次都冲锋在前,战功卓著。至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短短13年,他已成长为一名少将旅长,当上了辖5000名官兵的国民革命军陆军第18军67师201旅的最高指挥官。
  战争伊始,蔡炳炎正驻军南粤,远离华北、淞沪等主战场。彼时,一腔热血、心系家国的他主动请缨开赴抗战前线。率军开赴上海途中,蔡炳炎在当时的安徽省会安庆将夫人赵志学和子女送下船。长江码头话别之时,蔡炳炎告诉赵志学:“现在抗战很紧张,我们部队先到苏州准备参加上海保卫战,何时回来将很难预料,家事就交给你了,要多加保重,如果想来看我不要多带东西,只须拎只小箱子就可以了。”蔡还说:“你在照看好子女之余,还可参加妇女抗日救亡团体,为国家出点力。”这些话语,大有诀别之意,透露出蔡炳炎舍家卫国的决心。
  蔡炳炎所部抵达淞沪战场后,利用战前间隙,又抒写家书三封,一寄夫人赵志学,一寄长女慕兰,一寄自幼过继给故乡李姓人家的次女惠兰。
  4天后的1937年8月26日,他殉国于有“血肉磨坊”之称的上海罗店战场。
  罗店地区战况之惨烈,时任18军军长罗卓英在他有关淞沪会战的遗作《东战场片羽》中有过详尽描述:
  本人奉命率陆军第18军一部分队伍扼守罗店一线。离上海不远的海边上,在嘉定与浏河之间有一个小镇罗店,市面虽不大,却是极富战略意义的据点。守住罗店,嘉定、浏河一带就可以保全,间接也就守住了苏州和上海的门户。这地方一坦平阳,没有山岭,也没有特殊的设备可资利用,连个像样的战壕都来不及构筑。在日寇重炮和战车的疯狂攻势下,只有拿我们的血肉去和他们拼了。凭诸将士的用命,大战七昼夜,敌人进犯三次都被我军击退。在第二次争夺战时,本军旅长蔡炳炎、团长李维藩壮烈殉国,本人曾以一诗以纪其事:三来三往力争持,十荡十决扫虾夷。淞沪风云罗店血,大书蔡李是男儿。
  蔡炳炎殉国的噩耗传来后,其夫人赵志学当即率长女慕兰前往苏州接灵。面对亲人遗体,短短半个月前的话别之语冲涌心头,虽历历在目却恍如隔世。
  蔡炳炎罹难后,国民政府虽有抚恤,但战火纷飞之际,赵志学一人实难照顾抚育子女三人,不得不忍受别离之苦,将三子浙生交予二夫人何世霖,女亚兰委托给姑姑,均抚养于安徽金寨山区。自己则带着次子保生去往陪都重庆。
  抗战胜利后,赵志学将蔡浙生、蔡亚兰一同接到南京读书。但自幼即与养母何世霖朝夕相处的蔡浙生,已离不开何的照料陪伴,在南京待了一个多月后就再度回到何世霖身边,从此因战乱等原因与生母、兄姊分隔40年。直到1986年9月,在为蔡炳炎举行迁墓仪式之际,赵志学等从美国专程赶回合肥,一家人才在40多年后再度相见。
  (摘自人民网)
其他文献
被委以重任任开国大典阅兵副总指挥  杨成武将军,中等身材,眉清目秀,英姿勃勃。将军军政兼备,举手抬足,武有松柏之姿,文有兰竹之韵。  杨成武将军15岁参加革命,17岁任团政委,以忠勇闻名于红军初期。据云,民主人士李公朴先生曾见之,赞为“白袍小将”。  1949年6月初,杨成武在中南海受领第20兵团布防平、津、塘、秦的任务时,听周恩来副主席谈了有关建国大计的内容。“七一”后,中共中央成立了以周恩来为
期刊
革命战争年代4次阅兵  为庆祝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1931年11月7日,瑞金的叶坪广场上举行了隆重的阅兵典礼。朱德以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兼红军第一方面军总司令的名义,在江西瑞金检阅了红军受阅部队,这是朱德以红军总司令名义第一次检阅红军部队。红军总司令朱德和毛泽东、项英、任弼时等红军将领,在大会主席台上检阅了红一方面军的各军团、各军派出的代表部队和红军学校、警卫部队等代表组成的受阅部队
期刊
赵进英1927年12月出生于城南庄镇谷家庄村软枣树洼村,1937年7月参加革命。赵进英从10岁就成了儿童团员,主要任务是放哨、送鸡毛信,后来成了儿童团团长,就帮着八路军埋地雷。  在老太太的印象里,就是在1937年的秋天,汉奸带着日本鬼子进了村。“那时候还小,鬼子一来我们就在大人带领下进山。印象里,小鬼子穿着大皮鞋,衣服是那种黄绿色……”  提及埋地雷,老太太兴致颇高:“开始是八路军埋,我们在后边
期刊
“秦大刀”化身阅兵总指挥  秦基伟,湖北红安泰罗庄人,父亲秦辉显,母亲周氏,家有40余亩,温饱有余。1952年瘟疫流行,其父母双亡。秦基伟幼年顽皮捣蛋,好斗亦好胜。玩“占山为王”游戏,或仿三国刘关张结义,自封“关云长”;或仿水浒一百单八将,自封“大刀关胜”。1957年8月,秦基伟于南京军事学院战役系毕业后,升任昆明军区司令员。是时,将军为全军177名中将中首位就任大军区正职者。  秦基伟躯干伟岸,
期刊
魏太合11岁参加了革命,经历过李庄滩大战、关家垴大战、百团大战等数十场战役,是受邀参加国庆庆典活动的60位革命老功臣之一。如今,魏太合被政府安排在山西省荣军休养院安度晚年。  魏太和在省荣军休养院的家里有一面“荣誉墙”,上面的照片记录着老人的戎马生涯。  魏太和虽然已年过90,但面色红润,腿脚利索,每天坚持散步。“相比那些牺牲了的战友,我能活到现在真的是享福啊!”老人话不多很朴实,还保持着军人的那
期刊
不久前,梁育秀接到参加阅兵的邀请。9月3日,他将作为抗日战争老兵方队的一员,走过天安门广场。  家中亲友为此很是激动,86岁的老伴儿对他说:“没事儿,你放心去吧,我一个人能行。”1984年退休后,梁育秀就和老伴儿住进了内蒙古军区第五干休所,子女落户在天南海北。  说起阅兵,梁育秀不由得想起了1940年2月,13岁的他当时已是村里儿童团团长,鬼子汉奸说非抓住他不可,这让梁育秀萌生了参加八路军的想法。
期刊
老兵受邀参加“老兵方阵”  2015年6月2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透出消息,9月3日在北京天安门举行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阅兵仪式上,将首次设计“老兵方阵”,这个消息一经发出备受关注。更让人激动的是,在这个方阵中将出现一位河南老兵的身影:钟飞———平顶山军分区干休所正师职离休干部。  钟飞如今已是95岁高龄,虽然已刀刻额头,霜染须眉,但身体硬朗的钟
期刊
驭军严肃义勇卓然乃杨勇  杨勇将军与杨成武、杨得志将军,于红一方面军中并称“三杨”。抗美援朝时期,三将军先后入朝参战,周恩来称之为“三杨(羊)开泰”。  杨勇将军驭军严肃,所向秋毫无犯。红军长征途中,属下三营七连宿营一空宅,司务长私用米一斗,未报告。将军闻之,大怒,撤销司务长职务,并亲往该宅书一借条:“大伯大娘:红军吃了你家一斗米,付给你白洋一元,谢谢你们全家。红军还要回来的,那时当面道谢。”取白
期刊
安文远,1926年6月出生,1940年参军,在新四军独立团当战士。历任独立团战士、警卫员、警卫班长、冀鲁豫军区12分区中队长、晋鲁豫军区军校学员、华北军政大学学员、华北军政大学一总队二大队副大队长、天津警备区四分区招生干部。1949年回乡参加劳动生产。回乡后在农村当会计、乡水利站当厨师,目前在敬老院生活。经过层层筛选,安文远被确定为参加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
期刊
95岁的小林宽澄,是日本目前仅存的两位日本八路军老战士之一。还有一位叫前田光繁,今年98岁,已在老人院里静养。2008年温家宝总理访问日本时,这两位老八路受邀出席欢迎晚宴,温总理特别走到桌前问候他们。  小林宽澄的老家在群马县,距离东京300多公里。1939年6月,小林接到参军命令。当时父亲的一句话,他至今记得:“男子汉应为天皇而战,是光荣的。”次年1月,小林随华北派遣军第十二军畈田部队在青岛登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