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信息技术中如何加强学生德育工作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sy29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培养优秀人才的基础。近年来,通过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尤其是每年开展很多主题活动,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大多数学校都积淀了较为丰厚的优势,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学生的不文明行为依然普遍存在,随手扔垃圾、纸屑,见到老师不打招呼,骑车带人、乱闯红灯等文明意识和交通意识差的现象时常出现。我认为,这与我们的德育工作,特别是养成教育缺失有很大关系。那么如何能合理将信息技术和德育工作相融合,树立良好的发展性德育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还有大量的难题和工作需要去探索、去实践、去创造。
  一、贵在共识,在规范管理中不断提升师生素养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学生独自上机的课时多,而一旦学生开始独自上机操作,课堂秩序就比较难以把握,特别是装有网络的电脑室,教师面临的压力更大。那么在这样的形势下,如何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加强德育教育呢?学生时期特别是小学阶段,是养成良好习惯的黄金时期。作为信息技术老师,必须牢牢把握课堂这个德育教育的主阵地,严格要求学生,培养学生遵守上机规则的良好习惯。从第一节课开始,就要进行严格要求,让学生知道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能做,什么事情必须等完成任务之后再做,教育学生要产生爱护计算机设备,正确规范的操作意识和行为,养成良好的上机学习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本着“德育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来进行德育内容的教育和学习,真正让学生在信息获取中不断渗透德育内容。总之,我们教学中,要严格要求,规范管理,让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与德育工作融合教育,在互促互进中相互渗透,让学生在学习中培养良好的习惯,在上机实践中增长知识,在真实的环境中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
  二、实在融合,在信息教学实践中不断渗透德育工作
  如何在教育教学中不断渗透德育教育呢?不同的教师可能会有不同的方法。而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不同,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立足信息技术课程的实际,在向学生传授信息技术知识的同时,善于去尋找、去发现、去挖掘信息技术内容中的德育因素,使学生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受到德育教育。
  (一)寓德与教,树牢学生正确的德育观。寓德育于教学之中,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也是提高德育实效的根本措施。在教学中,要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德育观念的启蒙教育,使他们初步学习一些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通俗浅显的德育知识。如:在教学中,特别是讲解搜索引擎使用的时候,应首先向学生介绍几种比较知名的搜索网站,如百度、谷歌等,鼓励学生通过这些搜索引擎找到《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等知识,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全面了解这些德育文件出台的背景。同时,要鼓励学生从自己搜索到的文件中摘录一些自己比较喜欢或者是与自己关系比较密切的德育内容,让学生在学习中进一步与提高德育水平。除此之外,教师在上课中,还可以通过制作一些与小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德育工作的幻灯片(《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并插入一些视频或生动的图片,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中接受德育知识,切实入脑入心。由此既完成了教学目标,又和德育工作有机整合,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搭建平台,赋予德育工作新的活力。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电脑在家庭、学校的普及率越来越高,人们掌握信息的渠道越来越方便,在校学生的计算机应有能力越来越强。作为信息技术老师,要抓住学生在课余或信息课时间对于上网也乐此不疲的心理,充分发挥网络来育人的优势。师生之间可以通过相互留QQ、E-mail或建立QQ群,在网络中以完整的人格相互交流和沟通,在创造师生间交往关系的同时,也创造着生活,体验、内化着生活的要求,从而也建构着自我。同时,通过这些方式,生与生、生与他人间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和交往,在自然、真实的交流中,学会如何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如何与他人共同生存、共同发展。
  (三)创新模式,扎实推进德育工作深入开展。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我们可以围绕上级主管单位和学习开展的活动,如“全国青少年读书教育活动”、“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月”、“万名学生文明礼仪进家庭”、“整治交通秩序文明出行”、“中华经典诵读”、“学雷锋、讲文明、树新风”、“告别网吧,绿色上网”等主题教育活动,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深入开展德育宣传工作,这样不仅有效丰富了学生的学校生活,还提高了广大中小学生的品德素质。同时,依托教育生产实践基地,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来不断培养学生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劳动能力、动手能力、自理能力,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还可以利用班会、周会、升国旗、阅报栏、校信通、校园广播等宣传阵地,大力宣传工作。总之,要通过多种形式来加强德育工作,让从我们的学生人人遵纪守法、遵守公德、文明礼貌。
  三、成在表率,教师在学生中要树立良好形象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是知识的象征,传承的是文明、塑造的是灵魂,承载着教书育人、为国育才的历史使命,群众对我们更是寄于厚望。教师的自身素质、教育内容、教学方法乃至师德师风、性格特点等都会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起着榜样和示范作用,对学生的影响非常直接,非常深刻。尤其是小学生看到老师的所作所为,认为都是伟大的、正确的。可以说,高尚而富有魅力的师德,就是一部活的德育教科书,就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我们还知道,德育工作是学校的首要工作,以德育为先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当先受教育,时刻做学生的表率,以上级主管部门开展的“教育管理提升年”为载体,自觉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带头遵守社会主义价值理念,带头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引领者、学校精神的建设者、社会文明的倡导者。
其他文献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的工具性的学科,要达到教学创新,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课堂无疑是创新教育的主阵地。也就是说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实施创新教育——根据有关创造性发展的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和健康个性,造就创造性人才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究竟如何实施创新教育?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做了如下探索。  一、创设“问题”环境,激发创新思维  语文教师要针对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积极寻找对策,采用直观的方法、生动的语言,
期刊
教育学家认为: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也是一种特定环境下的人际交往活动。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没有一个行为模式(即使是理智的),不含有情感因素作为动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情感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与质量。教师应该充分挖掘刺激学生心理的情感源泉,运用适当的途径和方法,激发学生健康、积极的情绪体验,以优良的情感去激发学生,促使学生自觉接受教育。因此,教学过程中,不但
期刊
摘要:科学都是由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方法等组成的。概念、规律、方法等是相互联系的;不同的概念、规律、方法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从而形成了该门科学的知识和逻辑结构。当然这种结构也在变化和发展着。应该说,人的思维结构和各门科学的知识、逻辑结构都是人们对客观现实世界的反映,是紧密联系的。  关键词:高中物理 教学思维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以提高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特别是理论型逻辑思维能力,是
期刊
摘要: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建立活动式的英语课堂。活动式英语课堂应呈现师生互动的局面,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而且能够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英语学习的积极性。英语课程指出学生学习有些迷茫,有些自我放纵,特别是接触到英语课程的时候更是不知所措。为此,教师应充分利用调动引导好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联想力等智力因素,通过听、说、读、写、译等形式,充分调整学生的学习态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
期刊
加强生物学科教学,造就一代具有良好生物科学素质的接班人,是时代赋予每一个生物科学工作者的历史责任。  一、提高认识,加强生物学科教学  21世纪的中国需要高素质的公民,而培养高素质的公民需要接受生物科学教育。  科学家们预测,未来科技进步新高潮的核心将是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而作为21世纪科技革命的核心之一的生物技术,其强大的商业应用潜力也将在21世纪真正焕发出来,在医疗保健、新材料、能源等领域产生
期刊
摘要:本文就化学课堂提问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展开了一些讨论,根据教学实践,对学生提问的设计要符合学生实际,语气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提问要有提问的方式,学生回答后要进行评价,如何对待学生答对与答错的态度以及提问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关系。  关键词:思维能力 启发知识结构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李政道也讲过:“最重要的是提出问题。”的确如此,纵观科学发展史,不难发现科
期刊
质疑是通过提出问题而获得知识的一种手段。质疑同样是一种能力,学生如何运用、运用效果如何,需要教师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和引导。以下是我在这方面的一些做法与体会。   一、变教师设疑为学生质疑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习惯于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抓住课文重难点“自我”设疑,通过“教师问,学生答”的方式把知识喂给学生。这种教学牵着学生鼻子走路,无疑暴露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弱点:第一,抑制了学生
期刊
摘要: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充分发掘自身及学生的潜力,做到有情、有底、有法、以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本文笔者就此谈了自己的见地。  关键词:语文教学有情有底有法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如何改革,同行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笔者就自己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点滴经验谈谈自己的见地。  一、教学要有“情”  因为教学是旨在启人心智的活动,启人心智离不开情。教师的情,首
期刊
教育好孩子,望子成龙,是每个家长的希望。同时也是全社会十分关心的问题。是培养“抱大的一代”“任性的一代”还是培养自立、自理、自强的新一代接班人?人们不难做出明智的回答。然而遇到实际情况时,做法就不一定理智了。在学校和家庭教育中往往会出现许多教育上的失误。我们把人的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劳动技能素质所形成的结构作为现代人的基础素质。通过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基础素质,是每位教育者的
期刊
摘要: 本文基于英语阅读教学的本质,以语篇分析理论对一篇高中阅读理解进行了语篇分析,探讨了语篇中的体裁,语境等语篇功能,用来说明在高中阅读理解教学中语篇分析的可行性。为高中英语教学增添新思路。  关键词: 英语阅读教学语篇分析模式应用       英语阅读教学是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是语言输入和积累的主要来源和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听、说、写、译等基本技能的重要环节。因此,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