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篇分析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mle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基于英语阅读教学的本质,以语篇分析理论对一篇高中阅读理解进行了语篇分析,探讨了语篇中的体裁,语境等语篇功能,用来说明在高中阅读理解教学中语篇分析的可行性。为高中英语教学增添新思路。
  关键词: 英语阅读教学语篇分析模式应用
  
  
  英语阅读教学是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是语言输入和积累的主要来源和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听、说、写、译等基本技能的重要环节。因此,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教学一直是人们极为关注而且是亟待解决的大课题。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一般可分为:(1)正向型(bottom-up),即遵循从音、词、句到章的信息处理过程,一步步对篇章解码;(2)反向型(top-bottom),则从宏观层次从大处着眼对篇章解码,即读者先假设将要阅读的内容,边读边检验预测是否正确,证实之后再进行新的预测、检验;(3)交互型(interactive),即阅读理解既是语言文字的处理过程,又是读者运用已有的背景知识来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杨树臣,2004:41)。然而,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往往把重点停留在对字和词的理解层面上,侧重分析字词的用法和句子的语法结构,过于强调零碎的语言知识和抽象的理解能力,而忽略了语篇这一阅读时的主要的组成部分的存在,缺乏对篇章进行深层次内容的挖掘,造成学生在英语阅读过程中只局限于对自己本身的理解,而不能从语篇的层面去分析句子之间的联系,缺乏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有必要在阅读教学中建立一种语篇分析模式,提高阅读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一、要在语篇的体裁分析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根据不同的语篇特征进行解构,才能迅速准确把握语篇的内容。就语篇体裁而言,常见的有说明型(expository)、议论型(argumentative type)、描写型(descriptive type)和叙事型(narrative type)等。不同的体裁在写作风格、篇章形式上往往不同。说明性文章常用比喻与举例,议论性文章常常是说理与例证相结合,叙述性文章则按一定的顺序来组织其中的人物与事件。
  让我们来看一篇阅读理解短篇。
  Decision-thinking is mot unlike poker—it often matters not only what you think, but also what others think you think and what you think they think. The mental process is similar. Naturally, this card game has often been of considerable interest to people who are, by any standards, good thinkers.
  The great mathematician John von Neumann was one of the founders of game theory .In particular, he showed that all games fall into two classes: there are what he calls games of ‘perfect information ’, games like chess where the player can’t hide any tricks: they don’t win by chance, but by means of logic and skills. Then there are games of ‘imperfect information’, like poker, in which it is impossible to know in advance that one course of action is better than another.
  One mistaken idea about business is that it can be treated as a game of perfect information. Quite the reverse, business, politics, life itself are games, which we must normally play with very imperfect information. Business decisions are often made with many unknown and unknowable factors, which would even puzzle best poker players. But few business people find it comfortable to admit that they are taking a chance, and many still prefer to believe that they are playing chess, not poker.
  這是一篇典型的说明文,旨在说明两种不同的判断过程。为了使这一抽象的过程显得浅显易懂,作者在第二段用了比喻的手法,把这两种判断过程分别比作下棋与打牌,即一种可以靠推理能力做判断,另一种则要靠机会或运气。第三段则具体说明,人们通常以为在商战、政治中主要靠推理能力,这是错误的。相反,这两种活动常常是靠运气。然而,很多学生混淆了作者的说明对象和为说明该对象而列举的例子,误以为作者是在讲下棋与打牌的区别。
  因此,教师在对阅读理解题的分析中要提醒学生注意篇章的体裁,让学生养成这样的阅读习惯:是说明文就去找作者的说明对象,是议论文就要多注意体现作者观点的句子,是叙述文就把阅读的重点放在人物与事件上,从而在阅读与解题的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又快又准。
  二、要在语篇的主题与语篇模式分析中提高学生把握主题的能力
  高考阅读题的设题方式多种多样,但有一种题型多年未变而且始终占据主导地位,那就是主旨大意题。这一类型的试题,一般是针对某一语段或某一语篇的主题(subject)、主要意思(main idea)、标题(title)和目的(purpose)而设题。要做好这种类型的试题,就要准确把握篇章的主题,重视对语篇结构的分析。
  语篇结构的安排并非随意的,而是为一定的目的和体裁服务的。分析语篇结构的目的是发现语篇的发展模式,分解语篇的组织形式和逻辑结构。语篇的结构分析为阅读者快速获取信息提供了一个具体可行而又容易把握的方法。
  不同类型的语篇,都在长期使用中形成了一种特定的模式(pattern),这就导致章节安排、段落关系各有不同。分析语篇结构,可以使读者对于要解读的篇章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从而能更快、更准确地理解文中的隐含意义和作者潜在的态度或倾向。
  三、功能语篇分析对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通过对这篇文章的单个语篇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功能语篇分析对英语阅读教学有如下四点启示。
  第一,利用英语阅读材料的语境,分析其中的情境变量,掌握作者的谋篇布局。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力求保持语篇内容和形式的完整,而不是把它肢解成杂乱零碎的语言点和词汇,引导学生理解篇章的宏观结构,从而带动微观细节的理解。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把握语篇体式的能力。每个语篇的内容和语言风格都具有一定的独特性,教师应指导学生把握语篇体式的独特性、规律性,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第二,分析语篇的主位结构,引导学生观察作者如何建立和发展语篇话题,把握作者的思维模式,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从而理解文章所传递的思想和文化信息,有利于学生拓展思路,并且提高写作技巧。
  第三,引导学生根据时态分析语篇,掌握语篇的时间框架,把握语篇的逻辑思维和脉络,把传统的语法教学与语篇理解相结合。
  第四,分析语篇的语言手段,引导学生在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的层上分析语篇,语法结构和词汇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被激活,从而加深学生对语篇的理解,有效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
  综上所述,语篇分析能帮助学生全面而深刻地理解文章,从而有效地提高其阅读能力。所以,高中英语教师在进行阅读理解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语篇分析教学法,并与其它理论、方法相结合,从而改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状况,切实提高学生们的阅读能力,使学生充分体验到外语阅读的快乐。
  
  参考文献:
  1.方琰.系统功能语法与语篇分析[J].外语教学,2005,(11):1.
  2.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系统功能语法概论[M].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
  3.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其他文献
如何从根本上调动學生的学习主动性。在“信息大爆炸”的今天。将现代科技多媒体用于教学,无疑是教育史上的一次深刻的变革。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手段,可以起到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为学生的理解创造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下面是我在这方面点滴体会: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可以大大优化教学环境,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可以使面向学生的画面生动活泼、色彩
期刊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的工具性的学科,要达到教学创新,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课堂无疑是创新教育的主阵地。也就是说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实施创新教育——根据有关创造性发展的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和健康个性,造就创造性人才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究竟如何实施创新教育?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做了如下探索。  一、创设“问题”环境,激发创新思维  语文教师要针对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积极寻找对策,采用直观的方法、生动的语言,
期刊
教育学家认为: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也是一种特定环境下的人际交往活动。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没有一个行为模式(即使是理智的),不含有情感因素作为动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情感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与质量。教师应该充分挖掘刺激学生心理的情感源泉,运用适当的途径和方法,激发学生健康、积极的情绪体验,以优良的情感去激发学生,促使学生自觉接受教育。因此,教学过程中,不但
期刊
摘要:科学都是由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方法等组成的。概念、规律、方法等是相互联系的;不同的概念、规律、方法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从而形成了该门科学的知识和逻辑结构。当然这种结构也在变化和发展着。应该说,人的思维结构和各门科学的知识、逻辑结构都是人们对客观现实世界的反映,是紧密联系的。  关键词:高中物理 教学思维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以提高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特别是理论型逻辑思维能力,是
期刊
摘要: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建立活动式的英语课堂。活动式英语课堂应呈现师生互动的局面,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而且能够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英语学习的积极性。英语课程指出学生学习有些迷茫,有些自我放纵,特别是接触到英语课程的时候更是不知所措。为此,教师应充分利用调动引导好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联想力等智力因素,通过听、说、读、写、译等形式,充分调整学生的学习态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
期刊
加强生物学科教学,造就一代具有良好生物科学素质的接班人,是时代赋予每一个生物科学工作者的历史责任。  一、提高认识,加强生物学科教学  21世纪的中国需要高素质的公民,而培养高素质的公民需要接受生物科学教育。  科学家们预测,未来科技进步新高潮的核心将是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而作为21世纪科技革命的核心之一的生物技术,其强大的商业应用潜力也将在21世纪真正焕发出来,在医疗保健、新材料、能源等领域产生
期刊
摘要:本文就化学课堂提问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展开了一些讨论,根据教学实践,对学生提问的设计要符合学生实际,语气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提问要有提问的方式,学生回答后要进行评价,如何对待学生答对与答错的态度以及提问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关系。  关键词:思维能力 启发知识结构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李政道也讲过:“最重要的是提出问题。”的确如此,纵观科学发展史,不难发现科
期刊
质疑是通过提出问题而获得知识的一种手段。质疑同样是一种能力,学生如何运用、运用效果如何,需要教师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和引导。以下是我在这方面的一些做法与体会。   一、变教师设疑为学生质疑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习惯于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抓住课文重难点“自我”设疑,通过“教师问,学生答”的方式把知识喂给学生。这种教学牵着学生鼻子走路,无疑暴露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弱点:第一,抑制了学生
期刊
摘要: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充分发掘自身及学生的潜力,做到有情、有底、有法、以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本文笔者就此谈了自己的见地。  关键词:语文教学有情有底有法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如何改革,同行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笔者就自己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点滴经验谈谈自己的见地。  一、教学要有“情”  因为教学是旨在启人心智的活动,启人心智离不开情。教师的情,首
期刊
教育好孩子,望子成龙,是每个家长的希望。同时也是全社会十分关心的问题。是培养“抱大的一代”“任性的一代”还是培养自立、自理、自强的新一代接班人?人们不难做出明智的回答。然而遇到实际情况时,做法就不一定理智了。在学校和家庭教育中往往会出现许多教育上的失误。我们把人的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劳动技能素质所形成的结构作为现代人的基础素质。通过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基础素质,是每位教育者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