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情 有底 有法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w540736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充分发掘自身及学生的潜力,做到有情、有底、有法、以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本文笔者就此谈了自己的见地。
  关键词:语文教学有情有底有法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如何改革,同行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笔者就自己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点滴经验谈谈自己的见地。
  一、教学要有“情”
  因为教学是旨在启人心智的活动,启人心智离不开情。教师的情,首先表现在他们对岗位的珍爱,对学生的热爱方面,课堂上以其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心理品质移情于学生,从而使师生情感产生共振。它是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唤起学生求知欲的催化剂,是构建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课堂体系的前提条件。特别是语文课这种审美性、人文性都很强,且重感悟、重情趣的学科,更是少不了情。
  教师的情,也表现在他们的角色意识方面。所谓教学,一是指“教”,二也含“学”。教学中,要树立动态的教学观和全面开放的教学观。特别是语文课,要深入地理解文章,就要了解作者本人。要引导学生把情感和思维的触角深入到作者生活的原始状态中去,了解写作的初衷,感受他们的内心世界。在這样的精神和情感中进行交流,学生对文章思想内涵的理解才会是自然而然的。语文课的很多知识内容,也是靠自学来完成的,学生只有在兴趣的驱动下,才能学好知识。学生缺乏兴趣,教学自然难以成功。因此,课堂上教师要尽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让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要教好一堂课,教师自己所应具有的功底、睿智、主导作用和创造能力都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能在课堂上给予学生一个个表现的机会,让学生敢想、敢说、敢问,充分展示师生间的互动,让学生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我们实施素质教育,实质就是力图找回失去了自我的教育。课堂上教师要努力学会真心地欣赏、真心地倾听、真心地关注每一个学生,使师生成为学习、探究、发展的伙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分析,为学生素质的提高和发展创造条件,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所必须具备的独特品质——怀疑意识、批判意识、突破意识和求异思维。
  破除教师课堂“权威”观念,改变教师课堂“主宰”地位,营造师生民主氛围,是课堂教学中的情之源。水无常形,兵无常势,随遇和谐的民主氛围才能推动创造互动。在高压态势下,就是有学习禀赋和潜能的学生,也无法发挥出学习的优势。试想,教师时时刻刻把一幅“师道尊严”的面孔摆在学生面前,学生只要一进课堂就如临深池,如履薄冰,在这种状态下能学得好吗?素质能提得高吗?正如杨振宁博士所说:“西方尤其是美国的教育,因为他比较放任,一个非常聪明的小孩,如果给他机会,他可以很快地发展。而中国现在的教育方法,对他的约束太多,他不可能海阔天空地去发展”。
  二、教学要有“底”
  教师的底总的说来表现在对课堂的有效监控和外部环境的构建上。在现代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不只是单纯的知识体系的传递,而更重要的是要在课堂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一系列的学习行为。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倘若心中无底,以其昏昏,岂能使人昭昭?
  怎样做到教学有底?首先,教师要能对本学科、本学期、本单元教材的总体情况有较为熟悉的了解,虽然对它的前沿和细节或许还掌握得不甚深刻。就语文来说,如:教材本身所包含的情感因素、审美情趣、知识内涵、教材中的人文底蕴等,教师都要认真琢磨,做到心中有底,并在教学中随时高屋建瓴地引导学生揣摩体味,含英咀华。而不是那样简单地、零碎地肢解课文,盲目地陷入技术性的分析和千篇一律地机械训练之中。教师要向学生展示教学目标,明确交代各种能力的培养应达到的程度。对学生既开放内容,又开放时间和空间,使他们主动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其次,教师应对本学时的教学运作有所筹谋,虽然在具体课时的执行中还需随堂应变。教师要想办法力求探索和把握住一堂课的最佳契合点。第三,要能正确地对待学生的“主见”。学生有主见,应视为优秀的学习品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鼓励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研究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品质和实践创新能力。特别是语文课,更应该多留给学生自己思考和提出不同意见的余地。课堂中,教师一方面要及时抓住学生能发表意见的闪光点予以肯定,另一方面,当学生的主见有不当时,则要用心引导,使学生的主见站得住、树得高。教师要能及时判断症结所在并予以有效指导,要用适当的方法点拨,让学生恍然大悟。这样,学生由初时对知识的不求甚解到根据教学提供的有效信息,自我领悟知识的内涵。这样的教学过程,从本质上讲就是学生素质不断提高的过程。
  三、教学要有“法”
  常言道,教无定法,教有良法。实践中,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应不断地总结和探究,不懈地追求卓越与成功,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艺术。近些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广大语文教师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过程中,对改革教学方法,日趋重视,逐渐由注重知识到注意能力,由注重灌输到注意诱导,由注重分数到注重素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创造了不少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这些,对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所起的巨大作用是毋庸置疑的。这里还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信息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在课堂教学中,要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以适应不断加大的教学信息量的要求。这既是手段,也是方法,既是素质,也是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语文学科特点,充分利用电教设施,运用多媒体等音像资料,或自制课件,或借助已有的语文多媒体光盘,通过声像手段,在课堂上声情并茂地创设意境,诱发情感,激发兴趣,在较短的时间内把学生引入自由想象的天地,融入作品境界之中。使教学变得更写意,使学生变得更积极,使听说读写的速度提高加快。同时,在这方面,作为一种新的能力,还应该注意培养学生,使他们逐步具备迅速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鉴别信息、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样,学生自己学习起来,就更能如虎添翼,自由驰骋。
  总之,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充分发掘自身及学生的潜力,做到有情、有底、有法、以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其他文献
对话,从言语交际学来看,是交際双方彼此间的言语互动。这里要讨论的“对话”, 并非作为言语交际学的一个概念,而是现代教学论倡导的一种崭新的教学理念,一种新型的教学文化,即在教学过程中,建立在民主、平等基础上的人、文本和环境之间激荡起的心灵共振和呼应。因此,克林伯格认为,相互作用的对话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标识。  一、阅读教学应当成为对话  (一)阅读的本真意义在于读者与作者的心灵对话。文本,即作者
期刊
后进生形成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学生的个性心理发展受诸多方面的影响,不可能每个学生都平衡发展,因而导致部分学生的潜在能力在学习之初不可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具体表现在一部分学生在智育方面没有突出的表现,有的甚至处于滞后的状态。如果开展多种多样活动,扩大教育评价的范围,就可能收到很好的效果。教书是一门学问,教好书不容易,在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常遇到难题,其中最难解决的是怎样正确对待后进生问题,这也是整个
期刊
如何从根本上调动學生的学习主动性。在“信息大爆炸”的今天。将现代科技多媒体用于教学,无疑是教育史上的一次深刻的变革。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手段,可以起到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为学生的理解创造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下面是我在这方面点滴体会: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可以大大优化教学环境,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可以使面向学生的画面生动活泼、色彩
期刊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的工具性的学科,要达到教学创新,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课堂无疑是创新教育的主阵地。也就是说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实施创新教育——根据有关创造性发展的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和健康个性,造就创造性人才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究竟如何实施创新教育?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做了如下探索。  一、创设“问题”环境,激发创新思维  语文教师要针对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积极寻找对策,采用直观的方法、生动的语言,
期刊
教育学家认为: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也是一种特定环境下的人际交往活动。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没有一个行为模式(即使是理智的),不含有情感因素作为动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情感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与质量。教师应该充分挖掘刺激学生心理的情感源泉,运用适当的途径和方法,激发学生健康、积极的情绪体验,以优良的情感去激发学生,促使学生自觉接受教育。因此,教学过程中,不但
期刊
摘要:科学都是由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方法等组成的。概念、规律、方法等是相互联系的;不同的概念、规律、方法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从而形成了该门科学的知识和逻辑结构。当然这种结构也在变化和发展着。应该说,人的思维结构和各门科学的知识、逻辑结构都是人们对客观现实世界的反映,是紧密联系的。  关键词:高中物理 教学思维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以提高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特别是理论型逻辑思维能力,是
期刊
摘要: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建立活动式的英语课堂。活动式英语课堂应呈现师生互动的局面,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而且能够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英语学习的积极性。英语课程指出学生学习有些迷茫,有些自我放纵,特别是接触到英语课程的时候更是不知所措。为此,教师应充分利用调动引导好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联想力等智力因素,通过听、说、读、写、译等形式,充分调整学生的学习态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
期刊
加强生物学科教学,造就一代具有良好生物科学素质的接班人,是时代赋予每一个生物科学工作者的历史责任。  一、提高认识,加强生物学科教学  21世纪的中国需要高素质的公民,而培养高素质的公民需要接受生物科学教育。  科学家们预测,未来科技进步新高潮的核心将是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而作为21世纪科技革命的核心之一的生物技术,其强大的商业应用潜力也将在21世纪真正焕发出来,在医疗保健、新材料、能源等领域产生
期刊
摘要:本文就化学课堂提问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展开了一些讨论,根据教学实践,对学生提问的设计要符合学生实际,语气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提问要有提问的方式,学生回答后要进行评价,如何对待学生答对与答错的态度以及提问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关系。  关键词:思维能力 启发知识结构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李政道也讲过:“最重要的是提出问题。”的确如此,纵观科学发展史,不难发现科
期刊
质疑是通过提出问题而获得知识的一种手段。质疑同样是一种能力,学生如何运用、运用效果如何,需要教师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和引导。以下是我在这方面的一些做法与体会。   一、变教师设疑为学生质疑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习惯于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抓住课文重难点“自我”设疑,通过“教师问,学生答”的方式把知识喂给学生。这种教学牵着学生鼻子走路,无疑暴露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弱点:第一,抑制了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