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披着拖延症、无力感的外衣

来源 :保健与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ncerity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一次心理学课上,老师说:“事情有这么几类,重要且紧急、重要但不紧急、不重要但紧急、不重要也不紧急的事情,你们会怎么安排你们的时间?是不是大多数人会选择不重要也不紧急的事情慢慢做,又因为拖延症硬生生地把不重要不紧急的事情拖成重要又紧急的事情?”场下一片哗然,相信是因为这句话说出了很多人的真实状态。
  由此来看,是时间管理出了问题。那么,为什么大多数人明明知道是时间管理上出了问题,却管理不好时间呢?因为,不重要也不紧急的事情可以拖着慢慢做,可以暂时逃避问题、规避解决问题带来的痛苦,获得一时安逸。可见,拖延本质上是逃避心理在作怪。
  为什么多数人会逃避问题?
  美国著名作家、心理治疗大师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中指出:“问题本身就意味着痛苦,而解决问题会带来更大的苦痛。”人的天性是逃避苦痛的,所以倾向于逃避问题。
  一般来说,人们逃避问题的方式有几种:
  一种是无限拖延,“今天我状态不好,明天状态也许会很好,先玩一会儿再说”,到了明天,“改天再做,现在时机不成熟,等我积累多一点,就会快速、轻松地完成任务了”,直到把问题拖到最后一刻。
  一种是自我放弃,“觉得压力太大,我不行,找别人解决吧”,“如果做不好,别人会看不起我,不如不做了”,于是,就把问题留给他人,主动放弃努力。这种情况发展到极致,会导致个体越来越不自信,遇到任何问题都要求助别人。长此以往,个体就失去了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遇事便会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
  一種是直接无视问题,幻想着问题会自行消失,但问题只会越积越多,像山一样挡在人们面前。
  逃避问题、规避痛苦的本质——缺乏内心安全感
  逃避问题、规避痛苦的原因体现为:没有信心面对压力,或没有信心面对不完美的开始,或没有信心承受失败后较低的自我评价,没有信心抵御外界的各种诱惑而选择及时行乐。因此,一开始就否定了自己的信心、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我的价值。而肯定自我价值是内心安全感的前提,否定自我价值即缺乏内心安全感。
  内心缺乏安全感的人,无法对自己产生信心,无法获取由信心带来的能量,无法用内心能量创造自我的价值。最后的结果是一方面逃避问题规避痛苦;另一方面进行自我攻击、内疚、抑郁,做任何事都感到无力、疲惫。
  人们的天性是追求快乐的,逃避问题不但不能使人获得长久的快乐,反而使人更加痛苦。若要使活着的快乐大于痛苦,人们需要去想办法来建立内心安全感。
  自律——解决拖延症、无力感的法宝
  自律是解决痛苦、获得持久快乐、建立内心安全感的重要手段,是以积极的态度解决人生痛苦的首要工具。
  自律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推迟满足感 即重新设置快乐与痛苦的次序,最麻烦的事情即最痛苦的问题最先解决,先苦后甜,用短暂的痛苦换取长久的快乐,而不是用短暂的快乐换取长久的痛苦。博恩·崔西在《吃掉那只青蛙》一书中指出:“你决定要做什么,并对其进行排序的时候,你首先要解决那些最难办的项目。马克·吐温曾经说过,如果你每天早上必须做的第一件事是吃掉一只青蛙,那么,你这一整天都会感到满足,因为你已经知道这可能是你这一天中即将发生的最糟糕的一件事情了。如果你必须吃掉两只青蛙,那么,你要先吃较丑的那一只。这也就是说,如果你面前有两项重要的任务要完成,那么,你要先从那个最大、最困难而且最重要的任务开始做起,要督促自己马上开始,然后一直坚持,直到任务完成,你再去做其他事情。”
  承担责任 承担责任即明确地告诉自己“我的问题应该由我来解决”,激发直面问题的勇气,唤醒内在心理力量。勇气和力量形成内在的推力,推动人们为解决问题而行动。接下来,利用惯性,让自我推动、承担责任成为新的习惯。一旦人们在承担责任中解决了自己的问题,便可以意识到自我价值,必然会想办法珍惜时间发挥自我价值,拖延、逃避、放弃就不攻自破了。
  尊重事实 人们常犯的错误是还没了解清楚事实、没看清问题,就开始想象各种困难、害怕迈出第一步。其实,我们越是了解事实,处理问题就越是得心应手;对现实了解得越少,思维就越是混乱。错觉和幻觉,只能让我们不知所措。若被害怕开始、否定自己、不知所措的情绪消耗了我们的能量,还有能量处理问题吗?
  保持平衡 这意味着建立富有弹性的约束机制。即要在相互冲突的需要、目标、责任之间,取得微妙的平衡,不断利用机遇进行自我调整。保持平衡的最高原则就是“放弃”,敢于“断舍离”。腾出时间、空间、精力给靠近人生目标的事,避免一直在原地踏步。
  选择最“对”而非最“快”的路
  斯科特·派克说:“人生是一个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为解决问题而付出努力,能使思想和心智不断成熟……我们都希望自己进步得更快,希望通过合理的捷径,实现心智的成熟,但不要忘记:关键的字眼是‘合理’。”
  “合理”的路是推迟满足、承担责任、尊重事实、保持平衡的路,能够帮助我们解决痛苦、发现自我价值,获得人生的意义。
  “不合理”的路是拖延、逃避、放弃的路。虽然可以快速做到,但不能给我们带来满足与成长。
  因此,在做出选择时,我们需要选择合理的、对的道路,而非不合理的、快的道路。
  当我们用自律激发了内心力量,选择了对的路,拖延症、无力感便会自行消失。
其他文献
黑芝麻是公认的补肾乌发良药。中医认为,黑芝麻具有补肝肾、益精血、润肠燥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肝肾精血不足引起的头晕眼花、腰膝酸软、须发早白等,还对肠燥津亏引起的大便秘结不通、阴液亏虚引起的皮肤干燥有很好的疗效。  推荐一款药膳:取熟黑芝麻100克,冰糖100克,马蹄粉140克,糯米粉15克。煮一锅水把冰糖融化,放凉。把黑芝麻打成粉,与糯米粉混合均匀,加入约150毫升清水,调成黏稠糊状;糖水放凉后加人马
蓝花是营养丰富的超级健康食物。常吃西蓝花可获得多种保健效果,《印度时报》近日载文,介绍“西蓝花的7个保健功效”。  防癌与花椰菜、球芽甘蓝和卷心菜等十字花科蔬菜一样,西蓝花具有抗癌和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美国《癌症预防研究》杂志刊登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一项新研究发现,西蓝花中的一种叫作异硫氰酸酯的复合物,有助于提高防晒霜抗击黑色素瘤的效果。  降脂西蓝花与很多全谷食物一样富含可溶性纤维,有助于清除肠道
原料:泥鳅200克,大虾30克,生姜、食盐、味精各适量。  制作:泥鳅用温水洗干净,去内脏;虾去脚、须,洗净;生姜洗凈,切成丝。将泥鳅、虾、生姜放入砂锅内,武火煮,待煮熟后,加入食盐、味精调味即可。  功效:温阳补肾。适用于肾阳亏虚所致的阳痿不举、性功能减退、尿多、口渴多饮等。
帕金森药物左旋多巴的服用,通常会从小剂量开始。比如卡比双多巴一次1/2片,一日2~3次。  如果服用小剂量后没有明显的副作用,可根据耐受情况在几周内小心地将药量逐步增加到一次1片(25/100毫克),一日3次。  对于老年帕金森患者或伴有痴呆的患者,由于他们更容易产生精神方面的副作用,因此应以更低剂量开始治疗,以更缓慢的速度调整剂量。总的原则就是找到能控制症状的最低剂量的左旋多巴。  不同患者的最
王大爷平时身体不错,退休后喜欢和一帮老朋友打麻将。最近几天,王大爷感到左侧臀部一阵阵酸痛,他自己用手一摸,疼痛的部位好像还起了一个硬包块。于是,他到市中医医院就诊。  医生通过浅表器官彩超检查后发现,王大爷双侧臀部坐骨结节处均可见低回声包块,左侧明显较右侧大。外科医生最终诊断王大爷患了“坐骨结节滑囊炎”。由于超声诊断提示该病灶较大,保守治疗不理想,故采取手术切除左侧病灶,送检的标本病理提示为脂肪坏
大部分人的肾脏病,第一次被发现就很晚了  1. 肾脏病非常常见,尤其在老年人当中。 2. 肾脏病早、中期几乎没有任何症状,只有通过做检查,才能发现早、中期的肾脏病。3. 尿常规和微量白蛋白、肾功能检查、肾脏超声能发现绝大部分肾脏病,但是尿液标本留取不当可起误导作用,也不能根据血肌酐判断肾功能。  体检可能延误肾脏病的早期诊断  1.标本留取方法、时机不正确。2.检测方法不规范。3.检测内容不全(例
呼吸就像家常便饭,人们不会刻意关注,但呼吸的深淺关系到人体健康。长期浅呼吸会降低人体内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效率,令新陈代谢变慢、血液循环变差,让人易感到疲劳、无力。正确的深呼吸可以刺激副交感神经,以减轻压力、提高免疫力、增强肌力、稳定血压。日本“活力门”网站介绍了一套简便易行的深呼吸练习法,即腹式呼吸法。  腹式呼吸法,简而言之就是一呼一吸时利用腹部凸起、凹陷达到尽量多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的目的
乳腺增生是女性常见的乳腺良性疾病,常喝以下“3杯水”有助于缓解乳腺增生:  蒲公英水 蒲公英味苦、甘,性寒,归肝胃经,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利湿通淋的功效。用蒲公英泡水喝对乳腺结节、乳腺增生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山楂水 山楂味酸、甜,有開胃的作用;同时,山楂还有助于防癌。常饮山楂水,能防止乳腺增生,并能帮助控制肿块的扩散。无论是直接吃新鲜山楂果,还是将其用来泡水喝,均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陈皮水
连苏饮是一个颇具特色且疗效显著的方子。现摘数案如下,并析其义。   病例1   高某,男,5岁。1年前因肠梗阻手术,近7日呕吐不止,水入即吐,饮食俱废。伴腹痛、腹胀、烦躁,无排便、矢气,某医院诊为“不完全粘连性肠梗阻”。 因惧手术而于1995年4月3日晚7时前来求治。   查脉缓大、舌红、苔薄黄,唇红,腹部可触及包块。诊为热邪郁胃,胃失和降。方予黄连3克,苏叶2克,大黄2克,嘱其捣碎,开水冲泡,频
日本的一项研究表明,每天喝2杯以上咖啡的老年人,可降五成肺炎患病风险。  研究小组以5年间在24家医疗机构接受诊疗的患者为对象,将其中199名65岁以上的肺炎患者作为病例组,374名同一医疗机构同期就诊的性别和年龄相同的非肺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并根据咖啡的饮用量将他们分为4组(每天不喝,每天喝不到1杯,每天喝1杯,每天喝2杯以上),进行病例对照研究。  结果表明,与不喝咖啡的人相比,每天喝咖啡不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