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土地流转

来源 :中国经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liu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就加强制度建设,制定扶持政策;鼓励农地有序流转,鼓励农户间的承包耕地的等质置换。保障农民对土地的承包经营权等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农村;土地流转;模式
  
  随着经济的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一些先天不足也开始显现:一方面土地经营规模过小,又无法进行有效流转形成规模经营,这必然制约我国农地配置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农民进城打工的收入远高于在家务农,导致农村地区缺乏劳动力,耕地抛荒或粗放经营,造成了浪费。2009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中特别提出,要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发展流转服务组织,为流转双方提供信息沟通、法规咨询、价格评估、合同签订、纠纷调处等服务,为承包经营权的交易搭建一个有效的平台。
  
  一、土地流转的概念
  
  农村土地流转,是指在农村土地所有权归属和农用地性质不变的情况下,将土地使用权(经营权)从承包经营权中分离出来,转移给其他农户或经营者的过程,其实质是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基于我国特殊的国情,《宪法》和《土地管理法》都明确规定,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所以农地产权流转只能是拥有农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者经济组织,即转让使用权,属于不完全物权转移。农地使用权流转是土地经营制度的创新,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对优化城乡资源配置,实施以城带乡,改变传统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推进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效益和竞争力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二、影响土地流转的因素
  
  1.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土地流转关系农民的切身利益,必须从法律的高度来保护和管理,切实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虽然我国接连颁布保护和促进农地流转的相关法律,但是农地流转制度仍不完善。随着农用地流转的加快,相关制度的滞后和流转市场的混乱,使流转过程中产生的纠纷和问题也表现出加的趋势,这严重影响了农村的稳定和农业的发展,对农地流转造成了“阻滞”作用。
  2.农村土地流转不规范。首先,流转双方很少签订书面合同,在农户间的代耕、转包、互换等自由流转形式上,基本上是口头协议,因而流转双方容易发生纠纷。其次,流转的主体不合规范。按照农业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规定,农地流转没有承包方的书面委托,任何组织和个人无权以任何方式决定农户的承包地流转。第三,有的合同不规范。流转合同应该包括双方当事人姓名、住所,流转土地的名称、面积、质量等级,流转期限和起止日期,流转后土地用途,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流转价格的确定和支付方式,违约责任等内容。但实际签订的流转合同是业主与农业社签订的,多数是按照业主的意图形成的合同,内容不全面,格式不规范。
  3.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化程度低土地流转属于市场经营行为,但我国土地流转的一部分是农户间的自发流转,一部分是通过上级领导牵线搭桥和熟人介绍的流转,通过市场平台流转还没有起步。目前,尚无土地流转中介组织和信息发布平台,出现了农户有意转出土地时找不到合适的租赁方,而需要土地的业主又难寻到中意的出租方,制约了土地流转。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动力不足。租金明显低于亲自种的收益,有些农户并不想租让承包地。特别在一些人均耕地不多的沿海地区,种田只是为了保住承包地,同时满足家庭某种需要,如解决少量自给农产品、为将来保留宅基地、征用时获得补偿收益等。二是利益失衡。目前发生的流转,经济利益原则退居次要位置。通过调查,51.3%的农户是因为“自己不种也是闲着”而流转,为获得更高收益的只占33.0%,15.7%的农户无偿流转土地使用权。
  
  三、土地流转问题对策与建议
  
  1.制定扶持政策,鼓励农地有序流转在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农村土地流转相关政策、法规的同时,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推动农地流转。一是加大财政扶持。农业具有高风险特点,为激发企业、城镇业主租赁土地从事农业开发的积极性,财政在安排农业专项资金时,对农地流转扶持资金实行单列,并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二是鼓励更多的农民进行农村土地流转。要鼓励农地的规模经营,尤其对规模经营的大户实行补贴等扶助政策,通过示范效应鼓励更多的土地规模经营,加快农地的流转。
  2.鼓励农户间的承包耕地的等质置换耕地破碎虽然增加了农户流出的可能性,但流入的可能性更小。农村承包地按质量等级、距离远近的“均田承包”的分配方式,人为地把相同质量连片的耕地田块破碎化,不利于耕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形成。为了弥补这一农村承包地分配方式的先天不足,应制定有关政策,规范耕地质量评估方法,鼓励农户之间根据耕地的实际生产能力和耕地质量来进行等质置换,逐步改变农民拥有耕地的分布过于破碎的现状,推进每户农民耕作耕地的集中连片,为耕地的流转和规模经营创造条件。
  3.土地流转的规模和速度多元化对不同区域、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的土地流转要区别对待,要根据经济发达程度、人均土地占有数量、人地矛盾、集体经济实力、经济结构、劳动力转移及其稳定性等条件,使土地流转的规模、速度以及土地流转的形式多元化。另外,在保障以上措施的基础上,也要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速度,进而推动农村土地流转。
  总之,农村土地流转是农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转变传统农业发展方式,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在农村土地流转健康推进的过程中,虽然目前存在着种种困境,但是只要我们以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决定为改革方向,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新的契机,与时俱进,多管齐下,不断落实和完善党中央作出的各项决定和惠农措施,我们就能稳步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最终实现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创新的第二次飞跃。
其他文献
班级作为学校管理的基本单位,是一个小集体,班主任是班级管理工作的直接参与者。魏书生说:“管理是集体的骨架。”有良好的管理,事情才会有头绪,集体才会像一部健康的机器有序地运转。班主任是学生在思想道德、学习生活、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的引导者,是学校开展各项工作的协调者,在实际的工作中班主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教育根植于爱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是教人化人,化人者也为人所化。教育总是互相感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是一种严重威胁老年人视功能的眼底疾病,随着抗VEGF药物(avastin)的诞生,治疗该病显现出蓬勃的发展趋势,它不但可以延缓
0引言真菌性角膜溃疡是一种致盲率极高的感染性角膜病变,近年来由于滥用抗生素和激素,发病率逐年增高,但临床上毛霉菌致真菌性角膜炎则比较少见,就目前来说国内相关文献报道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新课标同时提出,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包括: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情感态度、文化意识。如果我们今天继续沿袭传统的以课时或单元为单位的线性备课方式,高中英语新课程五维目标是难以实现的。“课
0引言泪小管断裂常见于眼睑外伤,如治疗不及时或处理方法不当则造成患者终生溢泪。我院对30例泪小管断裂患者及时进行了泪小管吻合术,效果尚较满意,报告如下。
圣诞节前夕,笔者有幸参加了区高中语文教研员陈小平老师指导的,由三溪中学承办的瓯海二高、梧田高中等三校连片教学活动。执教的两位教师给大家带来了令人赏心悦目的圣诞礼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了辉煌成就,但是总体水平还不高,还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我国只有进行教学改革,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才能改变我国的教学现状,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一、分析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充分认识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我国近年来,虽然对教育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学生从小学到大学学习了十几年的英语,
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方面    对外直接投资。1~3季度,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8个国家和地区的2426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累计实现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下同)362.7亿美元同比增长10.4%,主要集中在商务服务业、采矿业、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等。1~3季度,我国以收购方式实现的直接投资112亿美元,占同期投资总额的30.9%。1~3季度,我国对主要发达经济体的投资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  对
目的:探讨护网明目散对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诱导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大鼠视网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以STZ诱导的DR大鼠分为模型组、中药组、西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的金融业也发展得十分迅速。在资本市场中,信用评级机构能够起到信息平衡的作用,但是它也存在严重失职的情况。本文通过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