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语文课堂构建的探索与思考

来源 :中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rong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以“一言堂”为主要形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枯燥无味的教学现状,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笔者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教学内容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例如:在教学《鲸》一课时,我先在课前精心地制作了各种鲸的图片,在导入新课时,我采用了故事导入法,告诉学生今天老师给他们请来了一群海洋中的朋友,然后出示鲸的图片,把它们贴在黑板上,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被激起,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这样的教学,学生很容易入情入境,展开想象,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的学习之门。
  
  二、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全面展现自我
  
  新课标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巧设问题,引导学生,点拨学生的思路,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心理学家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例如:在教学《鲸》一课时,揭示课题后,我先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把找到的问题答案用直线划出,不明白的地方用问号标出。自学时要求学生做到边读边想边动手。这样动手、动口、动脑训练学生,能促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因此,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三、放飞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
  
  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地各抒己见。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的思维在无拘无束的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例如:在教学《梅花魂》一文时,我问学生:“学了这篇课文你们有什么感受?”大部分学生都回答:非常佩服洪镜湖老爷爷,他是一位非常爱国的华侨,他始终在眷恋着祖国。可有一个学生却回答的不同,他说洪镜湖老爷爷在国外的生活条件非常优越,他应该在那里安心生活下去,怎么还想着要回到祖国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就此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最后,我在学生们讨论的基础上作了全面的总结,使他们对课文有了比较正确的理解。这样做,既保护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又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上得到了充分的张扬。
  
  四、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巧、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反复朗读,像朗读比赛、组织读书会、朗诵会、写读后感等,以发掘每个学生的智慧潜能,发挥学生的一技之长。在朗读过程中理解内容,积累词句,逐步提高阅读能力和学生的写作能力。例如:我在教学《秋天的雨》一课时,让学生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秋天的色彩、丰收景象、深秋中的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进行反复诵读,以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使他们积累了丰富的好词佳句。同时,学生背诵时那抑扬顿挫的语调,体现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样的教学让学生选择自己阅读感悟的精华进行背诵,让他们在各自的品读中进一步得到升华。
  当然,小学语文课堂的构建还有许多模式,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去探索、去研究。但是,无论是何种模式的课堂,都应以学生为主体,而教师只是和学生一起学习。并且,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运用“激励、唤醒、鼓舞”的手段,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感到快乐,从而使课堂充满勃勃生机。
  
  [参 考 文 献]
  [1]施春艳.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课程改革[J].小学语文教与学,2010(1).
  [2]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符 洁)
其他文献
为了研究晋西黄土丘陵区不同人工林下土壤养分特性之间的异同,在该区选取了4种典型人工林配置模式,对其土壤表层(0~20cm)和下层(20~40cm)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全量养分(N、P、K)以及速
洛单668是洛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以自选系L971为母本、自选系L157为父本组配而成的玉米单交种。各级试验示范结果表明: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抗逆性强、生育期适中、品质优和
为制定洛阳不同区域烟草施肥方案,提高烟草生产效益,于2011年对洛阳烟区3个主要植烟县共525个土壤样品进行分析,并与2002年烟田土壤分析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全市土壤有机质含
丹皮是我国传统名花牡丹的根皮,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与丹皮的传统栽培方法直栽或斜栽相比。其新的栽植方法——平栽法,不仅能提高成活率,缩短栽培周期。而且根多皮厚,产量和质量
为探讨南阳牛的同期发情和超数排卵方案,采用1次氯前列烯醇(PG)法、2次PG法、孕激素阴道栓(CIDR)+PG法3种同期发情方法,PG+垂体促卵泡素(FSH)和CIDR+FSH+PG法2种超排方案对南阳牛进行处理
摘 要:阅读表演艺术把教学内容赋予表演的诗意情感内蕴,转化为师生可感知的外在形式,从而传达出如画的教学意境,达到外形、情感和内蕴的统一,显示出表演艺术直观性、丰富性和综合性的审美特征。表演艺术是教师课堂教学艺术中“教师与课程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课程之间”的精神能量转换。  关键词:阅读教学;表演艺术;探究     表演艺术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带给观众美的享受。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也存
以2年生牡丹花石榴为供试材料,研究NaCl胁迫对石榴枝、根韧皮部和木质部的Na^+、K^+含量及K^+/Na^+值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壤中NaCl含量的增加,石榴植株枝、根的Na^+含量整体呈
<正> 荠菜俗名荠,属十字花科荠属一年生植物,野生,是珍美蔬菜,近代已发展为人工栽培,其法:一、栽培季节春、秋二季栽培为主,夏季栽培要打破种子的休眠期才能播种。一般播种后
以玉米秸秆为原料,分别研究酶解糖化法和生物糖化法的糖化效果,以找出最优糖化工艺。结果表明,纤维素酶糖化玉米秸秆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时间40h、纤维素酶量1400U/g、温度30℃、pH
为了研究农作物重金属Cu2+污染的高光谱遥感监测技术,设置了3种Cu2+胁迫程度(0μg/g、250μg/g、500μg/g)的玉米盆栽试验,实测了不同成熟度玉米叶片在3种Cu2+胁迫下的高光谱反射率、叶绿素含量和Cu2+含量,也对不同成熟度玉米叶片中叶绿素和Cu2+含量与土壤中Cu2+含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同时为了实现基于高光谱遥感信息区分Cu2+胁迫程度及预测Cu2+含量,提出了红边一阶微分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