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表演艺术初探

来源 :中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yu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表演艺术把教学内容赋予表演的诗意情感内蕴,转化为师生可感知的外在形式,从而传达出如画的教学意境,达到外形、情感和内蕴的统一,显示出表演艺术直观性、丰富性和综合性的审美特征。表演艺术是教师课堂教学艺术中“教师与课程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课程之间”的精神能量转换。
  关键词:阅读教学;表演艺术;探究
  
   表演艺术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带给观众美的享受。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也存在表演艺术,它体现在教师的教学艺术中。小学语文阅读表演艺术是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的精髓所在,语文阅读表演艺术对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的启示深刻。
  
  一、阅读教学中表演艺术的审美特征
  
  1.表演艺术的的直观性
  直观性的表演艺术使得课堂犹如一个剧场,在特定情境下,主角(表演者)、配角(观众)等“粉墨登场”,表演者(教师或学生)根据教学需要演示出一幕幕精彩的“舞台剧”,表演者现身说教、身体力行,而且每一次都是创造,每次演出都展示整个行动过程。表演时直观的艺术形象,诉诸于观众直接的视听,显现直观性是课堂教学中表演艺术的显著特征。例如:在教学《公仪休拒收礼物》时,笔者让学生初读课文后,全班分小组排练课本剧,学生们兴趣盎然,分配好角色后认真地朗读课文,熟记台词,有的还准备好道具,把公仪休的为官清廉表现得淋漓尽致。
  2.表演艺术的综合性
  阅读教学中的表演艺术把语言、音乐等融为一体,用节奏统驭,达到和谐的统一,充分调动了各种艺术手段的感染力,形成教学中特有的节奏鲜明的表演艺术。在教学《二泉映月》时,笔者播放了二胡曲《二泉映月》,在音乐的伴奏下,我范读课文,随着音乐的升腾跌宕,我的声音也抑扬顿挫,再让学生伴着朗读,有的学生还做出拉二胡的动作,自然而然读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阿炳不幸遭遇的同情和对阿炳热爱家乡的感悟。老师(学生)或朗诵、或演唱、或舞蹈等,这些综合性的表演艺术展现在课堂,使课堂倍增活力。
  3.表演艺术的丰富性
  表演艺术手段的多样性造就了表演艺术的丰富性。角色(教师或学生)演唱、伴奏或舞蹈等表演,以及教师艺术化的语言等起着突出作用。表演以课堂为中心,根据教学需要由教师或学生担任角色。角色化要求演员的演唱、语言、舞蹈或者表演动作都必须符合特定角色的特殊身份和个性,真实显现特定情境中表演者内心的情感冲突和变化,力求进入情景交融的审美境界。
  课堂教学中表演艺术的丰富性还体现在情感方面,师生阅读时追求抑扬顿挫、优美动听。语文阅读表演艺术的丰富性要求表演者要有心灵的体验和真情的投入,讲究声情并茂、真切传情、完美表达情韵和独特个性。
  
  二、表演艺术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启示
  
  1.表演艺术是阅读教学中“教师和课程之间的精神能量转换”
  课程是指在学校教育环境中,旨在使学生获得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性经验体验。课程是教师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媒介,课程及时地把知识反映在学科结构中。教学中,教师和课程之间的精神能量转换通过教学艺术,具体通过表演艺术展现。课程从抽象的书面内容到教师有血有肉的创造,是教师和课程之间的精神能量转换的具体体现。如果说课程是一个剧本,那么教师对课程的实施就是实际的表演。“教师辅助实际行动的不同的课程实施方式,将使学生获得不同的课程经验。”《永远的白衣战士》一文里的叶欣护士长为病人、为同事如一台永不停息的机器高强度、高效率运转,自己却感染上非典与世长辞。每读一遍课文,我都会泪流满面,在给学生范读时,我依然如此,学生也能真切感受到叶欣的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师和课程之间的精神能量转换通过表演艺术得以实现,这是二者之间的一种对话、探究和创造。艺术有两个不可或缺的条件——创作者和创作的材料或工具,课堂教学中的表演艺术首先体现在教师和课程的能量转换。在这一精神能量转换中,教师是课程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力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成为课程实施的核心。教师在教学艺术中追求如诗的境界,通过表演艺术这一形式完成教学内容。从某种程度上说,教学艺术是一种表演艺术,它需要教师设计、编排、导演、演出,需要教师挖掘、整理甚至是二度创作。阅读教学中的表演艺术也是二度创作的艺术,教师需要精通教材,关注学生的思维和兴趣,及时恰当地调整教学进程。课堂中的教学艺术通过教师和课程之间的精神能量转换,通过表演艺术传达给学生,使教学获得生命。
  在这一精神能量转换中,教学艺术需要吸收表演艺术的长处,以表演为切入点,挖掘课程的价值,以课程为基准传道、授业、解惑,引发学生惊奇的只能是材料本身的内容;通过表演的形式,使学生加深对课程知识的理解;从表演艺术的审美特征去启发、感染学生喜爱课程,激发学生对课程的情感,从而获得师生情感的共鸣。教师以课程计划为依据设计教学计划,决策课程的实施,通过教师间的合作,促使课程实施的成功。
  2.表演艺术是阅读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精神能量转换”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可以理解为角色与角色之间的关系,在教师向学生展现课程内容的过程中,师生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当学生作为表演者时,他已经向教师和学生敞开了大门,诠释着自己对学习的理解和转化,表演着自己的成功。在这个转换中,他需要大家的鼓励、支持和帮助,从而促进表演质量的提高,促进教学艺术的提升。
  阅读课堂教学中的表演艺术不仅要求表演者(教师或学生)借助教学内容和教学器具来体现教学意图,而且要求表演者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不仅善于学,还要善于“化”,“化”到自己的独特风格之中。在学“载歌载舞”、“喜出望外”、“喜形于色”等词语时,我让学生想象情景,人物会做出什么动作,通过表演来理解词语的意思,学生的表演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也加深了对词语的理解。教学中施行的表演艺术,其目的不是为表演而表演,而是通过表演艺术这一形式,促进师生间良好关系的建立,促进学生主动健康的发展。
  教学艺术是极其“用心”的艺术,教学艺术反对虚假、失真,提倡真实、质朴。教师追求表演艺术的“剧场效应”固然重要,但需要注意上课的“声调”,需要很好地“阅读”教学进程,不能引起学生的疲劳。教学艺术的表演艺术需要深入地挖掘教材,围绕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通过准确的外部形体动作、神态和语言将教学外化,将体验与表演统一。教室是教师和学生审美互动的平台,随时能够引起学生的情绪回应,反过来影响表演者的表演。用心的教师会根据每节课学生的反应,总结得失,从而提高自己的表演艺术。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是教师真正的“老师”。
  3.表演艺术是阅读教学中“学生和课程之间的精神能量转换”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在课堂这一“剧场”中,在“把课程的精神能量转换成个体的精神能量,转换成自己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意志与智慧的过程中”,“课本剧”是课堂教学中学生和课程之间的能量转换的最直接的形式。在编演过程中,对学生的课程知识要有一定的要求,既要有扎实的课程知识基础,又要有性格化的对话语言。改编是一种创造,表演更是一种创造,“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台上台下的交流,能使学生对课程有更进一步的认识,从而达到学生和课程之间的精神能量转换。
  在学生和课程之间的精神能量转换中,表演艺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教师这一媒介,使学生与课程连接成一条纽带。从陌生到熟悉,从理解到领会、表演。在教《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时,我让学生充分朗读课文之后,表演出洪教头的傲慢无礼以及林冲的谦逊。学生表演洪教头时,歪戴着帽子,坐在上席,将腿跷在板凳上,说话时,眼睛看都不看别人,好不傲慢。而表演林冲的同学,说话文雅,鞠躬敬礼,一副文质彬彬的样子。通过表演,把课程内容转化为自己的身体行为和思想观念,从而实现课程情节的再现,让学生在学生和课程之间的能量转换中获得智慧与快乐。
  在这种转换中,突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和课程之间的精神能量转换,彰显表演艺术的重要,它是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的外显和延伸,是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的新的实践。
  学生和课程之间的能量转换的这种表演艺术要求我们必须考虑到自己与谁在交流、对话。要让学生感到不是在上课,而是一种生活和享受。一门让学生着迷的课,必定能够激起学生的反响,因为它直接触及了学生的心灵,这是教学艺术的境界的追求。
  在课堂教学中,表演艺术给教师教学艺术的启示深刻,它需要用心去表演,需要用真情去实现。唱不动情自不休,不动听则不能醉人,不动情则不能动人,唱做之美在传神。具备一定表演艺术的教师,在教学艺术中会省去许多并不重要的东西,因为他已经把握了某些具有决定意义的东西——神,从而唤起学生丰富的想象,使学生迷恋。
  教学艺术需要有表演艺术的功底,表演艺术是教学艺术的基石。教学的艺术在于变化,表演的真谛在于“用心”。只要符合时代审美要求,只要受学生欢迎,只要符合教学规律,表演艺术完全可以运用于课堂,课堂教学艺术可以革故鼎新,尝试探索。“出乎其内,故能有高致,出乎其外,故能有境界”。教学,教到最后,比的是文化。表演艺术,归根结底,是为教学服务的。
  
  [参 考 文 献]
  [1]李政涛.表演:解读教育活动的新视角[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2]李如密.教学艺术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
  [3]钟启泉等.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叶澜.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J].教育研究,2002(9).
  [5]苏霍姆林斯基.和青年校长的谈话[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
  (责任编辑:符 洁)
其他文献
1、饥饿疗法 适用于患有急性肠胃炎、腹膜炎、咽喉炎、食道炎的家畜,根据其体质情况,适当饥饿1—2天。
为探究洋葱多糖脱蛋白质的最优方法,以蛋白质脱除率、多糖损失率以及脱蛋白质处理后多糖的还原力和对羟基自由基(·OH)的清除能力为指标,比较了Sevag法、乙酸铅法、盐酸法、
<正> (1)强制换羽。夏末秋初,蛋鸭停产换羽,此时应人工强制换羽。将鸭群关养,头两天停食停水;第3至5天给水停食;第6天喂50%饲料,供水;第7天恢复正常,以促使换羽整齐,为第二产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实验探究是科学探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会使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而且能启迪科学思维,培养探索精神,提高创新能力,提升科学素养。那么,如何有效提高实验探究效率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作了如下探索。  一、巧设情境,激活“兴趣点”  教师可以借
以设施油桃中油5号为试材,研究了不同钙素水平(0、2、4、6、8、10mmol/L)对设施油桃新梢长度及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施钙水平的提高,设施油桃新梢长度,叶片叶绿素a、叶绿
为了研究晋西黄土丘陵区不同人工林下土壤养分特性之间的异同,在该区选取了4种典型人工林配置模式,对其土壤表层(0~20cm)和下层(20~40cm)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全量养分(N、P、K)以及速
洛单668是洛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以自选系L971为母本、自选系L157为父本组配而成的玉米单交种。各级试验示范结果表明: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抗逆性强、生育期适中、品质优和
为制定洛阳不同区域烟草施肥方案,提高烟草生产效益,于2011年对洛阳烟区3个主要植烟县共525个土壤样品进行分析,并与2002年烟田土壤分析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全市土壤有机质含
丹皮是我国传统名花牡丹的根皮,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与丹皮的传统栽培方法直栽或斜栽相比。其新的栽植方法——平栽法,不仅能提高成活率,缩短栽培周期。而且根多皮厚,产量和质量
为探讨南阳牛的同期发情和超数排卵方案,采用1次氯前列烯醇(PG)法、2次PG法、孕激素阴道栓(CIDR)+PG法3种同期发情方法,PG+垂体促卵泡素(FSH)和CIDR+FSH+PG法2种超排方案对南阳牛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