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方法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rg2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是大家公认的一条教学准则.空间与图形这部分内容发生了由数到形,由计算到推理的转变,学生一时难以接受.因此,把握好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为以后的几何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下面就空间与图形的教学方法浅谈几点体会.
  一、巧设开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求知的重要动力.没有兴趣,学生就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学生对空间与图形部分的学习兴趣,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他们数学成绩的好坏.这固然与他们的学习方法有关,但也与他们对空间与图形部分的教学过程中的艺术性、趣味性、惊奇性等密不可分.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利用数学谜语的艺术性、趣味性来感染学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入门阶段,教师可以围绕“角”,选用“两牛打架”(对顶角)、“时刻准备上战场”(等角)、“檫去三角形的一边”(余角)等谜语.这样,既可以拓宽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使兴趣化为主动学习的内驱力.
  学生学空间与图形部分的共同感受是:“考试时,见到图形部分头就疼”、“上课能听得懂,但不知如何说理(证明)”.大部分学生在学到图形部分时感到望之生畏,教师面对这部分内容时大都感到棘手.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教师抓好空间与图形引言课的教学,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
  在引言中,可向学生介绍,在小学学过的三角形、长方形、圆,求周长、求面积等都属于空间与图形研究的内容.也就是说,在小学,我们就已经接触到这部分知识.另外,提出一些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车轮为什么是圆的?篮球为什么不是方的?桶底为什么是平的而不是尖的?这些问题,不是要求学生马上解决,也不是来威吓学生的,而是为了置学生于实际生活中,让其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产生一种内在的学习动力,有助于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二、巧设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平面几何教学过程中,巧妙地寻找设置问题的锲机,常常是数学魅力的一种表现,这样比单刀直入、开门见山更具有神秘感,一下子就能“锁”住学生,起到先声夺人、先入为主的作用.设置问题一般用如下做法.
  1.精“问”.一个恰当的耐人寻味的问题,可以激起学生思维的千层浪花,可以拓宽学生的逻辑思维,使其产生各种各样的想象.
  2.设“疑”.疑能使学生心理上感到困惑,产生认知冲突,进而拔动学生的思维之弦.
  例如,在讲“全等三角形”时,教师不妨先展示两片形状、大小一样的枫叶,然后问学生:它们一样大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3.置“错”.有意搜集或编制一些学生易犯又意识不到的错误,找出错误的原因,以便克服思维定式,优化思维品质.
  4.求“变”.对典型问题进行有目的、多角度、多层次的演变,使学生感到“新”而变化可测.
  例如,在讲“图形证明题”时,当更换一个条件,就会变成另外一个题目.
  5.示“难”.可使学生看到所学知识的最高点,经常保持一种学习未完成的感觉.
  例如,在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时,学生会想到用量角器和直尺去画,此时引导学生只用直尺和圆规就能准确地画出这个角,该如何作图?这样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另外,每节课可设法在学生心理上留点“余味”,为后面的学习渲染一种“神秘色彩”,使学生产生一种向往感.
  例如,在讲“线段垂直平分线作法”时,教师可提问:已知一条线段,它的中点和四等分点该如何作?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只有注意设立问题,才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三、巧设动口动手,注重示范
  讲清几何语言、画准几何图形是解(证)题的基础.注重语言规范训练,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关键在于平时的规范训练.在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不仅是数学知识的传播者,也是科学思维方法的培育者.因此,教师要运用自身的聪明才智去调节全班的教学活动,及时抓住有利时机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强调动口动手,师生同行,一起完成教育教学活动.特别是在画图方面,要求学生多动手,尝试画图中的乐趣,只有准确地作出点、线、角这些基本图形,才能从画图中识图,理解有关的基本概念,从而正确解题.在讲解相关习题时,教师要注意板书.这样,不仅起到示范作用,而且可以规范解题格式,使学生的思维更趋完善.
  在空间与图形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运用好开头的艺术魅力,巧妙设置问题情境,注重学生的动口动手能力的培养,逐步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证明说理的能力,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实现教学的有效发展.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对小学课程的进一步改革,小学数学的重要性愈加凸显出来.而数学作为一门在现实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学科,运用生活化教学必然会为小学数学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英语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学好英语,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在小学四年级的英语学习中,老师运用有效性的教学策略,
1问题的提出近年来,山东省教育厅提出了《全面落实课程标准,规范办学行为的意见》,要求各学校开全、开足课程方案中所设的各门课程,规范办学行为,严禁加班、补课等违规行为,
语文阅读是通过阅读活动感知、理解、鉴赏书面语言及其包含的思想感情及至产生新发现的一种活动,阅读教学是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方式之一,主要以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思考能力
一、问题提出  当前,我们发现学生的“一指禅”现象比较普遍.很多学生不熟悉键盘上键位的分布,键盘输入时更谈不上使用正确的指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有时键盘输入只是简单的操作,并不是教学的重点、难点,可是很多学生为了输入简单的几个字母或文字也要花费好几分钟时间,因而严重影响了重点、难点内容的教学.键盘输入已经成为信息技术教学的“瓶颈”.  二、成因分析  这样的现状是怎样形成的呢?主要是由于信息技术教
小学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培养能够实现综合测试知识、理解、分析、综合和应用的阅读能力.自主学习的特点是主动性和创造性.这就是提有效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途
因式分解是整式运算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何学好因式分解呢?不妨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因式分解的意义  什么是因式分解?就是把一个整式转化为几个整式积的形式.因式分解是针对整式的,不是分式或其他的代数式,这是研究对象的所在范围.  那么,因式分解研究的方向是什么呢?方向是把这个整式转化为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也就是说,把要分解的一个多项式写成几个整式乘积的形式.分解后的代数式中,也必须是整式形式,不
苏教版新教材特点新、实、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学生素质发展,在教学中,要求教学形式多样化,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树立探究精神与创新意识,这就要
学习动机是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并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动力.而构成学习动机的成分中最主要、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乃是学习的兴趣.这一点,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就尤为突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