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堂的活、真、情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utopo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陶行知先生倡导:“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这是非常符合高中语文教学实际的,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范围,语文课堂应该立足于学生生活,听社会热点、焦点、国家大事,看来自于生活的色彩斑斓,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兴旺发达;读要调动生活的体验来感悟、理解、升华;说要符合生活的实际及伦理道德和社会规范;写要调动自己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自身的体验和感悟,才会写出生动优美的文字。语文教学反对脱离生活的空洞说教、形而上学。如何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教学内容生活化,让语文课“活”起来。语文教学应立足课堂,但是视野在社会、在学生的课外生活,语文学习的空间等于大于生活的空间。学生的生活空间有多大,我们的语文教学空间就会有多大。只有充分挖掘学生的生活积累,语文学习才会生根发芽、枝繁叶茂、开花结果。例如,我们在学习《我与地坛》一课时,对生死的解读就离不开每位学生对失去亲人、失去熟人的切身体验;离不开自己爷爷奶奶等老人与世长辞时的悲痛交集。对《兰亭集序》中认识感悟的解读固然离不开现实生活体验的对照与反思,对《人生的境界》、《人是什么》及古典诗词的解读无不需要调动生活体验。调动学生的生活阅历与体验,往往会加深学生对于教材的领悟把握。对于我们江苏的孩子来说,2012年春节前的一场大雪带给了他们新奇快乐与深刻体验,可以说是终身难忘,于是学生们就有了优美灵秀的佳作诞生。这种建立在生活体验基础上,从心灵之泉流出来的水才是真正的“活”水;这种生活体验才是语文教学真正的“源头活水”。语文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和挖掘学生的生活积累,引导、拓展、加深学生的生活体验,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效益的关键。照本宣科、脱离生活、课堂教学抽象化,都是有悖于语文学科本身特质的。
  现实的语文课堂,背书、做题,应考应考,越来越脱离社会生活实际,完全违背陶行知先生当年的初衷。所以扩大学生的生活空间就等于拓宽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丰富学生语文学习的营养,这样学生的语文水平才会不断的提高,到了一定的时候甚至可以突飞猛进。因此,作为语文老师就应当尽可能的引导和帮助学生因地制宜的扩大自己的生活空间。可以利用传统方式,比如野营野炊、登山、出游、参观访问;举办读书会、故事会、诗歌朗诵会、文学笔会、演讲会等,激励学生写读书笔记,写观察笔记;办各种形式的报刊,观摩考察,成立文学社等;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生日聚会、师生联谊会、新闻发布会、民族民俗研究会等。丰富学生生活,开阔学生视野,增长学生智慧才干,提升学生读写能力,增加语文学习的诗意与浪漫理想色彩,增加学生生活气息。教学活动多元化,也会让语文课“活”起来。
  教学语言幽默化,让语文课“真”起来。幽默的语言能够让人兴趣盎然、笑口常开、感情活跃。语文教学中幽默的语言非常重要,学生非常欢迎诙谐幽默的老师,使得师生之间沟通交流、互动对话显得亲切随和,拉近师生距离、贴近师生心灵。要使语文课堂幽默诙谐,需要教师有丰富的知识和阅历、需要教师心胸宽广和乐观大度、需要教师开合自如和收放有度、需要教师世事洞明和人情练达。一是做到巧妙联系生活,利用教学情境与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相似相关的链接而形成幽默。二是比喻、打比方,巧妙运用现实熟悉的人和事进行打比方,灵活机智地引用某些相关事实和语言制造幽默。三是巧设埋伏、确当抖落,巧妙设置埋伏,把握适当时机揭示谜底,或者恰如其分抖开包袱,让学生产生惊奇或者发现出人意料的结果。四是巧妙插曲,即在特定场合插入一段相关笑料或者典故来制造幽默。幽默不宜勉强、不宜有意而为之。
  教学行为人情化,让语文课“情”起来。新课标强调三维目标的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是语文学习必备的要求。文似看山不喜平。上课也应力避平淡死板。如果能把一节课上出点新花样来,让学生觉得有吸引力,有一点趣味而又不花里胡哨,因而对语文从内心深处好起来,那就是很大的成功。如何能达到这一境界呢?其一,要精心设计,不断求新。创新是教学的源头活水,创新是教学的生命力。每节课要给学生一个全新的感觉。吸引学生、激发兴趣、激活课堂。当然也应把握好分寸,不能流于形式,更不能哗众取宠,故弄玄虚。其二,永远保持一颗新奇之心。人一旦丧失新鲜感和好奇心,就会陷入厌倦疲惫之中,学习工作就会成为一种机械应付。积极进取,方能青春永驻,乐于奋斗,并且热情不减,兴趣不衰。其次,要有好学精神。不断深入探索,就好不断有新发现、新思想、新感受。再次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经常与学生进行亲密交流,爱心永在,爱满天下,注意锻炼,精力旺盛,才会状态良好,心情愉快。最后,还应富有创造激情。有创造才会有创新。处处翻出新意,才会引人入胜,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应当始终如一地对学生持有一颗坚定不变的热爱之心,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应持续不断的流淌着对学生的热爱之情。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牵动着学生的心,关系到每一个学生的情。因而在听、说、读、写教学中充分展示教育的人情美、人性美是很有必要的,进而教师的人格魅力也就会真正体现出来。只要“热情所至”,就能“金石为开”。教师的人情化行为,可以花开坚冰,燃气学生的热情,塑造一个又一个积极进取、勇于求索的灵魂。实现“情感”教育,将感情融入教学当中。语文教学的人文性质,所负载的功能与所实现的目标,决定着语文教师是最适合对于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
  语文课堂具有很强的德育功能。一个人的思想和灵魂是真正成长和站立的根基,一旦拥有独立的思想,就有了奋斗的动力、就有了做人的尊严。语文教学人文性就在于传输人文思想、培植人文精神。教师首先要有人文思想,要夯实自己的立身处世的根基。其次是要挖掘教材人文精华,让学生内化吸收。要善于内引外联,学习移植,探幽寻宝,与学生一起欣赏美文佳作,熏陶思想和灵魂。对于语文教师和学生来说,情感熏陶、态度端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任重而道远。
其他文献
摘要:失眠属于现代医学中的神经衰弱一病,临床上极为常见,以经常不得安睡为其主要特征。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睡眠障碍,属中医学之“不寐”、“不得眠”等病证范畴,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人体睡眠和觉醒机制失常的一种疾病。本研究采用“子午流注纳甲法”治疗30例抑郁症,疗效显著,并与常规针刺对照,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子午流注针法 失眠 疗效观察  Midnight and noon flows into the
长期以来,一些企业的安全教育存在着形式陈旧死板、内容枯燥乏味、气氛死气沉沉的缺点,使受教育者产生厌倦与反感心理,安全教育流于形式,效果不甚理想。  针对此种现象,笔者在长期的安全教育实践中,经过不断探索与尝试,大胆使用幽默安全教育方法,即在安全教育的过程中大量融入幽默的元素,使寓教于乐,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笔者曾进行过一次试验,讲课之后向听众进行课程效果评价调查,即由受教育者对所讲课程进行评分,调查
1975年瑞典学者Waagstein首创β受体阻滞剂治rn疗扩张型心肌病(DCM)心衰获得疗效,从此,日益受rn到临床心脏病学家的关注.近年来较多的大规模临rn床试验结果相继发表,一致肯定
《音乐新课程标准》指出: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它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发展音乐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所以,小学生通过感受与欣赏活动,提高对音乐的表现和鉴赏能力,获得审美的体验和享受成功的喜悦,奠定其终身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坚实基础。  感受与鉴赏作是小学音乐教学的一个难点,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是摆在每位音乐教师特别是
为验证新一代磷酸二酯酶抑制剂米力农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 ,对 6 2例各种病因导致的充血性心力衰竭作了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用药 3d后即可看到明显疗效 ,总有效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我国中学教学质量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中学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改进思路,指出从指导思想、质量评价标准、质量评价制度和质量评价文化四个方面对中学教学质量评价与时俱进。  关键词:中学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构建  随着我国新课改的逐渐推进,中学教学质量评价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日益重视。当前,我国的中学教学质量评价是存在诸多问题的。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的中学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使得我国中学教学
新的课程标准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在长期的英语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同样的教学内容在不同的课堂上教学的效果是不同的。当前很多课堂教学活动表面上气氛热烈,形式花哨,但缺乏有效性。那么,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也就成了课堂教学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依本人之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重视学法指导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以往课程过分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文明的艺术,时间的艺术,情感的艺术。在这四要素中,声音是构成音乐的物质基础,时间是音乐在空间呈现的载体,情感是音乐表述的核心。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文明是方向。怎样上好音乐课。怎样使自己的音乐课使学生有愉悦的享受。这是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不得不考虑的问题。音乐教学则是以“听-唱-情”从而达到教育目的过程。整个过程中,情感是音乐教学的灵魂,是教学成功的催化剂,如何提高音乐教学水平,如何使
文章以中小企业员工为研究对象,以该公司员工激励方法的制定为主要研究内容,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综合运用管理实践中形成的人性理论、管理激励理论,提出了制定员工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