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不著水,清净本因心

来源 :江苏陶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bolovem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宜兴是紫砂文化的重要发源地,随着时代的发展,紫砂渐呈欣欣向荣之势,成为中国陶瓷工艺的代表之一。紫砂壶不单单是一件煮茶器物,紫砂艺人在创作时将中国传统文化、吉祥符号、宗教文化、政治思想及自身感悟融入其中,赋予精神内涵和艺术魅力,引起人们的共鸣,增加壶的收藏价值,这也是紫砂工艺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历代文人雅士喜饮茶、性高洁、好清雅,自然重视盛茶器具的雅致。晋代时期,茶文化和紫砂文化开始融合,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在这一时期诞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论述饮茶的著作《茶经》,系统地论述了饮茶与茶具,由此,紫砂文化逐渐进入发展的新纪元。纵观紫砂工艺的发展历史,可发现不少文人雅士都参与到紫砂壶的设计和制作中,有的以自然实物为型,刻以书画、诗文,雕以花卉、动物等,增加壶的雅趣,也有的是以展现紫砂艺人的生活态度及对世人的警示,比较有特点的就是以“曼生壶”系列为代表的一大批“文人壶”。一把好壶不拘于外形,应当兼具造型美、意境美,在给予赏玩者美的享受的同时,能够不断引人探讨生活哲学,这样的壶才能堪称经典之作。
  莲具有较深的文化渊源,世人自古就有爱莲的情节,战国时期楚国大夫屈原在《离骚》中写道:“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周敦颐《爱莲说》中描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因莲性高洁、正直,常被喻为君子,后来延伸为正直、谦虚、坚强不屈等美好的精神品质。此外,莲花还与佛结有不解之缘,佛祖以莲花自喻,相传后来成为佛祖悉达多太子出生后,下地行走,步步生莲。《诸经要解》曰:“佛,同生于淤泥之中,三生正觉,俱坐于莲台之上”,可见莲花有去烦恼、清心宁神之效,超凡脱俗。佛经中称寺庙为莲舍,称袈裟为莲服,引导人们摆脱俗世纷扰,洁身自好,随遇而安,去除心灵上的尘垢,到达莲花般纯净美好的境界,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紫砂“莲花开壶”(见图1)取型莲花,来源于自然,与大众审美情趣相符。壶身圆润丰满、赏心悦目,使用筋纹塑形,线条清晰、收放自然,明暗线搭配适宜,均匀等分壶体,条理分明,巧妙勾勒出片片莲花瓣;花瓣硕大,呈向外凸雕状,似盛开至极致,勃勃生机,将整只壶紧紧包裹,从每个方位看,都可赏莲之清姿,似有清幽香气传来,醉人心脾,让人亲近之中笃生敬畏之情,不敢轻易亵渎。圆形壶底与壶身衔接,像托起了整朵莲花,绚丽多姿;壶把由粗到细,收于壶腰,走势自然;壶嘴弯曲,从壶肩处微微探出,高度与壶把、盖处水平高度相同,设计结构严谨,承接自然;壶盖为荷叶状,整体与壶身一致,利用筋纹将壶盖均匀等分,与壶身连成一个整体;壶钮为整只壶的画龙点睛之笔,仿若一朵莲花花蕾傲然而立,形态逼真,工艺巧夺天工,眼前似是展现了一幅“莲花盛开图”,将人带入江南水乡,感受莲花的高洁之美。此时此刻,“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荷叶团团、荷花挺立,像是在静静等待蜻蜓飞来,生动形象,富有画面美。细观紫砂“莲花开壶”,壶身与壶盖为一株并蒂莲,一朵绽放到极致、姿态饱满,一朵含苞待放、含蓄娇羞,可谓莲中精品,也进一步增添了此壶的审美情趣。
  莲花品性高洁,世人皆知,紫砂“莲花开壶”以并蒂莲为创作原则,展现了莲花盛开绽放与含苞待放的风韵,与主题相互照应,使得整壶张扬与内敛并存,丰富了壶的内涵,更是让人爱不释手。用此壶泡茶,茶香阵阵,可安抚世人浮躁的心,告诫人们在人生这场短暂的旅途中,以本心为人处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其他文献
坐落在丁蜀镇川埠原江南市场的宜兴方井紫砂文化城,弘扬紫砂文化,营造旅游亮点,吸引了众多紫砂艺术爱好者入城创业,推动了我市紫砂产业的发展。市陶协会长史俊棠为此题写“产、学、研结合,人、文、艺交融”的贺词,以资鼓励。  方井紫砂文化城经过3年时间的投资创业,已于去年底投入运营。现有占地面积一百多亩,建筑面积一万三千平米。设计总投资3亿元,分3期完成整体规划,预计2017年全部竣工。方井紫砂文化城集教育
期刊
紫砂壶以造型作为最主要的载体,通过风格各异的形态,展现出紫砂文化深厚的底蕴。自明代中期以来,历代能工巧匠不懈努力,使之成为我国陶瓷艺术中艺术性极高的一个品种。紫砂器的造型主要分为几何形体、自然形体、筋纹形体三大类,几何形体又分两类,一类为圆器,另一类为方器,可谓百花齐放,各有所长。  圆器,又称圆货,是紫砂壶造型中较为普遍的一种,圆器未必浑圆如球,说其圆,是因为其造型主体给人以圆润的质感,因此,圆
期刊
在紫砂创作中,很多时候都会在作品中灌注了我们情感与语言的表达,这一过程看似简单却又复杂多变。当我们面对一个事物,首先我们要感知认识它、了解它,然后才是接受它。这一过程,是情感由感性到理性的碰撞,产生个人的艺术认识与风格。所以,个人的艺术修养也来源于生活,生活是艺术的载体,发现与创造艺术,是艺术风格与魅力的体现。  一些转眼即逝的东西,往往令我们难以忘却。一种记忆、一种情感常常能勾起人们强烈的、想要
期刊
紫砂器的形式构成主要表现在造型和装饰两个方面,并以造型为主体,装饰相辅相成的方式,呈现这一传统手工技艺的绝代风华。中国人自古以来便酷爱茗饮,茶文化的发展催化了饮茶器皿的更新完善,时至今日,来自宜兴的紫砂壶已成为世人公认的首选茶器,其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和收藏价值等亦逐步攀升,古人云“壶里乾坤大”,一把小小的紫砂壶往往承载着丰富的人文寓意和精神内涵,是集俱实用和欣赏的艺术臻品,对世人之影响深远。  造
期刊
摘 要 紫砂壶传承数百年,是形式与内涵的统一,缺一不可。徒有形式缺少内涵,那便仅仅是器物,而非艺术品;徒有内涵,形式简陋,也就脱离了紫砂壶实用性的本质。“金龟菩提壶”是二者统一结合的产物,高度体现出“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创作原则。  关键词 菩提壶;构思;造型;文化寓意  紫砂壶历经明、清时期兴盛传承至今,在历经千年文化的中华文明史中只能算是沧海一粟,对于文化艺术体系的形成更是显得短暂,但就是在
期刊
宜兴紫砂陶器皿类别丰富、层出不穷,除了耳熟能详的紫砂茗壶外,紫砂花盆、紫砂水缸、紫砂雕塑等器物也是构成绚丽多姿的紫砂艺术的重要内容,一代又一代的紫砂艺人承前启后,发挥着自己的聪明才智,推动了各类紫砂器皿的长足发展。紫砂器皿的造型设计、装饰及文化提炼都需要长期的积累,“缶缘风水尊”(见图1)就是充分融入风水哲学和励志精神,以徐悲鸿的《愚公移山图》为母本,重点进行装饰刻画描述,凝聚了创作者的艺术见解和
期刊
摘 要 本文通过对“五谷丰登壶”创意理念、造型特征及自然风韵的研讨,论证壶艺创作题材可从自然界和生活中汲取这一原理。取寓意丰收的稻谷和竹篾编织、农家用来装纳谷物的箩筐进行组合搭配,经艺术提练成为壶的造型,其形态生动,主题表现鲜明,自然风韵清新;内蕴的创意丰富,歌唱丰收,生活气息浓郁,艺术美感强烈。  关键词 五谷丰登壶;创意理念;造型特征;自然风韵  紫砂壶艺的创作素材大多源于自然,壶艺家通过深入
期刊
摘 要 宜兴以紫砂壶闻名于世,享誉海内外,但紫砂壶并非独秀,陶刻陶板画亦有独到之处。陶刻陶板画作为陶瓷艺术作品之一,相较于其他陶刻于紫砂壶、陶瓶上的陶刻作品来说,更具有纯粹的艺术性,它集书画艺术手法与陶刻于一体,在展现中国古典艺术美的同时,又将传统手工艺以简朴的方式表现出来。  关键词 陶刻;中国画;太行人家  中国作为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更是拥有悠久的制陶史,而陶刻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文明时期,
期刊
窑变主要是指陶瓷在烧制过程中,由于窑内温度和气氛发生变化而导致其表面釉色发生的不确定性自然变化。古人对窑变的定义,相对来说,更加宽泛,甚至将陶瓷器型的变化也包括在内。  在紫砂艺术里,窑变作为特殊的紫砂艺术和手法,吸引着一批艺人去为之探索。所谓紫砂窑变,是在小小紫砂壶的表面形成氧化和还原不同的气氛,导致紫砂壶器表面生成不同的色彩,赋予古老的紫砂壶耳目一新的感觉。  紫砂个人风格的形成,最重要的成分
期刊
明代文人周高起在《阳羡茗壶系·创始篇》中曾记载:“金沙寺僧逸其名,闻之陶家云:僧闲静有致,习与陶缸瓮者处,搏其细土,加以澄练,捏筑为胎,规而圆之,刳使中空,踵傅口柄盖的,附陶穴烧成,人遂传用。”讲述了紫砂壶诞生的时间和过程。宜兴紫砂,得天独厚,冠绝于世,它因茶而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已有五百余年的历史。在品类众多的饮茶器皿中,唯紫砂壶被世人视作最佳茗具,不仅因其材质特殊,适合泡茶品茗,更在于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