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竹梅傲寒霜,生命力寓永恒

来源 :江苏陶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ous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代文人周高起在《阳羡茗壶系·创始篇》中曾记载:“金沙寺僧逸其名,闻之陶家云:僧闲静有致,习与陶缸瓮者处,搏其细土,加以澄练,捏筑为胎,规而圆之,刳使中空,踵傅口柄盖的,附陶穴烧成,人遂传用。”讲述了紫砂壶诞生的时间和过程。宜兴紫砂,得天独厚,冠绝于世,它因茶而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已有五百余年的历史。在品类众多的饮茶器皿中,唯紫砂壶被世人视作最佳茗具,不仅因其材质特殊,适合泡茶品茗,更在于其将文化融入了艺术,又将艺术融进了生活,亦朴亦雅、温润风流,带给人丰富的心灵感触。
  对于壶艺创作而言,形式与内涵是十分重要的,形式是基础,是最直观的实质性表达,而内涵则是贯穿形式的灵魂,是一把壶的本质所在,形式必不可少,内涵锦上添花,两者不分彼此上下,唯有相辅相成,方能达到完美的艺术效果。设计制作的紫砂壶“永恒”(见图1)就极为注重形式与内涵这两者的具体表现,以花货造型展示松、竹、梅自然形象,从而表达出永恒这一人文概念,留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
  顾名思义,紫砂壶“永恒”是以“永恒”二字为核心而展开的,永恒即永远、恒久的意思,指精神和世界永远存在、不变,永恒代表了生命的永恒,也代表了意念的永恒,可以说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它象征人们对生命和世界的美好愿望。此壶将“永恒”定为主旨,亦将其作为题材而进行艺术再现,而在针对题材的设计构思上,则选择自然界中常见的松、竹、梅为元素,以其不畏严寒、坚韧不拔的生命之力寓意永恒,更挖掘其内在所具有的执着、坚持等信念,进一步引申永恒的内涵。
  紫砂壶“永恒”在造型形式上充分延续花货风格,表现出“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的艺术特征。自然形体的紫砂壶造型,俗称“花货”,它取材于动植物的自然形态,以造化为师,最能代表制壶艺人的匠心独运,花货造型主要是将自然形态变化而来,或带有一些浮雕、半浮雕装饰,或在几何形体上运用雕镂捏塑的手法,将自然形态变化为造型的部件。“永恒壶”整体取松、竹、梅三者的自然形象为原型,优化融合,细节元素合理搭配,尽量呈现出一定的视觉美感和艺术夸张。
  紫砂壶“永恒”集松、竹、梅三者而成,既直接勾勒其形,又运用装饰技法增强效果。壶身取一段老树桩,其上竹节笔挺清晰,松段嶙峋,树皮古拙,无不自然逼真。壶把、嘴、钮彼此呼应,情境统一,仿佛由壶身生长而出的枝干,生命气息浓郁。壶嘴从壶身前端探出,如一节松枝,弯折自然,树皮树洞生动真实;壶把攀折成梅枝状,并从下往上分叉成两小枝,粘连于壶身另一侧;壶钮塑成一小段竹节状,精美而小巧,将竹的韵味与美感提炼了出来。于此同时,壶身及壶盖上,竹叶、松针和梅花恰到好处地贴饰于其上,师法自然,刻画逼真,独显天地灵韵,趣味盎然,丰富了整把壶的艺术质感。“永恒壶”犹如一个自然缩影,将大自然的美定格在艺术形象中,使这种自然生命力通过艺术语言而得到永恒的存在,这也是作品对永恒的深入诠释。
  紫砂壶造型的美是一种依赖于直觉的符号形式,是一种内心的感知,因此,壶的人文精神内涵往往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松、竹、梅合称“岁寒三友”,松四季常青,竹经冬不凋,梅则迎寒开花,古有“松、竹、梅,岁寒三友;桃、李、杏,春暖一家”之说。这三种植物在寒冬时节仍可保持顽强的生命力,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高尚人格的象征,也借以比喻忠贞的友谊。“永恒壶”将松、竹、梅作为题材元素,以坚韧的生命力来表达永恒的内涵,留给人丰富的联想和感知空间,而这也是作品内涵的具体表现。
  紫砂泰斗顾景舟在《壶艺的形神气》一文中曾提及“我认为壶艺创新要注意三个要素:其一是形,即壶的形象,也就是形状式样。其二是神,即壶的神态,也就是通过形象表达散发出的情趣。创作的时候,万不可仅在平面上探求,而要在起伏上思考。其三是气,即壶的气质,也就是形象内涵的实质性的美的素质。壶艺的创新如能做到形、神、气三者融汇贯通,方可称为佳作。”由此可见,紫砂壶的形式与内涵始终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其一实一虚、一外一内,恰到好处地诠释一把壶的精髓,因此形神兼备也一直是历代制壶艺人所追求的艺术宗旨和目标。创作一把壶,不仅仅在于达到实用功能,更应注重其内在本质,能够通过独特的艺术语言,传递思想情感,进一步升华作品的艺术空间,使之具有深入人心的魅力。
其他文献
摘 要 宜兴紫砂源远流长、种类繁多,具有良好的艺术兼容性、极高的艺术价值,其创作来源于生 活中的方方面面,高度体现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艺术理念,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  关键词 紫砂壶;龙、鼎文化;铺砂  中华文明灿烂多姿,品茗更是具有悠久的历史,形成了独特的茶文化。“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饮茶人尤重茶器,而茶器中又以紫砂壶为最佳,因功能简单实用备受追捧,冠绝于世,清人李渔《杂说》赞之曰
期刊
坐落在丁蜀镇川埠原江南市场的宜兴方井紫砂文化城,弘扬紫砂文化,营造旅游亮点,吸引了众多紫砂艺术爱好者入城创业,推动了我市紫砂产业的发展。市陶协会长史俊棠为此题写“产、学、研结合,人、文、艺交融”的贺词,以资鼓励。  方井紫砂文化城经过3年时间的投资创业,已于去年底投入运营。现有占地面积一百多亩,建筑面积一万三千平米。设计总投资3亿元,分3期完成整体规划,预计2017年全部竣工。方井紫砂文化城集教育
期刊
紫砂壶以造型作为最主要的载体,通过风格各异的形态,展现出紫砂文化深厚的底蕴。自明代中期以来,历代能工巧匠不懈努力,使之成为我国陶瓷艺术中艺术性极高的一个品种。紫砂器的造型主要分为几何形体、自然形体、筋纹形体三大类,几何形体又分两类,一类为圆器,另一类为方器,可谓百花齐放,各有所长。  圆器,又称圆货,是紫砂壶造型中较为普遍的一种,圆器未必浑圆如球,说其圆,是因为其造型主体给人以圆润的质感,因此,圆
期刊
在紫砂创作中,很多时候都会在作品中灌注了我们情感与语言的表达,这一过程看似简单却又复杂多变。当我们面对一个事物,首先我们要感知认识它、了解它,然后才是接受它。这一过程,是情感由感性到理性的碰撞,产生个人的艺术认识与风格。所以,个人的艺术修养也来源于生活,生活是艺术的载体,发现与创造艺术,是艺术风格与魅力的体现。  一些转眼即逝的东西,往往令我们难以忘却。一种记忆、一种情感常常能勾起人们强烈的、想要
期刊
紫砂器的形式构成主要表现在造型和装饰两个方面,并以造型为主体,装饰相辅相成的方式,呈现这一传统手工技艺的绝代风华。中国人自古以来便酷爱茗饮,茶文化的发展催化了饮茶器皿的更新完善,时至今日,来自宜兴的紫砂壶已成为世人公认的首选茶器,其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和收藏价值等亦逐步攀升,古人云“壶里乾坤大”,一把小小的紫砂壶往往承载着丰富的人文寓意和精神内涵,是集俱实用和欣赏的艺术臻品,对世人之影响深远。  造
期刊
摘 要 紫砂壶传承数百年,是形式与内涵的统一,缺一不可。徒有形式缺少内涵,那便仅仅是器物,而非艺术品;徒有内涵,形式简陋,也就脱离了紫砂壶实用性的本质。“金龟菩提壶”是二者统一结合的产物,高度体现出“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创作原则。  关键词 菩提壶;构思;造型;文化寓意  紫砂壶历经明、清时期兴盛传承至今,在历经千年文化的中华文明史中只能算是沧海一粟,对于文化艺术体系的形成更是显得短暂,但就是在
期刊
宜兴紫砂陶器皿类别丰富、层出不穷,除了耳熟能详的紫砂茗壶外,紫砂花盆、紫砂水缸、紫砂雕塑等器物也是构成绚丽多姿的紫砂艺术的重要内容,一代又一代的紫砂艺人承前启后,发挥着自己的聪明才智,推动了各类紫砂器皿的长足发展。紫砂器皿的造型设计、装饰及文化提炼都需要长期的积累,“缶缘风水尊”(见图1)就是充分融入风水哲学和励志精神,以徐悲鸿的《愚公移山图》为母本,重点进行装饰刻画描述,凝聚了创作者的艺术见解和
期刊
摘 要 本文通过对“五谷丰登壶”创意理念、造型特征及自然风韵的研讨,论证壶艺创作题材可从自然界和生活中汲取这一原理。取寓意丰收的稻谷和竹篾编织、农家用来装纳谷物的箩筐进行组合搭配,经艺术提练成为壶的造型,其形态生动,主题表现鲜明,自然风韵清新;内蕴的创意丰富,歌唱丰收,生活气息浓郁,艺术美感强烈。  关键词 五谷丰登壶;创意理念;造型特征;自然风韵  紫砂壶艺的创作素材大多源于自然,壶艺家通过深入
期刊
摘 要 宜兴以紫砂壶闻名于世,享誉海内外,但紫砂壶并非独秀,陶刻陶板画亦有独到之处。陶刻陶板画作为陶瓷艺术作品之一,相较于其他陶刻于紫砂壶、陶瓶上的陶刻作品来说,更具有纯粹的艺术性,它集书画艺术手法与陶刻于一体,在展现中国古典艺术美的同时,又将传统手工艺以简朴的方式表现出来。  关键词 陶刻;中国画;太行人家  中国作为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更是拥有悠久的制陶史,而陶刻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文明时期,
期刊
窑变主要是指陶瓷在烧制过程中,由于窑内温度和气氛发生变化而导致其表面釉色发生的不确定性自然变化。古人对窑变的定义,相对来说,更加宽泛,甚至将陶瓷器型的变化也包括在内。  在紫砂艺术里,窑变作为特殊的紫砂艺术和手法,吸引着一批艺人去为之探索。所谓紫砂窑变,是在小小紫砂壶的表面形成氧化和还原不同的气氛,导致紫砂壶器表面生成不同的色彩,赋予古老的紫砂壶耳目一新的感觉。  紫砂个人风格的形成,最重要的成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