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标点符号的作用和用法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只有理解了标点符号的作用,掌握了标点符号的用法,学生才能具备正确理解语句含义的能力,从而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虽然标点符号不是考试的重点考查内容,却是学习语文乃至其他学科的基础。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重视标点符号的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标点符号;教学策略
标点符号是一种相对于文字而言更小的符号,但是它的作用却不小。一个看起来不起眼的标点符号往往能给人带来无限的遐想,达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效果。在一句话中,标点符号的位置不同,将会使语句呈现截然不同的含义和情感。因此,学好标点符号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基础。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探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运用标点的策略。
一、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学科素养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首先应该具备儿童教育学和儿童心理学的相关知识,能够准确把握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按照教育学原理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同时,还要有较高的语文知识水平,必须精通语文学科的基础知识,掌握语文这门学科的结构和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关联,随时了解并掌握语文学科的发展方向和最新趋势。简单来说,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具备两个方面的专业知识素养:第一,足够的专业知识量,熟悉并掌握语文学科的相关概念、原理,并能够准确理解知识;第二,在量变的基础上实现质变,也就是说在掌握学科相关概念、原理的基础上能够把握语文知识之间的内在关联,并运用浅显生动的语言向学生传授语文学科的基本知识,而不是照本宣科,只会读教材。
二、运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共同进步
同一个班级中的学生在个性特征、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方面各有不同。为了让全体学生能够共同进步,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在小学语文标点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让后进生能够在同水平的同学面前表现自己,促进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获得进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活跃度、学习成绩、个性特点合理分组,确保每一个小组的水平大致相当。这样一来,每个小组的组员不论自己的学习能力如何都会积极主动地为了小组去思考,去学习,从而实现共同进步。除此之外,教师应该在每一个小组中安排一名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作为小组长,让小组长负责维持小组秩序,给每一个组员分配任务,以确保小组学习活动能够有序高效地开展。
比如,教师在教学《老人与海鸥》这一课时,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表演这个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去体会语气、语言的停顿时间长短等,帮助学生加深对标点符号用法的理解。在一个小组表演完后,其他小组可以指出其中的错误。这样不但能够加深学生对标点符号运用的理解和记忆,还能营造一种活跃的课堂氛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标点教学的效率。在学生进行小组表演和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密切关注每个小组的学习情况,及时解决学生在此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监督学生,防止一些学生利用讨论的时间去做一些和学习无关的事情。此外,教师要把控好整个小组表演、讨论活动的时间进度,以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
三、利用游戏增强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标点符号的理解
小学生年龄尚小,具有较强的想象力,他们对新奇、好玩的事物非常感兴趣,这是孩子的天性使然。同时,这个阶段也是一个人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时期。然而,这个阶段的学生也有非常明显的缺点,如注意力难以集中,注意力难长久保持等,造成学习效率不高。而且,小学生的人生经历有限,难以深入理解事物。为此,笔者建议,教师可以利用游戏活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教师可以根据标点符号种类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负责拟人化讲述一个标点符号。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课前收集资料,了解标点符号的特点和用法,先在小组内部进行讨论,选出最优的方案,然后由小组长代表小组参加比赛,通过这样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进取心。
比如,分到逗号的小组给出的拟人化自述:“我的名字叫逗号,我长得像小蝌蚪,虽然我很小,但是我的作用非常大。很多地方地方都要用到我,我的作用是停顿一个句子,如果没有我,你们在读文章的时候会缺氧,头晕,胸闷,很难受的。我的弟弟‘顿号’经常冒充我,其实我的颜值比他高多了,因为我有一个可爱的小尾巴。在写我的时候千万不能漏掉了我的尾巴。还有,我不想和文字挤在一起,所以请给我独立占一格。假如后面没有地方了,就把我放在最后一个字的下方,千万别把我放在下一行的开头,不然你会被老师扣分的。”这样一段生动有趣的拟人化的自述包含了逗号的作用、用法以及书写规范。学生们在讲述和倾听这段自述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学习了逗号的知识。
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根据不同的句子给标点符号站位。如这个句子:“商店里的商品好多啊 蔬菜 零食 服装 日用品 玩具什么都有 ”教师可以将句子中的词语、标点符号做成卡片,让学生拿着不同的卡片去站位置,看谁站得又快又准。学生们对这样的游戏活动都很感兴趣,参与热情很高。可见,开展游戏教学可以增强标点符号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喜欢上学习标点符号。
四、结合具体教学情境开展标点教学
单纯地讲解标点符号的用法,学生会觉得枯燥乏味,很难理解,从而产生厌学情绪。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标点教学的效果,教师应该构建具体生动的教学情境,将标点符号放在具体的语句、段落中进行讲解,让学生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去理解标点符号的作用和用法。
比如,教师可以通过下面的对话来帮助学生掌握“说”字后面标点符号的用法:
爸爸说:“我们今天去动物园玩好吗?”
“真的吗?太好了!”小明兴奋地说。
“天哪!”妈妈惊讶地说,“上周才去过一次的,这周又去吗?”
“说”字后面的标点符号的用法比较复杂,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说”字后面使用的标点符号不同。教师讲得再多,学生也很难有深入理解。而通过简单的对话,就可以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理解,效果就会好很多。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充分重视标点符号的教学,在教学中将标点符号与文字内容结合起来,灵活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学习标点符号,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标点的运用,提高学生运用标点的能力,从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刘远东.小学语文标点教学探讨[J].考试周刊,2016(87):36-36.
[2]王兰君.小学语文标点符号教学[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6.
【关键词】小学语文;标点符号;教学策略
标点符号是一种相对于文字而言更小的符号,但是它的作用却不小。一个看起来不起眼的标点符号往往能给人带来无限的遐想,达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效果。在一句话中,标点符号的位置不同,将会使语句呈现截然不同的含义和情感。因此,学好标点符号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基础。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探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运用标点的策略。
一、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学科素养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首先应该具备儿童教育学和儿童心理学的相关知识,能够准确把握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按照教育学原理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同时,还要有较高的语文知识水平,必须精通语文学科的基础知识,掌握语文这门学科的结构和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关联,随时了解并掌握语文学科的发展方向和最新趋势。简单来说,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具备两个方面的专业知识素养:第一,足够的专业知识量,熟悉并掌握语文学科的相关概念、原理,并能够准确理解知识;第二,在量变的基础上实现质变,也就是说在掌握学科相关概念、原理的基础上能够把握语文知识之间的内在关联,并运用浅显生动的语言向学生传授语文学科的基本知识,而不是照本宣科,只会读教材。
二、运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共同进步
同一个班级中的学生在个性特征、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方面各有不同。为了让全体学生能够共同进步,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在小学语文标点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让后进生能够在同水平的同学面前表现自己,促进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获得进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活跃度、学习成绩、个性特点合理分组,确保每一个小组的水平大致相当。这样一来,每个小组的组员不论自己的学习能力如何都会积极主动地为了小组去思考,去学习,从而实现共同进步。除此之外,教师应该在每一个小组中安排一名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作为小组长,让小组长负责维持小组秩序,给每一个组员分配任务,以确保小组学习活动能够有序高效地开展。
比如,教师在教学《老人与海鸥》这一课时,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表演这个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去体会语气、语言的停顿时间长短等,帮助学生加深对标点符号用法的理解。在一个小组表演完后,其他小组可以指出其中的错误。这样不但能够加深学生对标点符号运用的理解和记忆,还能营造一种活跃的课堂氛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标点教学的效率。在学生进行小组表演和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密切关注每个小组的学习情况,及时解决学生在此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监督学生,防止一些学生利用讨论的时间去做一些和学习无关的事情。此外,教师要把控好整个小组表演、讨论活动的时间进度,以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
三、利用游戏增强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标点符号的理解
小学生年龄尚小,具有较强的想象力,他们对新奇、好玩的事物非常感兴趣,这是孩子的天性使然。同时,这个阶段也是一个人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时期。然而,这个阶段的学生也有非常明显的缺点,如注意力难以集中,注意力难长久保持等,造成学习效率不高。而且,小学生的人生经历有限,难以深入理解事物。为此,笔者建议,教师可以利用游戏活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教师可以根据标点符号种类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负责拟人化讲述一个标点符号。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课前收集资料,了解标点符号的特点和用法,先在小组内部进行讨论,选出最优的方案,然后由小组长代表小组参加比赛,通过这样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进取心。
比如,分到逗号的小组给出的拟人化自述:“我的名字叫逗号,我长得像小蝌蚪,虽然我很小,但是我的作用非常大。很多地方地方都要用到我,我的作用是停顿一个句子,如果没有我,你们在读文章的时候会缺氧,头晕,胸闷,很难受的。我的弟弟‘顿号’经常冒充我,其实我的颜值比他高多了,因为我有一个可爱的小尾巴。在写我的时候千万不能漏掉了我的尾巴。还有,我不想和文字挤在一起,所以请给我独立占一格。假如后面没有地方了,就把我放在最后一个字的下方,千万别把我放在下一行的开头,不然你会被老师扣分的。”这样一段生动有趣的拟人化的自述包含了逗号的作用、用法以及书写规范。学生们在讲述和倾听这段自述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学习了逗号的知识。
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根据不同的句子给标点符号站位。如这个句子:“商店里的商品好多啊 蔬菜 零食 服装 日用品 玩具什么都有 ”教师可以将句子中的词语、标点符号做成卡片,让学生拿着不同的卡片去站位置,看谁站得又快又准。学生们对这样的游戏活动都很感兴趣,参与热情很高。可见,开展游戏教学可以增强标点符号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喜欢上学习标点符号。
四、结合具体教学情境开展标点教学
单纯地讲解标点符号的用法,学生会觉得枯燥乏味,很难理解,从而产生厌学情绪。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标点教学的效果,教师应该构建具体生动的教学情境,将标点符号放在具体的语句、段落中进行讲解,让学生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去理解标点符号的作用和用法。
比如,教师可以通过下面的对话来帮助学生掌握“说”字后面标点符号的用法:
爸爸说:“我们今天去动物园玩好吗?”
“真的吗?太好了!”小明兴奋地说。
“天哪!”妈妈惊讶地说,“上周才去过一次的,这周又去吗?”
“说”字后面的标点符号的用法比较复杂,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说”字后面使用的标点符号不同。教师讲得再多,学生也很难有深入理解。而通过简单的对话,就可以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理解,效果就会好很多。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充分重视标点符号的教学,在教学中将标点符号与文字内容结合起来,灵活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学习标点符号,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标点的运用,提高学生运用标点的能力,从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刘远东.小学语文标点教学探讨[J].考试周刊,2016(87):36-36.
[2]王兰君.小学语文标点符号教学[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