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的激趣与审美

来源 :吉林画报·教育百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smwdev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激发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会学,许多语文教师都做了深入的研究与探讨,也总结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下面我就结合自己近年来实践新课程的教学实际,谈一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创设意境法
  意境是中国古代美学和文学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衡量中国古代文学特别是古典诗歌的一个很重要标准,尤其是一些写景抒情的诗歌特别注重营造意境,那么到底什么是意境呢?所谓意境,是指作家的主观情思和所描写的富于特征性的客观景物浑融契合而形成的艺术境界和氛围。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诗歌的意境,通过意象的把玩,进入诗歌本身所营造的意境之中,从而把握诗歌所展示的意象与内在的意蕴,调动学生的自身的生活积累与审美经验,通过艺术的联想与想象,完成诗歌意境的再现与再造。从而引导学生加强审美体验,提高审美情趣。
  1.意境再现法
  古典诗歌有着优美的意境,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再现诗歌的意境。比如《天净沙秋思》典型地体现了意境美这一特色。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首先找出全诗的意象,所谓意象就是一个事物表达一个意象,学生不难找出,因为全诗总计五句二十八字,一共描写了九个事物,那么也就是九个意象。我又引导学生:这九个意象不是用关联词承接起来的,那是用什么把它们串联起来的?学生通过思考得出:是用一种情即游子的羁旅愁情作为线索把它们串起来的。
  在教李清照《醉花阴》这首词时,为了让学生了解李清照的为人,并对这首词发生兴趣,我首先向学生介绍了李清照和他丈夫赵明诚打赌的故事:李清照写了这首,《醉花阴》,寄给他的丈夫赵明诚,赵明诚觉得词写得太好了,自己写的不如妻子,但他不甘心,于是赵明诚废寝忘食想了三天三夜,写了十五首词,把李清照的《醉花阴》混杂在这十五首词中,然后拿给朋友看,要朋友评选哪首写得最好,朋友欣赏了半天,说道:“只有莫道不销魂这句绝佳”。学生听了这个故事都发出会心的微笑,不禁对这首词产生兴趣和期待,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该诗的主动性,课堂效果显著增强。但是提高学生兴趣不过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关键是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方法。
  2.意境再造法
  一些诗歌蕴含着丰富的意象,有着独特的意境,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启发学生在深刻理解本诗意境的基础上,利用多种艺术形式进行合理的发挥,再度创造优美的意境。在教韦应物《滁州西涧》这首诗时,在分析了诗歌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意境,学生对此诗掌握差不多的时候,在课堂结尾,我来了个画蛇添足:请同学们拿起自己的彩笔以“野渡无人舟自横”为题,画一幅山水画,请同学们要把握意境,进行合理想像,画出自己的“野渡无人”图来。这一下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课后他们交来很多作品:有画一只孤舟,一个渔人在上面抽烟的;有画一只船,船桨上停息一只小鸟的……
  通过再造意境法,学生对此诗感悟得非常深刻,而且有自己的独特的理解,这无疑为他们提高欣赏水平起到了一个很好的引导作用。
  二、深入内心法
  古代文学理论家刘勰所言:“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定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立文之本也。”抒情性的古典诗歌都有它们内在的情感经纬与情感脉络,解读、赏析古典诗歌就必须探求本源、寻找内理、把握心声。
  三、类比迁移法
  每一篇古典诗歌,并不是孤立地存在的,彼此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也不能总是孤立的教某一篇古诗,要尽量进行类比迁移、纵横捭阖、加强比较,通过比较,寻找相似点、共通性;通过比较,体会差异性、多样化。以此来全面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和文学修养。
  1.同类比较
  在进行诗歌教学时,我们可以把同一题材、同一风格的诗作摆在一起,通过比较,让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更深刻、更全面,从而归纳出一定的规律。
  在教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这首词时,我把他的另外一首词《沁园春·长沙》拿来让学生进行对比分析,通过讨论,学生了解这两首词的一些共同点:一是写法基本上相同,都是上阕写景,下阕抒情,写景的时候,都有一个领起的关键字:一个是“望”,一个是“看”;二是思想内容也差不多,都体现了毛泽东的广阔胸襟和伟大抱负;三是风格上也相似,两首词都是豪放的。通过这样的比较教学,学生对诗歌的认识,并不是一个个孤零零的个体,这样以点串线、由线到面,学生就可以总结出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来。
  2.异类比较
  相同风格的诗歌可以摆在一起进行对比教学,其实不同风格、不同内容的诗作也可以摆在上起进行对比教学,通过这样的教学让学生体会到中国古典诗歌的丰富多彩、千姿百态。
  在教苏东坡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词时,我把他的另外一首《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拿来进行对比教学通过引导、分析,学生很快就比较出两首词的不同点:一是内容上不同,第一首词抒发的是报国之志,第二首则是悼妻之作;二是写法上不同,第一首通过打猎场面的描绘以及典故的引用来表达作者希望得到朝庭重用的思想,而第二首则是通景物的渲染、想像的设置来表达自己对亡妻思念之情的;三是风格上不同,前一首豪迈雄壮、意气风发,后一首缠绵悱恻、荡气回肠。通过这样的对比教学不仅让学生熟悉了这两首诗词,对苏东坡这个人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对中国古典诗词的写法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
  总之,我们在中国古典诗歌教学上既要继承前人好的传统的教学方法,同时又要将一些灵活、实用的方法吸收过来,争取在每一堂课上都有不同的表现,让课堂充满生机,让古典诗歌焕发青春活力。
其他文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原动力,也是发明创造的精神源泉。对于基础学科之一的化学,如果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就能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基于这种认识,我对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了一些尝试。  一、重视实验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演示实验又是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重要手段,也是推行愉快教育的重要体现。实验现象以新奇刺激对学生的知识理解
教学,涵盖两个方面:教与学。但是,教的作用与影响意味深长,难以估量。教师的责任、情感、态度、风格、模式,教师的一言一行无不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现实中常常碰到这样的例子:有的学生因为老师对其行为的一次赞扬而备加努力,保持了对英语持久的兴趣和爱好;有的学生则因英语老师的严厉批评挫伤了自尊心和积极性,从此失去了对这门课的兴趣。因此,如何反省教师自身,如何从教师本体出发,改善教学态度和方法,营造积极的语
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是有着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民族,在广阔无垠的中华文化艺术宝库中有一颗璀璨的明珠——诗歌。诗歌这种文学艺术具有想像丰富、语言精练、音韵和谐、节奏鲜明、感情强烈以及丰富的人文内涵等特点。所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特别重视对诗歌教学的要求。认为诗歌教学对于“促进学生和谐发展,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
摘要:小学英语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一个优秀的小学英语教师不仅应具有扎实的英语语音基础知识及较高的语言水准,同时还应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和精湛的课堂教学技能。小学英语教师如能充分利用身边一切可利用的条件,创造性地通过自制教具、运用简笔画、肢体语言、巧设游戏等各种形式丰富自己的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一定会使小学英语课堂焕发光彩。  关键词:小学英语 课堂教学 有效性  有效教学中
提问是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有效的提问可以使学生的英语思维得到有效的训练,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教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基于此,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提升初中英语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作如下几方面探究。  一、初中英语课堂提问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1、问题要有针对性。这里所说的针对性是指要做到因材施教和因人施问,在结合初中英语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