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补充,丰满阅读教学的空白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zdh4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文本被选入教材,它的自身核心价值就被转化为教学价值,其存在的意义就带有明显的功利性,影响学生成长变为其首要价值,但是文本原有的内在规定性却无法改变。那就是课文作者有表达思想感情的权利,而寓于作者这种自由表达又有定向性,必是表明一个鲜明的立场或观点。
  一、曲解经典,引发低效阅读
  古典,在《辞海》中是指古代流传下来而被后人认为有典范性或代表性的;古典文学,泛指各民族的古代文学,有时专指其中的优秀作品。学生天真烂漫,阅历尚浅,面对有一定文化积淀的经典作品,找不到切入点,无从着力,对经典的解读“不入味”。生活在现时,流行语热潮不断升温,冲击着校园这方儿童语言的“净土”,干扰了学生语言学习规律的形成。
  1.背景空白,模糊历史的真相
  教学成语时,理解错位时常出现。比如,鸡飞狗跳,有的学生这样理解:鸡先飞走了,狗很寂寞,也跳过墙头,找鸡玩去了;拔地而起:地震后,大楼像个萝卜,整个拔了起来……这类望文生义的解读引来阵阵哄笑。哄笑不都是否定,也有的是当笑话听。
  按照哲学家怀特海的理论,人的学习按照三个阶段螺旋发展:浪漫、精确、综合。这类曲解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望文生义的解读始于曲解的兴趣,也终于曲解的兴趣。
  2.浅表表达,导致浅表的解构
  学生在经典的阅读中,只能按照自身的认知水平、思维方式和已有的经验积累去解读。
  在教学《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中,面对洪教头三番五次的挑衅,林冲一忍再忍。探究原因,一个学生说:要不是看在柴大哥的面子上,我早就K死你这个混混。K是网络语言,很新潮。这里潜藏着对特立独行的期待和声援。从语言韵味到内容把握到内涵,作品的古典韵味难觅踪迹。对经典的解构,是学生低效解读作品的开端;对解构经典的新鲜感的追求,则是学生与经典浸润背道而驰的内驱力。
  3.价值偏离,误入人性的阴暗
  建构主义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识结构得到发展。在教学《祁黄羊》时,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当学生读到 “‘悼公十分惊讶:‘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你举荐他,难道不怕别人说你偏心眼儿?’”时,把“偏心眼儿”说成了“缺心眼儿”,表面的错读反映了学生真实的想法。问起原因,他说:“想提拔自己的儿子也不能做这么明显的事情,多丢人啊!”而有的学生认为,祁黄羊就应该这么做,解狐死了,得抓住这个机会,不为儿子着想才是“缺心眼儿”呢。扭曲的人性、歪曲的智慧,是现实生活的阴暗面对学生的影响,在他们本该纯净的心田埋下了一颗颗功利、算计的种子。
  4.主题定型,冲淡古典的韵味
  文学作品的魅力不但在于文字的优美、意境的兴味,还在于传达出的理想生活状态的信息。如杜牧的《江南春》,诗人将历史兴衰的感慨融于迷离的江南烟雨中,学生在课堂上质疑:前两句诗中写春天的美景,为什么写得好好的,后两句就下起雨了呢?多扫兴的事啊!“春天的美景”就是歌颂的代言,定型的主题下是惰性和浅层的解读。
  二、经典补充,丰满阅读教学的空白
  宋代陆九渊说:“读书切戒在慌忙,涵咏功夫兴味长。”文学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可阐释的空间,是文学经典构建的必要条件。文学经典凝聚高远识见,它是个不断建构的过程,不是某个人的一次性决定。
  1.“故事”填空,成语显背景
  成语来自经典中的故事,成语背后的历史故事、寓言故事和神话故事不但包含成语的具体内容、情感指向,而且还有它们特定的意蕴。学生对成语直译,会出现错误。比如:鸡鸣狗盗,鸡和狗都做了强盗。老师先让学生解释一下,然后借口为了丰富他们的想象,讲个故事给他们听。这是孟尝君门客的故事,春秋时代战乱纷纷,情势危急,随着故事的深入,学生渐渐明白“鸡鸣狗盗”的原意是指一些有特别本领的人。后来,意思发生了转变,含有对小偷的鄙视与批评的感情色彩。一个成语的“前世今生”,原汁原味地再现了它的原始含义,也道尽了它的历史变迁。
  2.原著补白,情境现真相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学生对文本有个性的欣赏角度,有奇妙的情感体验。如教学《祁黄羊》时,学生就“偏心眼儿”和“缺心眼儿”讨论起来。教师可以先出示一段“宋襄公义战”中的文字,让学生理解“断指手可掬” 的残酷。此刻,教师再出示原著,《左传》襄公三年:祁奚请老,晋侯问嗣焉。称解狐其仇也,将立之而卒。又问焉,对曰:“午可也。”于是羊舌职死矣,晋侯问:“孰可以代之?”对曰:“赤也可。”于是,是祁午为中军尉,羊舌赤佐之。君子谓“祁奚于是能举善矣。称其仇,不为谄。举其偏,不为党……”让学生对他一心为国的品质感悟升华到生命的高度。学生在合作研读和探究求知的过程中,感受生命不可逆转的珍贵,特别是感受心灵碰撞、精神陶冶、情感净化,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内在人格成长,形成自重的生命意识。
  3.同类迁移,对比涵养意蕴
  教学《游园不值》时,针对学生的困惑,联系之前所学的贾岛的作品《题李凝幽居》和《寻隐者不遇》,实现了教材纵深对比的目标,了解到“不遇”感情体验不是单一的失望,也会有淡淡的宁静和诗意的等待,丰富了学生对“不遇”的解读;又和孟浩然的《过故人庄》等诗相比较,让学生从不遇的扫兴中,期待与兴致相遇,留有再寻春的想象空白,诗中的阅读期待和山水画中的留白,在涵养古典韵味时,有异曲同工之妙。
其他文献
新世纪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素质教育取代应试教育成了当今和以后高等教育的主流.高校的任务就是通过科学和人文教育,培养出时代需要的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人才.而人才和科技
一、“九五”是商业银行发展的重要时期“九五”期间,我国经济将实现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本文主要介绍了一种基于TMS320F2812的数据采集系统与GPS时钟同步技术相结合的电网广域同步测量系统。由GPS提供时钟基准,通过DSP2812实现对电压、电流、功率因数等关键电参
目前,许多大型语文课堂展示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各所学校的优秀教师都进行了精心的准备,教学内容精当,层次清楚,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学生配合默契,小组学习,合作交流,声光电各类多媒体手段蜂拥而上,课堂看起来好似一件精心打磨过的艺术品,教师则似一位演技超群的表演艺术家。这样的课堂按照一贯的评价标准,几乎无可挑剔。然而,看多了这样的课堂,我不禁有这样的感觉:课堂上提问的丝丝入扣,环节的井井有条,教师引导的
一、我国目前通货膨胀的现状 今年,1—7月全国零售物价指数上涨20%,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升了22.4%。目前,世界各国的经济学家以及多数国家的最高决策层,基本上取得一项共识,那就
应用文是记录、传达社会生活信息、交流情况和经验、洽谈商务、办理行政公务、处理个人日常事务而广泛使用的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文体。文章研究和探讨了我国应用文体产生及发
银行稽核作为国家审计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银行进行自我监督的一种重要手段,客观上要求银行进一步健全自我约束机制,
教学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都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这就意味着教师的教必须关注学生的学,准确把握学生真实的学习状态,唯有如此,才能真正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实现主动发展。所以,我们的品德课堂教学要贴近儿童生活,反映儿童需要,让课堂与生活进行对话,让课堂与孩子互动。  一、教学预设由学情开始  近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一个重大突破便是认识到“儿童”的存在,认识到学生个体的特殊性。从某种意义上说
本文认为我国就业结构优化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人均收入、合理有效利用劳动力资源、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优化的总趋势是减少第一产业的就业份额,提高第二产业的就业份额,使第三产
传统的“焙烤食品工艺”课程教学中存在学生学习缺乏自主性和创新意识、教师授课的教学内容设计缺乏合理性、教学方法缺乏多样性、课程教学评价单一、未充分融入思政元素等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