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需要怎样的绚丽楼台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hw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许多大型语文课堂展示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各所学校的优秀教师都进行了精心的准备,教学内容精当,层次清楚,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学生配合默契,小组学习,合作交流,声光电各类多媒体手段蜂拥而上,课堂看起来好似一件精心打磨过的艺术品,教师则似一位演技超群的表演艺术家。这样的课堂按照一贯的评价标准,几乎无可挑剔。然而,看多了这样的课堂,我不禁有这样的感觉:课堂上提问的丝丝入扣,环节的井井有条,教师引导的循循善诱,整个教学过程如同上了发条的闹钟,一切依“计”而行,教师尽其所能地将学生的回答引向预设的答案,动情的语言、精准的点评,每一位教师都那么的风采照人,课堂更像是他们表演的舞台。热闹之余,总觉得少了一点什么。静下心仔细想想,这些“完美”的课堂少了学生的声音,一种真实而有创造性的灵动的声音。许多看似平等对话的课堂,实则是教师的指挥和牵引,这样的课堂,再“完美”,终究是让人遗憾的。我不禁产生了这样的疑虑:这是真实的语文课堂该有的绚丽与完美吗?学生的语文素养能在这样的课堂中得到真实的发展和提高吗?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用儿童的视角来看待儿童,尊重儿童的独特体验。最近有幸参加东南亚华语阅读教学研讨会,台北李玉贵老师的《北极熊学游泳》一课,在众多阅读课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文只是一个虚构的故事,通过北极熊和小海豹之间的对话传递了全球变暖、保护生态环境这个重要的信息,短小的故事蕴含了深刻的道理,给人以启发。李老师十分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教学中,她主要抓住了小海豹和北极熊的对话进行阅读体验。通过质疑、揣测、同桌讨论、情感体验、比较阅读等多种方式,对文本进行了再开发,让学生在体会角色情感的基础上,感受遣词造句的用意。
  如在朗读小海豹和北极熊对话的环节,李老师先请小组分角色朗读,接着请学生起来交流说一说可以怎样读小海豹的话?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阅读体验,(下转第56页)(上接第54页)有的学生读出了小海豹的害怕,有的学生读出了小海豹的恐惧,有的学生读出了恳求的语气,还有的学生甚至边读边做出了发抖的动作。课本的对话是白描式的,但李老师通过启发,给予学生足够的想象和阅读空间,简单的一句“请你不要吃我”变得意蕴丰富。
  又如,在体会小海豹如何说服北极熊的对话中,李老师设计了一个比较阅读,对文本进行了再开发,通过“你没发现吗”和“你没看到吗”这两句话的比较,让学生对照原文,具体感受遣词造句的用意。接着,李老师又发问:北极熊的话中哪个词让小海豹的心凉了半截?学生一开始并不能完全走进人物的内心,没有很深的感悟。根据不同的学情,李老师没有按部就班地走流程,而是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来阅读,一读再读,学生在充分的阅读基础上,逐渐有了自己的体验,抓住“早就”这个词和句末的感叹号,感受到了北极熊的不屑一顾和小海豹内心的失望。只有悟透才能读好,有了体验,知识的学习不再仅仅属于认识、理性的范畴,它已扩展到情感和人格等领域,学习过程也不仅成了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成了身心和人格健全的过程。
  小小文本,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一个丰富的世界。李老师的教学如涓涓细流,在看似聊天的过程中,采用多种方式从语言文字的背后,感受语文深层的意义。在这个过程中,李老师始终关注每一个儿童,特别是那些不举手、不敢发言的孩子,她通过各种方式激励儿童主动学习,大胆质疑,她亲切的态度、幽默的语言,时常让学生甚至是听课的我们发出会心的一笑。她始终那么淡定从容,看似不经意的一句点拨、一个评价,无不蕴藏着大大的智慧。正是这种朴素与淡然,抛去了不该属于语文课堂的华丽的外衣,让我们听到了儿童真实的声音,还原了一个真实的语文课堂,尽管学生的回答不那么完美,尽管教学的流程不那么顺畅,但我们感受到学生是在真实地学语文,老师是在真实地教语文。这样的课堂呈现的是教师与学生心灵的交流和思维的碰撞,是学生与文本的交流,教师与学生共同浸润在文字的魅力之中,感受语言文字、遣词造句的精妙,学生走进北极熊和小海豹的内心,在共同的对话、交流和品读中受到了语言文字的熏陶。课堂不再是生硬的教学场所,已然成为师生融为一体的文化的舞台,学生便是这舞台上最闪亮的明星。李老师正是一位默默的引导者,点拨、启发、归纳、创造,她点燃了学生一个个思维的火花,串起了学生一颗颗智慧的珍珠。这样的课堂,尽管存在缺憾,却是如此真实,学生在一堂课中的语言发展也是真实可见的。我觉得,这样的课堂依然魅力无限,比那些看似完美的课堂更令人回味。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自主体验,就是要让他们体验语文、感悟语文。阅读课就是要鼓励学生自我解读文本,自我理解文本的内涵,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体验阅读的酸与甜。李老师进行了文本的细读,即她所倡导的备课型的文本解读,正如成尚荣先生所说 “不要把所看到的简单的文本看得简单”,只有确定了教什么,才能进而确定怎么教和教得怎么样,只有正确、精准、灵活的备课式的文本解读,才能让教师选准教学点,进行创造性的教学设计,从而引领学生展开与文本的深入对话。
  把课堂还给学生,不只是一句口号,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从备课开始,从每一堂课开始,真真正正站在学生的视角,把文本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让学生在读书中积累,在自读中感悟,在迁移中学会运用,努力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洗尽铅华,追求一种扎实、朴实、真实有效的教学,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真正提高。语文课堂,并不需要打造绚丽的楼台。真实的课堂,学生得到真实的发展,哪怕留有缺憾,却也是另一种美丽。?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研究湖南省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发展现状,分析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发开的价值,并结合辰州傩戏文化与镇山风景区旅游开发的相结合的实例,探讨如何将旅游
笔者有幸参加过江苏省青年教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观摩活动,那是一场课堂教学的盛宴。教师们独特的文本解读思维、创新的教学设计能力、精湛的课堂教学语言,使我为之震撼。精彩纷呈的细节处理更获得了观众们雷动的掌声。是的,课堂教学是由一个个教学细节组成的,并由细节来实现培养人与完善人的教学目标。结合我们平时的教学,不难发现构成完整教学活动过程的细节既应该有课前预设,更应该有课中生成。教师若能在课前有意识地、创造
本文探究当下老龄化状态下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从定义、研究内容进展、测量方法和国内外研究现状为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作出分析说明,并为相关研究的开展提供相关参考,期望
一、当前农村信用社导入CI的必要性(一)市场竞争、金融竞争的需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逐渐形成,新的社会环境要求企业
出版社编辑的“错位”是社会快速发展的产物。现实中出版社的基本矛盾是造成“错位”的根本原因,因而具有很强的历史必然性,它是社会主义市场机制所激发出的活力的体现,是对传统
审查公诉的必要性,已为我国司法实践所证实。但是,它尚待进一步完善。由于审查结果可能作出的处理决定之一的开庭审判,其条件是“犯罪事实清楚、证据充分”,这就使日后的审判在被
新世纪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素质教育取代应试教育成了当今和以后高等教育的主流.高校的任务就是通过科学和人文教育,培养出时代需要的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人才.而人才和科技
一、“九五”是商业银行发展的重要时期“九五”期间,我国经济将实现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本文主要介绍了一种基于TMS320F2812的数据采集系统与GPS时钟同步技术相结合的电网广域同步测量系统。由GPS提供时钟基准,通过DSP2812实现对电压、电流、功率因数等关键电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