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情,提高品德课堂效率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se_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都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这就意味着教师的教必须关注学生的学,准确把握学生真实的学习状态,唯有如此,才能真正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实现主动发展。所以,我们的品德课堂教学要贴近儿童生活,反映儿童需要,让课堂与生活进行对话,让课堂与孩子互动。
  一、教学预设由学情开始
  近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一个重大突破便是认识到“儿童”的存在,认识到学生个体的特殊性。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一个学生都意味着一种学情。
  有一位老师在教学《各种各样的传媒》一课时,根据教参上的教学目标,定位本节课的重点是:针对学生过度看电视的情况,对学生加强教育,让他们明确看电视要有节有度。可是,当她请班里一向沉默的小雯讲讲她看电视的情况时,她却回答:“老师,我妈妈从来都不让我看电视。” “是啊,是啊。”班里的其他学生也纷纷附和起来,全然不顾这位老师的目瞪口呆。
  这位老师吸取经验,在另一个班级上课时及时调整了教学重点。“同学们,爸爸妈妈都不让你们看电视,是吗?”她信心满满地准备开始第二轮教学。“不是,我爸爸妈妈让我看电视。”“老师,我每天都看《喜羊羊和灰太狼》呢!”“老师,我们看电视没问题……”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聊开了,场面颇为热闹。于是老师又手足无措起来,有一种郑重其事端起枪却放空的沮丧感,准备好的一系列教学环节无从施展。造成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是这位老师盲从教参,没有真正读懂学生,没有从学情出发制定教学目标。
  读懂学生是一个古老而全新的话题。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当充分考虑学生已知什么,未知什么,能知什么,需知什么,想知什么,然后针对预设的内容制定相应的措施或策略,以便在教学中及时作出引导和调整。
  二、教学过程依学情展开
  在宏观上来说,课堂上呈现出来的学情可以分为积极学情和消极学情两类。对于不同的学情,教师应采取不同的策略加以调整。
  1.充分利用积极学情
  所谓积极学情,是指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积极的态度、机智的答问、新颖的思路等。对于这样的学情,教师应当充分利用,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实现“还学于生”的目的。
  在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我爱您,祖国》一课的教学中,当师生互动交流到“各族人民的风俗习惯”这一环节时,学生们都被我国少数民族奇异的风俗习惯深深吸引。突然有一位学生提问:“老师,现在地球上的水越来越少了,傣族人民在泼水节上要泼掉那么多水,这不是很浪费吗?”这一问题的提出显然出乎大家的意料,课堂气氛和教学节奏显然被这“不和谐”的音符打乱了。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不和谐音”,我先是紧张,但是没有轻易给予否定或批评,随后冷静片刻,反而称赞这位学生,并请同学们展开讨论:泼水节这一天,傣族人民为什么特别高兴?这里的水到底是什么含义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一番激烈的讨论之后,最后终于明白,这清洁的水不仅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还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他们相信,傣族人民虽然生活在水量充沛的西双版纳,但爱水的民族肯定是最懂得珍惜水的。短短的几分钟,使学生受到了一次民族文化的熏陶。这时,我庆幸自己的冷静与对孩子的尊重,庆幸自己能及时发现这一有益的生成资源,教学流程没有因此而打乱,否则,课堂怎能有如此意料之外的收获?
  在这个案例中,我果断地放弃了原有的预案,及时抓住这个意外的“创生点”,展开探究与思辨,给了课堂一个惊喜。
  2.巧妙化解消极学情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常常会因为阅历不深或经验不足而导致理解上的偏差,甚至出现知识性、价值观等方面的错误。对此,教师应当坦然面对,泰然处之,努力转化这种消极学情。
  有一位老师在教学《天生我材必有用》一课时,有这样一段对话:
  师:老师知道我们班有许多藏而不露的小能手。今天趁这个机会,谁愿意为大家展示一下?
  (前几位同学的精彩表演后,突然,平时并不活跃的王芳举起了手。)
  王芳:老师,我会吹笛子。
  师:那能不能现场给我们吹一首曲子?
  (王芳同学刚开始吹,下面的学生就议论开了:“吹的什么曲子,听也听不懂。”这时,王芳停止了吹奏,涨红了脸……)
  师:你们在议论什么呢?
  生1:她吹得不好听。
  生2:她这也叫特长?
  师:哦,那你们上来吹吹试试?(全班同学都摇摇头,不敢作答。)
  师:吹得不好没关系,上来试试。
  (在老师的“盛情”邀请之下,几个胆大的男孩跃跃欲试。尽管他们装模作样动手指,鼓腮帮,脸涨得通红,但只能听到一阵一阵的“啸叫”声,有的干脆连声音也没有。下面有同学忍不住笑出声来。)
  本案例中,面对其他孩子的哄笑,面对这一尴尬的场面,这位老师没有恼羞成怒,而是马上调整自己的教学进程,大胆增加新的环节,让他们通过体验吹笛子进而引发对王芳的佩服和歉意。在这个环节中,老师临时增加了“欣赏他人,尊重他人”的目标,为实现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奠定了基础。因此,教学过程的设计也应有“弹性区间”,设计的重点应重在由何开始、如何推进、怎样转折等的全程关联式策划,至于终点,并不是绝对的,水到渠成即可。“意外”或许会打乱教学的节奏,但许多不曾预约的精彩也会不期而至。
  三、教学反思从学情切入
  教师在教学完后,必须想想这堂课究竟给学生带来了什么,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究竟有哪些地方做得比较好,哪些地方仍需要改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改进教学,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
  教学《跟着唐僧去西游》一课时有一个环节是了解印度的历史文化,主要是让学生了解阿拉伯数字的来历,印度大文豪泰戈尔,印度的一些建筑和舞蹈。书上图文并茂分板块介绍得很清楚。第一次试教时,我直接让学生说说读读,也许这部分内容教学在下半节课,感觉学生有些木然,根本就没有想象中的那份求知热情和积极性。要不然,如此美丽的文字和美妙的异国风情怎么就一点也吸引不了学生呢?课后我觉得设计这一环节时,没有很好地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年龄特点。于是我重新修改,把三个板块的内容设计成一个活动,即闯关大行动——印度行。如果能顺利闯过三关,就能一饱眼福,并把最后一项印度舞蹈的录像作为顺利闯关的奖励。要求一提出,学生们兴趣高涨,急切地做着准备,生怕闯关失败。
  由此可见,从学情切入进行反思,不仅能有效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也能切实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研究水平。
  品德与社会(生活)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再现的是师生“原汁原味”的生活情景。如何使我们的课堂变得“鲜活”起来,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是我们的共同追求与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寓有形的预设于无形的、动态的教学中,真正融入于互动的课堂中,随时把握课堂教学中闪光的亮点,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状态。教师必须独具慧眼,善于捕捉这些动态生成资源,巧妙运用到自己的教学活动之中。这样,品德与社会(生活)课堂教学必将得到完善。
其他文献
一、当前农村信用社导入CI的必要性(一)市场竞争、金融竞争的需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逐渐形成,新的社会环境要求企业
出版社编辑的“错位”是社会快速发展的产物。现实中出版社的基本矛盾是造成“错位”的根本原因,因而具有很强的历史必然性,它是社会主义市场机制所激发出的活力的体现,是对传统
审查公诉的必要性,已为我国司法实践所证实。但是,它尚待进一步完善。由于审查结果可能作出的处理决定之一的开庭审判,其条件是“犯罪事实清楚、证据充分”,这就使日后的审判在被
新世纪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素质教育取代应试教育成了当今和以后高等教育的主流.高校的任务就是通过科学和人文教育,培养出时代需要的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人才.而人才和科技
一、“九五”是商业银行发展的重要时期“九五”期间,我国经济将实现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本文主要介绍了一种基于TMS320F2812的数据采集系统与GPS时钟同步技术相结合的电网广域同步测量系统。由GPS提供时钟基准,通过DSP2812实现对电压、电流、功率因数等关键电参
目前,许多大型语文课堂展示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各所学校的优秀教师都进行了精心的准备,教学内容精当,层次清楚,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学生配合默契,小组学习,合作交流,声光电各类多媒体手段蜂拥而上,课堂看起来好似一件精心打磨过的艺术品,教师则似一位演技超群的表演艺术家。这样的课堂按照一贯的评价标准,几乎无可挑剔。然而,看多了这样的课堂,我不禁有这样的感觉:课堂上提问的丝丝入扣,环节的井井有条,教师引导的
一、我国目前通货膨胀的现状 今年,1—7月全国零售物价指数上涨20%,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升了22.4%。目前,世界各国的经济学家以及多数国家的最高决策层,基本上取得一项共识,那就
应用文是记录、传达社会生活信息、交流情况和经验、洽谈商务、办理行政公务、处理个人日常事务而广泛使用的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文体。文章研究和探讨了我国应用文体产生及发
银行稽核作为国家审计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银行进行自我监督的一种重要手段,客观上要求银行进一步健全自我约束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