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4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让中学生喜欢并擅长去写景的有效途径是把学习写景与阅读结合起来。在阅读中让学生欣赏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在阅读中提升学生的观察意识,培养学生观察的品质;在阅读中教会学生写景的技巧,指导学生细致地描写;在阅读中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提升学生作品的主旨;在阅读中鼓励学生积累,扩展学生写作的素材。
  关键词: 阅读 观察意识 写景技巧 想象能力
  
  文章有很多种表达的方式,其中常见的表达方式是记叙、说明、议论、描写和抒情五种。这五种表达方式是中学生在阅读与写作学习中最基本的,也是不必可少的而且必须理解、掌握运用的内容。学生经过比较长时间的学习和训练,已经能够对记叙、议沦、说明等几种常用、易用的表达方式使用自如。然而对于描写这种表达方式,尤其是对景物的描写,不少学生感到无所适从,甚至是一说到写景,就会自然有一种不知所措的茫然和恐慌。
  在浩瀚的文学海洋中,写景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艺术表现手段。从唐代大诗人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到现代著名散文家朱自清的《春》,哪一篇诗文中的写景不是脍炙人口,为我们文学的宝库留下了璀璨夺目的瑰宝?美丽、生动、形象、逼真的描写将景物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带给我们美的无比愉悦;那些情景交融的精美文字更使我们流连忘返,拍案叫绝,叹为观止。毫不夸张地说,一篇好的写景文章是作者的文学功底和其对生活的热情的体现。中学生充满了激情和生命力,只要学会写景文章的写作,他们就会有一支描绘五彩缤纷青春和丰富多彩生活的妙笔。
  怎样才能让中学生喜欢并擅长去写景呢?我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把学习写景与阅读结合起来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一、在阅读中让学生欣赏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教师要帮助学生消除对写景的畏惧和不自信,重视启发式教学方法,重视整体感知,重视学生情感的调动和想象的激发。
  首先,要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到作者景物描写的美,让他们产生心灵的震撼。名作欣赏能让他们认识这些美。如欣赏唐代大诗人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我让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体会,头脑中便会出现这一幅壮观的景象:在广阔无垠的大平原上,远方的黄河滚滚向东;更远方的大漠,一直延伸到天边;傍晚,如轮的落日,显得格外的圆,通红地挂在天边,整个天空都快变成金黄的了;没有风,村落里的炊烟开始升起,如圆柱般直入天空。这壮丽的景象让学生那么激动。通过欣赏,学生受到了美的感染,兴致也高涨起来,这个时候他们已经跃跃欲试,再让他们描写曾打动自己的景物,也就比较顺畅了。
  在阅读中给学生以美的欣赏,学生对景物描写也就会自然而然地亲近许多,写出美丽文字的渴望也就会越来越强烈。
  二、在阅读中提升学生的观察意识,培养学生观察的品质
  写景文章之所以难写,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学生没有内容可写,即便他们看到了景物,有了写作的冲动,但一动笔,头脑里却是一片空白,想写的内容早就不见踪影,或者是行文无味,欲言又止。这是因为他们缺乏观察。对对象的细致描写是写景的必要内容,心中无物,成了学生写作中的最大困难。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呢?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观察的品质。
  教师必须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精美的文字都是与作者细致的观察分不开的。要使文章优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就要有意识观察所看到的景物。细致的观察实质上也是一种材料的积累,基于丰富的材料积累,写景的时候就如探囊取物,轻巧自如了。
  学生除了要培养强烈的观察意识外,还要掌握观察的一些重要方法。一是对所观察的景物要有一个整体的、全方位的、多层次的把握,而且对景物的远近、高低、动静、整体与局部都要有一个鲜明的轮廓感觉。有了这样的观察,自然就会做到“成竹在胸”。移步换形,定点换景,高处鸟瞰,这三步既是写景的自然顺序,又是观察景物的有效方法。二是在观察中要利用一切的感觉器官全方位地去感受物件,唯有如此才能达到“我在物中,物我交融”。如《听潮》一文中,作者便是调动了听觉去感觉那澎湃的海潮声,利用视觉去欣赏那一条银色的通往月亮的路,利用触觉去接触海浪击起的浪花的飞沫,利用嗅觉去感受海水咸腥的气息。
  三、在阅读中教会学生写景的技巧,指导学生细致地描写
  学会了观察的方法,学生胸有成竹,对于写景工作而言已完成了大半。然而要使文章生动优美,学生在写作中就要能够娴熟运用所学的写景技巧。有的学生写景只是一种简单的直描,将景物丰富的美感只用区区几个形容词直白地描写出来。有一位学生写春雨:“春雨落在脸上,有一些冷的感觉,舒服极了。”究竟这种冷是一种什么程度?与冰雪的冷是否相同?又是怎样的舒服?读者不得而知,难以引起共鸣和得到美感。在《春》中,读者可以尽情地欣赏到朱自清运用如椽之笔,以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把春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春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部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腿,领着我们向前去”。如此一写,春天给读者的印象就生机盎然、生气勃发了。除了修辞方法之外,写景还可以用象征、对比、烘托等手法。当然写景有时也需要恰当的直描,在此基础上作者再巧妙地运用各种修辞方法和写作手法,把对景物的美感多层次、立体式、全方位地描写出来,这样可以让读者细致地拥有作者的感受,一起共鸣于作者的激情。
  四、在阅读中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提升学生作品的主旨
  一篇成功的作品,给读者的不仅仅是如对眼前的优美景象的描绘和对景物细腻的感受,更为重要的是作者深刻的思想。在《春》的学习中,呈现在学生眼前的就不仅仅是一幅幅的“春花图”、“春雨图”、“春游图”,让学生感受更深刻的是作者在春光中飞翔的翅膀。在作者眼中,春天是具有无限生机的“刚落地的娃娃”、“花枝招展的姑娘”、“健壮的青年”,春天与一切新鲜的事物联系在一起,表达了作者站在春天的门前那种激动、兴奋与欣喜的心情。显然,这些思想是文章的灵魂之所在,是文章情与景的主宰。学生怎样才能做到情与景交融?教师要指导学生想象,鼓励他们展开想象、联想,将眼前的所见与他们对生活的感悟、思考心灵协调起来,加以升华,从而使心灵得以飞扬。想象、联想不但能够扩大文章的内容,还可以深化文章的主题。
  在《春》中,作者写风,引了一句“吹面不寒杨柳风”,借用优美的古诗文,在文采飞扬中调动读者的联想,将诗句中的丰富感情恰到好处地连接到文章中来,扩大了文章的容量。作者身着长袍,在小桥流水的野外,迎风而行去寻春的形象如在眼前。因此学生在写景时,展开丰富的联想,把眼前的景物与自己的感情同古人神交,并且恰当地运用典故,以及引用优美的诗文、隽永含蓄的语言,这样就会使文章的景物描写与感情的抒发更为耐人寻味。
  情景的交融,除了在写景中锤练精美语言来准确地描摹景物,用巧妙的修辞手法来生动形象地抒发感情之外,还可以在由此及彼的想象、联想中使浓郁的感情含蓄蕴藉地流淌出来。
  五、在阅读中鼓励学生积累,扩展学生写作的素材
  在景物描写中学生同样要重视诵读与积累。景物描写有独创性,文字活泼,感受深刻,这是最理想的,但诵读与积累仍是十分重要的。它既能让学生在语感上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又是上文中恰当引用和移用的基础。如果没有丰富的阅读,那么优美诗文的引用、联想的延伸、想象的扩展都是难以完成的。因此,诵读和背诵名篇名段,广泛地积累词汇在写景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语文学习的基本技巧是听、说、读、写。这里重点强调的是学习与实践之间的关系,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这是符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学生描写能力的提高,同样离不开这种基础手段。在阅读中指导描写,在描写中指导阅读,是一种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1]陈胜全.景物描写课堂实录[J].语文教学通讯,2007.7.
  [2]语文学习编辑部.写作指导[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3]李镇西.听李镇西老师讲课[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其他文献
摘 要: 认知语言学家提出各种象似性原则,以解释语言形式与内容之间的联系。在此基础上,本文从汉字“走”和“跑”说起,通过它们隐喻意义的对比,探讨其使用的理据性,以说明语言中存在着另一种象似性原则——力度象似性,以此为语言象似性的又一力证。  关键词: “走” “跑” 认知 隐喻意义 力度象似性    1.引言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语言学研究由形式语言学转向认知语言学,由注重对语言结构系统本身
[摘要]《我的父亲母亲》整部影片的基调是缓慢而流动的,导演不但在色彩上采用一贯的鲜明以外,还运用了灰白的现实与彩色的回忆这样的叙述方式。正是这种有悖正常表现方式的颠覆,更加凸显了现实的悲伤与回忆的种种美好所形成的强烈反差效果。另外,电影的节奏把握的也非常到位,从画面、音乐到整体的感情主线,不光体现创作者的思想感情这一艺术的根本目的,同时也决定了作品的整体节奏和影片的感情基调。  [关键词]影片基调
荷兰画家文森特·威廉·梵高是后印象派的代表人物,也被认作19世纪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其作品中雄奇瑰丽的想象、大胆强烈的个性以及形式上的独特追求,让梵高的终生成就远远超出那个年代的艺术现實与历史现实,造就了他饱含宿命感的悲剧人生。在梵高127周年诞辰之际,由英国与波兰团队共同制作的电影《至爱梵高·星空之谜》在中国热映。这部影片表面上将“梵高之死”作为叙事线索,实则却以绚烂秾丽的画面风格为表征,以肆意
摘 要: 本文作者以几节课堂教学为例,对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进行了反思。具体阐述了在课堂上如何积蓄、诱导、把握、提炼、升华这些“非预设性因素”,使课堂真正因生成而精彩。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学 生活化课堂 生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指出:“课堂教学不应当是一个封闭系统,也不应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预设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开放地纳入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成分以及始
摘 要: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活动载体是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式和手段。要构筑起抵御不良信息侵蚀的防线,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高校首先要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活动载体的功能。本文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活动载体的功能,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活动载体抵御不良信息侵蚀的紧迫性等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活动载体 功能 不良信息 侵蚀思想   
近年来,印度女性题材影片备受观众青睐,譬如,《摔跤吧,爸爸》《厕所英雄》《神秘巨星》等。2016年上映的印度电影《炙热》,就是探讨女性的话题,这部电影似乎没有引起大家的关注,或许与影片的故事情节和整体基调有关。本片充斥着歧视女性、家暴等不公平现象,彌漫着浓重的忧郁和悲惨的气息。本文要考察的是,印度女性为什么遭受不公的待遇?他们是屈服还是勇敢地捍卫自己的权利?从电影《炙热》来看,印度女性不再容忍男性
摘 要: 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学语文课后作业的利用现状,进而分析了课后作业现状难如人意的原因,同时提出了课后作业设计的原则:人文性、实践性、启发性、差异性、开放性、合作性,最后提出了优化中学语文课后作业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 课后作业 现状  建议     一、课后作业利用的现状  中学语文课后作业作为中学语文教材的一个组成部分,本应成为教师和学生教和学的重要资源,成为教学检测的
摘 要: 在职高语文教学中,教师只有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才能较好地开展教学,实现教学目的。为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可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如组织探索性自学、提纲式讲解、生活化教学、针对性练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索能力,尊重学生思维的独特性。  关键词: 职高语文教学 自主教学 教师主导性 学生主体性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任何课堂都是由教师和
摘 要: 随着我国高等院校艺术教育的快速发展,艺术类专业已经发展到四十多种,同时艺术与文科、工科的相互交叉和融合,新兴艺术专业方向的不断涌现对高等院校美术展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吸引和引导观众、如何使展览信息得到更好的传达,成为美术展厅的首要任务。本文以高等院校美术展厅的空间设计作为切入点,主要对空间布局形式及空间组织手法进行阐述,努力探寻当代艺术展示环境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高等院校美术展
摘 要: 中西文化差异有很多方面,本文仅从中西创世神话角度延伸出对其差异的比较。  关键词: 中西方 创世神话 文化差异    一  “你是有罪的,你悔改吧”。如果我们见面,我就对你说这句话,你不是认为我开玩笑,就是认为我疯狂。但是如果对基督教文明有些了解,我们就会知道这就是所谓的原罪意识其实原罪意识,在古希腊的神话里就有了肇始。在古希腊神话中,在未开天辟地时,宇宙浑然一块,只存在原始天神卡厄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