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上,你创新了吗?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ny_Drun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们总爱把“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矣”作为教师的天职,把“一桶水和一杯水”比作教师任职的资格,把不断地给学生讲授“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作为教师的任务,而较少的研究怎样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导致了现行数学课堂教学中重双基的训练,轻能力培养;重解题方法的训练,轻过程与方法的指导;重机械记忆和重复练习,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等。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把本应属于天真烂漫的孩童变成了做题的机器,记存放知识的容器,而老师却成了不断操纵机器运转、不断往容器里添加原材料的人。难怪我们的老师一天有改不完的作业,我们的学生一天有做不完的试卷、书面作业,记不完的概念、公式等,真是苦不堪言。
  【关键词】数学课堂创新
  这哪里是素质教育下的教师和学生所为,完全是“素质教育”幌子下“应试教育”的必然产物。
  一、合作、探究学习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模式
  尽管多年来受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分析中诸多因素的影响,也不能阻挠一位乐于探索、富于开拓进取、不图世人之所想、所议、所回报的我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探索之路。我在这么多年的数学课堂教学之中,不断学习,大胆探究,敢于实践,终于让我探索出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模式。即“自悟质疑——合作探究——展示研究成果——运用”的课堂教学模式。
  所谓“自悟质疑”,就是教师以不同的方式揭示课题后,让学生根据已有的数学知识,结合生活实际,阅读教材中本堂课的所有内容。看哪些内容是自己已经掌握了的,哪些是自己没有掌握的,通过查阅数学工具书钻研,看是否能解决问题,确实无法解决的问题,用笔在本子上记录下来,以备合作探究时用。这也叫做预习,只不过把课前预习搬到了课堂,旨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自学的能力,教会学生自学的方法。
  所谓“合作探究”就是让学生在小组内根据自悟质疑情况,提出问题,发挥小组同学的智慧,探究性学习,以求解决个体存在的问题。事实上,不是所有的课堂教学内容学生通过“自悟质疑、合作探究”都能解决,仍有相当部分是学生无法解决的,它需要教师的指导、引领。因此,“合作探究”过程也不纯属于解决学生个体提出的问题的过程,更重要的是解决小组团体能提出些什么问题?提出的问题是否有价值?价值有多大?等。如果在此过程中引入“比一比”的竞争激励机制,更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发挥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所谓“展示研究成果”,就是全班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将各小组在“合作探究”过程中的质疑展示出来,让全班同学共同探究的过程。显然,不同的小组“合作探究”的质疑不尽相同,有的比较简单,有的比較复杂。对于简单的,学生又能解决的,我让其他组的同学给予解决;对于复杂的,学生难于理解的,我采用不同的教育教学手段先给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提供理论依据,再让学生独立解答,然后再探究。这样一步步趋于问题的解决,直至完全解决问题。此环节中,教师注重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过程,使学生在学习中感悟了学习数学的乐趣,找到了自身价值的体现,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所谓“运用”,就是教师依据课堂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探究能力,在“合作探究”之后,设计相关的深化内容让学生独立探究。此环节要注意两点:一是深化内容不宜多,尽量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完成,切忌占用学生的课间休息时间。我们都清楚,小学生有爱玩的秉性,如果我们将他们仅有的休息时间都给剥夺了,孩子们自然不会高兴,就会讨厌你,也会讨厌你所教学科,更何况学生在长时间的紧张状态下是无法学好的,也无法记住你所授的知识的,倒不如让学生轻松一些,真正做到劳逸结合。二是深化内容千万不能偏难,超出《标准》。这样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相反会丧失学生的自信心。试问:一个人如果缺乏了自信心,还会干得了什么大事,岂不成为庸俗的人?这不是与我们教育的目的、教师的意愿相悖吗?
  “自悟质疑——合作探究——展示研究成果——运用”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同样设计到学生作业的处理问题。我的作业处理很简单,采用课后的“看——想——试——探”方式完成。即首先看一看本单元、本节有哪些相关巩固练习题,再仔细思考这些练习题自己是否能独立解决,能解决的搁在一边,不能解决的借助所学知识和数学工具书试着做一做,确实有难度的,作上记号,提出来与同学、与老师探讨解决此类问题,然后自己再做一遍,并自编一两道类似问题做一做,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
  二、课堂:大胆地向生活开放
  如何让学生们主动地用“生活的眼睛”去寻找“身边的数学”?小学数学课堂首先要大胆地向生活开放。虽然每个学生的手头都发有精心编辑的教材,但它是面向大众的,即便最新的版本,所选用的题材也不一定完全切合我们所教的学生个体。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不拘一格,选取最贴近孩子们生活的题材,比如熟悉的景与物、人和事、学习与生活的实际等等,让他们真真切切地体会身边时时刻刻正在发生着的“数学”点滴,从而经历一个从生活到数学再到生活的过程。
  在一年级的数学课堂上,就可以用这样一首小诗作为开场白:《可爱的数字!》
  在生活中,
  我们经常看到你们---可爱的数字。
  钟表上,有你们;
  日历上,有你们;
  纸币上,有你们;
  温度计上,有你们;
  电脑键盘上,有你们;
  电话号码上,有你们。
  在数学课上,我更是不断思考和探索你们的奥秘。
  啊!小小数字,你真是无处不在呀!
  在教学实践中老师们会发现,现行数学课本上的大多数内容简洁明了,相对而言比较严肃,离着小学生的生活有点远。所以不妨在例题基础上再作些“生活型加工”,想方设法把供讨论、思考的学习材料转化成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的常识性知识和经验,从而拉近两者间的距离。。   三、鼓励学生用“生活的眼睛”节外生枝
  生活是多样的。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有300名学生就会有300种不同的兴趣和爱好。”所以在课堂上,学生们那一双双“生活的眼睛”所看到的事物也是多样的,他们的思维方向、思维结果不一定会顺应教师的教学预设。那么我们的教学是执行预设的教案,还是开发课堂生成的资源呢?
  多年来,我们已经习惯了根据自己设计的思路进行教学,在课堂上一旦遭遇“节外生枝”,便千方百计地把学生拉到自己既定的教学思路上。现在,我们知道了不能这样做。教师必须把学生看作具有独立个性的人,而没有个性的教学,就无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没有个性,也就没有创新。”教师必须坚持教学目的、课程、方法、教学组织等的多样化、灵活化、个别化;有效的实施因材施教,发掘每个学生的特点、优点、闪光点,为每个学生的发展都提供有利条件。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要鼓励学生参照生活的经历大胆地提出新设想,并且对自己的设想和主张阐述理由,作出验证。数学的严密性是它的特点之一,但是严密性不是绝对的,如果刻意地要求学生“循规蹈矩”,那么就不可能有生动活泼的思想,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就会受到抑制。 对于这种在别人看不到的问题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这种创造性思维的闪现,教师要加倍珍惜和爱护。
  课堂教学还要鼓励学生敢于摆脱习惯、权威等定势,培养学生不拘于教材、教师,批判地接受事物的创造个性。
  四、课堂作业是触角伸向生活的每个角落
  学生常常把课堂上的作业视为负担,这与作业缺少情趣、脱离学生实际生活、忽视活学活用有关。而数学是“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它的这一性质给其课堂作业的设计提供了广阔空间。一方面能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另外也可以幫助他们建构知识体系的系统性、综合性,形成知识的网络系统。例如在学习百分数应用后,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发动学生拓展设计这样的练习:配制含糖20%的糖水,可以怎样解?这是数学问题,它是科学问题还是化学问题已不再重要,而这正是知识体系的系统性的体现。
  数学课堂作业还可以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提高整体素质,培养综合思考的能力。如六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比例尺的有关知识,就可以运用这些知识帮助解决一些生活的实际问题。
  另外,在课堂上还可以布置一些探究性作业,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根据学生系列学习内容后,可以围绕学习中心,从内容、认知、技能、数学思想、思考方法等方面引导学生整理“探究课题”。如分数的意义部分,“分数与小数的联系”,我们经常会用找对应关系的方法解决某些数学问题,你能说说吗?学生能从分数应用题,按比例应用题,正、反比例应用题,甚至加减法、乘除法关系等方面体现数学类比的思维。又如,转化的数学思想,在小学数学阶段的教材中多有体现,让学生有目的的归纳、总结,并能在实际问题中灵活应用,这不正是一个课题研究吗?稍加整理,便是一篇精彩的数学小论文了。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总之,培养和塑造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方法有很多,归结到实践中就是需要教师从每一节课做起,真正地给学生一双“生活中眼睛”,让他们能在教师和他们自己设计的生活情境中,通过逐步自主的“做”和“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从而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只有教师有创造力,才可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欲。只有在充满生命活力与和谐气氛的教学环境中,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才能摩擦出智慧的火花,结出创造之果。在全面实施新课程的今天,数学课堂教学要“敢入未开化的边疆”,做“敢探未发明的新理”的“第一流的教育家”。
  每个人的学习生涯都少不了数学这门课,在许多人印象里,数学好像是数学家们在演算纸上花费心思展开的一场智力游戏,对普通人来说则显得有些高深甚至遥不可及。于是,数学一度几乎成了枯燥乏味的代名词。事实上,只要你勇于创新,就会发现其实数学真的很有趣。你的数学课堂上,创新了吗?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其教育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更多的是培养相关技能。特别是合作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了目前人才必须具备的技能。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将合作学习模式放入其中,能够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本文主要从合作学习模式为切入点具体阐述其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旨在为实际教学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合作学习模式初中数学教学实践应用  引言  我国教育事业在进步的过程中,相关的
阅读是一个古老的话题。阅读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健康高雅的审美情趣,也可以帮助学生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另外,阅读对培养学生开放、多元的文化精神,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
实验是初中科学的特点,是科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能力、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实验的过程既是学生参与探究自然事物的过程,也是思维的外显过程.它不仅能培养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经常运用以下几种方法使学生快乐学习历史:一是课堂上讨论交流,共同提高;二是创设情境,引导探究;三是巧设导语,激发兴趣;四是深挖教材,丰富情节;五是融入情
民族地区农村条件十分落后,学校里的小学生都来自农村家庭,很多家境贫寒,他们连县城都未去过,至使他们的视野受限、知识面窄、语言不通。在学习汉语言时受本民族语言的影响,汉语理
语文教学在人格塑造方面有着无以伦比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它能够融知识教育、能力训练、道德培养、情操陶冶于一体,采取理论灌输、耐心疏导、情感感染、榜样示范、实践锻炼等多
我从教三十几年,一直承担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天天上语文课,也听过不少公开课、展示课、优质课,自己也参加过许多这样的教学活动。对于如何才能上好一堂语文课,是我一直深思的一个问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基础课程进行了改革。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合
高中数学教材在不断的调整中,结构逐步合理化、内容安排进一步科学化、重点突出明确化。我们在讲解的过程中,要注意教材的整体布局,要关注学生的理解能力,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讲的要清晰易懂,同时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适当调整顺序。就教学中的一些体会作下交流。  高一开始,学生处于过渡阶段,同时也是刚入学的新鲜阶段,感性认知能力较强,直观化、简单化、具体化是这一阶段的特点。所以我觉得这时可以讲解必修二,共两模块,
说:“人情者,礼义之田也.”情感是人际关系的调节器,情感交往需要的发展是人际关系的基础.情感是人们学习和工作的动力,它对人的认识和行动起着调节支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