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节拍节奏语言探秘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if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音乐作品中,节奏是构成音乐的主要因素,也是音乐工作者老生常谈的话题。在节奏方面的探究,是音乐研究者永无止境的路途,尤其是打击乐专业,更是一个探秘的过程。本文以现代打击乐作品为例,探究了无节拍节奏语言的奥秘,首先分析了现代节奏的形式,随后论述了现代节奏语汇的产生和特征,最后总结全文。
  关键词:无节拍;节奏语言;现代打击乐
  在音乐的发展历程中,很多人心里的传统节奏的结构和组成形式已经根深蒂固,成为人们心里的一种固定的音乐思维,对节奏的反映变成了一种惯性。隨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现代音乐中的节奏语言已经与以往不尽相同,在传统节奏的基础上展现出各种各样的形态变化,形成了一种崭新的音乐语言。现代音乐中,掌握准确的节奏演奏方法,把握当代音乐语言是打击乐表演中的重要工作,也是无节拍节奏语言探索中的重点。在未来的音乐界的发展中,音乐语言的发展是音乐人面临的新问题。
  1 当代节奏的多样性
  1.1 在传统观念中,节奏是建立在节拍基础上的
  通过节拍的一些特征来表现节奏。举例来讲,2/4的节拍有强弱的特征,3/4的节拍就是强弱弱。在当今音乐界,节奏打破了原有的传统,在认知上将节奏和节拍区分开来,使得节奏变得更加多变,更加丰富和灵动。在一些谱子中,我们能显而易见地发现节奏与节拍的矛盾,如12/8节拍是以每小节12拍为一个时值单位,以2+3+2+3+2为小节律动。在传统节拍中,我们无法准确地把握和揣摩作曲家的节奏和所表达的情感。新的节奏语言对传统节拍律动进行了改动,将传统节拍作为载体进行了创新发展。
  1.2 时值与节拍对称性数字化组合
  在传统的节奏变现中,节拍和节奏之间的关系是十分紧密的,二者相互作用,不可分离。现如今,创新将多连音、符点、切分音等节奏根据数字化的方式进行了重新排序,展现出一种崭新的节奏形态;将节奏的作用进行了弱化,给节奏语言赋予了新的表现形式,使之更加生动灵活,更容易被理解和接受。跨小节乐句组合中,当代作曲家会根据具体的需要,在时值上做改动,如果时值和节拍产生冲突,就会出现跨小节乐句。这种表现形式在现代打击乐作品中十分常见。
  1.3 句法式组合
  在打击乐作品中,一些节奏的变现形式与传统节奏差距十分大,人们在最初看到这些作品的乐谱时,甚至会觉得无法接受和理解,不知道怎么理解曲子的含义。但是,当深入研究之时,我们会发现,这种谱子改变的只是写作的方式,并将节奏组合进行了改变和增多,主要按照重音的形式,改变传统节奏给人的强弱感,将节奏进行创新,形成新的节奏形式,给人以新的感受体会。
  1.4 多声部叠加组合
  通过不同声部的连音、节奏的叠加组合,而呈现出与以往节奏音响不同的音响效果,就是多声部叠加组合。这种多声部叠加组合的形式有两种,即连音与连音叠加,节拍与节拍叠加。连音之间的叠加是通过纵向节奏的变化来同步于纵向组合节奏,会对听觉产生较大的冲击,感受到节奏语言的丰富多彩。而节拍之间的叠加,利用传统节拍自然律动的差别,将不同的节拍和节奏进行组合,产生叠合的节奏,丰富了打击乐作品的层次。
  1.5 休止符改变节奏形态的组合
  在新节奏形成过程中,使用休止符来改变和间隔传统节奏也是一种新方法。利用休止符等给人新的音响效果,进行节奏重组,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演奏者的演奏难度,但是对于节奏的创新缺失独树一帜。
  1.6 无节拍形式
  传统的节奏通常通过华彩乐段来变现出来,而在完整的乐章创造中,用无节拍形式来表现是十分新颖的。无节拍形式的写作具有明显的时值、节奏、复调等,十分具有创新力,让人眼前一亮。在当代的打击乐作品的创作中,这种形式已经成了新的潮流,非常常见。
  1.7 多种连音组合
  多种连音组合是将平时不常用的多连音交替混合排列,创造出一种新的不同于以往的新型节奏,但是会有很强的节拍准确性。
  2 现代节奏语汇的产生与特征
  2.1 现代节奏的历史渊源
  根据世界各地的文化与历史背景,节奏在音乐中也有较多的差异之处。节奏在历史与文化的差异下可以分为3个部分:西方国家的西洋音乐节奏、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明节奏以及非洲土著音乐节奏。这3种不同的音乐节奏影响着世界各地的节奏语言。在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节奏发展中,中国的古代戏曲打击乐的影响最为深刻和有意义,对我国当代节奏的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现代,我国的节奏更是融合了中外的节奏之精华,不断地创新,向前迈进,使得节奏越发具有表现力和活力。
  2.2 当代节奏的主要表现
  当代节奏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唯一的表现形式就是节奏语言。当代节奏是传统节奏的传承制作,是经过推陈出新、精挑细琢的时代精品,当代的节奏创新也是对传统节奏的创新,离不开传统节奏的基础。因此,掌握牢固的传统节奏基础是掌握现代节奏语言的脉搏。
  3 结语
  现代音乐的发展离不开节奏、旋律、和声三大部分,人们对和声与旋律的讨论相对而言不是很多,但是对节奏的探讨是十分重要的。随着节奏语言的不断革新发展,未来节奏研究工作者的任务还十分艰巨。
  参考文献:
  [1] 吕政道.无节拍节奏语言探秘——以现代打击乐作品为例[J].当代音乐,2018(11).
  [2] 路晋祥.析节拍[J].艺圃(吉林艺术学院学报),1986.
  指导教师:宋彬
其他文献
摘 要:我国西部偏远地方高校在“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上,由于受地理区位偏远,地方产业单一,信息资源相对滞后,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建设过程中仍存在一系列具体问题与困难。在“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上,应充分结合地域经济文化发展优势及其专业特点,找准教师队伍发展的着力点,因地制宜,协同共进地进行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  关键词:“双师双能型”;师资建设;教育改革  “双师双能型”
期刊
摘 要:本文分析当代英国女艺术家——塞西莉布朗的艺术特色,探究其作品的创作视角、形式语言的诉说、颜色的触觉。通过深入探究,阐述其对自身绘画带来的各方面影响。笔者认为艺术创作要从内心出发,不仅要汲取前人的经验,融会贯通;还要不断提升自我的艺术修养,不断追寻探索,寻求更高的艺术领悟。  关键词:塞西莉布朗;个人创作;艺术特色  塞西莉布朗是一个敢于直面挑战公众的眼光、拥有独特的艺术背景以及充满活力的当
期刊
摘 要:方便行动不便者的设计被称为“无障碍设计”(Barrier Free Design)。老年人的行动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得越来越低,为老年人提供居住空间的无障碍设计,使老年人感受到来自家庭甚至是社會的关爱,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体现,也是设计“以人为本”的根本原则。  关键词:无障碍设计;居住空间;老年人  0 前言  人口老龄化问题是全中国乃至全世界共同面对的问题。老年人口不断增加带来的社会问题,推
期刊
摘 要:笔者在韩国开展汉语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对韩国汉语教学现状的调查发现,游戏教学法在韩国汉语教学课堂中适用性强、使用率高。同时,调查结果反映出游戏教学法在运用时存在设计游戏难、费时费力、课堂纪律难以控制、游戏后教学效果未达预期、制作游戲道具比较麻烦的问题。本文从建立游戏资源共享平台、明确课堂奖惩制度、有目的性地设计游戏、师生共同制作道具几方面提出了建议策略,希望能为赴韩汉语教师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期刊
摘 要:我国是一个拥有上下5000年文明历史的古国,其中古典文学作品可以说得上是5000年文明中发展最好的文学之一。古典文学作品当中的唐诗、宋词、元曲又可以用中华文化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来进行比喻。小学生作为祖国的花朵、民族的未来,必须要做好文化的传承工作,并将我国传统的古诗词文化发扬光大。因此,需要我们教师对如何做好古诗词教学进行积极有效的探寻,找到切实高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小学生提高他们的古诗词鉴
期刊
摘 要: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且有灿烂文明的国度。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是中国历史上最璀璨的明珠。中国传统元素对当代海報设计的影响非常大,而在多种多样的中国传统元素中用得最多的是图案和色彩搭配。本文旨在从海报设计的角度,发展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本文的研讨对象是中国优秀的海报设计师黄海,以他的海报作品来剖析中国元素在海报中的应用。  关键词:中国元素;海报设计;黄海  1 中国文化元素  中国传统元素的由来
期刊
摘 要:西班牙当代画家爱德华多·纳兰霍(Eduardo Naranjo,1944—?)以其作品中颇具特色的“超现实主义”“错觉写实主义”以及“隐蔽性的超现实主义”等多种艺术风格在当代国际艺坛独树一帜。其作品中有一个重要的元素贯穿于其不同时期的艺术创作中,即其基于自身情感角度出发,在作品中对“真实”所作的表述。本文试图通过对纳兰霍多种艺术风格中具有“超现实主义”风格的这一类作品进行解读,论述其作品中
期刊
摘 要:在传统工艺美术近百年的发展演变历程中,将民族元素与时代需求结合一直是工艺美术从传统走向现代的重要方法和途径,这同样也是一种民族文化自信与自觉的深层表现。在面对那些融贯其中的艺术创作实践和那些历经艰辛磨难与各种苦楚的一生时,当我们将其置于20世纪中国工艺美术史的整体视野里并加以对比,把艺术家个人置于历史发展的大潮中,重新架构两者之间的关系,我们将会获得一些关于艺术史的某种还原性的语境感知。总
期刊
摘 要:传统节日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经过历史的积淀,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情感,是人类文明进化的产物。作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的中秋节,其蕴含的美学思想也是值得我们研究的。本文从中秋节的月圆之美、天伦之美和美食几个方面去论述。  关键词:传统节日;中秋节;美学  中秋节,又称为仲秋节、八月节、月夕等,是我国重要的节日之一,它源于唐朝,盛行于北宋。到了明清时期,中秋节已与元旦齐名,是中国第二
期刊
摘 要:社会在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后,形成了许多智慧的结晶,它们具有非凡的精神意义和生命力,是一个国家、民族、地区经过世代传承形成的具有鲜明特色的优秀文化底蕴。然而,随着社会的变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世代相传、面传心授传承方式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节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和传承迫切需要新鲜血液。本文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动画创作中运用的可行性,这不仅仅是探索非遗文化的创新传承,也为动画创作题材提供了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