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之路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rzag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传统工艺美术近百年的发展演变历程中,将民族元素与时代需求结合一直是工艺美术从传统走向现代的重要方法和途径,这同样也是一种民族文化自信与自觉的深层表现。在面对那些融贯其中的艺术创作实践和那些历经艰辛磨难与各种苦楚的一生时,当我们将其置于20世纪中国工艺美术史的整体视野里并加以对比,把艺术家个人置于历史发展的大潮中,重新架构两者之间的关系,我们将会获得一些关于艺术史的某种还原性的语境感知。总会有一些艺术家,以赤子之心、一腔热血追逐艺术,观眼世间。他们通过探索整理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财富,却被历史过早地忘记,在如今现代设计发展如火如荼的情况下,也很少有人去寻根究底。在20世纪中国工艺美术史上,庞薰琹就是这样一位杰出的教师学者。
  关键词:庞薰琹;工艺美术;民族性
  装饰艺术源自生活,而庞薰琹的艺术创作同样根植于社会现实和民众生活,同时也歌颂了生活中美好的事物。身为民族艺术家的庞薰琹,在1932年的《艺术旬刊》上发表了《薰琹随笔》,反映了他对艺术与民族、与时代结合的观点,他写道:“画家应该认识社会、认识世界,使自我站在时代之上。”他在20世纪30年代创办了首家中国人自己的广告公司,并且举办了广告商业美术画展。1936年决澜社落幕后,庞薰琹应李有行之聘,赴北平艺专图案系任教。1939年庞薰琹开始研究中国古代装饰纹样。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庞薰琹辗转于云南、贵州,他当时的工作是在中央博物院研究文物,在这期间,他通过与各行各业的百姓接触,在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收集民间传统装饰资料。在20世纪40年代,庞薰琹基于前期的收集研究,著成《工艺美术集》,体现了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蘊,以及对中国传统艺术的深情。此后,他又绘制了《中国图案集》,将古代纹样吸纳、转化,最后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形式。之后他创作了《贵州山民图》,展现了20世纪中期贵州的民族风情,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风景画《庐山风景》既体现了朦胧清秀的自然风光,又是对生活体验的自然流露。在这一时期,他画少数民族山民生活的风土民情,也画柔和淡雅的自然景色,还画轻风淡雅、具有东方风韵的瓶罐花草。这些都生动地展现了他对现实生活的深切关怀,对民族艺术的浓厚兴趣。
  与他的导师常玉一样,庞薰琹的中西融合之路上在“传统”与“出新”两个过程中都有相对清晰的路径。巴黎留学期间,庞薰琹受到西方早期装饰艺术的影响,对工艺美术、图案装饰产生了兴趣。除了受到常玉的教导影响外,还得益于装饰艺术博览会等各种机缘,他在学习西方现代绘画的同时融入了东方的艺术风格,这些作品展现出的是他对民族性艺术的初步尝试与探索。同时,他拥有深厚的传统基础,精通传统的笔墨绘画,在西方设计思潮的侵入影响下,他将两者的优势融合,对中国装饰艺术产生了全新的认识。在艺术创作上,他追求真善美,但是也注重个人情感的激奋抒发。他曾在《薰琹随笔》中写到:“我国古今好的作品我们应该研究,世界各国好的作品我们也应该研究,但是不一定呆板板地模仿。”“我想,我们不妨尽量接受外来的影响,凭它们在我们的神经上起一种融合作用,再滤过我们的个性来著作、来创作。”
  对于传统装饰艺术的敏感与探索和对民族性艺术的喜爱,使庞薰琹的艺术在最初走进了时代的深邃与瑰丽。20世纪20年代,一批有志于振兴民族文化的艺术学者开始整理研究中国古代装饰纹样,庞薰琹便是其骨干成员之一。他对彩陶、殷周战国青铜器、漆器、汉画像石、画像砖以及云贵少数民族地区装饰纹样进行了收集、整理和研究。1941年,庞薰琹利用暑假时间夜以继日地创作完成了三十幅《工艺美术集》。在回忆这段经历时,庞薰琹感慨地说:“我过去完全没有想到民族民间工艺这样丰富,同时它能表现出如此高的艺术水平。”由此,在时代中探寻民族性艺术的丰富和变化,捕捉和表现传统装饰艺术的不同层次,使庞薰琹找到了工艺美术独创的突破口。以民间传统装饰纹样表现民族性艺术的丰富和变化,成了庞薰琹艺术成熟的风格标志和创造起点。20世纪40年代,《工艺美术集》获得了当时教育部的二等奖,展示了庞薰琹主张的“美术应和人民生活的衣、食、住、行相结合”的艺术实践,打破了当时对传统工艺美术一贯看法的限制,他把古代的各种装饰纹样运用在现代生活用品上,并且通过现代人的视角和审美对古代传统装饰纹样进行了创新。
  庞薰琹艺术中的民族性,是与其学术教育思想紧密相连的。他创建了中国第一所高等工艺美术学院——中央工艺美院,构建了新中国工艺美术以及现代设计的教育体系。在这个过程中,庞薰琹以超前的视角指出中国工艺美术教育在发展中的问题。他认为在工艺美术的人才培养中,应当把技术教育和艺术教育分开,两者之间有联系,但也有区别。同时中国工艺美术教育要立足于自身民族文化,这与他在绘画中的思想观念是一致的:强调民族性和装饰性的结合,将造型的写实和写意、绘画性和装饰性结合起来。在设计教育方面,他提出首先应对中国民族工艺美术进行系统性的梳理,其次提高工艺美术学科的价值,即赋予民族工艺美术新的生命力。
  民族性是庞薰琹艺术理论和实践过程中的重要特征,他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研究以及对民间工艺美术的梳理,探索出一条民族性设计发展之路,将中国文化与民族、时代结合,对中国现代设计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逝者已去,百年回眸。到目前为止,虽然我们对庞薰琹先生的艺术成就与艺术理论的整理、研究才刚刚开始,但是我们已经能在他创作的作品中感受到其人格和艺术的温存。
其他文献
摘 要:近年来,随着男女平等的口号冲破历史冰层,女性题材影视动画不断涌现,打破了以塑造男性为主的影片市场。但在这类题材的动画中,女性角色的形象以及影片的镜头语言仍以男性审美为主导,镜头表现形式比较单一,无法塑造更加全面的时代女性形象。而镜头作为影片视觉造型元素的基础,在女性角色的塑造以及情感的传达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文章结合动画短片Show Me Like a Girl,以镜头语言的基本理论为基
期刊
摘 要:人工智能时代下的视觉影像,不再需要观察者置身于一个“真实”可感知的世界以供参考。随着科技发展,计算机作图与影像终端显示器的内容,可以看作《景观社会》在现代中一种更复杂而精致的延伸。《黑镜》中人类在虚拟的赛博景观社会中戏剧性地发展,赛博人的存在逐渐挑战人类的身份地位,我们应对当下人类历史进程产生警醒,不断思考。  关键词:赛博;景观;身份;警醒  众所周知,认识世界的基础是具有经验性的直接的
期刊
摘 要: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的传播在促进文化交流的同时,也带来了文化冲突。本文以近年流行的美剧为切入点,以三个个案为基础,研究分析美剧对大学生文化认同的影响。研究发现美剧影像中的文化理解可增进两国文化认同,移情心理可以强化美国文化认同,文化差异可以增进本土文化认同,但刻板印象会引起认同迷茫,进而提出我国要提高本土文化产品质量、拓宽信息传播渠道、转变认同观念,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美剧
期刊
摘 要:我国西部偏远地方高校在“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上,由于受地理区位偏远,地方产业单一,信息资源相对滞后,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建设过程中仍存在一系列具体问题与困难。在“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上,应充分结合地域经济文化发展优势及其专业特点,找准教师队伍发展的着力点,因地制宜,协同共进地进行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  关键词:“双师双能型”;师资建设;教育改革  “双师双能型”
期刊
摘 要:本文分析当代英国女艺术家——塞西莉布朗的艺术特色,探究其作品的创作视角、形式语言的诉说、颜色的触觉。通过深入探究,阐述其对自身绘画带来的各方面影响。笔者认为艺术创作要从内心出发,不仅要汲取前人的经验,融会贯通;还要不断提升自我的艺术修养,不断追寻探索,寻求更高的艺术领悟。  关键词:塞西莉布朗;个人创作;艺术特色  塞西莉布朗是一个敢于直面挑战公众的眼光、拥有独特的艺术背景以及充满活力的当
期刊
摘 要:方便行动不便者的设计被称为“无障碍设计”(Barrier Free Design)。老年人的行动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得越来越低,为老年人提供居住空间的无障碍设计,使老年人感受到来自家庭甚至是社會的关爱,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体现,也是设计“以人为本”的根本原则。  关键词:无障碍设计;居住空间;老年人  0 前言  人口老龄化问题是全中国乃至全世界共同面对的问题。老年人口不断增加带来的社会问题,推
期刊
摘 要:笔者在韩国开展汉语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对韩国汉语教学现状的调查发现,游戏教学法在韩国汉语教学课堂中适用性强、使用率高。同时,调查结果反映出游戏教学法在运用时存在设计游戏难、费时费力、课堂纪律难以控制、游戏后教学效果未达预期、制作游戲道具比较麻烦的问题。本文从建立游戏资源共享平台、明确课堂奖惩制度、有目的性地设计游戏、师生共同制作道具几方面提出了建议策略,希望能为赴韩汉语教师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期刊
摘 要:我国是一个拥有上下5000年文明历史的古国,其中古典文学作品可以说得上是5000年文明中发展最好的文学之一。古典文学作品当中的唐诗、宋词、元曲又可以用中华文化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来进行比喻。小学生作为祖国的花朵、民族的未来,必须要做好文化的传承工作,并将我国传统的古诗词文化发扬光大。因此,需要我们教师对如何做好古诗词教学进行积极有效的探寻,找到切实高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小学生提高他们的古诗词鉴
期刊
摘 要: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且有灿烂文明的国度。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是中国历史上最璀璨的明珠。中国传统元素对当代海報设计的影响非常大,而在多种多样的中国传统元素中用得最多的是图案和色彩搭配。本文旨在从海报设计的角度,发展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本文的研讨对象是中国优秀的海报设计师黄海,以他的海报作品来剖析中国元素在海报中的应用。  关键词:中国元素;海报设计;黄海  1 中国文化元素  中国传统元素的由来
期刊
摘 要:西班牙当代画家爱德华多·纳兰霍(Eduardo Naranjo,1944—?)以其作品中颇具特色的“超现实主义”“错觉写实主义”以及“隐蔽性的超现实主义”等多种艺术风格在当代国际艺坛独树一帜。其作品中有一个重要的元素贯穿于其不同时期的艺术创作中,即其基于自身情感角度出发,在作品中对“真实”所作的表述。本文试图通过对纳兰霍多种艺术风格中具有“超现实主义”风格的这一类作品进行解读,论述其作品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