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文言文背诵的一点体会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古诗文阅读评价中要求: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显的文言文,重点在于考查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在有意识的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初中阶段语文课本中的古诗文在每册书中所占比例超过了三分之一,这些内容要求学生熟练背诵,而这正是很多学生头疼的事。初中的孩子心里肯定犯嘀咕:究竟为什么要背呢?为什么要背这么多呢?用什么方法才能快速背熟这些文章呢?
  这里,笔者谈谈自己的看法。
  首先,教师应引导学生认识到背诵的重要性。
  据《中国历史轶闻》中的统计,清代应考生要背熟精通不同的经典约几十万字;白居易“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成疮”;韩愈日记数千百言,“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 可谓强记。再看现代人,钱锺书先生从幼年起就背诵了大量的古代诗词,后来就连《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聊斋志异》以及《七侠五义》《说唐》等古代小说,任人从书中随便抽出一段来考他,他都能流畅地背诵或讲述出来。巴金能将《古文观止》倒背如流。美国的一位大众演说家说:“好好发展我们的记忆力吧。一般人只用了百分之几。背诵好文章越多,你的记性愈好。”记性好,对做学问、创事业有利而无害,而背诵就特别能锻炼记忆力。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背诵呢?俄国生理学家谢切诺夫也说:“一切智慧的根源都在于记忆。”因此,背诵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尤为重要。
  其次,背诵古诗文是积累语言、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方式。
  初中正是人记忆力最强的时候,是积累语言的大好时机。有不少例子可以证明这一点:在课堂上,那些朗读声情并茂、背诵畅达流利的学生,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都较强。郭沫若的诗句“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歙张”,恰当地说明了背诵与语言表达的关系。通过背诵,学生可以积累大量的妙词佳句,并不断充实自己的语言库存;还可以将作者谋篇布局、巧裁妙剪的方法和技巧存于胸中,以便自己写作时加以运用。更重要的是,古诗文中深厚的文化底蕴、唯美的意境、真诚的感悟、为人处世的哲理,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和情感,成为他们人生的坐标与参照。也就是说,背熟古诗文,不仅功在当时,而且终身受益。“腹有诗书气自华”,我们的人生因背诵而诗意,因背诵而字字珠玑、胸有锦绣。
  教师是学生成长路上的陪伴者、引导者。教师应该忧学生之所忧,乐学生之所乐。笔者坚信“师生同心,其利断金”。在教学互动中,笔者总结出了一些如何将背诵变得简单、变得快乐的方法。无数事实证明,凡是在某个领域有所成就的人,无不是对这个领域有着浓厚的兴趣;要想让学生积极背诵古诗文,就必须唤起他们对古诗文背诵的兴趣。
  现以初二下学期的文言文《小石潭记》为例,谈谈如何阅读背诵文言文。
  第一,知对象。
  拿到一篇古文,先让学生浏览,然后将注意力集中在题目上,讨论文章究竟在讲什么。以《小石潭记》为例,先弄清它是一篇游记,是作者游览了一处美景—小石潭后,记录了那里的景致,抒发了自己的感受。把握了這些,能让学生在背诵中有的放矢,找到头绪。
  第二,扫障碍。
  让学生给生字、难字注音,以便扫清朗读时的障碍。如果在朗读过程中,把这疑难字词含混、磕巴地读过去,就会给后面的背诵留下“硬伤”。
  另外,重复是学习之母,这是心理学原理与实践早已证实了的。因此,反复诵读不失为最简单、最有效的文言文背诵妙法之一。
  当然,这样还不够。在遇到难句时,最好能读三遍,为的是将其读顺、读熟。如《小石潭记》第一句“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可以将“隔篁竹,如鸣佩环,水尤清洌”重复诵读三遍,以加深印象。
  第三,加速度训练。
  在已经没有任何障碍影响你诵读的时候,那就准备挑战一个你完全有能力做好的事
  情—背诵文言文。要让学生明确目的、抖足精神,下定“必须背会”的决心,切忌心里畏惧,漫不经心。在背诵时,注意力要高度集中,使文字信息迅速输入大脑,以便产生强烈的印象,提高背诵效率。千万不能抱着背不会也无关紧要的态度,因为 “没有记忆的意图,就不易有清晰的记忆”。
  在背诵时,可以化整为零,即把文章按自然段分成各个部分来对待。如此,你每次所要专心面对的只是一个小的部分。先慢读,要求字字清楚。宋代朱熹说:“读之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当然不是慢得没有节奏,而是既要注意句读,也要注意句中的停顿。接着是快读训练,先快(比平常朗读的速度快一点),再较快,再很快,快到字字听得清,节奏又分明。这时,为了考查学生诵读的效果,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可以进行组与组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竞赛,对读得好、读得快、读得清晰的学生或组进行奖励。在这个环节,慢是为快做准备,慢要慢得不拖,快要快得不急。在此基础上,可以让学生跟着老师指定的节奏或快或慢地朗读课文,这时学生的注意力也会格外集中,读得有趣且能熟读成诵了。当然,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读出不同的感觉。这样既调动了学生背诵古文的积极性,又发掘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潜力,最终高效率地实现背诵目标。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背诵文言文的重要性,并教给学生有效的方法,逐渐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学生就不会再对背诵产生畏惧心理,反而会自觉地排除外界和心理因素的干扰,集中注意力,积极快乐地背诵文言文,并享受背诵带来的成就感!当学生大声背诵、摇头晃脑、扬手跺脚时,教师也会被他们这种投入的状态所打动,不禁感慨背诵的魅力不仅在于增强语感、提升语文素养,还能畅快意气,挥洒胸中的热情,激起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其他文献
写作教学状况不尽如人意,学生对写作缺乏兴趣是一大原因,学校没有系统的写作课程也是一大原因。教师在摸索中前行,缺乏约定俗成的写作课堂架构。写作课不像阅读课那样可以按照教学计划执行,因此总是被一些教师边缘化。笔者深入课堂,发现要提高写作教学的效率,就要有一套有序的课堂教学架构,本文从写作活动主题的确定、单元群文阅读的构建、写作学习任务单的制定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以期对写作课堂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 
高中语文学科的阅读,有区别于学习其他知识的独特之处。其一,阅读更加强调理性与感性的统一、感觉和理解的结合。对于阅读者来说,阅读不同文本能够使自身的认知能力得到提升,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人文教育。其二,阅读本身是一种非常具有个性化的活动,阅读者在把握文本广度和深度时,势必会受到自身生活阅历及知识修养的影响,知识修养越高、生活阅历越丰富,就越容易接近作者的真实想法。其三,虽然阅读感受可能接近作者的创作
天地沉默,却有大美,一山一川,皆有灵性。正如《前赤壁赋》中所言:“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格物致知,自然给予我们无穷的精神馈赠。而我们每个人在观看自然景物的同时,都会带着个人的感情色彩。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草木有情,实则人有情。正是这情意悠悠,让自然万物从古时文人的笔下走到现在,绵延无绝。  言为心声,然而当抽象的感情难
一次公开课,听同事教授《中国建筑的特征》一课。对于这样一篇介绍建筑的科普小论文,一般难以上得生动出彩。但这节课无疑是成功的,能通过多媒体展示的图片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中国建筑的构造及特征。不求面面俱到,但对教学的详略裁剪恰到好处。能于学生迷惑处,作铺张式教学,而一些建筑术语,又辅以点染式探讨。其中,提到了“女儿墙”这一建筑术语,以前听过几次关于此课的教学,教师都一带而过,有的根本没有提及。但这节
一直以来,我就认为“三”是一个奇妙的数字。三阳开泰,三顾茅庐得到忠志之士……就连数学中也是三角形最稳定,更别说小说、议论文等文体也经常说到三要素。三是如此神秘,又是如此神奇,能不能把“三”也运用到我的课堂教学中呢?如何让学生爱上课,给予他们新鲜感,同时又让他们体谅老师上课的不易呢?一个念头在我的脑海中闪现——对了,就让三位同学来合作讲授简单的课文。  这个想法一出现,我就莫名的激动。可是新的问题来
五千年的文明孕育了古老的中华文化,在华夏子孙的代代传承与发展中,中华文化逐渐凝结成了与“西学”相对的“国学”。中华之星国学大赛倡导莘莘学子学习国学,继承并弘扬国学,是功在千秋、利于子孙万代的活动。因此,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我也大力支持学生参赛,携学生与国学同行,感受其中无穷的乐趣。  中华之星国学大赛已经开展了三届,除了第一届我们不了解赛事,没有参赛外,第二届和第三届我校都参赛了,而且参赛人数一
[摘 要:现如今我国传统文化教育越来越受重视,已经被正式纳入日常教学任务中。幼儿园教育是我国的基础教育,对我国教育事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传统文化教育需从“娃娃抓起”,一点点渗入到日常学习和生活当中,使我国传统文化传承不熄。文中从传统文化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就如何在幼儿日常活动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展开论述,期望可以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有所帮助。  关键词:幼儿日常活动;传统文化;渗透教育]  随着社
作文的审题和立意是高考作文教学的重难点。不同形式、不同特点的作文题在审题方法、立意角度上各有不同。面对多种类型的作文题,不少学生在审题构思上往往不得要领。  为了保障考试的公平性和科学性,高考作文必然要在题目上有所限定。也就是说,命题人总会要求学生围绕某个话题、议题或者现象展开写作,而构成这些话题、议题或者现象的核心要素则是需要考生辨析的“概念”。以北京高考为例,2017年“说纽带”中的“纽带”,
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作为教师,需要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在口语交际的环节,明确要求学生在课堂内外讨论问题,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做到有中心、有条理、有根据,能让他人听出讨论的焦点,并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而在这一过程中,如果运用有效的教学评价,则能促进阅读教学的优化,增强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  一、对教学评价的认
读书,大量读书是培养良好语文素养的唯一正道。阅读如此重要,但遗憾的是,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存在巨大的问题:一是受应试教育干扰,学生阅读量少,大部分学生除了课文,基本上什么都不读,读整本书的更是凤毛麟角,原因主要是学生没有时间阅读。二是阅读材料类型单一,课本选的文章以散文居多,而且篇幅较短,所以即使毕业后有时间、有机会,大多数人仍然不阅读,因为学校既没有培养他们对阅读的兴趣,也没有使他们具备正确阅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