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初中物理第一课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fg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初中物理第一课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开始, 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关系到以后对物理的学习, 本文通过小学科学和初中物理的比较,以及物理现象和物理实验的关系,探究如何使学生了解物理学研究的对象和学习物理的方法,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关键词: 物理第一课 学习物理的兴趣 学习物理的方法
  
  所谓“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物理的第一节课是非常重要的。这节课开得好,可以引起学生对物理浓厚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起来就不会觉得单调枯燥,甚至越是碰到想不出的问题,就越是想办法来解决。这节课开头开得好,可以让学生知道物理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生活离不开物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与物理息息相关,从而让学生觉得学习物理是非常有趣和有用的,必须学好物理。
  一、初中物理——部分的常识高于知识
  在小学科学里,学生对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常识已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如何解释其中的来龙去脉来更好地应用,就必须要更加专门深入地去探究其所涉及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学生也就从原有的常识提升到物理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引入物理,让学生觉得物理就在生活中,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学生一开始都会带有疑问:物理是学什么的?学物理有什么用呢?所以第一节课,我往往会让学生观察一下教室里的电器,如电灯、电扇、投影仪等,问:电扇的主要部件是什么?(马达)是的,在物理里它叫电动机,你见过它的原形吗?(见过,小时候玩四驱车时拆过)对了,同学们观察真细心,它的工作原理,我们将在初二下学期学到;家里还有用到马达的电器吗?(有,电脑主机、抽油烟机、排气扇、空调、电衣车……)如果没有马达的发明,我们今天就无法享受如此优越的生活了,现代的生活离不开物理了,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一部分,也是今后学习其他自然科学的基础。
  二、物理常识和物理实验的关系
  学生在平时的生活过程中已积累了不少的生活经验,大部分经过仔细观察的生活现象和经过推敲的生活经验是有助于学习的,但是有一些学生在生活中不常遇见的现象只是经过学生理所当然的推测往往成为学生学习的障碍。因此,物理实验可以再现一些我们生活中不常遇见的现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演示实验显得尤其重要。
  在演示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多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让学生的思维得到锤炼,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好奇心。不要因为时间的匆忙,而走马观花,草草演示,只为了完成课时任务。如在演示《序言》的第一个实验时,先把水烧开,移走酒精灯,盖上瓶塞,倒过来,然后问:如果往烧瓶浇冷水,会出现什么现象呢?学生的讨论顿时像炸开的锅,有的同学认为瓶子会爆开;有的同学认为瓶子遇上冷水会发出“吱”的声音;有的同学认为会冒出许多烟;有的同学会认为瓶塞会掉下来;甚至有的同学把书竖起来,挡在胸前,只露出两只大眼睛……我也装出害怕的样子,往烧瓶上浇冷水,同学们紧张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发出惊奇的声音:水怎么又开了?通过同学们的讨论和思考,此次实验现象打破了学生原有的思维定势,给同学们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也强烈地激发了学生对物理的好奇心。
  三、物理学研究的对象——力、热、声、光、电
  新课标小学科学的内容标准包括: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新课标初中物理的内容标准包括:科学探究、科学内容,而科学内容包括了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三大主题,具体的研究对象是力、热、声、光、电。由于学生在小学已经对科学有一定的学习和了解,所以在初中再接触物理时,既熟悉又陌生,似曾相识,却又不明其中的原由,因此演示实验结束后,不要急于要求学生解释这种现象,理解它的原理。因为学生以现有的知识还不能听明白,反而让他们觉得学习物理怎么那么难,根本没办法理解。倒不如告诉他,这个问题我们可通过学习哪方面知识时解决,也为以后的学习埋下伏笔。如《序言》的第一个实验的演示完后,不能急于告诉他们为什么水又能重新沸腾,因为他们还没有学到“液体的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使学生大致了解物理研究力、热、声、光、电现象就行了。
  四、学习物理的方法
  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是求知的起始,意味学生正在步入自主性学习的轨道。所以教师在和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时,着重于引导学生自己提出和发现有价值的问题,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主动地探索科学的真谛。例如,在演示完《序言》的第一个实验后,我顺势问:在这个实验现象中,你有哪些疑问?学生很快就能找到他想知道的问题,甚至尝试去解释它。
  引导学生学习物理时不要死记硬背知识点,而是多去观察,多去亲身体验,很多答案在生活中就能找到。如,吃冰棍时,“烟”是往上冒还是往下冒?车加速或减速时,你会有什么感受?放大镜什么时候都是放大物体的吗?……这些问题只要在平常的生活中细心观察,就会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通过对物理第一课的学习,同学们对物理产生了浓厚兴趣,同时也对学好物理树立了信心。其中有位同学在周记中写到:“物理真是太有趣了,特别是老师演示的漏斗吹乒乓球,本以为只有吸气才能使乒乓球不掉下来,没想到吹气也能使乒乓球不掉下来。我喜欢物理,我有信心能学好它!”
  总之,物理这门学科与生活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如果我们能在第一节课让学生觉得生活离不开物理,物理无时不刻都存在我们的生活中,让学生喜欢物理,对物理学习有信心,同时大致了解物理研究力、热、声、光、电现象和基本学习方法,就达到了物理第一课的目的。
其他文献
当前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已成为这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思想政治课教学如何贯彻这一精神,如何变“他主学习”为“自主学习”,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呢?本文拟从问题和情境入手,探讨如何通过优化问题和情境设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一、问题的提出  1.来自实践的困惑:我们的课堂
一  时事教育是思想政治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时事课对学生进行时事政策教育是一条不可或缺的途径。但是,我在教学中有这样的体会:如果能在日常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贯穿时事政治教学,将时事教育寓于思想政治课教学,或者能在活动、课余时间进行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这不是时事政策教育更为科学的途径吗?  1.当前教育改革方向是素质教育,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灵活地渗透时事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在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教育理念,一语道出了教育教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在各种情景中都能适应的教条,而是处于不断的发展中,并在不同的情景中需要被重新建构。这一建构过程也是真实生活的应用过程。目前,初中思品新教材就是在这种新理念的指导下,以生活为主题,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所设计编排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重视教材的范例价值的同时,还要结合学
和谐,是全世界人民共同的理想追求。实现和谐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旋律,更是新课程改革中所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那么怎样努力让历史课堂成为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殿堂,使受教育者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得到全面发展。  一、培育融洽、愉悦的氛围,为和谐发展奠定基础  “亲其师,信其道”,融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前提,更是实现和谐发展的基础。历史课堂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进而使学生学会辩证地观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在现代高中教育中,由于地理教学侧重于解决地理事物的规律及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倡导通过探究地理规律的形成原因来为人类提供对策服务,因此学好高中地理已成为完善和提高学生的自身学习素质的重要手段。但受区域教育资源和教学条件的限制,目前部分地方,特别是农村高中的地理教学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究其原因,我认为除了学生的主观因素以外,一些学校以
目的: 探讨内蒙古地区痔疮患者与正常人的饮食结构特点,为本地区痔疮防治工作提供科学数据。 方法: 通过调查肛肠科门诊就诊的痔疮患者的饮食结构特点,分析饮食习惯与运
摘 要: 地理新课程标准最基本的理念是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本文主要阐述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新课程理念,构建“生活化”地理课堂,让生活走进地理教学,用地理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关键词: 地理教学 回归生活 生活化    地理学是研究人类生活的地理环境及人类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可以说地理学科原本就根植于生活,是由“生活世界”提炼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