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法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青苹果·教育科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80ak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历史教学;《北方民族大融合》;讲述
  讲述法——顾名思义,指的是课堂中教师运用言语讲授来传授历史知识,学生则用接受的方式进行学习。有人认为这是一种满堂灌、是一种使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法,已经过时了。我以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它,用发展的思维运用它,不仅能发挥它原有的作用,而且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比如,我在日常教学中,将讲述法与其他方法相结合就取得过明显的效果:
  1 图文相衬的讲述
  如在教学《北方民族大融合》这一课中,会遇到“民族融合”这一概念的理解问题,是本课的难点。这是一个比较抽象有超出初中生理解范畴的概念,但它对这一课的而理解和掌握又至关重要。面对这样的问题,“讲述”是必不可少的,但如果只是将概念文字读一遍,学生是不会理解和掌握的,更别说兴趣了。我采取了以下的步骤:
  在第一部分“统一奠基础”学习完后,出示以下图片信息(如下图),在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后进行讲述。
  以上史实的讲述是师生共同发现问题、共同探讨问题的过程,师生的认知达到了共鸣,然后再讲述“民族融合”的概念并配以图文说明(如下图),就达到浅入深出的效果,使具象到抽象有一个易接受的合理的过程,也使讲述使学生易接受。正如我们参观博物馆时,讲解员的讲述配以我们看到的景象会加深我们的印象,课堂教学亦是如此。
  有了良好地开端和进展,接着在我给同学们讲述如何促进民族融合,讲述孝文帝的故事时,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师生互动和谐。
  由此可见,讲述法,背景的铺垫很重要。
  2 影音并茂的讲述
  如在教学“林则徐虎门销烟”片段中,会遇到“鸦片的危害”、“销烟的方法”等专业问题,这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在这里的讲述不仅要让学生从字面认识到鸦片的危害,更要产生一种心灵的震慑作用,使其更深刻的意识到毒品的可怕,从而起到远离毒品教育作用。同时,关于鸦片的销毁问题涉及到理化知识,更是讲述的死点,平白的直述是艰涩又乏味难懂的。因此我还是采取了以讲述为主的附加综合法:
  (1)配以“吸食鸦片的人”、“清廷白银流失数字”、“中国吸食鸦片的人数”等图片及数字,教师进行讲述,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接受鸦片对个人、对国家、对民族多带来的危害,进而理解销烟的必要性,和激发学生的爱国强民的精神。
  (2)关于“销烟”,先播放《鸦片战争》销烟片段,看到一箱箱鸦片推入石灰水中冲入大海,场面恢宏、气势磅礴,让学生感受到当时的气氛,教师加以讲述销烟的专业知识。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下,了解和掌握了课外知识,也感受到了林则徐这个民族英雄的个人魅力,此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他们更容易产生共鸣。由此可见,讲述法,氛围的营造很重要。
  3 师生互补的讲述
  在学习《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一课,“了解宋代的社会生活”是本课的一个重点。首先,我采用了小组竞争讲述的方法,让同学们分别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进行了预习讲述;其次,又按小组从四方面对比今天的变化进行讲述;最后,在同学们已经对宋代的社会风貌有了初步的印象是,我拿出了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要求他们分别从图中找出自己小组讲述的内容。同学们热情四射。在热烈的气氛中,学生轻松的掌握了这一课的知识。在课堂小结的总结中,我仍然是让学生进行讲述,使他们对知识有了进一步的概括。由此可见,讲述法,人员的热情互动很重要。
  4 在教学实践中我也出现过错失良机的讲述
  在学习《秦王扫六合》一课时,我精心设计了导课和问题,可是由于开课时间及个人情绪的调动问题,使我失去了与学生产生共鸣的最佳时机。因此接下来的我的讲述,学生们反映缓慢,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一堂课在沉闷中度过,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这次失败使我反思了良久。由此可见,讲述法,师生的配合情绪很重要。
  实践表明,在一堂课中合理、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取长补短,达到教学的最佳组合,往往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将讲述法放在一个大的课堂環境中运用,而不是孤立使用;使其发展的运用,而不是僵化的运用。我想我们也可以得出一个宏观意义上的讲述法的概念。
  总之,无论是被动接受学习的讲述法,还是发现发展的讲述法,都各有所长,也各有局限。教学方法的选择取决于教学内容、教师特点、学生学情及教学环境等等各种因素。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构成教学的最佳组合,才能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第二实验学校)
其他文献
【关键词】小学学困生;德育教育;缺失;策略  小学学困生教育,是使许多教育者头痛的工作,而面向广大学生,努力开展学困生转化工作,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学困生得到有效转化,是素质教育得以实施的体现,也是教育改造人这项功能的具体显示。学困生被转化的过程,展现了教育实践的不断深化,教育工作者的自我提高、升华,也体现了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感及教育艺术。  1 学困生的划定  学困生,指的是在学习上存
期刊
【关键词】数学语言;口头表达;以学定教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语言是智力发展的促进者。  数学学习的过程基本上是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而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工具。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数学语言正处在起步阶段,教师必须加强“说”的训练,以达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  以学定教就是依据学情确定教学的起点、方法和策略。这里的学情包括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课前的预习程度,对新知的情绪状态等学习主体的基本
期刊
【关键词】画板汇形;几何直观;策略思考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总会发现部分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缺乏数学思考。不少学生通过六年的数学学习,学到的知识却很少,不会分析问题,不会数学的思考,当然思维也得不到充分的发展。因此,当他们跨进初中的门槛后,普遍感到思维跟不上。这些都是数学思想方法缺乏的表现,几何直观是新版课标提出的十大核心之一,其各项研究仍然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理论成果和实际操作较为缺乏,仍有许多问题未
期刊
【关键词】小班;分享;培养  分享是幼儿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亲社会行为的表现方式之一,指将自己喜欢的物品、美好的情感体验以及劳动成果与他人分享,它是幼儿个体亲近群体,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一种较高层次的行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要愿意与人交往,礼貌、大方,对人友好,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加强师生之间、同伴之间的交往,培养幼儿对人亲近、友爱的态度,教给必要的交往技能,学会和
期刊
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述  1.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  就其概念而言,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是指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被人类一直继承延续的传统文化形式。从其概念可以看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包括人文艺术、传统工艺技能等,这些都是历史文明遗留下来的精神财富,对人类历史的发展和进步有着重要意义。例如,传统戏曲、民族服饰、民俗礼仪、传统节日、传统食物、传统手工艺术等。从其内涵来看,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动态的
期刊
【关键词】D.H.劳伦斯;性伦理观;道德  D.H. 劳伦斯作为一位多产的作家,他的主要成就在于小说,在他短暂的44年生涯之中,一共创作出了12部小说。从20世纪开始,伴随着物质文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对工业革命和非理性主义的否定愈演愈烈。然而劳伦斯的作品主要关注在这些领域注定了他会陷入世人的指责与不解之中。然而对于今后研究劳伦斯的学者而言,从他的第一部著名小说《白孔雀》到他的封笔之作《查泰莱夫人的
期刊
作为普通高完中,面对地震灾后异地重建和生源质量普遍低下的客观事实,四川省东汽八一中学大胆地提出“寻求合适的教育”教育理念,以“突出‘两类’教育,建设特色高中”为办学思想,以“教学生做人、教学生学习、助学生成功”为办学目标,对素质教育进行了有力的探索,“军、科、体、艺”特色鲜明,学生转化率连创新高,教育教学业绩凸显,连续五年获得德阳市“普通高中教学质量一等奖”、三年获得“高考特别奖”,社会美誉度急剧
期刊
【关键词】集体意识;合唱艺术;培养;演唱形式;集体劳动  合唱是一种古老而历史悠久的艺术形式,是声乐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之一,起源于欧洲,来自民众,合唱是集语言、音乐、演唱为一体的综合艺术,有着其独特的优越性,能够最直接地表达音乐作品中的思想情感,激发听众的情感共鸣。从音色、音准、节奏、声部、情绪、表演上无不要求参加合唱训练的人具有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1 合唱是集体意识的体现  合唱这一形式代
期刊
【关键词】大科技时代;科学技术;伦理道德;探讨  大科技时代背景下,科学技术已经深入到日常生活以及包括人们的道德生活的中去,严重影响了人们的伦理观念和道德规范,尤其是科学技术本身也渗透着伦理道德理论和道德意义。从某种意义来讲,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是存在紧密相连的关系,需要相关人员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以便于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  1 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概述  虽然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不属于同一个领域,但
期刊
识字是读写的基础,小学生识字太少,必然会拖阅读、写话、习作的后腿。研究表明:小学生手部的肌肉还不够发达,写字缓慢而又吃力。因此,我们说儿童识字负担重,其时只是重在“写”上,让儿童多识少写就会轻松得多。怎样做到既增加小学生的识字量,又不致于增加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呢?我进行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尝试。  1 创设情景,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汉字  一年级是学生成长的起点,初次接触到语文课本,他们会产生新鲜感,产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