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史记》中时间副词的运用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3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语表示时间有别于英语的时态概念,一般使用时间副词。时间副词表示动作变化发生的时间以及与动作变化有关的时间状态,在句中一般处于主语之后谓语之前,有时亦位于句首。《史记》中的时间副词,可以概括为两大类,其中一类为表示动作变化发生的时间副词,另一类为表示动作变化有关时间状态的时间副词。
  一、表示动作变化发生的时间副词
  表示动作发生时间的副词,亦被定义为时制副词。该类时间副词主要修饰动作发生的时间,可以概括为动作发生在过去、现在和将来三种情况。
  1.表示动作发生在过去的时间副词
  此类时间副词的代表词语有:“尝”“曾”“既”“已”“既已”等,翻译为现代汉语通常为:“曾经……”“已经……”“……以后”或者“已……”,表示动作已经发生或者完成。
  如在《商君列传第八》一文中记录司马迁对商君的评价:“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累。”其中的时间副词“尝”字就表示曾经的意思,表示司马迁读“开塞耕战书”的动作“读”发生于过去。
  2.表示动作发生进行中的时间副词
  此类时间副词的代表词语有:“适”“会”“方”等,翻译为现代汉语通常为:“正……”“正在……”“恰好……”等,表示动作正在发生。
  如在《李斯列传第二十七》一文中,司马迁记录李斯从楚国进入秦国的情景:“至秦,会庄襄王卒,李斯乃求为秦相文信侯吕不韦舍人。”其中的时间副词“会”字就表示恰好的意思,表示李斯进入秦国时庄襄王的去世恰好发生。
  3.表示动作发生在未来的时间副词
  此类时间副词的代表词语有:“将”“方将”“且”“方且”等,翻译为现代汉语通常为:即将、将、将要、以后、快要、将来等,表示动作尚未发生而将要发生。
  如在《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中,司马迁记录韩信被杀之时的情景:“信方斩,曰:‘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其中的时间副词“方”字就表示“将”的意思,表示韩信被斩头的动作尚未发生而将要发生。
  二、表示动作变化时间状态的时间副词
  用时间副词表示动作变化有关时间状态的副词,亦被定义为时体副词。该类时间副词主要表示动作变化频率、动作发生长短、动作发生迅速、动作终始、动作行为不久,等等。
  1.表示动作发生频率的时间副词
  此类时间副词的代表词语有:“常(尝)”“辄”“每”“屡”“数”“往往”“间”“时”“又”“复”“更”等,翻译为现代汉语通常为:常常、经常、往往、总是、每次、屡次、多次、再次、再、又等,表示动作多次发生,甚至重复发生,也有表示不定时发生。
  如在《郦生陆贾列传第三十七》一文中,司马迁记录草根皇帝刘邦不尊重读书人时的情景:“沛公不好儒,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解其冠,溲溺其中。”其中的时间副词“辄”字就表示常常、总是的意思,表示刘邦对读书人的轻蔑不止一次,“解”的动作发生过多次。再如《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一文中司马迁记录刘邦与韩信对话的情景:“王曰:‘丞相数言将军,将军何以教寡人计策?’”其中的时间副词“数”字表示多次的意思,指出萧何多次在刘邦面前夸韩信统军领兵的技能。
  2.表示动作发生长短的时间副词
  此类时间副词又可分为持续时间较长或短暂两类,表示持续时间较长的词语主要有:“素”“雅”“终”“尚”“犹”等,翻译为现代汉语通常为:向来、一向、始终、依然、仍然等。表示持续时间短暂的词语主要有:“聊”“且”等,翻译为现代汉语通常为姑且、暂时、暂且等。
  如《孙子吴起列传第五》一文中,司马迁记录吴起在楚国的境遇:“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其中的时间副词“素”字就表示动作“闻”持续时间较长,说明吴起的能力已经较长时间得到大众的认可,楚悼王对吴起的关注也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在《韩长孺列传第四十八》一文中,司马迁记录韩安国的才能:“即上书言方田作时,请且罢军屯。”其中的时间副词“且”字就表示动作“罢”持续时间短暂。
  3.表示动作发生迅速的时间副词
  此类时间副词的代表词语有:“即”“辄”“旋”“随”“随手”“立”“趣”“蘧”等,翻译为现代汉语通常为:立即、赶紧、急忙、马上、立刻、随即、不久等,表示动作短时间内很快发生。
  如在《孟尝君列传第十五》一文中,司马迁记录孟尝君紧急出行的情景:“孟尝君得出,即驰去,更封传,变名姓以出关。”其中的时间副词“即”字就表示立刻马上的意思,表示“驰”动作的紧急情况。再如《张丞相列传第三十六》一文中,司马迁记录刘邦任命的荥阳守将周苛的言行:“苛骂曰:‘若趣降汉王!不然,今为虏也。’”其中的时间副词“趣”字亦表示立刻、马上的意思,表示“降”的动作状态。该时间副词将人物周苛的形象刻画得饱满而生动,面对敌人时高昂的士气跃然纸上。
  4.表示动作发生终始的时间副词
  此类时间副词的代表词语有:“遂”“竟”“卒”“始”“终”“竟”等,翻译为现代汉语通常为:终于、最终、最后、结果、开始、最初等,表示动作的最后结果或最终结局,亦或动作刚刚开始或初步开始。
  如在《匈奴列传第五十》一文中,司马迁记录秦襄王跻身诸侯行列时的情景:“秦襄王伐戎至岐,始列为诸侯。”其中的时间副词“始”是表示动作开始的状态,表示秦国的状态从这时开始发生了变化。在《乐毅列传第二十》一文中,司马迁记录乐毅后人:“乐閒、乐乘怨燕不听其计,二人卒留赵。”其中的时间副词“卒”表示动作的最终状态。
  5.表示动作行为不久的时间副词
  此类时间副词主要代表词语有:“已而”“既而”等,翻译为现代汉语通常为:不久、随后、过了一会儿等,表示动作在前述事情发生不久后即出现。
  如在《管晏列传第二》一文中,司马迁记录晏子车夫与其夫人的故事:“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其中的时间副词“既而”一词就表示动作中前一行为后不久的意思。同样,在《孟子荀卿列传第十四》中,司马迁记录荀子弟子李斯入秦国前的故事情景:“春申君死而荀卿废,因家兰陵。李斯尝为弟子,已而相秦。”其中的时间副词“已而”表示“相”动作的状态为“荀卿废”之后不久发生的。
  《史记》集中反映了我国秦汉时期语言的基本特征,语言词汇丰富且有代表性。有关时间副词的妙用,充分展示了汉语言的变化多样与科学精准,丰富了汉语言体系。仅从时间副词这一角度就可见《史记》被誉为“无韵之离骚”毫不夸张,也可看出《史记》在中国汉语史中极其重要的地位。
其他文献
文章总结了我国管理咨询业的发展历程,阐述了我国管理咨询业与西方管理咨询业的差距,只有努力提升自身实力,塑造品牌,才能走出适合本土管理咨询企业的发展道路。中国管理咨询行业
课堂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活动要实现、达到的预期效果、任务标准,是课程标准要求的课程培养目标的具体化,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内容、方式、方法等的选择。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设置出现了许多不良现象,笼统、偏执、死板、淡化,甚至没有具体的课堂教学目标等等,这些都不利于增强语文课堂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我们的课堂教学最终是要实现学生的成长,尤其是对高中生来说,他们已经有了一
小说阅读是高中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学生认知,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但结合学生的阅读情况来看,他们多喜欢看情节,而对于人物描写方法、环境描写的作用、主题等不会深入分析。从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来看,教师讲授较多,学生的阅读体会较少。对此,笔者结合多年小说阅读教学实践,对小说阅读有效模式的构建提出一些自己的设想。  一、以学生为主体,提倡自主阅读  小说阅读,关键是要让学生获得理解和体验。
摘要:为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实现可持续发展,最小量润滑技术MQL(Minimum Quantity Lubrication)应运而生。文章探讨了MQL的作用原理和MQL的特点,分析了MQL的应用效果,指出了MQL是21世纪高新技术发展趋势之一。  关键词:MQL技术;最小量润滑;高新技术  中图分类号:TG1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09)21-0005-02    在传
随着我国建筑的发展,我国的水泥工业也得以推动。水泥行业的特点决定了其开关量逻辑控制的主导地位,同时模拟量的处理多为简单的显示和给定,控制回路基本上也多为并不复杂的
在高中作文教学中,教师会面临诸多的难点,学生学习情绪问题、写作技巧问题都会成为制约作文教学成效提升的瓶颈。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工作中应紧扣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实施重点突破,促进作文教学有效开展。  一、疏导畏难情绪  许多高中生在作文训练中存在着畏难情绪,这样的消极情感并非一朝一日形成的,究其原因,与自身作文写作能力不够、缺乏技巧等因素有关。不解除学生的负面心理,作文教学的有效开展必将受到极大的影响
随着档案事业的发展,档案管理工作发生了显著变化,对从事档案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档案管理队伍,是强化档案管理的关键。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是实
作文教学一直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在日常教学中,运用有效的教学模式,开展作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不仅可以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而且可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的效果一直不理想,很多语文教师不主动写范文,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又没有深入地进行讲解,导致很多学生在写作时无话可说、无从下手。而近年来,伴随着素质教育的改革,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一篇名为《注重题型设计,强化
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对任课教师的授课过程和教学质量起到监督、考核的作用,也需要大量的计算汇总数据。如果靠手工计算,将耗去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也很难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
作为一线语文教师,常常听到学生抱怨“腹无诗书,胸无点墨”,抱怨高中生活过于紧张,没有时间做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自然无从谈起。而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面对教材,学生又提不起兴趣,认为课本都是枯燥乏味的,姑且学之而已。长此以往,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便会越来越差,语文课堂最终也只剩下了躯壳。其实,在我们的教材中就有许多好素材,如果能加以整合和运用,不仅可以深化我们对文本的理解和认识,而且可以就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