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gl_futu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现代学徒制人在部分高职院校已经试点,并取得一定成绩,但总体成效不够显著,存在各方面的困难和许多的问题。要在借鉴国外学徒制的基础上,探索高职教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必须理清政府、学校和企业三者之间的关系,明确职責,互利合作,成功形成一种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现代学徒制 高职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
  一、现行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问题
  (一)形式多于内容。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不同于教学模式,不能与理念相混淆,也不能改变改革的力度,单一地解决问题的办法,不能说是建立一个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模式”是一种理论,是直观的,但它的过程是可行的、可操作的。高等职业教育现有的培养模式,既可以解决“标本与治”的问题,又可以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市场导向不明。
  人才培养模式是思考“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么培养人”的问题的,那么首先应该明确到底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不考虑市场研究人才培养模式相当于闭门造车,不以问题为导向,一味地强调如何培养,考究模式,即使有所创新,培养出来的也与社会和市场不和谐,不能满足市场和社会的需要。如此不仅会浪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而且会阻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
  (三)忽视职业素养培养。
  纵观我国现行的各种高职教育模式,无论是“能力本位”,还是“学科本位”,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对复合式人才职业修养、综合素质、职业道德和思想教育等内在精神的培养与关注问题,人才培养不能矫枉过正,更不能偏离教育的基本宗旨。在人才培养模式中,如果没有关于职业素养的体现,培养出来的人才也是种缺憾[1]。
  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
  (一)多方签订合同,明确责权利。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在校生、合作企业和培养学校三方都要签订合同,共同完成教育培训的相关任务。合同内容应包括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目标,还应包括在任务完成过程中,三方的各自责、权、利,必须明确在人才培养及合作过程中,三方必须遵守的约定,履行规定的职责,行使合理的权利,享受相应的利益[2]。
  (二)建立师徒关系,创新育人方式。
  通过师傅的“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技能和理论知识,让他们掌握和运用最新科学技术。但这远远不够,也不是要达到教育的根本目的——“育人”。学生应该知道如何把握原则、处理各种社会问题、坚持自己的职业操守、树立正确的职业观,这些都不是书本就可以解决的问题,是需要有多年的经验的大师告诉自己和周围的一些真实案例启发“学徒”,并通过自己的言行为“学徒们”设置生动的例子,相信这比任何言语都更有说服力。将素质教育纳入职业培训,培养具有显著特征的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的“立体式”技能人才是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模式。
  (三)政府大力支持,校企深度合作。
  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和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作为一个整体,从培训计划的制订,到开展教学过程,最终完成教育评价,充分合作,实现双方满意的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的目的是培养具有较强综合素质的创新型和技能型人才,尤其是高职人才培养的素质和质量。在其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现代学徒模式以“合作教育、合作办学、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步伐可以走得更快一些[3][1]。
  三、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据悉,众多欧美国家已经形成相对完善的现代学徒制培训机制,对于职业教育来说,可以在借鉴他们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探索出适合国内发展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因此,要紧密联系国内实际情况,突破现实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困境,以示范院校探索为基础,依赖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摸索和寻找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框架。
  (一)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框架。
  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应该遵循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结构,并贯彻现代学徒制模式的主要思想和教育特色,考虑将劳动制度与教育制度有机结合,并在政府、企业、学校和社会四个平台的支持和合作上构建起来。基于现代学徒制的理论基础,参考国外现代学徒制模式和国内职业教育其他人才培养模式的形式,尝试构建中国特色高职教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框架图如下:
  从图可见,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由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方式和质量评价四个基本部分组成,其中每个部分又涵盖一些实践体系。体系将培养目标和精神理念灌输到培养内容之中,通过企业和学校作为载体将其教授和传授给主体(学生或学徒),然后学生作为主要的教育和培训结果接受综合评价,获得三种类别的证书,最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二)现代学徒制模式的培养内容。
  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培养内容主要通过课程体系和文化熏陶实现,其中课程体系的建设在人才培养模式中显得比较突出。实际上,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要求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相互结合,交叉进行,其中实践课程技能训练占据重要地位。通常来说,实践实习课程应该占总课程的一半以上,才能保证学员有足够的时间听从师父的指导,在“做”中学得到更多技能,培养专业化的职业素养。文化熏陶主要是依赖企业的现实管理、文化渗透、制度保障等方面完成和实现的[4]。
  (三)现代学徒制模式的培养目标。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培养目标是“具有必要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技能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这里有几点需要注意:“必要理论知识”、“较强实践技能”、“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从这几个关键词可以体会到,高职教育的现代学徒制培养过程中,理论基础够用原则,专业技能必须强,能满足现代行业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在现代学徒制的培养模式中,必须体现高素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为制造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四、构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
  (一)育人本质的回归。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除了以上具體问题需要解决之外,还要直面当前高等职业教育的实际现状,在人才培养模式中应该体现理念的回归与重构。对于高职教育来说,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注重的是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关注的是学生(学员)的专业技能,追求的是学员的综合素质。以学生的发展和自我实现为教育宗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才能被赋予活的灵魂,其改革与运行才具有真正的现实意义。职业教育固然有社会性、生产性、职业性、适应性、中介性和产业性,但最根本的还是“育人性”。脱离这样的灵魂精髓和中心思想,任何先进的模式都无法实现,也没有实现的价值[5][1]。
  (二)政府扶持的保障。
  在政府宏观调控下的市场经济体制的我国,随着用人单位与学校之间的通力合作,政府仍然是主导地位,主要体现在相关政策的出台。不管是基于教育制度探讨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还是基于劳动制度的基础上分析培训和学徒制度,都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因为任何一个方面的改革,都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保护,更不要说二者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三)合作单位的支持。
  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特别重视企业培训模块,并在观念上作为主导因素。如果学员没有接受训练,或是肤浅的,那么这个模式本身就失去意义。从模型的基本框架可以看出,在雇主的立场非常重要。所以高职院校可以和用人单位进行教学资源共享,协助学员的培训和资格考试,和企业建立成人教育合作,或者是咨询类服务,或者进行产品技术研发,等等。这样,企业在合作中获得利益,自然会建立长期合作,并全力支持合作。
  五、结语
  我国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的试点与探索工作才刚刚起步,为实现现代学徒制的全面展开,政府部门应该尽快制定一系列积极有效的帮扶政策,高职院校必须努力提升服务企业的能力,企业应当主动承担起职业教育的社会责任,最终实现政府、学校和企业三方共同努力,明确责任,履行权力,享受利益,才能构建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鲁婉玉.高职教育中“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辽宁:大连大学,2011.
  [2]王川.论学徒制职业教育的产生与发展.职教史话,2008,5(9):60-64.
  [3]胡秀锦.“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11(3):97-103.
  [4]刘涛.“学徒制”的现代价值及其实现之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1.
  [5]王婷婷.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试点的困境及对策探析[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113-116.
  基金项目:
  本论文为2014年度常州科教城院校科研基金项目《高职教育中“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K2014329)阶段性成果之一;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课题《高职院校“技能培训·技术服务·创业教育”一体化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项目编号:D/2013/03/110)阶段成果之一。
其他文献
教学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学习与发展,使每一位学生不断获得新的知识和能力。然而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要实现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进步与发展,就需要教师对教学做多方面深入思考和研究,采取适宜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新课程理念之一是“注重科学有效,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科学有效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科学有效是教师和学生比较生疏的一种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教师
摘 要: 在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拓宽教学思路,结合知识进行德育教育,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启发式教学,重视实验教学,提高学生能力,因材施教,将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特别是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辅助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高中化学 德育教育 启发式教学 实验教学 因材施教  化学是一门以大量的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应用广泛。中学化学教学内容多、化学知识点较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师生的教学观念和方式都已发生了可喜变化,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现代教学方式已广泛运用于中学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逐渐活起来。笔者结合新课程理念,尝试对有效课堂教学策略问题作探讨。  1.认真分析和研究课程标准及教材  全面理解课程标准和教材分析是教师备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新课程教师要在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的教材特征、知识结构、技能要求等方面进行深刻分析
摘 要: 在高中学习过程中,生物占有十分重要的比重,但现如今高中生物教学陷入“理科中的文科”的怪圈。究其根本,主要是因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很好地理解所学知识,于是只好靠死记硬背的方式应付考试。因此加强课堂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无疑是生物课教学的重中之重。鉴于此,作者主要从高中生物课堂提问技巧方面进行了理论与实践研究。  关键词: 高中生物 课堂提问 提问技巧  生物课程作为高中学习的重要一环,对学生
目的:   辣椒素受体(vanilloid receptor type1,VR1)是近年来被克隆的一疼痛感受器,其是否参与癌痛的发生机制,相关研究还很少。RNA干扰技术(RNAinterference,RNAi)是近几
学位
摘 要: 高等职业教育教改机遇与挑战并存,“政产学研”一体化办学模式将成为未来教改发展趋势。本文以辽宁广告职业学院商务管理专业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模式为案例,探讨该校“面向市场”的办学理念,与企业合作育人、合作发展、合作就业、专业服务支柱产业能力建设,分析高职高专商务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办学思路及模式。  关键词: 校企一体化 合作育人 商务管理人才培养  一、合作育人  (一)基本情况分析。  1.合
摘 要: 多媒体辅助教学在高中课堂中并不少见,由于现代化发展与科学技术相结合,并与课堂相接轨,简单方便现象明显,已成为许多教师常用的上课方式,也体现出实验课堂教学方式多种多样,有效节约时间,提高效率,当然也有其不足之处。文章就多媒体辅助化学实验教学的利与弊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多媒体 化学实验 利弊  实验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念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旨在让学生初步掌握一些有关实验
摘 要: 在生物教学中,课堂提问是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问题设计质量直接影响提问质量和教学效果。因此,如何实现有效的问题设计是每一位初中生物教师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从激发兴趣、情境创设、科学严谨性、问题链四个方面对初中生物课堂教学问题设计进行探讨。  关键词: 初中生物 课堂教学 问题设计  一、教学问题设计要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  生动有趣的提问有利于学生思维启迪,调动学习主动性。  案例:苏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