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堂必须正视的几对关系

来源 :体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wg88727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技能教学和目标分解的关系
  前期课改确立的“目标统领内容”(在制定学期、单元教学计划时)的教学思路为教师有效调控课堂教学作了方向性引领,也给了教师自主权,从而可以充分开发教师积极能动性,为达成目标服务。但笔者认为具体落实到某一项运动技能的教学时,教学目标的制定应该是以掌握该项技术为出发点,也就是在进行该项技术教学时,应该是“根据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目标”。
  一项完整的技术一般很难在一节课中完全掌握,这里就涉及到技能教学和目标分解的问题。“在之前学生已经有了哪些技能基础,在本课时我主要教给学生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在下节课我又主要解决哪些问题。”这是上课教师在课前制定教学目标时就首先应该考虑的。
  比如篮球教材是以篮球为活动工具,以投中篮筐为目标,综合跑、跳、投等基本活动技能所组成的一项运动。在进行教学时就采取了分解教学的策略,水平一进行篮球原地运球的教学,水平二传授行进间运球及简单的传接球游戏,水平三主要进行各种投篮技术教学及各项技术整合演练。
  通过对篮球教材在各学段的整体把握,就能很好地把技能教学分解到各个教学课时里,从而实现高效教学的目的。
  教学目标的制定要求具体、可观测,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运作。
  1.课时目标制定应为技术教学重点落实而服务
  比如篮球行进间直线运球教学,很多教师把教学重点确定在了让学生明确按拍篮球的后上部,篮球才能向前直线前进。但其实本课的技术重点并不在此,笔者认为本课时的技术重点应该是明确篮球的按拍位置后,在进行练习时必须做到球反弹起后手应该随球的弹起主动地迎住球,并合理地控制好球的高度,这个才是初学篮球行进间直线运球最大的问题。
  2.课时目标制定应为突破技术教学难点而变通
  技术难点的界定一般在课前我们都假设该水平学段的学生应该掌握到什么程度,其实在进行借班上课等公开课教学时,往往出现上课的班级学生和事先估计不一致的情况。此时,不能一味按照自己的教案一成不变地上下去,笔者认为必须对原先的教学设计进行适当的变通,从而达到教学难点的突破。以篮球行进间直线运球教学为例,如果学生连最起码的原地运球手型都没有掌握好就直接教新技术,势必影响教学效果。这要求教师必须对原有的教学设计进行补充,增加原地运球的练习时间和次数,这才是“目中有人”的教学,这才是因材施教。
  3.课时目标制定应突出以学生为主体
  对以往教学目标而言,笔者认为在制定目标时,只有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也就是制定相关的学习目标,那么这样的教学效果才是清晰可测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定目标时要以学生为本体。
  例1:能为同伴完成相关技术学习,及时加油鼓掌。
  例2:理解排球垫球的“插、夹、提”要领,能徒手做出动作,并能在实战中及时运用。
  目标的清晰表述有利于教师对课堂作及时的调控,但之前教师必须对整个教材在学段中烂熟于心,所以笔者认为采取单元教学设计不失为一种简捷高效的做法。
  二、学生主体和教师示范的关系
  体育教师潇洒正确的动作示范能在课的开始就深深打动学生的心,让他们心生敬佩之情,从而让课有了一个良好的开始。但笔者在观摩中也发现,有些课为了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是让优生带领学生学习动作,这样一来,拥有专业素养的教师成了摆设,笔者认为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生主体”,优质课堂呼唤教师到位、规范的示范。
  笔者认为教师示范首先为学生的学习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起了定标作用。技能初学期,学生仅凭自己原有经验对于动作要领的理解是非常模糊的,这个时候教师的示范就可以在学生脑海中建立原始的物化表象,为后面的技术动作教学打下坚实的铺垫。
  第二,教师相应技术动作的正确示范,也是体育教师有别于其他学科教师的专业标尺。阳光操场无疑呼唤阳光体育人,激情勃发的教师示范无形中为学生的阳光行为注入了一剂催化剂。
  第三,潇洒干练的示范除了赢得学生的一片喝彩声外,更能增强作为体育教师的专业底气,无声的肢体语言无疑说明了不是谁都可以来教体育的!
  除了正确示范外,对于学生出现常犯的错误,教师可以采用夸张戏剧化的示范,让学生在笑声后自然改正自己所犯的错误。当然,并非每节课教师每个动作都做得优美绝伦,学的专业有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教师的动作也会出现退化的迹象,因此体育老师除了在平时加强身体的各方面锻炼,延长技术动作生命外,还可以把自己曾经的展示动作拍成照片留底,压箱底的玩艺儿可以重现教师年轻时的矫健身姿,也会让学生明白只有在年轻时加强学习和锻炼,才能激扬丰富的生命呈现。
  由此,体育课堂不能少了教师的示范,教师示范与学生主体两者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的,只有强化体育教师的示范与引领,才能为优质课堂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三、现场观察和有效指导的关系
  技能传授都经历一个由初步感知到理解内化的过程,因此我们在传授一项新的技术初期,在教师示范后,往往安排一个学生自我体验尝试的环节。一般学生尝试后,基本能掌握比较浅显的技术动作,但对于一些难度稍大的动作,学生因为感受不深,常出现一些偏差。
  笔者在听课时发现,在这个环节上课的老师可能因为这是公开课教学,往往将自己的视角放在一些技术动作掌握比较规范的学生身上,采取的也往往是激励性评价为主的评价方法。有个别老师把重点放在学生某些规范的要求上,诚然,通过激励性评价,通过优生的榜样示范,能起到一种以点带面的辐射效果。课堂常规的强调也能力促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但笔者认为,学生尝试时,教师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点拨学生纠正错误动作,通过一次次地螺旋式的指点,让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技术动作上。因为初期的错误动作习得会让学生打下先入为主的印记,从而可能给教师后续安排的教学失败埋下根源。
  比如在教学篮球原地运球时,因为学生已有经验是拍球动作,因此常会继续“拍”球,此类问题女生尤其常见。如果教师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预设匆匆带过,无疑教师的教学是把学生当作了自己课堂的实验品,这种学生成陪衬,教师唱主角的课堂无论如何不是我们所追求的。我们首先应该在课前预设时,尽量考虑到各种可能出现的环节,但对于陌生的学生、首次接触的场地还是允许出现预设外的问题。因为学生的错误如果能善加利用,很可能就成为了课堂教学的生发点,教师恰当的指导会达成学生真正掌握技能的目的,从而动态生成教学预设。
  笔者认为教师发现女生出现手指抓球后,可以组织学生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讨论后,教师再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明确拍球一般是手腕用力,而运球是肘关节为核心,手臂带动整个手协同用力,运球时,手型是基本不变的。整个动作就像一个勺子在上下,当然用力要柔和。
  细致入微的现场观察需要教师对课堂动态生成问题敏锐的洞察力,有效的课堂指导更显示了教师高超的应变能力和课堂教学艺术。只有在课前做好充分的预测,及时对日常教学进行小结、反思,才能真正达成行云流水的优质教学。
  四、运动负荷和运动兴趣的关系
  一位专家给优质体育课的定位是:流汗和笑声,笔者认为这种提法颇有道理,流汗,就是让学生在课上能进行充分地身体练习;笑声,就需要体育课能散发独有的魅力深深吸引住学生。换一种更专业的说法就是优质的体育课应该有相当的运动负荷,优质的体育课还应该关注学生练习的高度热情和参与欲望。
  透过现象看本质,这位专家的话就涉及了体育课上运动负荷和运动兴趣的关系。以上对体育课优劣的评价已经得到了专家和一线教师的认可,但在当下的操作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其一,过于强调生理负荷,增加学生心理负担
  运动负荷包括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普通所说的要关注课堂学生的负荷以及教案结尾部分所画的运动量表以学生的生理负荷为主。体育课就曾出现为了达成课上运动负荷的要求,教师特意增加练习的次数,让练习变得枯燥而乏味,甚至让学生望而生畏,比如中长跑等教材本身的特点加上教师没有创新锻炼的手段,到达极点后的疲累感会让学生心生害怕。
  其二,片面重视学生开心体验,造成了体育课浅层次的快乐
  快乐体育曾经风靡一时,新课改前期就出现了为了满足学生浅层次的快乐要求,任意选择教材和器材的做法。比如选择了大量生活中的实物开发为体育课器材,更有甚者竟然载了一大车南瓜来上课的“怪”事。
  笔者认为,运动负荷和运动兴趣两者紧密联系,任何偏废一方的做法都可能给体育课堂造成低效。首先运动兴趣是运动负荷的前提,只有学生乐于参与教师安排的技术学习和后面的巩固练习,才能真正让学生的运动负荷达到最优化。这就要求教师能合理布置体育场地和器材,创新教法,争取给枯燥的锻炼加点“糖”。其次,运动负荷是运动兴趣的必然结果。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课的练习环节中,运动强度和时间到位,自身的生理负荷自然增强。
  其三,要鼓励学生用成就动机让自己的运动兴趣滞后呈现,每一次的练习以及练习后的提高都是对自己意志品质的考验
  成就动机是学生长期锻炼的不竭动力,比如前面说到的中长跑教学,如果教师能适时鼓励学生把每一次考核都当作锻炼自己意志品质的机会,不断提醒自己要自我超越,相信随着锻炼后各项身体技能水平的提高,学生会逐渐适应并赢得锻炼的最后改变。
  总之,优质的体育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在日常进行及时的反思和小结,每日三省吾生,用批判的眼光审视当前的课堂教学,用发展的视角体味学生细微的变化,理清体育教学的几对关系,而后,教师才能站在正确的位置掌控课堂,达成让学生最大程度提高和发展的目的,从而让学生真正享受课堂,让课堂成为成就学生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制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
  [2] 毛振明.好的体育课必须有好的教学目标.体育教学,2007年第2期.
  [3] 毛振明.简析当前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形势及课题.体育教学,2008年第12期.
  [4] 罗宁,等.注重课堂调控提高教学质量.中国学校体育.2008年第12期.
  [5] 高胜光.体育课时目标的“写实”和“落实”.中国学校体育,2009年第1期.
  
其他文献
文章以实际工程为例,阐述了此次安全监测的目的以及观测项目、监测点布置及安装情况,进而对观测结果展开了详细的分析,得出现阶段溢洪道泄槽右侧边坡615m高程深部位移月增量
通过观看这几节课,结合以往自己的经验,发现国内外对体育课的认识并不一致,国内教师讲究的是课堂严谨,中规中矩,以传授竞技运动技术为中心,以技术达标为目的,忽视体育知识和
目标:发展合作、责任、宽容和协调,以及抱球奔跑能力。
兰州是甘肃省省会城市,文化底蕴丰厚,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朱军、水均益、张腾岳就出生在兰州。最为知名的《读者》杂志即诞生并成长在这里,《读者》的读者遍及全国。兰州属
2007年结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全面实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深入地开展。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农村初中,位于浙江西北部山区。学校有学生1300多人,70%学生住校,有一个400米田径场,三个篮球场,两个排球场。现向大家介绍一下笔者在学校如何组织实施阳光体育活动。    一、明确阳光体育活动内涵    阳光体育运动是以坚持“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全面实施《学生体质
课时计划是教师组织和进行课堂教学的最基本依据,它是根据教学进度或单元教学计划以及教学实际编写的。一份教学设计往往可以反映一个教师的思想和业务水平。无论哪种类型的体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提出了“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努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目标[1]。毋庸置疑,培养目标是靠学校所有课程的各司其责和分工努力来实现的,因此,学校各课程应突出自身特点,强化本课程核心目标,为实现本课程特有价值恪守职责,为实现全面育人的总体目标尽心尽力。如果人云亦云,盲目跟风,不同课程目标趋同化
2010年6月28—29日,全国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第三次推进会在西安举行。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强调,3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各
<正>2011年11月10日,哈尔滨市阿城区继电中学的校园召开了"阿城区体育学科课程改革推进现场会"。这是课改以来在哈尔滨市阿城区开展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全区体育课改现场会,其目
笔者凭借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当前的课改理念,从课堂的教学模式人手,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适当的改革,转变三节体育课都是“随师学习”的传统教学模式,采用“2+1”教学模式,以迎合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