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位介词in,on 的空间认知识解及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来源 :首都教育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tiep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今认知语言学主要存在三种研究路向,即经验观、突显观和注意观,以经验主义认知观为指导的意象图式理论为我们感知和认识世界提供了很好的视角。Langacker的认知语法理论认为意象图式主要由动体、陆标和路径三部分组成,本文主要利用意象图式理论对方位介词in和on 进行认知识解,并利用空间维度对两者的空间意义进行解释,以期通过实例的阐述解决在英语介词的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本文希望通过对介词in和on的空间认知识解,能够对英语中介词的教学提供些帮助。
  关键字:认知识解;意象图式;空间维度;路径
  
  1. 引言
  认知语言学对语言的研究主要是建立在我们对世界的经验以及了解和概念化世界的方式基础上,研究与知觉、知识相关的人类语言。研究语言符号的空间语义可以揭示语言与认知及空间结构与认知心理概念之间的动态关系。我们在学习二语的过程中,如英语的介词时肯定苦恼于繁多的介词及其用法,因为它们的用法众多而且有的无规律可寻。其实英汉两种语言在使用介词或方位词相似的情况,是由于人们对这类方位关系有类似的认知和体验方式, 并进而投射到其中“概念化”的语言中。同时由于文化的差异所产出的认知和体验差异也会使两种语言中介词的使用有所不同,因此造成我们学习中的困难。本文主要想通过对介词in 和on 的空间认知识解,以期为以下四个问题找到空间和认知上的理据。
  (1) There is a bird in the tree.
   The bird flied onto the tree.
   There are many apples on the tree.
  (2) I put the pen on the newspaper.
  We are shocked by the news in the newspaper.
  (3) There are many animals on the farm.
  Many farmers are working in the field.
  (4) Don’t read the book in the sun.
  2. 理论基础
   认知语言学家认为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隐喻,隐喻无处不在,完全不带隐喻的句子大概只占极少数。隐喻是“理解人类认知能力的唯一方法,也是解决语言理解和语言习得中的不可缺少的工具”(Mey,1993: 301)。隐喻的认知基础是“意象图式”(image schemas),如 You can put your ideas into words, 在这个句子中语言形式被概念化为容器了。意向图式是存在于我们的感知和身体运作过程中一种反复出现的动态模式,它使得我们的身体经验具有了结构和连贯性(蓝纯,2005: 58),意象图式是认知语言学研究中经验观的体现。Johnson (1987) 和 Lakoff (1987: 267-268) 中写到意象图式是指那些在我们的日常身体经验中反复出现、相对简单的结构以及各种空间方位关系,如:容器图式(containers),路径图式(path),链接图式, 施力图式,平衡图式等等。本文中主要用容器图式和路径图式来分析空间介词in 和on。Langaker 认为意向图式由四部分组成,即动体 (trajector),陆标(landmark), 路径 (path),和潜在的观察者 (observer)。其中动体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陆标是定位动体的参照物,动体因循的路线就是路径。动体可以处于静止状态,即路径为零的状态。动体和陆标的说法有的书中也称为背景和图式或射体和界标。
  7容器图式标识的是动体被包容在作为陆标的容器里,最常见的是三维空间的立体容器。但是陆标不一定是占据三维空间,还可以是占据双维空间的平面容器和单维容器如点之于线。路径图式的内在结构包括始源、路径、终点和方向,其中始源可以是隐含的。许多复杂的事件都可以通过始源-路径-终点图式来理解,初始状态为始源,中间经过的状态为路径上的站点,最后达到的状态为终点。我们认为容器图式是静态的,路径图式是动态的。
  3. in 和on 的空间认知识解
  介词 in 和on 做为方位词首先具有空间意义,但是它们的空间维度是怎样划分的呢,我们又如何利用意象图式来进行认知识解呢?
  3.1 in 和on的空间识解
   Quirk (1985: 674) 等人对空间维度的多样性的描述将背景(陆标)的维度等级划分为0度,2度,3度空间范畴。馮清高和夏虹根据动体在陆标上的状态把介词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种。介词的静态指的是动体存在于陆标相关的某个位置并在一定时间内持续不变的状态,介词的动态指的是动体沿着投射轨迹朝陆标相关的某个方向持续移动的状态。他们认为静态介词可以根据动体的在陆标中的不同维度来划分,in、on 和at 为普通空间,along、through和across 等位长条空间,throughout 为平板和立体空间。根据动体和陆标的接触程度细分为重合和不重合,in、on 和at 等为重合,above、behind和under 等为不重合。根据陆标即参照物的类型分为源头、障碍、中心和标的。in、on 和at 为标的,over、across、through 等为障碍,off、out of、from等为源头,round 和around 为中心。
  我们参照Quirk的划分,根据陆标的维度介词in 和on 具有不同的空间识解。on可分为一维的线和二维的面,如在on the boundary 中on的空间意义就是一维的线,在on the wall中 就是二维的面。in可分为二维的域和三维的体。如在in the field 中in的空间意义就是二维的域,在in the classroom 就是三维的体。
  3.2 in 和 on 的认知识解
   我们知道意象图式中容器图式的陆标可以是三维、双维和单维的,介词in 最常见的是看作三维的容器图式,如in the bag,in the bottle,in the hospital等等。还可以看做二维的容器图式,如in the playground, in the field等等。介词on 最常见的是看作二维的平面图式,如 on the desk,on the picture,on the bed。有时也可以看作单维的图式。路径图式可以指动体在陆标(参照物)的相关位置的状态,如:(1) There is a book on the desk. (2) I took out the book and put it on the desk. 在(1) 中动体book 处在路径为零的状态。(2) 中book陆标上的位置经过了动态的运动过程。由一个隐含的始源到了桌子这个终点上。
  4. 语言实例分析
   首先对于问题(1),There is a bird in the tree. 我们知道根据陆标的维度介词in 的空间意义有两个即二维的域和三维的体,在这里tree 可看作三维的体,即三维的容器,Bird 作为动体它的路径为零。但是同样是tree, 动体换成apple 后为什么就用on 了呢?虽然作为动体bird 和apple 的路径都为零,但是它们不同的是小鸟是可以运动的,而苹果对于树来说只能是静止的。我们可以理解为小鸟从一个隐含的始源域飞到树上,树是个三维的容器所以此时对于动体小鸟来说就用in, 表示进入容器里面。但是我们知道在此例中动体小鸟的路径为零,所以我们上述的分析不符号常规。此时我们可以用背景图式理论中的突显原则,即我们看到的最后结果就是小鸟在树上,不论它来自哪里,前面说过此时树可看做三维的容器所以要用介词in. 那为什么苹果在树上就用on 呢?因为苹果的路径对于陆标树来说永远只能为零,它们永远是接触的。为什么小鸟飞到了树上就用onto 呢?此时动体小鸟的路径不为零,也不是结果突显所以此刻树是个二维的域。
   对于问题(2),动体pen 和陆标报纸是表面接触的,报纸是二维的平面空间,所以用介词on. 对于动体news 来说报纸虽说也是二维的平面空间,但是news 不象pen 在动体的表面,它已经和报纸完全重合,所以要用介词in.
   问题(1)和问题(2)中的五个例句,通过下边图式从左到右我们可以更好的了解这五个句子中介词的使用。图式1表示the bird 的位置变化,最后突显的是结果。动体bird 和陆标tree的空间位置的前两个阶段被弱化,最后结果被突出,图中通过阴影表示出来即小鸟在树里。图式2同样表示the bird的空间位置变化,结果没有被突出。图式3表示apple在陆标tree 的空间位置,图式4表示动体pen 相對于陆标newspaper的空间位置,图式5是动体news 相对于陆标newspaper的空间位置。
  
   对于问题(3),动体animal 在二维的平面容器陆标上,农场是个二维的平面容器所以要用介词on. 田地是个两维的域,所以动体 people 相对于田地来说就要用in. 所以我们在选用介词时要区分好二维的面和二维的域,前者要用on 后者要用in.
  对于问题(4),sun 是陆标,动体是隐含的,sun 是个几维的容器呢?应该是个三维的容器,因为英汉语都有笼罩大地这个说法。太阳作为陆标是个三维的立体空间,所以动体对于陆标的位置就要用介词in. 问题(3)和问题(4)的图式略。
  5. 结语
   认知语言学作为一门新兴的科学,有着长足的发展空间,它可以和各种研究领域相结合,本文只是对介词in和on 从空间认知角度进行了简单的解释,说明了它可以促进外语教学,用更加科学的理论和我们自身的心理体验来解释语言的特殊现象,这一切主要是因为认知语言学更加关注与人的心智和大脑的认识。希望通过本文粗浅的认识能为外语教学中介词的教学提供借鉴作用,教师也可以从认知的视角来更好的的教授语言。
  
  [参考文献]
  [1]Lakoff G, Johnson M. Metaphor we live by [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4.
  [2]Langacker, R.W. 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 [M]. Vol.1.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7.
  [3]Quirk, R. et al. (1985). A comprehensiv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M] London: Longman.
  [4]冯清高,夏虹. 介词空间语义的“静态”与“动态”[J].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 (2).
  [5]黄洁. IN 语义拓展的认知理据[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 (2).
  [6]蓝纯:认知语言学与隐喻研究[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1.
  [7]陶文好. 几个方位介词对TR和LM 空间意义的影响[J]. 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 (3).
  [8]武和平,魏行. 英汉空间方所表达的认知语义分析[J]. 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 2007 (3)
  (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 曲阜 273165)
  
其他文献
摘 要:古代诗文中的人文精神是我们文学遗产中宝贵的精神财富,要传授就必须以正确的方法引导学生,使其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逐步健全学生的人格。怎样才能让学生记忆深刻,理解透彻,学有兴趣,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呢?  一、 通过聆听感悟诗句的语言美  二、 指导诵读,理解诗意  三、 推敲字词,感悟其理  四、 品味诗句,激发想象  五、 仿写、改写,促进理解  关键词:人文精神;聆听;语言美;推敲;感悟 
期刊
摘 要: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辅导员队伍的能力素质直接关系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本文以胜任力理论作为依据,通过运用均值法、变异系数法和加权平均值法等三种方法进行分析,选取三种方法中共同具有、相互重合的7个特征项,共同构成高校辅导员能力素质的核心内容,并描述了7个特征项的典型行为和评价标准。以期望为辅导员
期刊
摘 要:长期以来学界关于大学生档案的概念鲜有规范性的认识。面对高校内出现的60多万“弃档族”、档案馆“门可罗雀”的现象,档案工作者应积极思考破解难题,提高档案意识水准,进而提高大学生的档案意识。通过我们组织的问卷调查发现,大学生对档案法规的认识相当模糊,对档案性质及作用的了解比较缺乏,对学校档案管理工作改进的兴趣较为冷淡。因此,提高大学生档案档案意识已经成为档案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大学生
期刊
美国自然主义作家西奥多德莱赛在1899年创作的《嘉莉妹妹》是一部以当时美国工业革命为背景的城市小说。小说讲述了淳朴、天真的乡村女孩嘉莉怀揣梦想来到都市打工谋生的生活经历,揭示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物化城市的华丽外表的无限诱惑。本篇论文从女主人公嘉莉悲剧性的人性异化窥见了20世纪美国物化城市的欲望诱惑,金钱诱惑及名誉诱惑。  关键词:嘉莉妹妹;物化城市;诱惑;人性异化    一、引言  《嘉莉妹
期刊
摘 要:面对当前网络上“淘宝体、微博体”等网络文体的盛行,网络文体的语言运用和写作方式已经影响到传统的应用文写作教学,教师应该通过和加强对网络文体的写作行为和规律的研究,寻求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文体写作的有效契合以培养学生符合时代需求的应用写作素质和技能。  关键词:网路文体;写作教学;素质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1981年在与《写作》杂志编辑谈话时曾说:“大学毕业生不一定能写小说、诗歌,但是一
期刊
摘 要:以提高学生编程能力为目标,以“教、学、做”一体项目化教学为核心,针对高职高专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了项目化情境教学思想和教材重组方法;提出了教师讲授或学生主讲、案例分析、模仿设计、作品点评、讨论交流为流程的教学模式;分析了课堂提问、上机考试、分组比赛、作品答辩相结合的综合考试方式;介绍了项目化教学实践的体会。    关键词:高职高专;Visual Basic;
期刊
摘 要: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以实用性和针对性为出发点,以立足于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教学侧重点定位在对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方面。文章从三个方面研讨了高等数学教学的改进,结合学生实际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进    随着我国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数学作为高职院校的一门基础课程,如何适应教育发展的需求,如何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提问式学习方案在德育课的运用的必要性,提出了提问式学习方案的操作程序,设计了评价方案、并对实施做了说明。强调师生互动,以生为本,旨在丰富德育的形式,更好的发挥德育主渠道在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中的功能和作用。  关键词:提问式学习方案;德育;互动;关键能力    一、提问式学习方案的必要性  所谓提问式学习方案,就是教师(或与学生)利用多种资源,为解决一个与学习主题相关的问题,把学习
期刊
爱情是文学作品中最具表现力和震撼力的主题之一。吸血鬼是西方文化中特有邪恶精灵,它们的爱很复杂,很深刻,也最惹争议。因为吸血鬼之爱除了一般意义上的异性恋,它还有一个特殊的层面——同性恋。本文尝试从分析吸血鬼的爱情,特别是同性恋爱情,说明吸血鬼的爱情本质及产生的背景和原因。  关键词:吸血鬼;爱情;同性恋;《暮光之城》;《德古拉》    一、引言  爱情是文学作品中最具表现力和震撼力的主题之一。吸血鬼
期刊
摘 要:高职院校的3DSMAX课程教学中,教学方法的应用对课堂教学的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对课程性质及授课对象客观分析的基础上,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尝试将多种教学方法应用到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实际教学实践证明,本文所阐述的这些方法在应用中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从而最大限度的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概念图;实效性;教学方法;自我效能感  随着高职教育的迅猛发展和高职学生生源特点的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