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学对社会特殊现象的表现——吸血鬼爱情

来源 :首都教育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qqq7211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情是文学作品中最具表现力和震撼力的主题之一。吸血鬼是西方文化中特有邪恶精灵,它们的爱很复杂,很深刻,也最惹争议。因为吸血鬼之爱除了一般意义上的异性恋,它还有一个特殊的层面——同性恋。本文尝试从分析吸血鬼的爱情,特别是同性恋爱情,说明吸血鬼的爱情本质及产生的背景和原因。
  关键词:吸血鬼;爱情;同性恋;《暮光之城》;《德古拉》
  
  一、引言
  爱情是文学作品中最具表现力和震撼力的主题之一。吸血鬼是西方文化中特有邪恶精灵,它们的爱很复杂,很深刻,也最惹争议。斯蒂芬妮•梅尔《暮光之城》中“为恋爱、约会场景提供了一种别样的情景,没有吸烟、没有酗酒,始终只有亲吻而已”,缔造了一個三角恋爱的“完美”神话,男女主人公都仿佛没有身体的存在,以异常清洁优雅的叙事特征来宣扬一种超越弗洛伊德或回到前弗洛伊德的利他真爱。(戴锦华,高秀芹,2009:39)而在“鬼怪小说之父”的英国小说家布拉姆•斯托克的小说《德古拉》中的吸血鬼被描写的放荡而淫邪,安妮•赖斯的吸血鬼系列小说中也描写了大量的吸血鬼同性恋和双性恋的情节,似乎只注重于性的刺激感受,它们的爱情表现也很暧昧。
  二、吸血鬼
  有关“吸血鬼”的传说很多,并没有统一的说法。有学者认为有关“吸血鬼”的最早记载是在中亚波斯发现的史前陶罐上的一幅画:一个男人和一个想吸他血的魔鬼搏斗。也有学者认为吸血鬼最早的起源说法来自于《圣经》。现在较流行的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说法认为吸血鬼的祖先是该隐,因犯下杀害亲兄弟的重罪,被神放逐,在吸血鬼文化中流传的吸血鬼圣经——《挪得之书》中记载:该隐亡命到现今的非洲地区,终身依靠吸食活人的血液生存,永生不死,世代遭受人类的诅咒。另一种说法是,耶稣十二门徒里的犹大因三十块银币背叛耶稣。上帝不能原谅他,罚他变成吸血鬼,在黑夜中进行永远的忏悔。
  吸血鬼传说起源于人类对血的崇拜和恐惧,吸血鬼最大的特点是必须吸活人血才能永远生存下去的僵尸。在古希伯来人眼中,血既象征着生命,也象征着不洁与罪恶。随着基督教思想的深入人心,吸血鬼传说渐渐沦为其统治的工具,吸血鬼成为背离基督教教义、犯下叛教之罪的诅咒,而在十四世纪发生的大瘟疫,使当时迷信的人们相信,吸血鬼都是普通人死后变的,通过“初拥”可以使活人变成吸血鬼,如同传染病一样可以传染。吸血鬼伴随着死亡和疾病,潜藏于黑暗,神秘而又邪恶,成为恐怖的象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到来使吸血鬼变成追求个体欲望而堕落的生物,个性鲜明,这一时期的吸血鬼不再是单纯的恐怖,增加了更多的浪漫元素。浪漫主义者反对无处不在的唯物实证主义,对往昔神秘美妙事物充满了怀旧之情,如英国诗人柯勒律治《克里斯特贝尔》、济慈的《无情美人》和《拉弥亚》中吸血鬼被描绘成美丽迷人但能要人命的女子,她们能同时让人体会到快乐和死亡,而受害者却完全心甘情愿,表现出在吸血鬼与被吸血人之间一种施虐与受虐关系,使吸血鬼传说敷上一层浓厚的情欲色彩。人们从此不仅关注吸血鬼本身的恐怖色彩,还关注吸血鬼故事的爱情元素。
  三、吸血鬼的爱情
  吸血鬼以血为生,其吸血的场景很像是情人之间的亲密接吻。心理学家Peter Penzoldt 和Ornella Volta 的研究结果表明,爱情有时表现为吞食爱情对象的欲望,而血液具有增加性的快感的功能。(李兰,2010:99)吸血鬼的吸血行为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性,在《柯林斯的新娘》这部吸血鬼题材作品中就能感触到性的含蓄存在。尽管许多吸血鬼题材的作品对吸血鬼爱情的直接描写很少,但我们总能寻到其爱情的踪迹。
  (1)吸血鬼的爱与性
  在“鬼怪小说之父”的英国小说家布拉姆•斯托克的小说的《德古拉》被称作吸血鬼经典之作,并在20世纪被改编成经典电影《吸血惊情四百年》。在小说中有这样的描述“漂亮女孩(女吸血鬼)走了过来,她弯下了腰,我(男主人公乔纳森)感觉到了她的呼吸,同时感觉到一种甜蜜,我的神经传递着一种兴奋,就如由她的声音撩拨而来的兴奋,但同时,这种幸福感中却又搀杂这一丝隐痛,就像一个人呢笑到血脉喷张的时候隐隐感到的那种痛……我浑身弥漫着一种有激情和冲动而混合起来的美妙感受……我闭上眼睛,进入一种恍惚的痴迷状态,我等待,等待着心的撩拨。”在作者的笔下,吸血鬼多为美丽的女性,魅惑着被害者,让其体验到死亡的快乐,心甘情愿地被吸血直至死亡。在吸血与被吸之间存在着施虐与受虐的一种关系。
  在许多吸血鬼作品中,他们极具魅力,诱惑人类以满足自己的吸血欲望。吸血过程中的甜言蜜语或混沌眩晕增加了吸血的快感,而被吸血者会觉得眩晕,然后失血而亡,或变成另一个吸血鬼,沦为魔鬼的奴仆。这一切总能让人联想到性,因此在吸血鬼爱情当中,吸血的性含义占主要地位,甚至超过感情。《德古拉》中对于德古拉伯爵和米娜之间的暧昧感情的描写也总是让人联想到性。如德古拉袭击米娜时米娜的感受及范海辛撞见德古拉搂着米娜强迫她吸自己血的场景都让人感到性的存在。由此可见,吸血鬼的爱情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性的追求与满足,而感情不过是吸血鬼为了方便吸血而做的铺垫。在安妮•赖斯的吸血鬼系列小说中描写了大量的吸血鬼同性恋和双性恋的情节,里面隐含的性意味更为浓厚和直接,特别是《黑夜传说》和《刀锋战士》等电影中的吸血鬼更是放荡。
  真爱不同于性爱,真爱是建立在彼此尊重和相互依靠的基础之上,而性爱是建立在感官刺激之上,缺少责任和感情支撑。吸血鬼这种单纯为了性而去爱,追求一时的快乐,其出发点就是自私的,注定无法获得真爱。虽然在《暮光之城》中,作者极力打造一个纯粹唯美的爱情故事,但字里行间仍暗含着暧昧的气息,产生一种强大的性张力。男主人公也承认无法抵挡“贝拉之血”的诱惑,其出发点仍然是性,是一种自私的爱。
  (2)吸血鬼与同性恋
  随着安妮•赖斯创作的《吸血鬼编年史》的出版,许多与同性恋题材相关的吸血鬼小说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如茱厄尔•歌美兹(Jewelle Gomez)的《吉尔达故事》是第一部正式把女同性恋情搬上主题的吸血鬼小说,帕姆•肯西(Pam Keesey)编纂的《黑暗的女儿:女同性恋吸血鬼故事》则首次把“Lesbian”这个词摆上封面, 迈克•罗(Michael Rowe) 和托玛斯•罗歇(Thomas S. Roche)的《夜之兄弟》是第一部男性同性恋吸血鬼小说汇编。
  从心理学上看,人的性向是多元的,既可是异性,也可是同性,还可是双性。大多数人类都是异性恋,只有少部分人是同性恋或双性恋。然而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甚至到现代社会,同性恋被认为是反常、病态和罪恶的,同性恋从一开始就受到主流社会打压、排斥和禁止。在《隐藏的恋情》(A love to hide)中政府认为同性恋是由脑垂体病变引起的,他们强制摘除同性恋者的脑垂体并大量拘禁、拷打、屠杀同性恋者。严酷的现实使同性恋者不得不隐藏性向,却仍无法逃过悲惨命运。在这一点上,作为边缘化生物的吸血鬼和同性恋极为相似。
  1969年的“石墙事件”是同性恋运动的转折点,标志了同性恋权利解放运动时代的开始,到70年代,同性恋者为自己在这个由异性恋架构的社会中争取到自己的权利,如就业、住房、反歧视等。在我国近年以同性恋为主题的活动越演越烈并已经公开为“同性婚姻立法”提出了挑战和呼吁,不可谓同性恋者社会权益保障又一进步。
  在安妮•赖斯的《吸血鬼编年史》当中,吸血鬼有了更多人类的感情和特征,但他们仍保持吸血鬼的主要特征——避世、嗜血,他们生活在黑暗中,远离人类社会,如同同性恋者一样被主流社会所摈弃,只敢在夜幕笼罩下出来活动。安妮在小说中还借用了许多同性恋生活的场景,如约会场所“酒吧”、约会时间“夜幕”等。
  吸血鬼吸食血液和“初拥”的场景容易让人联想到艾滋病的传染。血液传播是艾滋病蔓延的一个途径, 能够激起人们潜意识中对吸血鬼的恐惧。艾滋病患者外形上脸色苍白、形容枯槁,与可怕的吸血鬼形象极其吻合。吸血鬼文化现象的盛行可视为人们对艾滋病的恐惧而引起焦虑的一种文化上的反应。在同性恋解放运动的背景下,同是社会边缘人的吸血鬼和同性恋者在文学意义上符号对等,使许多作家有意或无意地关注这一主题,表达他们对同性恋话题的关注和同情。
  四、结语
  在现代,吸血鬼已不再是单纯的邪恶魔怪,而成为现代生活的一个载体,代表了疾病、死亡、肉欲、权力、罪恶以及边缘化等社会现象。吸血鬼的爱情更注重性而非爱,是自私的,他们的边缘性与同性恋极为相似,促使许多作家在小说中将他们或明或暗的等同起来。对吸血鬼的讨论和探究还在继续,吸血鬼特殊的爱情势必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它对于我们认识和理解社会特殊群体和社会特殊现象,解决现存的一些社会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戴锦华,高秀芹. 无影之影—吸血鬼流行文化的分析[J]. 艺术对话,2009
  [2]李兰. 论文学对社会和文化特殊现象的表现—谈吸血鬼爱情之同性恋[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0
  [3]郎晓玲.十八、十九世纪中英鬼小说主题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
  [4]曲丽洁.吸血鬼—当代美国社会中“异态”化的“常态”人物[D].山东大学,2005.
  [5]赵庆寺,王启华.20 世纪60 年代美国同性恋运动兴起的历史考察[J].安徽史学,2003,(2).
  [6]张璐璐.从弗洛伊德人格论看影视“新”吸血鬼[J]. 电影文学,2010(20)
  [7]曹亚峰.《暮光之城》系列中吸血鬼与狼人对决背后的种族歧视[J].电影文学,2010(11)
  [8]陈娟.异教文化中的死亡景观—吸血鬼影片的文化学解读[J].电影文学,2008(23)
  [9]苏耕欣.吸血鬼小说—另类自我化的挑战[J]. 外国文学评论,2003(2)
  (作者单位:桂林理工大学,广西 桂林 541004)
  
其他文献
本文从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着手,谈到了当今英语听力教学中应该采用先进的多媒体辅助技术,为学生创造更多、更真实的自然语言环境;加强英美文化背景知识的导入,从而扫除听力障碍,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  关键词:大学英语;听力教学;问题;对策     在我国,随着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各高校和有关部门的重视。新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把培养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作
期刊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为提高其教学的实效性,在教学方法上已实现多样化,如:“互动式”、“案例式”、“启发式”、“演讲式”、“辩论式”等。但在“对抗式”教学法上至今没有将其引入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具体学科。本文将从“对抗式”教学法在其他科目中所取得的成绩导入,并展开论述“对抗式”教学法研究的紧迫性、必要性。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对抗式教学;实效性;免考    新世纪已过十年,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逐
期刊
摘 要:古代诗文中的人文精神是我们文学遗产中宝贵的精神财富,要传授就必须以正确的方法引导学生,使其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逐步健全学生的人格。怎样才能让学生记忆深刻,理解透彻,学有兴趣,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呢?  一、 通过聆听感悟诗句的语言美  二、 指导诵读,理解诗意  三、 推敲字词,感悟其理  四、 品味诗句,激发想象  五、 仿写、改写,促进理解  关键词:人文精神;聆听;语言美;推敲;感悟 
期刊
摘 要: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辅导员队伍的能力素质直接关系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本文以胜任力理论作为依据,通过运用均值法、变异系数法和加权平均值法等三种方法进行分析,选取三种方法中共同具有、相互重合的7个特征项,共同构成高校辅导员能力素质的核心内容,并描述了7个特征项的典型行为和评价标准。以期望为辅导员
期刊
摘 要:长期以来学界关于大学生档案的概念鲜有规范性的认识。面对高校内出现的60多万“弃档族”、档案馆“门可罗雀”的现象,档案工作者应积极思考破解难题,提高档案意识水准,进而提高大学生的档案意识。通过我们组织的问卷调查发现,大学生对档案法规的认识相当模糊,对档案性质及作用的了解比较缺乏,对学校档案管理工作改进的兴趣较为冷淡。因此,提高大学生档案档案意识已经成为档案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大学生
期刊
美国自然主义作家西奥多德莱赛在1899年创作的《嘉莉妹妹》是一部以当时美国工业革命为背景的城市小说。小说讲述了淳朴、天真的乡村女孩嘉莉怀揣梦想来到都市打工谋生的生活经历,揭示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物化城市的华丽外表的无限诱惑。本篇论文从女主人公嘉莉悲剧性的人性异化窥见了20世纪美国物化城市的欲望诱惑,金钱诱惑及名誉诱惑。  关键词:嘉莉妹妹;物化城市;诱惑;人性异化    一、引言  《嘉莉妹
期刊
摘 要:面对当前网络上“淘宝体、微博体”等网络文体的盛行,网络文体的语言运用和写作方式已经影响到传统的应用文写作教学,教师应该通过和加强对网络文体的写作行为和规律的研究,寻求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文体写作的有效契合以培养学生符合时代需求的应用写作素质和技能。  关键词:网路文体;写作教学;素质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1981年在与《写作》杂志编辑谈话时曾说:“大学毕业生不一定能写小说、诗歌,但是一
期刊
摘 要:以提高学生编程能力为目标,以“教、学、做”一体项目化教学为核心,针对高职高专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了项目化情境教学思想和教材重组方法;提出了教师讲授或学生主讲、案例分析、模仿设计、作品点评、讨论交流为流程的教学模式;分析了课堂提问、上机考试、分组比赛、作品答辩相结合的综合考试方式;介绍了项目化教学实践的体会。    关键词:高职高专;Visual Basic;
期刊
摘 要: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以实用性和针对性为出发点,以立足于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教学侧重点定位在对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方面。文章从三个方面研讨了高等数学教学的改进,结合学生实际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进    随着我国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数学作为高职院校的一门基础课程,如何适应教育发展的需求,如何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提问式学习方案在德育课的运用的必要性,提出了提问式学习方案的操作程序,设计了评价方案、并对实施做了说明。强调师生互动,以生为本,旨在丰富德育的形式,更好的发挥德育主渠道在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中的功能和作用。  关键词:提问式学习方案;德育;互动;关键能力    一、提问式学习方案的必要性  所谓提问式学习方案,就是教师(或与学生)利用多种资源,为解决一个与学习主题相关的问题,把学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