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卸任也“吃香”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yw1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月31日,“根叔”李培根以一场内含19处“遗憾”的离职演说,告别自己的9年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时光。就在华中科大学子关注“根叔”卸任后去哪了时,4月2日,他出现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讲台上,与学生闲话“人格培养”。据悉,教育部一年来调整了多所部属大学的领导班子,李培根只是卸任校长中的其中一员,他们当中,有的当起官员,有的回到科研、教学岗位。校长卸任后都去哪了?近日,有媒体梳理了116所“211工程”高校,据不完全统计,自2000年以来卸任的校长履历,发现共有49名校长卸任后,曾担任党政机关、军队、科协、人大、政协等部门领导职务。
  去向一:校长卸任后出任部长
  就像国外屡次出现大学校长被任命为“内阁部长”一样,国内高校校长也多有调任中央部委的。万钢调任科技部部长,便是其中典型案例。作为我国著名汽车领域专家,有海外留学、工作背景的他,回国后,就被聘为国家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首席科学家、总体组组长。科学家身份之外,2004年7月,万钢还出任同济大学校长。不到3年,已是致公党中央副主席的他,又被任命为科技部部长。
  这种“专家校长”从政,在法律、科教等专业性较强的领域尤为明显。徐显明被央视《东方之子》评价为平民法学家,据其同事回忆,在2003年修宪之际,尚是中国政法大学校长的徐,力主推动“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入宪。2013年10月底,他的新身份正式公布——中央综治委办公室专职副主任。而如果追溯至2000年前,还有原华东政法学院(现华东政法大学)院长曹建明调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直至成为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案例。曹曾走进中南海,为中央领导授课。
  教育部目前共有10名部领导,其中便有两人有高校校长经历,分别是曾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的袁贵仁部长,和曾任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的郝平副部长。
  去向二:“转战”地方开启仕途
  力推本科教学评估、京剧进校园等政策的前任教育部部长周济,也曾担任华中理工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只不过,在他调任中央前,曾有一段“转战”地方党政领导的经历,这也是不少高校校长从政的现实路径。不过,周济校长生涯后期,即已是湖北省委常委、科技厅厅长,卸任校长,一番调整后,成为武汉市“院士市长”仅118天后,便赴任教育部副部长。
  周济离开高校时,已是55岁左右,但王忠民等人卸任校长时,还未到50岁。那时,王忠民只有41岁,便由陕西“211高校”西北大学,转任陕西省政府秘书长、办公厅主任,3年后,调任安康市委书记,主管一方“历练”一年后,便来到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直至副理事长。曾任中国作协党组书记(正部级)的金炳华,48岁卸任上海财经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时,也是先到地方宣传部担任部长。
  经梳理发现,这些高校校长,卸任后基本是先“就地”在高校所在地党政部门任职,后调任中央。“学术明星”陈章良是其中的例外,他曾获得“小诺贝尔奖”之称的“贾乌德·侯赛因”青年科学家奖,在担任5年中国农业大学校长后,2007年,他离开北京,远赴广西,担任自治区政府副主席。2013年,52岁的他当选中国科协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
  去向三:留校治学完成学术专著
  在高校内部,一部分高校校长也转任学校党委书记,与新的校长搭班,继续管理学校。这些人中,包括北京外国语大学韩震、华中师范大学马敏、西南财经大学赵德武、西北大学乔学光等人。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农业大学原校长江树人在2002年时,被任命为该校常务副校长,而广西大学原校长唐纪良在2012年,调任该校正厅级调研员,保留正厅级待遇。
  卸任后的校长,并非都选择从政,实际上,在官方任免决定中,更多的校长是因为年龄原因到任,而非因“另有任用”“工作需要”等原因调任官员。他们当中,多担任名誉职务,如名誉院长、校长,或被聘为顾问,还有的在中国职业教育学会、中国教育学会等协会任职。另有部分校长卸任后返回教职,潜心治学,曾在1994年至2003年期间,担任清华大学校长的王大中院士就是其中之一,他卸任后成了《10兆瓦高温气冷实验反应堆》的第一完成人,并借此荣获200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中国人民大学老校长李文海在卸任后,也醉心于学术研究,2012年8月,还出版专著《清代官德丛谈》,直到临终前一天,还完成了学术论文《描绘的官场百态》。
  专家观点:校长卸任后去向应多元化
  在程方平的印象里,中国高校校长卸任一般会发生在两种情况时,一是年龄到任,二就是工作调动。程方平曾担任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教育与人力资源研究部主任,长期关注高校人力资源问题。程方平以前也和一些大学校长聊天,听到他们抱怨自己并不适合高校管理岗位,“但潜台词是级别已经上去了,就硬着头皮干下去。”
  “这是咱们国家的体制问题,只要不犯大错误,就下不去。”程方平说,行政级别成了他们的束缚,很多有科研潜力的人当上校长后,觉得自己不适合,但没法回头,被套上了。
  程方平感觉,近些年,随着副部级高校的先后确立,这样的问题愈发严重。当校长成为副部级干部,就需由中央任命,而一般地方高校校长也由上级任命。现在很多高校校长在卸任后,纷纷到协会任职,而那些协会在他看来,多具备官方色彩,被称为“二政府”,不利于挖掘卸任校长的潜能。他认为,校长卸任后去向应更加多元化,一些文科高校校长可以转而成立第三方督导,利用自己多年的管理经验和理论知识,监督、促进政府管理,而一些适合做管理的校长还可到企业发展,还可有部分公立大学卸任校长到民办高校担任校长,促进高校生态的平衡发展。
其他文献
建立“管、办、评”分离的高校评估制度,“管”是政府对高校实行宏观管理,制定指导性的评估指标体系;“办”是校长负责办学;“评”是充分调动社会组织的积极性  为构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2004年8月,教育部成立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其主要任务是负责组织实施高等学校本专科教育评估,确立了每5年一轮的评估体系。10年来,“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成为高校的一个热名词。在建立国家评估体系的同时,高
从今年开始,全国诸多高校又将迎来新一轮“大考”——新一轮教育评估。2013年12月教育部下发《关于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的通知》,决定从2014年至2018年开展高校本科教学评估。这也是自2008年第一轮本科教育评估结束后,由教育部门主导的又一次大规模高校质量监测。  本科质量下降引发担忧  高校扩招后,大部分高校办学规模迅速扩大,从高等教育的基础来讲,很多高校不具备承担这样大规模高
评估不只是发现问题,而且要研究问题,重点在解决问题,评估已成为促进高等教育向前发展的强劲动力。从先行的院校来看,多数高校变压力为动力,且已收到早评估早起步、早建设、早规范、早发展的良性效果。有专家称,迎评既是一次机遇,也是一次挑战。  广东白云学院:加强顶层设计  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广东白云学院接受了教育部专家的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广东白云学院校长曾小彬告诉《教育》旬刊记者:“
目的:  利用DTI、MRS技术评价亚急性期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胼胝体各亚区域微观结构和代谢水平及其短期变化,并对DTI和MRS参数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之间关系做初步探讨。  方法
近年来,高校评估尤其是在2003年至2008年的第一轮教学评估中,虽然时有诟病,甚至有些人认为评估就是造假,“把原本没有的规章制度造出来,把原本没有的工作成绩编出来……”但不可否认,教学评估依然是引导高校内涵式发展、争创一流的“指挥棒”。  惹人吐槽的评估乱象  弄虚作假与形式主义  早在2008年6月,针对列入首轮计划的592所本科高校的评估全面结束。在充分肯定首轮本科教学评估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
一次意在促进、提高教学质量的评估,也就是说这是一次有着非常良好愿望的事情,为什么成了为人诟病、秘而不宣的潜规则?评估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或者说评估的最大受益者应该是谁?在“迎评促建”的方针下,是促进了教学,还是干扰了正常的教学进程,甚至妨碍了高校自身发展的轨迹?  现有的指标体系不尽合理  杨东平,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理事、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委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n Alamouti coding for filter bank multicarrier(FBMC) with cyclic prefix(CP) for two transmit antennas, which can avoid the imaginary
前不久,教育部公布了2013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或审批结果,其中新增备案专业1804个,新增审批专业70个,撤销专业26个。新增备案和审批专业有何特点?撤销的都是哪些专业?这份专业备案或审批结果是否对学生填报高考志愿有指导意义?  新兴战略性专业吃香  这是2012年实施新的高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设置管理规定以来第二次公布新增备案、审批专业。按照新的专业设置规定,对新专业目录里有的专业,按
日前,国家教育部批复同意正式设立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该校今年预计在全球招收300名本科生,其中,内地本科生每人每年学费约10万元人民币。这样的价格在已有的7所同样具有法人资格、实施本科以上高等学历教育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中也是最贵的(见下表)。  不出国的留学  在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副司长生建学看来,中外合作办学开辟了“不出国的留学”途径。  除长江商学院(不招收本科生)和昆山杜克大学(今年首
为保证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质量处于国际和国内的领先地位,中外高等学校都非常重视通过教学和课程检查与评估促进教学质量的改进和提高。  英国:定期审查及年度审查  1989年起英国政府开始组织高等教育质量评估。在1997年以前,英国政府对高等教育质量的官方评估由英国3个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组织实施,它们是英格兰(及北爱尔兰)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苏格兰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以及威尔士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它们对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