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理答 促思维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xg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什么在名师的课堂上,当学生的思维发生偏差时,会诞生很多无法预料的精彩?这其实很大程度上是教师睿智理答行为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何为理答?理答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即时评价,以引起学生的注意与思考。教师如何通过睿智的理答来打破学生的思维局限,营造良好的充满思维张力的课堂氛围,是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
  一、探问,提高思维效度
  巧妙的理答能生成许多无法预约的精彩。但教无定法,理答也是如此,甚至某些时刻的理而不答,能够促使学生主动思考,提高思维的效度。
  在《最大的麦穗》这篇课文中,苏格拉底只说了三句话。教学中,笔者攫取贯穿文章主线的苏格拉底说的三句话,组织学生不同层次地读。读完后,有学生疑惑:“整个故事,苏格拉底肯定不只说了这三句话,作者为什么只写了这三句话?”笔者貌似自言自语地说:“是啊!为什么偏偏選了这三句话,这三句话去掉一两句,行不行呢?”学生眼睛发亮,相视而笑,纷纷悟出这三句话正是贯穿全文的主线。第一句是苏格拉底布置给学生的学习任务:“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第二句话是苏格拉底对弟子们敲响了警钟:“你们已经到头了”第三句话则是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行为的启发。如果抽掉第一句就不知道他们来麦地里干什么,也就不知道故事的起因;抽掉第二句则不知道故事的结果,抽掉第三句弟子们也许就不能从摘麦穗这件简单的事情中思考、感悟人生。思维有的时候是安静的、慢的。在整个对话过程中虽然教师没有回应学生,但实际上是给学生安静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自主揣摩这三句话对于全篇文章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性。
  二、转问,拓展思维广度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常常受定式思维的影响,当新知识与旧经验有冲突时,学生就会感到迷茫,无法理性判断。这时,教师就应该改变提问的角度,引导学生的思维迈向更加广阔的空间。
  这篇文章在课后习题安排上有一个硬性要求:课文有几处使用了分号?画出来读一读,体会分号的用法。课上,笔者首先让学生读懂三句含分号的句子,接着通过弄清分号前后各写了什么,让学生懂得了句子并列的情况下会使用分号,然后出示几个句子让学生进行实践练习。
  1.有的学生看到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会立即摘下它 有的人左顾右盼,错过许多机会。
  2.弟子们一边低着头往前走 一边用心地挑挑拣拣。
  因为定式思维,学生在两句上全填上了分号。“第二句填逗号可不可以?”教师发问后,学生愣了一下,随即点点头。“那第二句到底填分号还是逗号?”学生在不断的纠结与挣扎中既生长着思维力,又了解了将要学习的内容,即两个并列的句子,只有其中的一个分句用了逗号,才能用分号。至此,学生已经明了分号是介于逗号与句号之间的标点符号,最后进一步创设情境,让学生用分号练写一段就显得尤为重要。
  3.苏格拉底的弟子们听懂了老师的要求后,纷纷走进了麦地。他们有的 ;有的
  ;还有的 ……
  至此,分号用法学生们已经能够熟练掌握。
  理答在正常情况下是不能预设的,需要教师随机应对。如果学生的回答出乎意料时,教师就必须马上调整预设,重新定位问题角度,采用睿智的理答方式引导学生的思维走向正轨,使得学生能够正确思考。
  三、追问,挖掘思维深度
  对于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学生的理解有时局限在表面,不够深入,此时,有经验的教师就应该有意识地进行深度引领,通过理答使学生达到对问题理解应有的深度,拓展学生的思路。
  这篇文章看似短小,道理也不难揭示,但苏格拉底离学生的世界太遥远,他一语双关的语言形式,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是有一定难度的。初读批注时,学生只能从“洪钟”一词感受到苏格拉底的声音像洪钟一般,如何让学生读懂字外之意?笔者出示一处批注范例,并告诉学生,“老师第10遍读这篇文章时,读出了一些词句的双关意,譬如‘洪钟’这个词,不单单是指苏格拉底的声音像洪钟一样响,还指短短七个字给弟子们带来的心灵震撼。”他们突然惊醒了,从原来的思维套路中跳出来。“你们就用这样的读书方式进行二次批注,看能不能有新的发现?”六年级学生已有五年多的知识积淀,再加上已经站在开始思考人生的桥头,他们的感悟越来越深入,思维张力越来越活跃。有的学生盯住“只许进不许退”,说苏格拉底其实一开始就在提醒他的弟子们,人生就像在麦地行走一样,只是一个单程,不要在人生的进程中左顾右盼。有的学生读着读着,还读出了自己不一样的理解:人生固然要抓住机会,但追求理想有时比功利性的追求更重要……二次批注使学生对课文中一些看似普通的语句的感悟也越来越深入,已经不是原有水平的简单重复,而是最大程度地走向文本深处,玩味到寻常词语背后的不寻常。
  课堂理答是一门艺术,充满了智慧。理答好坏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效度、广度、深度。以上案例,不管是对于人生哲理的获得、分号用法的习得,还是对文本平常语言背后深刻性的探究,教师三次智慧的理答,使得整个课堂的各个因素充满着相互间的引力,从而不断扩张学生思维的张力,凸显教学的魅力,焕发课堂的精彩。
  (作者单位:江苏如皋市港城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 郝 帅
其他文献
1979年的年初,中国的南方和西南边界战事正酣,此后十年,中越边境战火不断。此时,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也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航程。转过年来,1980年的秋天,我就到了上初中的年龄了。   蛟河奶子山镇开发于清朝乾隆末年,地处蛟河盆地东南,是东高西低的丘陵地带。1851年,即咸丰元年,这里发现煤矿后形成居民点,外来人口累年迁入,人丁日益兴旺,逐渐形成绵延60多公里的蛟河县的第一人口和资源大镇。因为此
习作一直是学生学习语文最苦恼之事,苦于不知写什么,也苦于不知如何下笔。为了不让学生在习作面前望而却步,也为了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笔者侧重选择“嬉系列”作为突破口进行了课堂习作教学的探索和实践。所谓“嬉”,就是嬉戏、玩耍之意,而爱玩正是儿童的天性,是他们的乐趣所在。“嬉作文”就是将有趣的活动、游戏等引进作文教学,让学生亲身参与和体验后,春风化雨般地积累素材、习得方法、积淀情感。  不少教师以为学生只
摘 要: 语文教学的根本在于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文章以“不屈不挠”这一教学片断为切入点,结合语用学理论,通过反思、评析教学过程,提出实施建议,进一步明晰阅读教学中成语教学的核心价值,阐述“唯有指向真实语用,才能实现‘成语’核心价值”这一观点。  关键词: 成语 真实语用 核心价值  教研組举行活动,一位同事执教《海伦·凯勒》一课。恰逢笔者近期主持区级课题“语用学视野下的熟语教学研究”
春风度过了山海关,鸟儿就往回飞了,冰雪消融的黑土地,绿意盎然,生机勃勃。在这样好的季节里,侯一刀被患者骂了,骂得苦不堪言、体无完肤、无可奈何。他窝囊地坐着,脸上还挂着无奈的笑,这是他惯用的伎俩,代替了口诛笔伐。侯一刀清楚,很多双内容丰富的眼神,在他身上飘来拂去。现在社会呀!有些人怎么了?浮躁、自私、麻木,通俗地说,把好心当成驴肝肺!侯一刀想着,内心怒火燃烧,想搧这个女人的耳光……  赵主任久经沙场
摘 要: 针对开放教育学生的基本特点,将国开学习网与课程钉钉群相结合,设计了三“课”四“学”的线上教学模式。教师通过钉钉群直播开展导学课、答疑课、复习课,通过教师导学,学生开展自学;通过组织专题讨论活动,促进学生之间互学;教师根据直播课堂、课程讨论区的学生反馈信息进行精准助学。将四“学”融入三“课”,满足了需求多样性,增强了师生互动性,提高了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 开放教育 国开学习网 钉钉群直
摘 要: 要使语文课充满“语文味”,必须从课堂导入入手,根据语文学科固有的特点导入。本文分析了“伪语文导入”现象,提出了“真语文导入”策略。  关键词: 真语文 语文课堂导入 语文味  在真语文讨论的大背景下,我们倡导语文教学要有“语文味”,拒绝“假语文”、“伪语文”。所谓语文味,是指语文课要突出语文教学的特点,通过情感激发和语言品位等手段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在把握语文这一重要交际工具的同时
摘 要: 刘备与唐僧之所以能够领导团队走向成功,正是因为他们具有出众的社会交往能力。本科院校文秘专业学生要具备较强的社会交往能力,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必备的思想素养:目标明确,意志坚定;严于律己,言而有信;心地善良,待人宽厚。第二,掌握交往策略:维护上级的权威;与同级精诚合作;对待下级要赏罚分明。第三,懂得沟通技巧:明确对方的心理;注重礼貌礼节;把握沟通的主动权。  关键词: 文秘专业
从孙立权老师提出“批注式阅读”至今,小语界学者们对批注式阅读的研究和实践已有十多年。这种阅读方式以简洁、高效的特点,个性化地与文本进行对话,又通过以直接领悟为出发点的思维方式和“在只言片语中立论”的表述方式深深契合当下语文课改的方向。  《女娲补天》是统编本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略读文章。讲了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赞扬了女娲勇敢善良的品质、甘于奉献的精神。
摘 要: 随着《幼儿园规程》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实施,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但是,游戏在当前幼儿园课程中还存在以下四个问题:教师的儿童观存在偏差,限制幼儿的主体性;游戏和教学难以平衡,无法发挥游戏的优势;游戏与幼儿的需要无法对接,失去游戏的价值;家长的传统游戏观念导致课程功利化。为了更好地发挥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作用,现以雅安市天全县第一幼儿园为例,提出以下四个建议:改
作为教师,既需要以读者的身份理解文本,更要站在学生的视角,把文本转化为教学行为。这就需要教师努力挖掘文本中的语言文字与表达特色,设计学生学习的路径,通过文本唤醒学生的语文学习。换言之,文本解读需要发现文本中的语文。笔者试以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沙漠中的绿洲》为例,谈谈自己的理解。  一、读出文本表达的特色  《沙漠中的绿洲》是一篇关于环境改造的文章。课题中的“绿洲”并不是在沙漠中自然形成的,而是阿联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