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郁的诗意叙事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gony20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金项目:2017年度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基于“产出导向法”的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7JGY017。
  摘 要:杨仕芳的叙事灵活多变,其小说《望川》获得2016年《民族文学》年度小说奖。忧郁的诗意叙事、忧郁的行文气质和耐人寻味的哲思赋予了《望川》独特的叙事风格。
  关键词:忧郁;叙事;《望川》
  作者简介:陆梅华(1984-),女,广西人,讲师,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5-0-02
  从小说叙事层面看,杨仕芳无疑是位野心勃勃的作家,其作品叙事灵活多变,儿童叙事、动物叙事、交叉叙事、多重叙事、元叙事等在其不同时期的小说中均有呈现。杨仕芳的小说大都注重故事性,《最后一个夜晚》《别看我的脸》《致蔡先生》等作品构思精妙,充分展示了他讲故事的才能。之后《阳光洒向加缪》《和影子赛跑的人》等小说挑战了更复杂的叙事技艺,融合了元小说的叙事元素。但杨仕芳不满足于故事与技巧,又致力于将小说提升到哲学的境界。如果说杨仕芳初期的作品叙事路径分明,那他近期的小说已经多了几分曲径通幽的禅意。尤其《望川》一文,可以说是他构建哲思小说的新起点。忧郁的诗意叙述、行文的忧郁气质和深邃的哲思构成了《望川》忧郁的诗意叙事。
  1.忧郁的诗意叙述
  忧郁的英文单词是Melancholy,在文学里似乎是一个独具美感的词。《威尼斯商人》的安东尼奥、《简·爱》里的罗切斯特、《平凡的世界》里的孙少平等人物身上都散发着忧郁气质。济慈和尼采都写过《忧郁颂》。济慈写道:当忧郁的情绪骤然间降下/仿佛来自天空的悲泣的云团/滋润着垂头丧气的小花/四月的白霧笼罩着青山/将你的哀愁滋养于早晨的玫瑰……尼采则把忧郁比作女神,写道:女神,女神,让我──让我独行其是!在二人的诗句里,忧郁是一种美德,充满诗意,孕育智慧。《望川》里的叙事者及主人公,也是个忧郁的形象,精致的叙述诗意而忧伤。
  “我”自知感伤的原因,和身世相关。“在失眠之夜,我总想,倘若那个清晨父亲没有走向山野,或许我们永远不会遇见,而我早已消失在河流里,不复存在。这个关于存在与消失的命题,使我过早地看到命运的诡秘,不时陷入不可名状的感伤。”[1]“我”和父亲的交集始于川,明白自己的身世之后,“望川”的旅途就开始了。他凝视伤疤河,思虑渐深。“我从来都是一个来历不明的人”。“寻根”的意识一直伴随着“我”的整个童年。也因为来历不明,他的童年倍加孤独。杨树枝的挤兑,孩子们的排斥,让原本忧郁的他更习惯寻求孤独。当杨树枝宣扬“我”是山兄弟丢弃的孩子后,孩子们更疏远了这个沉默寡言、孤孤单单的孩子。于是有了这样的文字“我发现有一只无形的巨手,把整个世界的所有温暖和信任全部抽离,剩下一片冰冷的孤独”。读到此,读者童年孤独的回忆席卷而来,忧伤弥漫,毕竟,谁的童年不曾孤独呢。“我”观察一群蚂蚁齐心协力抬一只肥虫时,心中希冀着和兄弟也能如此相亲和睦,可杨树枝却去踩那些蚂蚁,又拍他的脑袋,在他的默懦中笑着离去。哥哥的做法于敏感的弟弟无疑有些残忍,于是“我”有了这样的表达:“我再次被冰凉的悲伤淹没。我靠在树下,阳光从叶丛中漏下来,使地面显得斑驳陆离。此时,一只鸟飞进阳光,很快就消失了,留下一片寂寞的云。”这种忧伤携着诗意,将人物的心绪表达得十分细腻,而这种散文式的细腻于男作家更显可贵。
  2.小说的忧郁气质
  杨仕芳的小说忧伤延宕,欢快总是转瞬即逝,好像忧伤就是作者的叙事线索,而欢快却像是一种值得警惕的危险。这种忧伤也许和作者生长的环境有关。一场大雨、一场雪、一根乱扔的火柴于这个以木结构为主的西南乡村可能意味着洪水、冰雪、火灾。灾祸的发生或许就在人们的欢声笑语未完成时。自然灾害对于木楼和山民的冲击是巨大的。作者在多变的自然环境和脆弱的木结构建筑里,逐渐变得敏感。这种情结,再现于小说的“我”身上:我不由得感到慌乱,似乎一场灾难即将来临,却又无可逃遁。在整个童年,这种情绪如影随形,怎么也甩不掉……
  甚至于在情节设置中,欢愉也是指间流沙。小说中,愉快到忘我的描写极少,
  父亲讲行医故事的片段是其中之一:当时父亲”站立在桂花树下,挥舞双手,口沫纷飞。可这愉悦发生时,母亲从木楼的阶梯上滚下、失血、流产、发抖、呻吟。很快,父亲因没能及时救下孩子,陷入悲痛,“跌入充满悔恨和歉意的泥潭里,不能自拔”。小说中不乏这种欢愉到忧伤的急剧翻转,或者喜悦中隐约孕含灾祸的叙事。如,杨树根和王菊花的初次接触,是因为她被蛇咬伤。杨树跟背着她去找父亲治伤,互有情愫的二人此时有一种愉悦的兴奋,可此时,父亲被洪水冲走,面临死亡的威胁。《望川》的行文给人一种感受:快乐也许虚假,靠不住,而忧伤却如此恒常。
  作家在洒下一片忧伤之时,不徐不疾牵着主线,牵动着读者的情绪,同时也让故事一步步深入,用深刻的方式叙述人世的艰难、生死与希望。前期的《最后一个夜晚》更多的是用故事牵着读者,而《望川》已经使读者在阅读时生出更多情绪更多思考,不知不觉完成故事,心底残留几许忧伤和对生命的思索。这于作者大概是最重要的,大概于他而言,承担了哲学的重力,作品才有了不一样的文学意义。
  3.忧郁叙事里的哲思
  于小说里的“我”而言,忧郁不是一味沉溺忧伤,嚎啕大哭,而是一种沉思,一种对生命的严肃的思索。“我”似乎自小就离群索居:我渐渐地不喜欢说话,常常来到河边静坐……这样的“我”,哲人似地喜欢孤独,也生出许多哲人式的思索,包括人的命运、生与死、男人与女人、苦难与人生等等。
  《望川》一文随处可见作者对生死和命运的思索。开篇写道:后来我常想,于我来说命运是与生俱来的。我幸存于世得益于另一个人的死亡。两句话蕴含丰富,探讨生与死的关联和命运的走向,把小说的审美定位于哲学的向度。对这一命题的思考,在《望川》里周而复始。小说题为《望川》,川具象是伤疤河,抽象就是生命的哲学意象,“望川”其实就是望命运之河,思生之走向。   小说中,“我”的养母和姐姐杨树叶,都是胸怀宽广、慷慨施爱的女性。母亲不仅宽容了和女病人有私情的父亲,还养育了父亲的私生女杨树叶,也养育了“我”。而姐姐则在“我”不到六个月时,把“我”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关于男人和女人,作者写道:女人的胸怀远比男人深远和宽广。男人的生生世世,事实上只是活在女人的胸怀里。这是小说人物的感慨,但衍伸至现实生活,这句可算是真理。这便是文学的哲思,形在文而意无限。
  哲思是小说人物解读人生的方式。“我”曾怀疑父亲,因为村里谣传父亲和不少女病人睡过觉,“我”忍不住问父亲和女病人的事情是不是真的。父亲的解释也有几分哲学的味道。“这人世啊,真的就是假的,假的就是真的,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心。”后来,随着年岁的增长,“我”对于父亲、母亲和吴蓉的过往有了新的解读:“我回想起那些日子,仍然猜不出他們如何面对那场关于情爱的困境。我能肯定的是,他们相互爱着,过去时,现在也是,只是在错误的时空里相遇,被一种本性逼近尘世的胡同。他们都受到了伤害。很多时候,我在想,伤害和消解伤害即是人生吧。”
  “我”曾不停在内心追问亲生父母为何抛弃自己,但最终,“我”原谅了他们。这一超脱的过程,以哲思呈现:“回想起来,影响我的竟是陌生人……我不由感到迷茫。那么多人处在同一个尘世里,却一辈子也不会发生交集……我们都被尘世里的灰尘覆盖。我们都将像灰尘一样随风而去……我原谅了他们。我相信他们的选择是无奈的。那种无奈早已陷在一种捉摸不透的命运里。”
  此外,“人间尘事无非是欣喜和悲酸,”“或许在记忆里,诸多往事都失去了最初的光泽和意义”等语句都镌刻着哲思,增添了言说不尽的文学意义。这些哲思大都与小说情节发展融合得好,只是有一句“此河非彼河”似乎有些突兀,大概是作者哲思泉涌的结果。
  大量充满哲理性的文字,或者说哲思独白,是《望川》的叙事语言特点之一。杨仕芳经由个体的生命体验对命运产生疑问,“我”历经迷惘、追问、沉思、困顿、顿悟,以文学的方式探寻着生与死,沟通与隔膜。当我发现父亲“又在铸造着我的另一条生命”,最终“明白积压在心底的是什么”,抵达了心灵的黎明。
  结语:
  “忧郁之所以美,因为它包含快乐和悲伤,愤怒和慈悲,紧张和放松,沮丧和兴奋等,甚至很多你不能发现的感觉,它是一种丰富的情感的超越,它代表着一种丰富和谐的生命的缓慢运转”[2]。杨仕芳以忧郁的诗意叙述、行文的忧郁气质和深邃的哲思,潜示着人物跌宕的生命状态,以及人物的悲伤背后潜藏着的生命活力,携读者逆流而上,寻找内心的秘密渡口。
  参考文献:
  [1]杨仕芳.“望川”,《而黎明将至》[M].桂林:漓江出版社,2018.
  [2]徐岱.感悟存在[M].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2002.
其他文献
摘 要:《欢乐之家》中的莉莉和《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黛西都是生活在二十世纪初纽约的女性,两个有着花朵般名字的女孩虽有不同的命运,但她们都在物欲土壤中,精神不断挣扎最终枯萎凋谢。国内外已有从女性主义、新历史主义等角度探讨的成果,但少有从精神分析角度进行对比。本文将从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论”出发,解析二人的本我、超我与自我,探讨二人悲剧的成因。  关键词:莉莉·巴特;黛西·布坎南;本我;超我;自我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4-0-01  中国古代文人最喜欢,也最常做的事情莫过于“思乡”了,为此留下的佳作数不胜数,早期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后有诗仙李白的《静夜思》成为人人传唱的佳作;贺知章也有诗云“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我国从商周时期的“宗法制”开始,“家”的观念犹如参天之树的须根在家家
摘 要:安部公房是日本当代著名文学家,他的作品受到了西方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本文从共同体的视角切入,展示了《魔法的粉笔》一文荒诞的表层话语下深层的叙事内涵和独特的叙事手法。通过对文本的解读,领会安部文学世界的独特魅力,更准确的把握安部文学中的存在主题。  关键词:个人;社会共同体;新秩序;异化;存在;希望  作者简介:康娇,渭南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教师,毕业于西安外国语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日本文
摘 要:受晚明个性解放思潮的濡染、蓬勃市民文化意识的关照,我们所熟知的种种历史文人名士在冯梦龙构建的《三言》这个世俗文化家园中又重焕新生,以其平民化、多情化、娱乐化的一面演绎缤纷缭乱的生活百态,他们往往打破传统士人的角色规范,或是“以才抗位”、“以情抗礼”,每出于名教之外,向儒家正统生存模式发出挑战;或是以真率对抗矫饰、用谐谑冲击板正,完成以俗为雅、雅俗共融的世人审美期待。同为士林阶层,这些历史文
齐齐哈尔首届话剧节的“重头戏”一一《风刮卜奎》闪亮艺术剧院大剧场,长风当歌,唱尽卜奎风流!  乙亥夏日,话剧节荟萃东北三省精品大戏,一台台艺术盛宴流光溢彩、搅热鹤城。  话剧节过半,《青年文学家》杂志社特邀编辑濤声采访了本届话剧节发起人一一中国话剧协会东北大区主席、黑龙江省戏剧家协会主席、齐齐哈尔市话剧团团长、《风刮卜奎》主演、戏剧家艾平女士,谈戏说剧话人生。  小荷尖尖  1963年,艾平出生在
摘 要:关于是否具有“普世价值”这个话题,并不是现在才流行起来的热门话题,它早已存在并受到广泛关注,只不过在每个阶段其所表现的方式不一样亦或名称没有统一称为“普世价值”罢了。针对于这个话题的探讨,首先要从词源学意义上给予疏证,再者要值得考虑的是我们所谓的“普世价值”何以可能存在,且存在的方式又是如何。  关键词:普世价值;普适;普遍;特殊;儒家文化  作者简介:王璐,西安交通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摘 要:张爱玲的《色·戒》前后经过大约三十年时间的修改才终于面世,电影《色·戒》与张爱玲的小说相比,不同环境、时代下的不同解读;不同的故事内容细节的处理;对色和戒理解的不同内涵,都构成了电影和小说的隐形差异。  关键词:《色·戒》;张爱玲;李安  作者简介:田慧(1995.2-),女,汉,内蒙古太仆寺旗人,沈阳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摘要:众所周知日语具有暧昧性这一特点。由于日本人的集团意识很强,因此他们与人交流时,通常使用一些具有暧昧性的语言,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冲突和矛盾的发生。  本文通过『?』和『?』在日常会话中的表达,来分析日语的暧昧性。通过研究可以使我们更好地学习日语,理解日本人的说话习惯,更深刻的了解日本文化。  关键词:日语;暧昧语;日本文化  [中图分类号]:H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
“这是大家对我的认可和信任,更是沉甸甸的责任。”刘艳芹说。2019年5月,刘艳芹接过了全球冰企鹅鸡西分会主席的职务。维护商户合法权益,关爱帮扶社会贫困弱势群体……短短几个月,她为冰企鹅会员企业所付出的辛劳,得到了商户们的交口夸赞!忙碌的背后,是艰辛的努力。刘艳芹的奋斗故事是一篇篇无私奉献的动人华章。  历经坎坷成就人生赢家  在创业之初,刘艳芹经历了从“铁饭碗”时代,到下岗自主创业的艰辛历程。从最
摘 要:《认真的重要性》是著名作家奥斯卡·王尔德的经典名著。王尔德在文学上属于美学主义流派,秉持“为艺术而艺术”的信念。而《认真的重要性》正是“美学主义”的代表作。《认真的重要性》的文体特点可以总结为以上流社会为核心,机智幽默,妙语连珠和不切实际。而这种独特的文体风格的形成则与王尔德的写作技巧密不可分,也就是对于妙语、双关、警句和合作原则的娴熟掌控。本文重点分析警句在《认真的重要性》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