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如何走出传统教学的误区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t5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旧语文教材和现实生活严重脱节,教学观念的陈旧落后,现代高考指挥棒的语文考纲的误导,怎么不会使语文老师困惑无奈,无所适从呢?语文老师要摆脱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及时更新教育观念,走出一条顺应潮流的教学新路。
  一、挣脱旧的教学镣拷,走出“一心只教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的误区
  语文老师能否顺应时代的发展,说到底,还是教育观念更新的问题,旧的观念不转变,新的教学思想就无法浸淫。套用一句话说就是语文老师要做到与时俱进,永远能与时代合拍。据说有的老教师几十年来都机械地抄旧教案上课,内容上不做翻新,甚至闹出父子两代人同听一种讲义的笑话。有的老师仅凭旧经验上课,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手段落后,教学思想僵化,教学过程机械,如此教学,又如何调动学生的兴趣呢?又怎么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呢?作为一个有创新精神的语文教师,他是不会囿于常法的。敢对传统说不的老师才是好老师,而不敢跃雷池一步的循规蹈矩的老师是无法传承创新意识的。教师要打破沉闷的缺乏生气的传统教学法,对传统的教育观进行彻底的否定,要勇敢的摒弃传统教法的束缚。
  二、语文老师要指导学生改变单一从课堂获取知识的途径,走出只向课堂摄取信息的误区
  知识比重却不尽相同。语文学科课外获取的知识量更是随时代发展不断扩大。因此,必须让学生改变单一从课堂获取知识的途径,走出只向课堂摄取信息的误区。语文老师不能把自己当成传授“固有知识”的机器而应该侧重向学生传授获取知识的方法,这就是授之以渔。我们由于条件所限,可能“捕到的鱼”总是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呢,谁都知道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的道理,但要给学生一桶水呢?我们未必有千万桶水啊。可见,教师不仅要克服知识贫乏造成的尴尬,不断地充实自己,教师更应改变角色,宁可做一个牧羊人,把学生引向知识的原野,也不能只做一个割草人,因为你很可能满足不现代的学生。笔者在教学中按以下方法操作,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三、语文老师要走出只追求形式华而不实的教学误区
  语文教改应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的路子。语文老师不能只去追求形式而不求效果的花里胡哨的做法,这种务虚的教法是行不通的,必然会贻误学生。教学是实实在在的事,来不得任何的弄虚作假。教师要在认真钻研教纲的基础上,认真研究阅读,口语交际和作文等专项研究,要博采众长。事实上,我们当代也涌现出多少语文教育家,有很多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大師。像魏书生,钱梦龙,余漪张富等,都是在教改上很有建树的名家。我们要避免固步自封,虚心的借鉴别人成功经验,使自己也能在教学上形成独特的风格。不管哪种教法,都必须符合我们的实际,我们既不能好高骛远,又不能裹足不前。
  
其他文献
对低温腐蚀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进一步阐明热水锅炉内壁温度高于其烟气硫酸露点温度是防止其危害的有效方法。并对硫酸露点温度的多种计算方法进行了说明。 The formation m
伴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新课程已走进了教师的生活。面对全新的课程标准,全新的教材,对我们来说,都是一次新的挑战。化学组全体成员能以新的化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出发,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  一、加强教研组建设,提高自身素质  教研组是教师的基层组织,是课堂教学改革,开展教学研究,培养新教师,转变学法和教法的场所,同时也是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