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诗词鉴赏方法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karti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词鉴赏题历来是语文高考试卷中的必考题型,但它又是大多数学生心生畏惧的考点,而且近几年分值出现了加大的趋势。对于许多学生而言,做诗词鉴赏题是一个薄弱环节。本人结合十几年来的教学经验,对诗词鉴赏的方法进行了总结,掌握了这些方法,勤学多练,就能更好地体会古典诗词的魅力,提高诗词鉴赏题的答题能力。
  一、知人论世,了解作者及相关背景
  联系作者的生平及其时代,可以更好地认识作品。王国维说:“是故由其世以知其人,由其人以逆其志,则古人之诗,虽有不能解者,寡矣。”(《玉谿生诗年谱会笺本》)鲁迅说得更为精辟:“世间有所谓‘就事论事’的办法,现在就诗论诗,或者也可以说是无碍的罢。不过我总以为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这对于我们所熟悉的作者尤其如此。
  以宋代词人李清照为例,她的词作风格以北宋灭亡划界明显不同。前期内容比较狭隘,多写闺情;后期由于不幸的遭遇,风格突变,在哀情愁绪的叙写中表达了国破家亡之情,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如早期作品《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反映了她年轻时悠闲、风雅的生活情趣,也是她早期美满生活的写照。而《声声慢·寻寻觅觅》是李清照南渡以后写的名篇之一,1127年,金国攻陷北宋京都汴京,汉族政权南迁,始为南宋。这一重大变故影响了当时各阶级人们的生活。由于不幸遭遇接踵而来,李清照的词扩大了境界,感情更加悲痛深沉,词作在精美清新的语言中抒发出浓重的“愁”的情感:个人遭遇与亡国之痛交织在一起的“愁”。再如唐朝著名诗人杜甫,他在创作《蜀相》时,是在刚刚结束一段颠沛流离生活后,暂时落脚在成都浣花溪畔的茅屋里,不仅生活艰难困苦,政治上那种“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更是完全破灭。皇帝昏庸,宠信宦官,排斥功臣。在这样的情况下,杜甫满腔的苦闷、焦虑可以想见。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为蜀汉制定了统一天下的策略,辅佐刘备、刘禅父子建立并巩固蜀汉政权,“功盖三分国”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他与刘备君臣之间鱼水相得的关系,使仕途坎坷、报国无门的杜甫感慨万千。诗中“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将杜甫对诸葛亮的景仰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这些诗外之意,自然需要我们借助于对作者所处的时代以及作者经历的了解。
  二、把握诗词内容,关注细节信息的提示作用
  了解一首诗词,除了对作者要做到“知人论世”之外,还要关注诗词本身。无论是景物描绘还是感情抒发,都要通过语言来表达,所以首先,通过粗读大致从字面上把握诗词所描写的景物内容及特点,了解诗词中所透露出的作者的情感倾向。例如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上片:“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几笔就点出秋季景物碧空、黄叶、翠波、斜阳、芳草,一幅色彩鲜明而境界开阔、苍茫的秋景图展现在眼前。再看下片:“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作者思念家乡,忧虑国事的愁思字里行间不难看出。然后,在大致了解内容的基础上再细细琢磨深层含义。最后,在做题时,还要关注一些细节信息,它们往往能使学生找到答题的突破口。这些细节包括诗词的题目、诗词内容下的注解、题干本身。例如2010年高考题全国卷是南朝刘孝绰的《咏素蝶诗》,从题目上看,这应该是一首咏物诗,而物与情的联系很容易让人想到“托物言志”。所给注解中说作者:“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与诗中所描绘的“素蝶”在各种情况下翻飞起舞联系,可以推知作者是将“素蝶”的状况与自己的遭际相拟。再如2010高考江苏卷是王昌龄的《送魏二·醉别江楼橘柚香》,第二题问:“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题干中特别点出“醉别”“江风引雨”就是提示考生要从“醉、风、雨”这三个字入手,联系“惜别”这一主题来答题。
  在做题时一定要认真鉴赏诗词,仔细审视题干,找准角度,才能准确答题。
  三、积累鉴赏语言,准确表情达意
  有很多学生在做诗词鉴赏题时,虽然也能“知人论世”,也能读懂内容、注意细节,但在答题时却不能很好地把自己想说的意思表达出来,往往词不达意。这其实就是诗词鉴赏语言的匮乏造成的。诗词的语言凝练含蓄而又形象准确,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产生了大量的对诗词语言分析的词语。例如古代诗词鉴赏常常用到这些词:平淡、清新、绚丽、质朴、沉郁、奔放、明快、含蓄、简洁、洗练。在涉及个人风格时,常常会看到:陶渊明的朴素自然,杜甫的沉郁顿挫,白居易的通俗易懂,李白的豪迈飘逸,王昌龄的雄健高昂,杜牧的清健俊爽,李商隐的朦胧隐晦,王维的诗画一体,温庭筠的绮丽香艳,高适的悲壮苍凉,李清照的缠绵悱恻,陆游的悲壮爱国。这些词语如果能积累在脑中,在鉴赏诗词需要时,它会准确地将你所想要表达的意思传递出来,做到“词能达意”,轻松得分。这自然需要学生平时多关注,多积累,才能真正熟练掌握运用。
  (责任编辑韦淑红)
其他文献
通过改变Mg-6Zn-3Sn-0.5Mn合金终时效时间,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挤压态ZTM630合金在双级时效后的微观组织特征。结果表明,该合金比较适宜的双级时
常规的物理教学不是以学生为主体,而是以教师为中心来组织的。在教材内容上控制得太死,以至于学生的思维被束缚在教师设定的思维框架内,自己没有广阔的思维空间,缺乏灵活性。因此,如何有效地改进教学方法,提高物理教学质量是我们每个物理教师必须考虑的问题。本文就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进行了探讨。一、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受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教师常常以一个神圣不可动摇的面孔出现在
我国自制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战略以来,给予煤炭企业带来了极大的发展机遇,曾短短的几年间,煤炭企业一跃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煤炭企业的迅速发展不仅仅带动了我国国民经济突飞猛进
近年来,随着江苏历史高考中运用史料创设情境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的题目越来越多,历史教师也会花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查找课外史料来组织复习课,这种做法固然可取,但也存在
课堂教学是新课标实施的主要平台,而新课程理念的落实也是在课堂中进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积极建构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习才可以凭借自己已储备的知识作为辅助条件,去构建新的理念。问题的产生,就在于学习者不能通过自己的已有知识生成新的理念。而历史教学活动的真谛在于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创造学习活动的内部条件开始,从而激起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望。在新课标的实施过程中,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精心
一、 引言  新一轮的基础教学课程改革对高中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  的学习方式以及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和关系都发生了较大的转变。2003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提倡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然而,在当前的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未能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只是听众,尤其是英语复习课中,教师的讲解占去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剩下不多的时间仅供
新课程理念下的历史课程改革将历史教育功能的核心价值,定位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将历史知识的传递与情感、态度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增加情感的投入,在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中实现情感目标,使学生形成生命的积极情感。作为高中历史教师,我们应结合学科教学特点,充分挖掘历史课程和历史知识中丰富的精神财富,采取有效的手段使其变成生命教育资源,并渗透在自己所任教的学科教学当中,让课堂充满关
为认识中国袋衣属地衣物种多样性及开发利用其化学及基因资源,基于形态学和化学方法对袋衣属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学研究。发现了在中国广泛分布的一袋衣属物种——卷叶袋衣(Hypog
一、课前要预习  新课改要求学生学习要充分发挥自主性,课前预习就是在没有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复习旧知,认识新知,即先“温故”后“知新”。  1.先了解目录,知道这节课内容在整本书整章节的地位,然后根据页数找到课文。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学生对这节课重要程度有所了解,知道这节课前有什么因后带来什么果。  2.预习课文,明确学习目标。首先明确大标题,再通览一下大标题下有几个小提纲,心中对课文有个大概印象,然后
编者按:2010年,在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同时,经济政策的重心悄然发生改变,由力保速度转向经济结构的深层调整。    在既有路径上疾驰的中国经济正面临着转变方向的关键时刻。    调整契机浮现    2009年,在一系列重、准、快、稳的宏观政策扶持下,中国经济增长顺利完成保八任务。但与此同时,中央反复强调的经济结构调整进展甚微,前方道路仍崎岖不平。  这促成了在2009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