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教学范例的审视和突围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n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术是一门以视觉形象为特点的学科,在美术教学中,教学范例的有效引领,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能促进学生对绘画作品的理解和把握,优化课堂结构、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能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创造能力。
  一、当前小学美术教学范例的偏差和误区
  1.范例的选择过于泛滥,偏离教学重难点
  很多美术老师美术课上准备非常充分,精心选择了很多范画,一堂课花大量的时间欣赏,希望学生能通过多方面的欣赏获得感知,得到美的熏陶。殊不知这样会好心办坏事,影响美术课堂实效。课堂会如一盘散沙,不仅完成不了教学任务,课堂学习的知识重点和难点也会如蜻蜓点水来不及解决。
  2.范例的赏析过于成人化,偏离学龄特点
  很多老师选择技能技法高超的范画,认会这样的范画是有水平的,能提升学生的高度。却不知这样的范画并不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离孩子太遥远,和孩子不能产生共鸣。这样的范画不仅不能启发孩子的思维,还会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困难感。
  3.范例的演示过于自我,偏离教学起点
  教师在当堂演示范例时,往往从教师自我的角度设计范例来当堂演示,并没有站在学生的视角下,以学生为主体,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思考。导致学生没有思维的空间、创作的源泉,作业都以模仿书本和老师的作品为主,程式化、机械化,毫无童趣。这样的范画演示过于强势,强调了老师的地位,忽视了一切以学生为主的教学起点。
  4.范例的呈现过于单一,偏离教学兴趣点
  美术课中大多数教师呈现范例都以课件展示、板贴作品等为主,形式单一,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在展示范画时多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呈现的方式有趣些,那一定会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让孩子们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二、小学美术教学范例的突围策略
  1.范例选择要有针对性,突破教学重难点
  在四年级《纸卷魔术》一课中,重点是指导学生抓住动物的特点,巧妙运用适当的纸卷来表现动物造型,难点是运用多种纸艺制作方法来装饰动物造型。为了让学生理解纸卷的巧妙运用,我结合今年是羊年,用学生们都喜欢的羊的造型为例。先出示生活中羊的图片欣赏,引导学生来探究可以用哪些纸卷来制作,学生的习惯性思维多以圆柱形为主,我及时展示出了巧妙运用圆锥形、梯形等多种纸卷制作的不同造型的羊的范例,很好地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轻松理解了一种动物可以多种造型,纸卷造型可以巧妙运用。为化解本课难点,我还出示了多种纸艺制作方法制作的范例,学生在欣赏过程中自主发现了多种制作方法。在这课中范例犹如点睛之笔,开启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参与探究,轻松掌握了纸卷造型的制作方法。
  2.范例赏析要以人为本,唤起创作热情
  在《我设计的卡通形象》一课中我以孩子们喜欢的海宝形象为例,向孩子们展示了海宝多种动态、多种表情、多种服饰的夸张造型范例。每一次出示作品时,孩子们都会情不自禁地欢呼鼓掌和发出赞叹,在整堂课中,学生始终兴致盎然,在初步尝试也来为海宝设计形象时,画出的作品真是丰富多彩,生动有趣。有穿着旗袍,挥动着小旗笑意盈盈的海宝,有穿着运动服做调皮样的海宝,有穿着印第安人服饰的外国形象的海宝……在这样的学习情绪下,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学习知识是扎实有效的,我因势利导,进一步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进行其他卡通形象的创作,水到渠成,学生创作的作品真是百花齐放,设计出了各种生动形象的卡通形象。
  3.范例呈现要形式多样,创设和谐学习氛围
  四年级《漂亮的房间》一课,要和孩子们一起学习房间的布置设计方法和装饰方法,探究从不同的角度对家具和生活用品进行合理的布局,使房间的设计有个性,有创意,更漂亮。如果深入研究一下,这个环节范例的演示其实可以形式多样(1)我们可以采用当堂演示一种布局方法,组织学生讨论还可以怎样布局,教师再板贴几种不同布局方法的范例,打开学生的思维。(2)我们可以采用师生互动法,准备一些家具和生活用品的范例小图,让学生来选择,自己来摆一摆。学生在自主体验中掌握了设计方法(3)以玩游戏的方式进行,和学生玩一玩换房间的游戏,学生全方位地看到房间,自主选择家具,自己动手来布置。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布局方法(4)采用微视频欣赏,将布局的方法和绘画的步骤设计在微视频中,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5)每组上一堂课学做一些立体的家具,第二课时小组来摆一摆。学生全方位地看到了房间,用自己做的家具来布置,兴趣盎然,觉得自己就是一个小设计师。
  4.范例演示要有启发性,开拓学生的思维
  灌输式的范例演示,会约束学生的创新思维,阻碍创新精神的培养,教师范例演示的方法应该把握好“度”,一切以学生为主,尽可能不限制学生的思维,具有启发性。留白是中国画的一种手法,整幅画中留下空白,给人以想象的余地。留白留得其所,画面上便会流动着生命,呈现万千气韵。这种手法以无胜有,有无相生,实在是一种智慧。把这种智慧运用到美术教学范例演示中,也会产生别样的精彩。
  在美术教学中,我们要始终以儿童的视角,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有针对性地来选择教学范例,并通过多样化的范例演示,灵活地选用适合自己教学风格的方法来突破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并且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关注学生体验为主的教学理念,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其他文献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这一要求明确了小学数学教学必须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尽可能把数学知识和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知识经验相结合,使数学教学活动在生活这一更大的
小学科学课程的定位是科学启蒙,而打开这扇科学大门的钥匙就是观察。在每册的科学教材中都有观察项目,但很多学生的观察热情很短暂,科学观察持久能力不够,直接影响学生对探究对象本质规律的发现。因此在教学中多角度,多层次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观察的持久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本文从小学科学课学生观察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对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观察时应注意的问题,以期培养学生观察的持久能力,提
综合实践活动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亮点,是以学生的经验和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是学科课程与知识类综合课程的一种补充形态。它打破学校、教室的框束,把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整合起来,把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融合起来,积极鼓励学校和学生利用双休日、节假日等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的自主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然而,受客观因素,特别是一些传统观念的困扰,有些老师认为这门课程是戴
一、科学活动中何谓教师的“放”与“收”  所谓“放”,就是在科学活动中老师不轻易的否定幼儿的答案,也不急于给出正确的答案,而是给幼儿更多的展示自我、启迪思维的探究环境和氛围。“收”就应该结合幼儿学习、活动的需要和目标的要求,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肯定幼儿创造性思维成果,激励幼儿的闪亮点,并对不同意见和不同结论通过自主的科学探究进行比较与鉴别。引导幼儿明确对问题的认识,纠正理解上的偏差。这是一种学习方
“获得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作为教育目标指出,是基于“动态的数学观”,把数学看成是人类的一种活动,是一种充满情感、富于思考的经历体验和探索的活动。要使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从理念走向行动,重在结合具体内容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去“经历过程”,在“做”数学中体验数学,感悟数学,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一、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概述  数学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观察、试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抽象与概括等都是数学活动
玩,是孩子们的天性,是孩子们的乐趣所在,将"玩" 引入课堂,使学生对这种活动的动机和兴趣逐渐迁移到语文学习上,从中享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在探求语文教学进程中,我力求将"讲堂" 转变为"学堂",将机械重复的练习转变为生动活泼的游戏,让学生充分体验语文学习的快乐,为他们语文学习的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尽管是"玩" 中学语文,但我们决不是追求形式主义。这里倡导的"玩" 是一种形式、一种途径,"玩"是为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些学生到了中年级和高年级,就出现学业落后、成绩不良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在小学的时候,没有把那些好像是知识的‘地基’的基础知识牢固地保持在记忆里,达到牢记终生的程度。”这些后进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学习积极性越来越小,学习成绩越来越差,最终导致学习兴趣荡然无存。   苏霍姆林斯基通过实践证明,改变后进生的方法,“最有效的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通过阅读,“
“生活教育”是陶老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反映了他的教育目的、内容和方法等主张。生活教育理论对现代幼儿科学教育仍有着当代价值和现实意义。笔者执教的幼儿园位于科教创新区,有着独特的科学教育环境。引导幼儿了解、接受这些科学知识,更需要陶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的指导。  一、来源与意义——“生活即教育”  纲要中指出:“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应从身边取材”。科学教育从周围的生活和环境中取材,让孩子觉得“科学并不遥远
情感教育旨在为人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它贯穿在各门学科的教育中。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每篇美文佳作无不凝聚着主人公或作者从生活中得来的情感体验,情感教育可谓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本文就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落实情感教育的问题加以阐述,以期抛砖引玉。  一、以情唤情,激发情感  要发展学生的情思,教师必须具有真挚的感情,教师有了真情,才能做到以自己的感情去体会教材中的作者之情,再以之感染学生。
《幼儿园教育指南》指出:要重视幼儿生活经验的积累,尊重幼儿游戏的意愿,让幼儿能自主地选择游戏,决定游戏的玩法、材料、角色等。在幼儿园中我们又把游戏分为:区域游戏、创造性游戏等。其中,创造性游戏包含: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这三种游戏深受幼儿的欢迎。  “凡利用各种结构材料或玩具进行结构的活动都称之为结构游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结构游戏无论从材料、玩法还是在结构造型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