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职教政治教学的几点思考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tsmoreaar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随着新课改得不断深入,职教政治课堂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和主场所,是学生身心发展、潜能开发、主体意识增强的重要空间。有效政治课堂教学对中职人成长至关重要,不可忽视。
  【关键词】新课改 职教 政治 有效教学 实践思考
  政治课是一门德育功能很强的重要学科,它在向学生宣传理论知识的同时,承担着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教育,这种特殊的功能要求政治课教学必须承担起对学生人格培养的重任。那么,在新课改下如何让思想政治课成为人性养育的圣殿,让人格的光芒在职教政治课中闪耀呢?
  一、从生活出发来进行政治教学
  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兼具时代性实践性的学科,由于大多数的学生对枯燥政治理论提不起兴趣,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将政治教学与具体事件结合起来教学,提高教学的吸引力。同时还需要联系实际生活来教学。如:在讲述“公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时,可以组织学生到各自所在的居委会、村委会去了解选举权、选举方式,候选人的资格、选举的程序等内容,最后根据调查的材料在课堂上进行模拟选举。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作为教师,需要以新课标为指导,大胆创新,将真实生活融入到课程中,带给学生社会生活的真知灼见,达到了最理想的教学目的。
  二、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模式和理念的转变
  1.提高教学能力。政治课是思想性较强的学科,大多数学生对政治课是不感兴趣的。因此,我们需要在新课改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们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较强的政治敏感力,还要有一定的思维发散能力,给学生广泛的思考空间。
  2.深化教学目标。新课程强调“从生活逻辑到知识逻辑”的构建,要以学科知识为基础。这就需要我们对教学目标重新定位,增强教学与实践的关联,这也成为了改革政治课的重要内容。首当其冲的是在保证学生掌握教学大纲的前提下,改变当前的政治教学理念,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机会。
  3.改革师生关系。在改革的新课堂教学中,倡导教师与学生之间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只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进一步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资源的提供者,同时对学生的学习质量进行评估与指导。真正的做到把学生作为教学中心,将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摆在首要位置。因此,这种针对政治课师生关系的改革工作是新课改成败的关键因素。
  三、新课程新模式引导学生在辩论中自主的学习思想政治
  授课环节中,教师扮演的角色是“导”师,不是“教”师。作为导师,应视学生为“演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相互学习、创新学习提供引导,构建主动学习的氛围。下面分三个方面探讨这一问题。
  1.在探究中学习。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上变被动地听讲为动手、动脑主动参与。在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学而有思,思而后疑,疑有所问,使学生能够主动地获取知识。
  2.在辩论中学习。给学生以舞台,引导学生讲解、质疑、点评,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课堂的主体是学生,课堂的内容是学生的生活,学习充满了乐趣。最后再由教师解决中心议题或关键性问题。在学习“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我组织学生就“我们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消费观?”这一问题展开课堂讨论。学生旁征博引,引据说理,据理力辩,在你来我往的争论中明确“什么样的消费心理是不科学的”、确立“做理性的消费者,就要践行正确的消费原则”的结论。
  3.在自主课堂中学习。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应做好诱导质疑,鼓励求新的工作。允许学生对现有结论的产生质疑甚至持否定态度,不满足于现成的方法和答案,勇于超越。
  四、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新生活化模式
  教学活动“生活化”:“生活(导入)——教学(生活化)——生活(回归)”。“从生活中来”,即课前引入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使学生的学习从熟悉情境着手,把课堂变成学生感悟体会、辩论反思、概括提升的场所。把书本知识导向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惑悟生活。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如耳闻目睹的事件,社会热点话题,再导入新课,进而引发思考,让学生身受感染,从而激发心灵共鸣。通过创设特定的生活情境,可以活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的效率。
  2.摸拟生活化情境,激活教学内容。在课堂上我更多的用身边的实例来让学生自己体会感悟如何实现人生价值。实现人生价值简单的说在家要委父母亲人着想,在学校要为老师同学着想,在社会上要为他人着想。这样才能真正回归生活,让学生体悟生活、提升思维。
  五、结合社会热点和焦点,走近社会来进行思想整治教学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多将教材知识与现实的问题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关注时事热点,把鲜活的时政知识融入到课堂中。
  1.教材与时政热点有机结合。作为政治教师,需要对党和国家的基本的路线和方针政策了解贯通,同时及时把时事政治热点和教学的理论知识进行联系,实现本课程的实效性教学目标,富于课程浓厚的时代气息。
  2.课前开展五分钟时政演讲。教师不能单靠在教学中自己的组织来联系实际,还应通过引导、鼓励学生利用各种手段(如电视、报纸、网络等),让他们自己主动关注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材料收集再利用上课前五分钟进行演讲,就可以让学生有机会对自己收集的时政热点进行总结分析。
  随着现在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思维意识变化也是很快的,职教思想政治应紧跟时代的步伐,及时做出调整转换,这样才能让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陈俊. 职教思想政治创新教学之我见[J]. 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4(08).
  [2] 张玉华. 中职政治课教学应突出“职教”特色[J]. 山东教育,2014 (12).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从初中二年级甚至初中一年级下学期开始,学生的英语成绩呈悬殊态势,两级分化现象逐渐严重。不少学生对英语不感兴趣,丧失信心。笔者通过调查后认为:中学生英语过早两极分化的现象与英语听力教学有很大关系。本文将七年级上册Unit7 Integrated skills听力教学为例,阐释了动态教学与静态教学相结合下英语听力的教学设计。通过“动静结合”这一方法,激励学习者的主动参与和交流,从而提升听力能
【内容摘要】本文以话题作文《真情》为例,分析了学生写作视野窄化的主要原因,并从展开联想想象,提高写作深度;丰富人生经历,拓宽写作广度;扩大写作视野,关注观察自然;留给学生空间,积淀思想情感四个方面就提高高中生写作深度与广度的问题作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作文 话题 深度 广度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就学生写作明确指出:“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在生活和
英语课堂教学是一种多层次、多功能、综合运用各种感官的活动,是教与学双向作用的复杂而又细致的过程。特别是在新课标下,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  下面我就英语课堂教学,提出几点建议,以求抛砖引玉:  一、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众所周知,英语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学生积极参与配合的过程,以学生为中心是这个过程的出发点。因此,组织课堂教学既要充分发挥教师
诗歌形象的可感性要求诗人大量运用通感。通感作为一种文学描写手法,就是“把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五官感受及内心感受沟通起来,互相补充,彼此影响,综合运用,去感知客观事物,描摹主观情绪感受。”早在我国古典诗词中通感就已被大量地使用。《礼记·乐记》中用“上如抗,下如坠,曲如折,止如槁木”的比喻来描绘歌声,把视觉和听觉通联起来。贾岛“促织声尖尖似针”,用“针尖”来极言促织发音之尖细,把听觉融在触觉
当前,初中作文教学效率低下、质量不高,已经普遍存在于初中语文教学中。究其原因,一是作文教学缺乏系统的规划,二是老师作文教学方法尤其是批改方法存在问题,三是学生积累不够,难以提高作文的质量。针对这几个方面的问题,我们尝试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对当前初中作文教学有所启迪。  一、制定适合学生实际的作文训练体系  怎样制定作文教学体系呢?作文语文老师,我们首先要研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写作能力的
浙江省高一新课程地理必修(I)采用的湘教版,《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这节内容从课本36页到42页,共7页,容量大!根据浙江省关于新课程中的教学进度安排和各学校老师的建议,这节内容分两课时上。第一节内容上到41页“三、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上面,也就是说,“板块构造学说”和“内力作用”部分共5页,用一节课的时间,而“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这部分短短2页左右的内容,也上一节课。因此有老师反映:这部分内容太
从劳动中产生的“杭育杭育”派开始,中国诗歌开始了它在中国文学的征程。诗歌是五千年文化及民族精神的内蕴,其内在的人文精神已成为文化传承中不可割裂的一部分。诗歌的形象性,音乐性,散发着迷人的魅力。可本该是诗意浓烈,醉人心脾的古典诗歌却为现在的学生所忽视,导致鉴赏诗歌的能力缺乏。所以古典诗歌教学必然也是必须引起广大教师的注意。  笔者自参加高中教学以来,一直任教理科班,认为理科生诗歌教学效率不高的原因,
一、课文分析  《诗人谈诗》是一篇篇幅短小、结构严谨、见解独到的诗歌评论,在理解文章前首先要研读《一个深夜的记忆》这首诗。如何在诗歌的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理解这首诗的意境,这是教学本文的重点,也是教学中的难点。尝试通过朗诵,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用形象的语言引导学生去体会诗歌的意境。引导学生学会在赏析过程中充分调动自己已有的生活积累,展开联想和想象,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品味诗歌中蕴含的诗意,培养高雅的审
【内容摘要】本文就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谈了几点自己的认识和感悟:一是针对教材,因文提问;二是面向“主体”,因人而问;三是改变课堂提问专利,启发学生“会问”。一“问”而牵动全文,一“问”激起思维浪,用有效提问来打开学生的心扉,保证完成课堂任务,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关键词】有效 提问 中心 写法 质疑  引言  《礼记·学记》曰“善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课堂提
做班主任多年,许多困惑萦绕心头。自从2009年接受了本校一个打散重组的初三班级的班主任工作,这些困惑让我反应强烈,工作“疲于奔命”。  困惑一:“5 2=0”,在教师辛勤教育下,从星期一到星期五每个学生都能在校认真完成学习,学习状态好。但周末放假两天后,许多学生回来学习问题百出,作业未完成的,作业瞎写的,所学知识没有复习的,甚至有的学生除了带一个人来,什么学习任务都未完成。  困惑二:良好的学习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