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建设研讨会”综述

来源 :教学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oniany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建设研讨会于2005年12月6日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本次研讨会由《教学与研究》编辑部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共同主办,来自浙江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华东师大、北京大学、国防大学等三十四所高校的四十二位长期从事该课程教学的教师、研究人员及前辈学者参加了此次研讨会,教育部社政司的相关领导同志也与会并听取了大家的意见。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教学与研究》主编李景治教授主持了本次会议。与会人员针对“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学科建设以及学科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纷纷献计献策,对于该课程开设的现状、意义、困境、对策及目标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交流。
其他文献
素质教育已经开展多年了,参与式教学已经深入课堂,但是许多教师在讲课的时候还是很难进行启发式教学,往往将十分生动的内容,以“满堂灌”的方式讲述,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数学枯燥无味。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笔者认为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2)向学生讲述一下关于数学的小知识或者是小故事,激
城市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中,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它不仅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而且具有蓄积水源,防洪抗旱,沉积营养物质,调节地区小气候,保持生物多样性等功
本文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对皖南盆地中心的一些代表性香榧林进行了不同施肥种类和施肥量的对比试验,并于当年和翌年对不同施肥处理和对照树的光合、荧光特性以及新梢生长量和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高中地理教学也面临着更大的机遇和挑战。在近年来的教育改革过程中,探究式教学更加适应素质教育下新课程改革的发展,以学生的素质提升为己任。高中地理教学是高中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对学生形成良好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全面发展十分重要。因此,高中地理教学中探究式教学对素质教育来说至关重要。探究式教学在我国各个学科,尤其是地理教学中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本文通过对高中地理中探究式
创新能力是推动历史前进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江泽民同志说:“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当今世界知识更新速度很快,学生学习的性质应当由转授性、继承性转变为探索性、创新性。语文教师不仅要重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更应重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内容上要从单纯的语言教学转向既学习语言,又学习文化和科技知识;在教学方法上,不仅研究
摘 要:在小学英语教学的全面拓展中,农村教育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农村学校英语事业的发展成为制约全社会教育发展的重要部分。本文针对我国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生活化中的困境分析及解决路径探讨,供同行业工作者们借鉴参考。  关键词:农村小学英语 教学生活化 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3.31  在小学英语教学的全面拓展中,农村教育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据大多数人口的国家,对
水培是利用各项综合技术措施,对植物进行一系列生化诱变,诱导植物长出能适应水中低氧环境生长的新根过程。水培花卉养护管理方便、清洁环保、具有极强的观赏性。随着我国观赏植
摘要:小学数学学习就是教师引导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是数学教学的核心,也是学生学习的起点,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领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问题意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从问题情境的创设、民主氛围的营造、良好习惯的形成以学习方法的传授四个方面探究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  关键词:小学生;问题意识;形成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一、营造和谐的氛围,鼓励学生敢问 
“类比思想”与“转化思想”是物理学习的很重要的思想,它几乎渗透在物理教学每一个过程之中。“类比”是由已有知識向新知识过渡的一种很有效的方法,所谓“转化”,它是指将一些隐性的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物理概念或物理规律,转化为显性的或可以间接测量的一种间接的思想方法,从而实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目的。  类比思想与转化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化抽象为具象  物理概念体现的是一种思维形式,人
由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经济与管理学院和德国杜伊斯堡—爱森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共同主办的“区域经济、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12月2—4日在武汉大学召开,来自美国、法国、德国、俄罗斯、韩国、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北京代表处、中国台湾、香港著名学府和研究机构,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银行业监督委员会等机构,和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云南大学、兰州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20多所高校和报刊媒体的110多位代表,围绕区域差距和区域发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