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无悔做“真人”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rui12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真人”一词,典出《庄子·大宗师》:“古之真人,不知说(通“悦”,喜悦)生,不知恶死,其出(出生)不欣,其入(死亡)不距(通“拒”,拒绝);翛然(xiaoran无拘无束貌)而往,翛然而来而已矣。”庄先生能参破喜恶,超越生死,这人生境界自然十分了得,却是哲人的念想。
  在凡人如方某心目中的“真人”者,不过就是敢于说真话,抒真情,写真文的世俗之“真人”也!
  或许笔者祖籍是浙江慈溪,与生俱来继承了浙东人硬气、爽直的个性。我自打懂事,几乎就遵循着父母的教诲“做人要做老实人”,秉持着做“真人”的人生理念。混迹江湖七十载,回望来路,感触最深的莫过于“真人”难做,“真话”难说了。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不过就是动了点恻隐之心,却让笔者首尝了说“真话”的涩味。
  那年笔者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四十五团宣教股当报道员。一次和团副政委一起下连队调研。一天晚上,两知青打架。其中一北京知青被打断锁骨。到連队办公室要求回北京治疗。苦苦哀求之下,连队指导员却不同意。笔者便不顾首长之脸面,当众为其求情:“人家尚年轻,万一留下后遗症怎么办?”指导员听罢很是不悦。
  待该知青走后,副政委含蓄地点拨我:“小方,你要好好向王某某学习啊。”(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笔者的“学习榜样”王某某返沪后,因贪污而锒铛入狱。)言外之意我自然懂,无非是要我向他学习会“做人”,善逢迎而已!
  但我终还是因生性不善察言观色,未能听信副政委的劝告,依然说“真话”无忌而被下放去了连队学校任教。此一去开启了我的教学生涯,亦断了我的仕途官运———也好!
  一位北京哥们在得知我的遭遇后,曾规劝过我说:“老方,依你的才能,你只要是低低头,哈哈腰,弄个处座混混,是迟早的事!”
  朋友的美意我领情,但终还是心有不甘,以为“头”是不能见人就随便叩的,“腰”也不是见着长官就能弯的!“真人”虽难做,我却本性更难移,痴心亦不改,半世纪风雨人生,唯做“真人”是崇,而一任我行我素。
  为着一心做“真人”,北国生涯不过十一年,我却调换了五个单位。个中原因嘛,倘照一位领导的说法是:“你是个可用而不可重用的人才。”回沪后,笔者从最底层的打工仔到公司执教,报社编报,乃至官场权充“文抄公”,上蹿下跳,几乎混了个遍,最终叶落归根,重返教育岗位。你大抵亦可窥测方某之个性是如何的独特,为人是如何的本真而难以顺风顺水了。
  社会本是染缸,职场更是炼场!你欲在这个普遍带着面具,将阿谀奉承、吹牛拍马作了处世术的世上混,做“真人”吃亏自然难免。
  诚然,你可以清高至于“不为五斗米折腰”,但你毕竟是现实中的一凡人,故而你哪怕再清高、孤傲,也是不可能步陶潜公之后尘,挂印而去,回归田园,采菊东篱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实难潇洒矣。
  你若指望“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则你别无选择,只能相对从“真”,适度妥协,明哲保身,以保持自己内心的尊严与自由。笔者做“真人”的底线是:有违良心的话不说,有背善心的事不做,不可告人之事断然不为!
  老古话真是太经典了:“三岁看八岁,八岁看到老。”照理人到晚年,早已参破所有的世道人情之密码,大可不必再口吐真言而得罪朋友了。遗憾的是,笔者却依然故我,一如童言无忌。
  前不久,笔者一朋友欲为他的所谓“名著”开研讨会(眼下的人似乎特想借“出书”而流芳百世。但在笔者看来,此作为实在是想入非非了。),而邀笔者为其写篇书评捧捧场。我回短信说:“拜读可以,捧场则免了!”事后朋友哂笑我:“方兄确实不能在官场混!”———“不能在官场混”,褒矣哉贬矣哉?我权当“补药”吃了!
  其实,人生一世,顺性率真是活法,委曲求全也是活法。笔者已年届古稀,亦早已远离名利场,自然更无须计较得失荣辱,但须任性直行,真心而来,真情而往,活到老,做“真人”到老而已矣!
  一世“做人”,倘若唯到临终才敢吐“真言”,唯致仕后才敢披露“真相”,那岂不是白活一世———太辜负了你爹妈给你的生命,岁月给你的光阴了!
其他文献
“抓住青春的尾巴”,是坊间一句很煽情但又被人用滥的话。  青春,十分珍贵又极易逝去,即所谓红颜易老,韶华难留。面对一天天光阴流逝,眼见青春正快马加鞭远去,青年人喊出“抓住青春的尾巴”,是无奈也是伤感,当然也有积极因素。以前也许你是在奋斗拼搏建功立业,也许是在浑浑噩噩中虚度年华,但能抓住属于青春期最后日子去干一点有意义的事,做一点与青春相符的活儿,都是值得肯定的。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又有人喊出“
期刊
一直都说,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提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如今有人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八个字,是近代新文化运动学者易白沙在《孔子平议》中提出来的,无论是董仲舒还是汉武帝,都没有说过这个话。于是查阅有关史料,发现董仲舒的建议出自他的《天人三策》,说的是“推明孔氏,抑黜百家”;汉武帝听取董氏之建议,倡导的则是“罢黜百家,表彰六经”。易白沙的《孔子平议》在百年之前,即1916年发表于《新青年》
期刊
我的家乡在上海市郊奉贤县南桥镇,那地方属于典型的江南古镇,河汊密布,石桥众多。那时候,乡里人出行主要靠舟楫,陆上交通反倒不甚便捷。如今奉贤县已划入上海市区,域内人口达108万(其中外地人口占48.66%),地铁5号线目前正在朝那里延伸,2020年底前就可以建成通车。  家乡有祖传的老宅一幢,在镇西头的西街上(当时街上都没有门牌号),面街背河,后门沿河堤处有2棵高大的榉树,那是我的祖父(1884--
期刊
老尤是个令人羡慕的人。在单位业绩突出,年轻时就晋升为高级中学特级教师。每年“评模”“选优”的次数,他比别人都多。在家里夫妻和睦、老人康健、孩子优秀、家境殷实。按理说他应偷着乐才是,可他常为一件件小事而烦恼。别人赞他“尤家人(尤加人)就是优秀的“优”,说他幸福指数高。他却说,“尤加心”就是忧愁的“忧”啊。“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且看他家有什么“难念的经”。  先说他家独生女,某重点大学本科毕业后,同
期刊
这是《庄子》里的一个寓言故事:“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而觞之于庙,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  大意是说,鲁国城郊飞来一只海鸟,鲁王从来没见过,就用车子迎接它,在宗庙里对它敬酒,演奏《九韶》使它高兴,准备牛、羊、猪三牲全备的肉作为它的食物。海鸟于是眼花,忧愁悲伤,一块肉也不敢吃,一杯酒也不敢喝,三天就饿死了。庄子因此下了个结论:此以己养养鸟
期刊
在世人眼里,曹操是个颇有争议的人物。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对曹操死后评价是“功首罪魁非两人,遗臭流芳本一身”。实际上该书有褒蜀汉贬曹魏的倾向。其他关于曹操的小说、戏剧也多是把曹操描绘成多疑、狡猾、奸诈、阴险的白脸奸臣。小说、戏剧属文学艺术,本属虚构,《三国演义》的实史过半已属不易。要想认识历史上真实的曹操,还需将罗贯中的小说《三国演义》与陈寿的史书《三国志》结合起来读,既享寓教于乐之趣,又识曹操真容
期刊
期刊
書在人们印象中的神圣不言而喻。书最初应当是动词,就是把文字刻在竹片上,是力的进行,这就叫“书”。想想那是多大的成本,一部书要用车载车拉。“学富五车”才算有学问。还有一个成语叫“汗牛充栋”,搬运堆放同样要付出高昂成本。据说战国时的庄子因为穷,庄子是河南人,当地不产竹,竹片要从外地购运,成本太高,所以庄子行文惜字如金。书后来由动词变成了名词,中国人发明了造纸后又发明了印刷,出书就方便了。我们现在对书的
期刊
在老家的弟弟家吃饭。婶婶听说我苦于肩周炎发作,多处求医而不愈,小声对我说:你送我们回家,我带你去找个人看看。我想问清情况,婶婶说,你去了就知道了。病急乱投医,吃好饭歇了会儿,我和家属、叔叔婶婶,四人一行,驱车朝二十多里外的婶婶家出发。  在离婶婶家还有四五里路时,她叫我把车子拐向右边的一条水泥路,继续走了三五分钟,便来到了一排农庄前面。停车,向在门前场地上晒刚脱下粒的玉米的大婶问路,然后我们找到了
期刊
在乡间,我常穿梭于田间地头、村口路边,去倾听、采撷村民的语言。许多貌不惊人的村民往往都是优秀的语言大师,他(她)们随口说出的话常常石破天惊,一语中的,品之满口生香,回味无穷。这些朴素传神的语言就像大热天吃一块冰糕,全身爽快。  大刘去田间查看稻子的长势,回来后惊喜地告诉老婆:“稻子全都甩齐穗了!”一个“甩”字把稻禾那种蓬勃的生命力表现得淋漓尽致,仿佛一夜之间,稻禾已争先恐后地出齐穗了。动感、力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