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缘何被丑化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d2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世人眼里,曹操是个颇有争议的人物。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对曹操死后评价是“功首罪魁非两人,遗臭流芳本一身”。实际上该书有褒蜀汉贬曹魏的倾向。其他关于曹操的小说、戏剧也多是把曹操描绘成多疑、狡猾、奸诈、阴险的白脸奸臣。小说、戏剧属文学艺术,本属虚构,《三国演义》的实史过半已属不易。要想认识历史上真实的曹操,还需将罗贯中的小说《三国演义》与陈寿的史书《三国志》结合起来读,既享寓教于乐之趣,又识曹操真容。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载:曹操年20,举孝廉,任洛阳北部尉时,有犯禁者,皆责之。就连皇帝宠信的宦官蹇硕之叔犯禁,也是一样处罚。后破黄巾,斩首万余,立大功(窃以为,这对汉帝是“功”,对农民起义军是“罪”,不过这不是被丑化的原因)升任济南相,整饬吏治,卓有成效。董卓入洛阳,废少帝,立献帝,淫乱后宫,朝野震怒。曹操矫诏讨董卓,利用破黄巾收来的30万降卒组成青州军,加入征讨董卓的诸侯联盟。董卓死,联盟散,诸侯纷争。曹操以求贤若渴宽广的胸怀(如义释关羽;“跣足出迎”谋士许攸;破袁绍后发现曹操的部下私通袁绍的密信,看都不看尽烧之,说“绍强时孤都不能自保,况众人乎”,使这些人甘心为其卖命)招贤纳士和善于用人、用兵的文韬武略,力挫群雄,消除了北方的军阀割据。统一了中国北方后,实行“屯田制”,不仅解决了军粮难题,减轻了农民负担,在一定程度上也改善了农民生活,终在三国鼎立中成为国力最强的一方。值得一提的是,曹操不仅重视教育,而且自身文学造诣颇深,与其子曹丕、曹植合称“三曹”,留下不少传世佳作。毛泽东主席诗词名句“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赞的就是曹操的诗《观沧海》。曹操的《短歌行》还被收录到当今高中语文教材。总之,曹操是中国历史上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鲁迅说曹操是个“英雄”。
  那么,“英雄”因何就被丑化成白脸“奸臣”了呢?窃以为:
  这是旧中国国情所决定的。旧中国数千年的封建制度以及派生出来的封建意识,从皇宫深入到民间,根深蒂固的程度是其他世界各国不可比拟的。朝野都认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天下就是皇帝家的天下,皇帝的儿子即使没有才能,世袭皇位也是天经地义。皇帝无子,也只能从皇族同姓中选。在这样的思想基础之上,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褒刘贬曹就顺理成章了。人家刘备是中山靖王之后,汉景帝18代孙,献帝之皇叔。即使汉献帝被废,也应由刘皇叔继位,你姓曹的要争,岂不是朝野不容的“奸臣”了么?今天看来仅仅用姓氏来决定国家领导人的人选,是多么荒唐可笑,可旧中国封建社会里人们都这么认为,于是乎曹操白脸“奸臣”的脸谱就这样定格了。
  其实,用姓氏来决定国家领导人的人选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无论是三国两晋之前的夏商周秦汉,还是此后的隋唐宋元明清,上下5000年,江山易主,政权改姓几十次。在改朝换代的过程中,有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垮台的皇帝多被贬为“昏君”,开国皇帝多被颂为“明主”。但也不尽然,那些短命王朝,多不被称颂。曹操之所以被丑化,也是由曹操乃至曹魏政权的自身特点决定的。曹操虽被其子追谥为“魏武帝”,但并不被正统的封建传统观念所认可。因为,其子建立曹魏王朝是一个短命王朝。与宋朝的赵匡胤等相比,可见端倪。宋朝赵家执政300多年,而曹魏执政仅40多年。尽管都是兵不血刃夺取人家的天子之位,但赵家有无限风光,本不光彩的“陈桥驿兵变”也变得光彩了。而曹家却丑闻迭出。倘若曹家当时也能执政300多年,曹操的“真命天子”的名分自然就转正了。小说、戏剧的作者还敢丑化曹操吗?即使你生在明朝,曹家奈何不了你,你所在的明朝乃至清朝的“真命天子”也会对号入座,说你影射当朝,治你的罪。
  最后,再看丑化曹操的“罪名”有多少水分。
  丑化曹操最大的罪名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事实真相是,东汉末年,年少无能的汉献帝在董卓死后,又落入其爪牙李傕、郭汜等人之手,他们之间都想“挟天子以令诸侯”。将献帝掳来掠去,使其几近丧命。献帝这才密诏远在山东的曹操救驾,曹操将献帝从洛阳迎至他的根据地许昌。然后,将他的政见通过皇帝诏书发布出去。实事求是地讲,“诏书”的内容都是消灭军阀割据,实现国家统一的治国良策,是当傀儡的献帝做不出来的。三国鼎立后,它只能在曹魏发挥作用,却不能到蜀汉、东吴去“令诸侯”。但对提高曹魏的“综合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从这个角度看该“罪名”还是罪吗?
  再就是杀死吕伯奢一家。《三国演义》讲,曹操行刺董卓未遂被追杀,逃至故人吕伯奢家,吕令子杀猪款待,并亲自出门为其沽好酒,曹听到磨刀声和“缚而杀之”语,误以为要杀他,就将吕一家8人全部杀死,搜至厨房发现缚而待杀的猪,方知误杀。等吕沽酒回来,也一并杀之。同伙陈宫指责他“明知误杀而杀之是不义”。曹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该故事很能达到丑化曹操的目的,但与事实不符。此事《三国志》没记载,但南朝宋著名史学家裴松之对《三国志》作注引用了三个资料:《魏书》说曹逃至吕家,吕伯奢不在家,但其五个儿子及宾客都在,曹发现五子及宾客欲盗他的马匹和财物,便手刃数人;《世說新语》、东晋中期史学家孙盛的《杂记》都说吕伯奢不在家,五子皆在,虽说杀人的原因不一,说是“太祖疑其图己”才手刃8人,但三者共同证实,吕伯奢本人确实不在家,肯定没被杀。证实“曹操明知误杀后,仍将伯父吕伯奢杀死”的罪名不成立。因为疑其图己,因自卫而误杀他人,与明知误杀后故意杀死恩人有本质的区别。
  此外,《三国演义》还记载:曹操因军粮不足,先令管粮的仓官王垕用“小斛散之”,军士有怨言,曹对王说:“知你无罪,但不杀你不能平众怨。”于是就将王垕杀死,并诏告军士:“王垕故行小斛,盗窃军粮,谨按军法。”查《三国志》及有关资料都说史书上没有王垕这个人,是个虚拟的人物。
  曹操宴长江横槊赋诗《短歌行》,既留下传世之作,也留下骂名,即杀死对诗提异议的刘馥,此故事也是事出有因。曹操的诗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是明写景暗抒情,是曹把自己比作明月,其他诸侯比作稀疏的星,把刘备比作南逃的乌鹊,去投靠孙权这个无枝的树,绕了三圈,无枝可依。表明孙刘联军有隙,不堪一击,曹军必胜。再联系下文“天下归心”句,更进一步表明曹操要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决心和信心。曹操一人唱,军士万人和,简直是一场战前誓师动员大会,曹操的激情达到了沸点。而这时不识时务的刘馥,没有理解曹诗的深刻内涵,居然在全军群情激昂的战前动员的誓师大会上“咬文嚼字”,指责曹诗是“不吉之言”,无疑是一瓢“涣散军心”的冷水,此时,诗兴、酒兴达到高潮的曹操失去理智举槊杀人,这与因闲时谈诗而杀人的性质是不同的,因此定罪为“滥杀无辜”不妥。况且,他酒醒后抚尸大哭,并按三公的葬礼葬之。这件事充分体现了曹操的两面人生,既有作为封建君王“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共同特征,又有他在政治、军事、文学诸方面才能的闪光点。
  因此,我们读书必须用“心”去读,用脑去想。揭开戏剧舞台上曹操那“白脸奸臣”的脸谱,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认识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在政治、军事、文学及人品等不同层面的人或许都能从他身上汲取一些对自己有价值的东西。
其他文献
早晨乘地铁上班,出家门沿江场西路向西,要穿过高平路、沪太支路、守仁路三个路口方能抵达地铁站,步行约二十五分钟。我可以在路之北侧一直前行;也可以在原平路即穿过江场西路,沿路之南侧前行;还可以在接下来的每个路口穿越马路于南侧前行,从而抵达地铁站。如此说来,只早晨去地铁站,就可有五种不同走法,这还不包括出门反向而行,至万荣路再右转沿汶水路、沪太路抵达。目标不变,却有多种路径可供选择;无所谓好坏,只有快捷
期刊
人类乐此不疲地探索真相: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微生物......科学说,这是生物链的弱肉强食,不相生相克,一些生物就会饿死、灭绝。人们接受了这个真相,觉得有道理。  然而,这种说法套用人类,人们又会质疑:历史上“强为弱食”的典例也不少,比如刘邦、朱元璋从草根到皇帝,完成了“小鱼吃大鱼”的逆转,这是什么真相?还有,一些改朝换代的新帝王,原本就是锦衣富食的公子哥,不需要怕被“饿死”去“吃掉”旧
期刊
“老虎苍蝇一起打”,世人皆知老虎的屁股摸不得,其实,“苍蝇”发起火来,也很可怕。  说到“苍蝇”的火气,我是曾经见过的。包产到户后没几年,农民在“任务粮”外背上了“提留”,作为乡镇政府的财政收入。农民怨声载道,抵触心理强,且有些困难户确实交不起。某年,提留收取情况不甚乐观,村支书在村民大会上暴跳如雷,讲了很多火气大、水平低的话,记得有一句是:“谁穷谁活该!去偷、去抢,也得把提留交了!”没过几年,以
期刊
赵太爷府上晚饭后定例不准掌灯,一吃完便睡觉,但也有例外:“其一,是赵大爷未进秀才的时候,准其点灯读文章;其二,便是阿Q来做短工的时候,准其点灯舂米。”  因为这个破例,舂米前阿Q可以在厨房里吸旱烟,听吴妈扯闲篇。只是阿Q先前被小尼姑脸上的滑腻所蛊惑,便想跟吴妈困觉,吓得吴妈屁滚尿流、寻死上吊。该死的阿Q竟然连赵府的下人也敢“淫乱”,所以被秀才骂“忘八蛋”,拿竹杠打。末了,阿Q老老实实赔了赵家一对一
期刊
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预计到2050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将超过30%。这意味着,“临终关怀”的需求量将不断扩大。上海近年每年因患癌症疾病死亡3.6万人,70%癌症晚期病人需要给予止痛、心理安抚等“舒缓疗护”及临终关怀。临终关怀也称作安宁疗护,是指对濒临死亡的患者给予亲切的抚慰、良好的照顾和尽可能的帮助,使其安然故去。然而,从我國的实际情况看,能提供临终关怀的医院和病房极少且基本都是满床状态,
期刊
“抓住青春的尾巴”,是坊间一句很煽情但又被人用滥的话。  青春,十分珍贵又极易逝去,即所谓红颜易老,韶华难留。面对一天天光阴流逝,眼见青春正快马加鞭远去,青年人喊出“抓住青春的尾巴”,是无奈也是伤感,当然也有积极因素。以前也许你是在奋斗拼搏建功立业,也许是在浑浑噩噩中虚度年华,但能抓住属于青春期最后日子去干一点有意义的事,做一点与青春相符的活儿,都是值得肯定的。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又有人喊出“
期刊
一直都说,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提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如今有人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八个字,是近代新文化运动学者易白沙在《孔子平议》中提出来的,无论是董仲舒还是汉武帝,都没有说过这个话。于是查阅有关史料,发现董仲舒的建议出自他的《天人三策》,说的是“推明孔氏,抑黜百家”;汉武帝听取董氏之建议,倡导的则是“罢黜百家,表彰六经”。易白沙的《孔子平议》在百年之前,即1916年发表于《新青年》
期刊
我的家乡在上海市郊奉贤县南桥镇,那地方属于典型的江南古镇,河汊密布,石桥众多。那时候,乡里人出行主要靠舟楫,陆上交通反倒不甚便捷。如今奉贤县已划入上海市区,域内人口达108万(其中外地人口占48.66%),地铁5号线目前正在朝那里延伸,2020年底前就可以建成通车。  家乡有祖传的老宅一幢,在镇西头的西街上(当时街上都没有门牌号),面街背河,后门沿河堤处有2棵高大的榉树,那是我的祖父(1884--
期刊
老尤是个令人羡慕的人。在单位业绩突出,年轻时就晋升为高级中学特级教师。每年“评模”“选优”的次数,他比别人都多。在家里夫妻和睦、老人康健、孩子优秀、家境殷实。按理说他应偷着乐才是,可他常为一件件小事而烦恼。别人赞他“尤家人(尤加人)就是优秀的“优”,说他幸福指数高。他却说,“尤加心”就是忧愁的“忧”啊。“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且看他家有什么“难念的经”。  先说他家独生女,某重点大学本科毕业后,同
期刊
这是《庄子》里的一个寓言故事:“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而觞之于庙,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  大意是说,鲁国城郊飞来一只海鸟,鲁王从来没见过,就用车子迎接它,在宗庙里对它敬酒,演奏《九韶》使它高兴,准备牛、羊、猪三牲全备的肉作为它的食物。海鸟于是眼花,忧愁悲伤,一块肉也不敢吃,一杯酒也不敢喝,三天就饿死了。庄子因此下了个结论:此以己养养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