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真的“独尊儒术”吗?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gflow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都说,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提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如今有人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八个字,是近代新文化运动学者易白沙在《孔子平议》中提出来的,无论是董仲舒还是汉武帝,都没有说过这个话。于是查阅有关史料,发现董仲舒的建议出自他的《天人三策》,说的是“推明孔氏,抑黜百家”;汉武帝听取董氏之建议,倡导的则是“罢黜百家,表彰六经”。易白沙的《孔子平议》在百年之前,即1916年发表于《新青年》杂志.,在易白沙的《孔子平议》中,也确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八字。但我想,汉武帝说的“罢黜百家”与董仲舒说的“抑黜百家”,区别只在“罢”之于“抑”更有力度,董仲舒说的“推明孔氏”与汉武帝说的“表彰六经”也几乎同义,“表彰”本身就是“推明”,而据司马迁之《孔子世家》所言,“六经”即“六艺”也为孔子所“成”,因此,如果“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真的首出易氏之手,我也以为易氏之归纳相当准精,他是用他自己的话说的,说汉武帝“欲蔽塞天下之聪明才志,不如专崇一说,以灭他说。于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利用孔子为傀儡,垄断天下之思想,使失其自由”,并没有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说成董仲舒的条陈,更没有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当作汉武帝的圣旨。
  那么,汉武帝在长达五十六年的执政过程中,是否真的“独尊儒术”?
  按照班固的评价,汉武帝的“雄材大略”,主要表现在“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也就是后人所说的“独尊儒术”,而他之“独尊儒术”,又主要表现在高祖与文景之時尚“犹多阙焉”的“稽古礼文之事”。其实,汉代的尊孔是由高祖刘邦开始的,他“祠孔子以太牢”,而使“孔子身后第一次享受冷牛肉之大礼”。早在刘邦坐上皇位,从叔孙通的“朝仪”中尝到当皇帝的滋味开始,孔子以及孔子之“礼”就有了转机,只是当时尚未“独尊儒术”,尚未恢复春秋战国“礼崩乐坏”之前的盛况。直到文景时期,依然崇尚黄老之术,注重与民休养生息。汉武帝“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定历数,协音律,作诗乐,建封禅,礼百神,绍周后,号令文章,焕焉可述,后嗣得遵洪业而有三代之风。”从这个角度说,他确是“独尊儒术”的。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说的“三纲五常”,是董氏“推明孔氏”之具体内涵。在“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此“三纲”之中,为首的便是“君为臣纲”。这是“礼教”的主要框架。汉武帝所做的一系列“稽古礼文之事”,从根本上说,就是要维护这种伦理秩序,从而维护刘汉王朝的一统局面,维护封建帝王的至尊地位。汉武帝的“独尊儒术”,所“尊”的主要就是这一点。名义上是唯“儒”独尊,其实却是唯“朕”独尊。
  倘若循名责实,又很难说汉武帝真像易白沙说的那样“专崇一说”或“独尊儒术”。
  儒家是不信鬼神的。“子不语怪力乱神”,乃是孔子思想中极有价值极其宝贵的一条,连鲁迅也因此而赞扬:“孔丘先生确是伟大,生在巫鬼势力如此旺盛的时代,偏不肯随俗谈鬼神。”但“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的汉武帝,一辈子都在求仙,一辈子都在受骗。先信方士少翁,把他封为“文成将军”。后信方士栾大,拜栾大为“五利将军”,封栾大为“乐通侯”,还把卫长公主嫁给他,让他当了驸马爷。汉武帝本当观“文成”“五利”之假而知方士之虚、方术之伪,却很不情愿因此而打破了修炼成仙、乘龙登天的美梦,依然被一位叫公孙卿的方士牵了鼻子,去蓬莱求仙,上泰山封禅,在长安、甘泉筑台候神,直到“烈士暮年”,方才醒悟:“昔时愚惑,为方士所欺,天下哪有仙人?尽妖妄耳!”由此观之,与其说汉武帝“独尊儒术”,不如说他“独信方士”。
  汉武帝之所为,也与儒家所谓的“仁政”相悖。王道与霸道没有多大的矛盾,用司马光的话说,叫做“王霸无异道”,因为此二者“皆本仁祖义,任贤使能,赏善罚恶,禁暴诛乱”,但仁政与酷政却有根本的区别。汉武帝时,因一人犯事而被灭族的不计其数。“族”老将灌夫、“族”大侠郭解、“族”齐相主父偃,仅“淮南、衡山二狱,所连引列侯、二千石、豪桀等,死者数万人”,在巫蛊案即戾太子刘据的冤案中,跟随刘据的与讨伐刘据的,先后均被灭族,均遭满门抄斩。汉武帝诛杀朝廷大臣也如家常便饭,自公孙弘后,“丞相比坐事死”,后拜公孙贺为相,吓得他“屯首涕泣不肯起”。酷吏张汤还发明一个“腹诽”罪,大司农颜异,就因为“见令(缗钱等令)不便,不入言而腹诽”被处死的。孔子说:“子为政,焉用杀?”汉武帝却杀人如麻,不计其数。更不要说他穷兵黩武,穷奢极欲,繁刑暴敛,多用酷吏———汉武时期,身居高位的酷吏就有宁成、周阳由、赵禹、张汤、义纵、王温舒、尹齐、杨仆、减宣、杜周等十人,上行下效,“郡、国二千石为治者”亦“大抵多酷暴”,致使大小民变时有发生。由此观之,与其说汉武帝“独尊儒术”,不如说他“独重酷政”。
  儒家思想,有其长处,有其短板,亦有其自身结构性的矛盾,不可一概而论。董仲舒所谓的“五常”即仁义礼智信,均置于“三纲”的大框架之中,一旦与这个大框架相抵牾,立马就可被“朕”弃之不顾。因此,“独尊儒术”的汉武帝是否真的“独尊儒术”,似也不可一概而论。想靠儒家思想“限止绝对权力”近乎痴人说梦,“绝对权力”的拥有者,对待儒家思想只是取其所需,为其所用。从“独尊儒术”汉武帝起,这一点就已见端倪。
其他文献
衣锦还乡,指富贵以后回到故乡,向乡里夸耀的意思。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显摆。典出《旧唐书·姜暮传》:“衣锦还乡,古人所尚。今以本州相授,用答元功。”  中国历史上,帝王和英雄们都有一个嗜好,就是在打下天下后,总要衣锦还乡,回到故里,榮耀一番,让眼看着他们长大的父老乡亲,看着他在衣绣锦袍加身,香车宝马万人拥戴中打道回乡,光宗耀祖。于是,我们看到,衣锦还乡成了中国封建文化背景下功成名就的帝王们示威显荣的一种
期刊
冬雪夏雨,春华秋实,可谓自然界之常识。人自幼经寒历暑,会慢慢明白自然之理。人慢慢长大,在家庭熏陶和社会熏染中,便知美丑妍媸,人礼待道。成人之后,经过历练,知道了社会担当和人性的微妙,晓得了善恶是非,可谓有了点社会公德方面的常识,算个“社会人”了。  自然常识,只要不是天生智力缺陷,一般都能理解,容易达成共识。所以,公司之间、单位之间,在谈项目说事时,一般会先聊两句天气,其实是希望所谈的事,也像谈的
期刊
明人朱国祯的《涌幢小品卷之十八》“史难信”一章,为了说明为什么有些“历史”很难让人相信,举到了“伯道无儿”的例子。“伯道无儿”的故事是这样的:晋代邓攸(字伯道)为了躲避战乱,带着儿子和侄儿一起逃难,在危难关头,舍弃自己的儿子,保全了侄儿。后来他终身没有孩子,当时很多人为之感动,抱憾地说:“天道无知,使邓伯道无儿。”  对于这个故事,朱国祯表达了他的严重质疑:邓攸在子侄不能两全的情况下,念兄无后弃子
期刊
汉代徐干的《中论?法象》说:“君子口无戏谑之言,言必有防;身无戏谑之行,行必有检。”倒是刻画出一派正襟危坐的“正人君子”形象,但文人的戏谑,倒是很见些真性情。  苏轼,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宋代著名的诗人、文学大师;曾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后官至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相当于现代民间的自卫队副队长,官职低微之至,但就是在此期间,
期刊
早晨乘地铁上班,出家门沿江场西路向西,要穿过高平路、沪太支路、守仁路三个路口方能抵达地铁站,步行约二十五分钟。我可以在路之北侧一直前行;也可以在原平路即穿过江场西路,沿路之南侧前行;还可以在接下来的每个路口穿越马路于南侧前行,从而抵达地铁站。如此说来,只早晨去地铁站,就可有五种不同走法,这还不包括出门反向而行,至万荣路再右转沿汶水路、沪太路抵达。目标不变,却有多种路径可供选择;无所谓好坏,只有快捷
期刊
人类乐此不疲地探索真相: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微生物......科学说,这是生物链的弱肉强食,不相生相克,一些生物就会饿死、灭绝。人们接受了这个真相,觉得有道理。  然而,这种说法套用人类,人们又会质疑:历史上“强为弱食”的典例也不少,比如刘邦、朱元璋从草根到皇帝,完成了“小鱼吃大鱼”的逆转,这是什么真相?还有,一些改朝换代的新帝王,原本就是锦衣富食的公子哥,不需要怕被“饿死”去“吃掉”旧
期刊
“老虎苍蝇一起打”,世人皆知老虎的屁股摸不得,其实,“苍蝇”发起火来,也很可怕。  说到“苍蝇”的火气,我是曾经见过的。包产到户后没几年,农民在“任务粮”外背上了“提留”,作为乡镇政府的财政收入。农民怨声载道,抵触心理强,且有些困难户确实交不起。某年,提留收取情况不甚乐观,村支书在村民大会上暴跳如雷,讲了很多火气大、水平低的话,记得有一句是:“谁穷谁活该!去偷、去抢,也得把提留交了!”没过几年,以
期刊
赵太爷府上晚饭后定例不准掌灯,一吃完便睡觉,但也有例外:“其一,是赵大爷未进秀才的时候,准其点灯读文章;其二,便是阿Q来做短工的时候,准其点灯舂米。”  因为这个破例,舂米前阿Q可以在厨房里吸旱烟,听吴妈扯闲篇。只是阿Q先前被小尼姑脸上的滑腻所蛊惑,便想跟吴妈困觉,吓得吴妈屁滚尿流、寻死上吊。该死的阿Q竟然连赵府的下人也敢“淫乱”,所以被秀才骂“忘八蛋”,拿竹杠打。末了,阿Q老老实实赔了赵家一对一
期刊
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预计到2050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将超过30%。这意味着,“临终关怀”的需求量将不断扩大。上海近年每年因患癌症疾病死亡3.6万人,70%癌症晚期病人需要给予止痛、心理安抚等“舒缓疗护”及临终关怀。临终关怀也称作安宁疗护,是指对濒临死亡的患者给予亲切的抚慰、良好的照顾和尽可能的帮助,使其安然故去。然而,从我國的实际情况看,能提供临终关怀的医院和病房极少且基本都是满床状态,
期刊
“抓住青春的尾巴”,是坊间一句很煽情但又被人用滥的话。  青春,十分珍贵又极易逝去,即所谓红颜易老,韶华难留。面对一天天光阴流逝,眼见青春正快马加鞭远去,青年人喊出“抓住青春的尾巴”,是无奈也是伤感,当然也有积极因素。以前也许你是在奋斗拼搏建功立业,也许是在浑浑噩噩中虚度年华,但能抓住属于青春期最后日子去干一点有意义的事,做一点与青春相符的活儿,都是值得肯定的。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又有人喊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