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孤独的心灵开满鲜花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lin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班主任,要搞好教育工作,就要有一颗爱心,要用爱的甘露滋润孩子们的心田,用爱心点亮一颗颗纯洁的心灵。
  关键词:学校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中图分类号:G4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3-090-1
  秀丽是个弱小的女孩,稚气的脸上表现出孤独和害怕。衣着朴素干净,很少有笑容。秀丽这个14岁的小孩子原本应处于在父母的怀里撒娇的阶段,但是由于家庭的原因,只能一个人孤单地体验着与父母分别的痛苦,孩子的父母让孩子一个人生活也太放心了!我经常放学时和她交谈一会。她很开心。
  一、心理诊断
  1.首先是来自家庭的——父母远在外地打工,只是定时寄一些钱回来,认为多给孩子一些零花钱就好了,缺乏沟通,而孩子经常不吃饭,花钱买一些零食,生活上缺乏必要的关心。而奶奶的爱是不完整的爱。一个十四岁的孩子正是应该得到父母的理解和呵护的年段而父母却不在自己身边,成长的烦恼无法得到排解。
  2.来自学校社会对她的忽视,尤其是在和同学相处的过程中,鲍秀丽由于缺乏父母的爱,性格逐渐孤僻,进而产生自卑心理,她没有好朋友而内心世界极度的孤独,还有来自于社会对孩子的漠然,她只能每天和小狗作伴。目前,对农村留守儿童没有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不能使留守儿童受到正常、健全、完善的教育。
  二、心理处方
  1.认真倾听。充分尊重秀丽,通过倾听、无条件地积极关注,让孩子尽情倾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我还做了一些事情:如,和她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把我对她的担心和关心同时传递给她,让她感觉到一丝丝关爱,希望我能够成为她的知心朋友,有什么烦恼可以来找我。同时,我及时联系到了她的家长,向他们说起孩子的情况,并希望他们多和孩子交流,因为孩子马上到了青春期,是最需要父母的理解和关心的。孩子的父母接受了我的建议,我还给家长留下了我的电话,希望他们每周至少和孩子通一次电话,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我让她做班级宣传委员,辅导她写稿件,如写一些身边小事,以小见大,不久秀丽一篇《不要乱扔垃圾,做文明学生》在校园广播让广播了,秀丽写作更勤奋了。班级广播稿在她的带动下这学期获得年级第一。
  2.学会感恩。孩子内心孤独就会责怪一切,怨恨父母认为不公平。记得两年前我参加学校组织拓展训练《感恩之旅》启发很深。于是我决定组织一次,让学生懂得感恩。活动结束后我没有让学生急于解开眼罩,而是环坐一圈谈一谈感悟,这时我听到有几名女生的抽泣声,秀丽就是其中之一,我让秀丽说一说感想,秀丽抽泣着说:“我开始感到很孤独无助,可我手快要松时,同学们的手抓的很紧,我感到同学的力量和温暖,不再孤独。”通过这个活动,同学们彼此体会人与人要互相帮助,不能自私,感恩父母,感恩社会,也让留守儿童心里充满阳光。
  3.成长日记。平时秀丽放学回到家,很孤独,我鼓励她写日记和父母交流,过了一段时间后,她来到办公室,把成长日记交给我。我流着眼泪看完了孩子的日记,我不知道孩子的父母看到她的这段日记会怎么想,我除了对秀丽的顺利成长而感到高兴外,更替许多象秀丽一样的孩子担心。其实孩子以后的路还很长,他们还将会遇到青春期的一系列问题,因此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做父母的不能仅仅满足于让孩子生存下来,更重要的是走进孩子的心灵,了解他们到底需要什么,给他们足够的爱,让他们健康成长。当父母都不在他们身边的时候,这些问题就成为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社会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了。
  4.一次生日。当我女儿吵着要过生日,我想到秀丽,于是我家访通过她奶奶知道秀丽生日,和几名班干部商量给秀丽过一个快乐生日,我买了一个蛋糕。班会开始,我说:“同学们!今天班会我们要给一个同学过生日。”同学们一听,面面相觑,小声议论。我说:“是鲍秀丽同学。”同学们眼睛齐刷刷看着鲍秀丽,鲍秀丽也很惊讶。鲍秀丽事后和我说,那一刻她感觉心里乐开了花。当同学们唱起:“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鲍秀丽双手捂着脸激动地哭了。我分明看见了她眼中悬挂着泪花。我知道那是幸福的泪花,是感谢的泪花,是打开心门向过去告别的泪花。
  三、教育反思
  1.关注细节。每一滴露水都能折射出阳光的七彩,要想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像露珠一样绽放出光彩,我们就要善于在生活细节中发现问题并能及时地给他们提供帮助。从日常生活小事中关心爱护他们,使他们感觉除了家庭,还有来自学校,社会的关爱。
  2.加强沟通。我再一次读到鲍秀丽日记“我不再是一只孤独的小雁,我的心灵开满鲜花”,认识到孩子是很容易满足的,只要你信任她,她会和你用心交流。通过这个成功案例我更有信心教育好其他留守儿童,作为班主任我对留守儿童有了更深了解,更加关注这个群体,使他们健康成长。
其他文献
摘 要:高中生的阅读现状令人担忧,但近年来的高考越来越重视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要使学生语文能力有提高,教师不能只是一味地在课堂上教,而应该多让学生亲自去阅读、去体味,所以高中生仍要重视课外阅读,教师要力求让学生的课外阅读更有效。  关键词:高中生;课外阅读;有效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4-025-2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人们常常会看到这样
摘 要:有些课堂只是优秀学生在“表演”,学困生是看客、陪客;有些只要“情境”,不讲“数学”;有些只要“合作学习”,缺乏“组织引导”。因此我们要改进教学行为,以学生能力培养为目标,精心开展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艺术,才能实现课堂教学成效的提升。  关键词:情境设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5-050-1  一、备的环节  首先
摘要:“学生应对课内外英语活动具有积极的态度,能根据自己的情况,合理计划和安排自己的学习,在学习中发挥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这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给我们提出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把学习还给学生自己,就是要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而不是被动的刺激接受者,学生在初中英语的学习过程中成为学习的主人是尤为重要的。  关键词:自主;合作;探究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
摘 要:农村教师是中国教师不可低估的一支队伍,唤醒广大农村教师的发展自觉,实现教师的主动发展,让每一位农村教师的教育生涯焕发生命的活力,这是实现教育均衡的关键所在、突破之点。  关键词: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发展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1-011-2  农村小学在小学总量中占有一定的比例。面对教育均衡发展的需求,农村小学教育急需快速发
摘要:新课标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强调教育要以人为本。走进新课程,笔者在思考,面对全新的教育理念,面对渴求知识的莘莘学子,我们语文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素养呢?笔者经过反思与总结,认为符合新课标的语文教师应具备四点:富于爱心和平等意识、用心读书、善于反思和具有个性色彩。  关键词:语文教师;素养培养;转变观念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
摘要:在教育教学中,我校全体同仁围绕“立人、立业”的价值追求,努力为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优秀人才而奋斗,本文从学养、操守、行止这三方面分析践行这一价值追求的措施。  关键词:学校教育;立人、立业;践行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2-003-1  已离开一线多年的老同志们,谈起任教过的班级依旧是滔滔不绝;说起教过的得意门生如数家珍;论起自己出过的成
摘要:目前,“快餐式”的语文课堂真的能很快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教材中的现代文真的成了可有可无的“鸡肋”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笔者认为教材中的现代文不仅不是所谓的“鸡肋”,而且只要教师讲授精当,拓展得法,恰恰可以成为我们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学生语文成绩的“杖藜”。  关键词:借助杖藜;学会拟题;提高升华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7-015
江苏省2005年秋季开始全面推行的新课程改革给全省的基础教育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同时也给广大学校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的角色必须彻底改变,毋庸置疑,教师在新课程的推行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新课程的内容必须由教师来探索,新课程的标准必须教师来实施。本文结合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实施,谈谈教师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的行为角色如何定位。  1,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向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指导者  韩愈在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非师范类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教师培训的必要性与重要性,进而在此基础上,提出对非师范类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教师培训的建议。  关键词:非师范类教师;教师资格证;培训;建议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2-014-1  职业教育离不开专任的专业老师,而真正的专业老师大都是非师范类毕业生。要快速地使专业教师既懂得基础知识、懂得专业知识
摘要:笔者从新课标要求出发,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分别从有效整合教材资源、有效拓展信息资源、有效创造实践资源、有效利用人力资源四个方面阐述了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实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新课堂”精彩绽放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课程资源;思想品德;有效开发;新课堂  中图分类号:G4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7-023-2一、“活”用教材——有效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