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阅读教学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模糊性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容忽视。偏执于精确化的语文课堂教学,抑制学生潜在的联觉本能和创造需要,违背汉民族语文学习的自身规律。本文对阅读教学模糊性存在的依据、意义以及利用模糊性进行阅读教学的策略等问题进行相关的探讨,目的在于改进目前的阅读教学,提高阅读教学质量和学生的阅读水平,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模糊;阅读教学;策略
我们的语文教学改革,借鉴了许多西方的先进教育理论,渐渐走向精确化的道路。“目标模式”的引入与研究,尤其是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和教学信息量化理论的研究与运用,的确使语文教学向精确化跨近了一步。虽然语文教学追求精确性确实是其走向科学化的一个重要手段和标志,但是由于教育者的片面追求,语文教学实践中暴露的一些问题,很值得思考与探讨。
一、语文教学片面追求精确化的缺失
1、教学目标过分强调明确化造成学生主体的隐性缺席
明确化是一种平衡态,是静止的、稳定的封闭系统。事实上,在学生认知过程中教学目标的确立是一个动态过程。对于学生而言,信息接受过程和知识的获得与提高,应当是排除无关信息并使接受信息从相对自身已知信息的无序到有序、不确定到确定、不平衡到平衡的归纳整合过程。因此,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并非是简单地“获得知识——理解——运用”的分步序列行进过程,更多的是三者之间的同步进行、互为交叉和互为渗透。而教学目标明确化则遗弃了这个过程,忽视学生的学习行为,这就造成了学习主体认识活动中不确定性的缺席,使本来呈于综合状态的语文知识变为零碎的东西,直接影响到学生能力的形成。
2、教学方法模式化造成教学思维僵化
模式的形成,也就是方法探索的终极定型。在模式运用过程中,思维方式和指向都是一定的、已知的、直线的,对接受信息的分析与综合只是形式上的演绎,因为无数次的演练已形成固定的套路。方法模式化导致的思维定势,不仅养成了学生的思维惰性,而且束缚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还影响了学生非逻辑性思维的发展。更有甚者:不论面对怎样的学生群体,教师都将一切教学活动落实到对精确与繁琐“知识点”的掌握上,用单一、平面的知识去占领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获得的只是静态的知识本身,却无法亲历动态的知识组织过程和掌握过程,直接导致学生思维的僵化。
3、学习评价标准化的偏执挫伤了学习积极性
学习评价标准化,是运用现代数学统计方法对学习信息和效率进行量化评估的方法。它对于一些技能训练比较鲜明的学科,或者对语文学习认知领域中的低级层次(比如小学的识字教学),作用的确较为显著。而语文阅读教学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工程,它的信息载体是人的精神创造产物,是来自人的内心世界的,不是几条硬性的标准和几步抽象的推理能完成的。而且标准化的评价会导致教学只片面强调整体思维,忽视求异性、动态性和创新性,扼杀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
二、语文本质上的模糊存在
阅读是一种从印刷或书写的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中国大百科全书
【关键词】模糊;阅读教学;策略
我们的语文教学改革,借鉴了许多西方的先进教育理论,渐渐走向精确化的道路。“目标模式”的引入与研究,尤其是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和教学信息量化理论的研究与运用,的确使语文教学向精确化跨近了一步。虽然语文教学追求精确性确实是其走向科学化的一个重要手段和标志,但是由于教育者的片面追求,语文教学实践中暴露的一些问题,很值得思考与探讨。
一、语文教学片面追求精确化的缺失
1、教学目标过分强调明确化造成学生主体的隐性缺席
明确化是一种平衡态,是静止的、稳定的封闭系统。事实上,在学生认知过程中教学目标的确立是一个动态过程。对于学生而言,信息接受过程和知识的获得与提高,应当是排除无关信息并使接受信息从相对自身已知信息的无序到有序、不确定到确定、不平衡到平衡的归纳整合过程。因此,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并非是简单地“获得知识——理解——运用”的分步序列行进过程,更多的是三者之间的同步进行、互为交叉和互为渗透。而教学目标明确化则遗弃了这个过程,忽视学生的学习行为,这就造成了学习主体认识活动中不确定性的缺席,使本来呈于综合状态的语文知识变为零碎的东西,直接影响到学生能力的形成。
2、教学方法模式化造成教学思维僵化
模式的形成,也就是方法探索的终极定型。在模式运用过程中,思维方式和指向都是一定的、已知的、直线的,对接受信息的分析与综合只是形式上的演绎,因为无数次的演练已形成固定的套路。方法模式化导致的思维定势,不仅养成了学生的思维惰性,而且束缚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还影响了学生非逻辑性思维的发展。更有甚者:不论面对怎样的学生群体,教师都将一切教学活动落实到对精确与繁琐“知识点”的掌握上,用单一、平面的知识去占领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获得的只是静态的知识本身,却无法亲历动态的知识组织过程和掌握过程,直接导致学生思维的僵化。
3、学习评价标准化的偏执挫伤了学习积极性
学习评价标准化,是运用现代数学统计方法对学习信息和效率进行量化评估的方法。它对于一些技能训练比较鲜明的学科,或者对语文学习认知领域中的低级层次(比如小学的识字教学),作用的确较为显著。而语文阅读教学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工程,它的信息载体是人的精神创造产物,是来自人的内心世界的,不是几条硬性的标准和几步抽象的推理能完成的。而且标准化的评价会导致教学只片面强调整体思维,忽视求异性、动态性和创新性,扼杀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
二、语文本质上的模糊存在
阅读是一种从印刷或书写的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中国大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