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应当重视的问题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4444w4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阅读教学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模糊性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容忽视。偏执于精确化的语文课堂教学,抑制学生潜在的联觉本能和创造需要,违背汉民族语文学习的自身规律。本文对阅读教学模糊性存在的依据、意义以及利用模糊性进行阅读教学的策略等问题进行相关的探讨,目的在于改进目前的阅读教学,提高阅读教学质量和学生的阅读水平,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模糊;阅读教学;策略
  
  我们的语文教学改革,借鉴了许多西方的先进教育理论,渐渐走向精确化的道路。“目标模式”的引入与研究,尤其是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和教学信息量化理论的研究与运用,的确使语文教学向精确化跨近了一步。虽然语文教学追求精确性确实是其走向科学化的一个重要手段和标志,但是由于教育者的片面追求,语文教学实践中暴露的一些问题,很值得思考与探讨。
  一、语文教学片面追求精确化的缺失
  1、教学目标过分强调明确化造成学生主体的隐性缺席
  明确化是一种平衡态,是静止的、稳定的封闭系统。事实上,在学生认知过程中教学目标的确立是一个动态过程。对于学生而言,信息接受过程和知识的获得与提高,应当是排除无关信息并使接受信息从相对自身已知信息的无序到有序、不确定到确定、不平衡到平衡的归纳整合过程。因此,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并非是简单地“获得知识——理解——运用”的分步序列行进过程,更多的是三者之间的同步进行、互为交叉和互为渗透。而教学目标明确化则遗弃了这个过程,忽视学生的学习行为,这就造成了学习主体认识活动中不确定性的缺席,使本来呈于综合状态的语文知识变为零碎的东西,直接影响到学生能力的形成。
  2、教学方法模式化造成教学思维僵化
  模式的形成,也就是方法探索的终极定型。在模式运用过程中,思维方式和指向都是一定的、已知的、直线的,对接受信息的分析与综合只是形式上的演绎,因为无数次的演练已形成固定的套路。方法模式化导致的思维定势,不仅养成了学生的思维惰性,而且束缚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还影响了学生非逻辑性思维的发展。更有甚者:不论面对怎样的学生群体,教师都将一切教学活动落实到对精确与繁琐“知识点”的掌握上,用单一、平面的知识去占领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获得的只是静态的知识本身,却无法亲历动态的知识组织过程和掌握过程,直接导致学生思维的僵化。
  3、学习评价标准化的偏执挫伤了学习积极性
  学习评价标准化,是运用现代数学统计方法对学习信息和效率进行量化评估的方法。它对于一些技能训练比较鲜明的学科,或者对语文学习认知领域中的低级层次(比如小学的识字教学),作用的确较为显著。而语文阅读教学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工程,它的信息载体是人的精神创造产物,是来自人的内心世界的,不是几条硬性的标准和几步抽象的推理能完成的。而且标准化的评价会导致教学只片面强调整体思维,忽视求异性、动态性和创新性,扼杀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
  二、语文本质上的模糊存在
  阅读是一种从印刷或书写的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中国大百科全书
其他文献
【摘要】背诵,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教学手段。它在增强记忆力、理解力和增加知识储备方面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可小觑的。但如果背诵的技巧与方法不当,那么极易使背诵这个积累的过程变得相当枯燥乏味,同时也会影响到语文本身的魅力。通过小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占主导的特点,将绘画渗透到小学语文背诵教学中,既能使学生大量而清晰地占有语言材料,为将来驾驭语言文字做好铺垫,又增加语文学习的趣味性。  【关键词】
古人云:“万丈高楼平地起”,只有根基扎实,高楼才能坚固。学习数学也是一样,只有把基础知识学好,在解题中尽可能地避免错误,才能为以后能力的提高打下好的基础。可对于刚进入初中的初一学生而言,他们在学数学这门课程时,无论是在做作业,或在考试中,常常会出现一些错误,如粗心大意地抄错数字,混淆概念,代数中的正负号不分,有理数中的运算顺序颠倒等。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七年级学生在解数学题中易出现的错误、原因
一、盗窃罪的概念和特征。    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或者多次秘密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摘 要】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幼儿园保教中心工作。根据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规律及特点,幼儿的行为习惯呈现层递性,因此幼儿园在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时可以合理分类,分级推进,建立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评价体系,科学地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关键词】幼儿 行为习惯 分段养成 探究    行为习惯的养成最初阶段是很重要的,如果最初养成了好行为、好习惯,他会一生将这种好行为好习惯带下去,反之也一样
中学生时期是人生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学生学业发展的最佳时期。然而,由于其在人生发展过程中的特殊性,他们的认知心理、认知能力、认知风格等也处于不断地发展之中,具有很强的可塑性。经过一个学期或一段时间的学习,好生与差生就逐步显示出来了。因此,转化差生已成为每一位教师迫在眉睫、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如何实现差生的转化也已成为教师探讨的新课题。笔者结合近几年对差生转化工作的实践与探索,谈一下我的具体做法: 
摘要:基础教育改革对教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同时对师范生的培养方案、教学技能发展都提出了许多新要求,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与教师教育整合已成为教育技术领域和教师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从视频案例教学过程探索了如何利用视频案例教学来促进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发展。  关键词:师范生、视频案例教学  在师范生的教育课程中,最弱的部分就是将所学的理论与技能迁移到实际的教学现场中。师范生因缺
首先,班主任得充满爱心、为人师表,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俗话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更须得加强自身修养,在做学问与做人上都达到一个较高的层次,让你的学生信任、爱戴、尊敬甚至崇拜你,让他们都被你的人格魅力所吸引。同时,班主任对学生的热爱、关心也会得到相应的回报,班主任工作的开展也就顺利、通畅了。据说,魏书生的学生敬仰、崇拜魏书生,就像基督徒敬仰、崇拜上帝一样!班主任的人格魅
长期的教学实践使我们体会到:要提高高三英语课堂效率、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应从宏观上着眼、微观上入手、脚踏实地、积极备考。  一、宏观上着眼  是指教师要站在统揽全局的高度来审视教材和确定教法,对教材有相当强的驾驭能力。为此,至少必须做到三条:  1.掌握先进的教学理论。2.深刻领会教学大纲。3.拓宽知识面,提高教学艺术水平。  二、微观上入手  一堂课时间虽短,但也是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系统,是一个复
【摘要】许多家长热衷于把孩子送到各种早教班,似乎只有那里才能培养孩子的能力,才能“不输在起跑线上”。其实知识就在身边,遇见大风天,吟唱一首“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碰见雨天,“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口而至,就是路边的花花草草亦是学习的对象,知识就是身边,无需刻意去追求,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去开始早教。  女儿三岁了,好奇心很强,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非常感兴趣。每每带她出去,总是被她一个又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做为一名人民教师,语言更是我们工作的第一重要的“工具”。作为一位新时代的数学教师,我们语言的魅力在那里呢?  斯托利亚尔在《数学教育学》中指出:“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那么,在课堂上究竟什么样的语言最有魅力,能带来最好的教学效果呢?  绝对权威的语言好吗?中华民族历来尊师重教,常言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老师在学生眼里通常是“权威的化身”。常常听小孩子说“俺老师